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档案安全应急管理预案(6篇)

时间:

档案安全应急管理预案篇1

一、档案馆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1.从档案的实体形态的角度分析。“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论的原始记录”。档案的本质属性也是原始记录性,即档案最能客观真实的还原历史,档案的这个属性决定了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就是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有用性,因为档案具有价值所以人们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是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档案容易受到来自档案部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档案的有效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档案具有很强的行政性,故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保密性,这也使档案面临来自各种敌对势力的威胁。档案版本的唯一性和内容的典型性使得遭到破坏后的档案很难恢复,因此在档案馆危机发生之初就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对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从档案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我国档案的数量大,分布比较广泛,利用率高,但是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疏于保护,濒危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加,档案保护的难度和费用也越来越大。加之全国共有24万处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各种自然灾害不断频发,这使档案馆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2008年5月我国四川发生大地震,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档案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内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这6个重灾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共4257379卷,有612848卷档案处于严重受损的危房中,全四川省有43915平方米的档案馆舍受到不同程度损坏”,这给维护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工作造成了极大地威胁。随后的青海玉树大地震、雅安大地震等等,这些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馆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各级档案馆中实施危机管理势在必行,通过自上而下的机制来有效的树立危机意识,确定危机防范体系以及危机应对和危机后的恢复机制,来确保档案实体及档案信息的安全。

3.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档案馆的工作效率,也变革了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式,但是信息技术在给档案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档案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威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而这些电子文件也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最终的归宿肯定是档案馆,面对这些易于修改,易于失真,还必须依靠一定的硬件设施才能读取的电子文件。档案馆现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都不适合电子文件的长效管理,档案馆必须制定一套有利于长久保存这些电子文件的管理体系,而危机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比较适合电子文件的管理,特别是危机管理中的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

二、我国档案馆危机管理研究现状

1.相关文献分析。从研究群体上看,研究档案危机管理的群体分布比较广,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这些研究群体中一部分来自大学的教授学者,一部分来自高校的档案馆,还有一部分是致力于档案实践研究的学者。由此可见,这一课题的研究群体分布比较广,不论是有关档案危机管理的理论还是有关档案危机管理的实践都有待于专家学者及档案实践者的进一步研究。从文献内容分析,国内档案界对档案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灾害危机的研究,忽略来自档案馆内部的危机管理,已有文献主要从自然灾害入手来片面研究档案馆危机管理中的一个方面,缺乏全局性的统筹研究。从系统的角度研究档案馆危机管理的流程及危机管理机制建立的文章少之又少。对于国外成果的借鉴仅仅是生搬硬套,没有进行实证及可行性的研究。

2.档案馆管理现状分析。笔者对黑龙江档案馆、哈尔滨市档案馆、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档案室及恒大地产的档案室进行了有关“档案馆危机管理意识及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90份,有效份数为85份,通过总结分析这85份问卷调查,得到了以下结论:首先,档案馆危机管理意识相对来说较低,有一部分档案馆工作人员认为档案馆应该进行危机管理,但是如何实施是相关领导的管理范畴,与自己无关。其次,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单位中有90%的单位制定了档案馆应对自然灾害的制度,可见档案馆中主要的危机管理内容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而没有注意到档案馆内部的潜在危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中有95%认为在档案馆中有必要实施危机管理。

三、强化档案馆危机管理的策略

1.明确档案馆危机管理的流程及管理方法。档案馆危机具有生命周期的特性,如下图所示:

潜伏期的常态管理。档案馆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危机潜伏期的常态管理。面对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不论是档案馆的管理者还是工作者,亦或是档案的利用者都应意识到危机预防和预警的重要性。首先,明确档案馆中的危机因子。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馆中的普遍应用,档案馆中可能诱发危机的因子也不断地增加。档案馆中的危机因子主要分为两大类:非人为危机因子、人为危机因子。

其次,对上表中的危机因子进行风险评估。对档案馆中的危机因子进行日常的评估和监测是档案馆实施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档案馆内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可以获得档案馆运行状况的一般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从其他有关部门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出相应的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比如在库房安装温湿度监控系统,掌握档案馆内的温湿度变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从国家气象部门、海洋环境预报部门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预测,针对不同的预测结果做出不同的防范措施。

最后,制定重大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重大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能使应急准备工作和应急管理丁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大大地缩短应急响应的时间,降低危机事故的后果;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危机防范意识,应急预案的编制、预审、、宣传和演习等活动有利于社会各方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从而提升他们对可能面临的风险的防范。各级档案部门,尤其是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必须制定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有危机名称的确定及危机概要、危机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应对危机的措施。

发生期的应急管理。在危机发生之时,档案管理部门及所属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加强危机应急队伍的建设。如安排相关的人员到达危机现场进行协助,指派档案保护技术人员,熟悉危机发生地的电路、供水排水系统的人员等参加档案馆危机的应急抢救工作。应急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馆危机的确认与预警、档案馆危机应急预案的启动、档案馆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应急保障措施等等。应急管理的核心是档案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笔者在分析公共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联系档案馆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如下的档案馆危机预警系统图:

恢复期的后续管理。从时间上看档案馆危机的恢复管理处于整个档案馆危机要结束之时,危机后的恢复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档案馆能够快速恢复其功能。后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档案馆损失情况的统计、档案馆危机恢复方案的制定、档案馆危机处理情况的总结与评估等。

2.提升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首先,档案馆管理者危机意识及危机管理能力的培养。档案馆管理者应掌握应对一般危机事件的方法和技能,做到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能有序调动馆内人员进行积极地应对,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其次,档案馆内工作人员危机意识的培养。危机管理意识不仅仅是管理层的决策理念,更应该自上而下贯穿于整个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意识当中。可以通过讲座、讨论会、模拟训练、板报宣传等形式使档案馆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危机预防处置技能,一旦危机发生可以快速的进入角色,辅助相关领导做好危机的应对工作。最后,档案用户危机意识培养。在档案用户必经之处设置自身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栏、在醒目的地方标识消防通道的路线图及火警的具置。此外,现在档案馆中的服务方式不断地多样化,计算机成为档案馆提供服务的新载体,这种服务方式在给各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信息遭破坏的风险,故档案用户还应具备档案信息危机意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要使用户注意到使用信息系统的风险’并使他们关注降低风险的政策和程序”。

3.将档案馆危机管理纳入档案馆制度建设中。首先,建立档案危机管理的异地异质备份制度。建立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应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地理远缘原则、多元化原则及长期坚持原则等。经济实用原则指的是各档案馆应根据本馆的经济实力、馆藏睛况选择适宜的备份技术、备份软件、备份地点等等,切不可贪多求大。地理远缘原则指的是选择的备份基地一定要与本馆具有_定的距离,避免同一危机事件对原馆和备份基地都产生影响,地理远缘原则能够很好地确保备份的目的。多元化原则指的是备份力式要多样化,尽最大可能保征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多载体的备份方式可以避免因载体老化而造成的档案信息丢失,比如对于比较珍贵的纸质档案可以采取下图的两种方式对档案进行备份。

档案安全应急管理预案篇2

关键词:档案数据安全意识安全保障安全措施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服务企业”的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数据的安全更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燃气集团突飞猛进跨越式的发展,档案的门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如何对这些档案数据进行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断思考的课题。大量的实践证明,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档案数据的安全稳定,是促进企业档案数据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以本单位构建档案工作防灾减灾安全体系为例,就如何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基础工作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树立全员档案数据安全保障意识,提高维护档案安全的自觉性

企业的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由各部门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因此,全体员工的档案安全意识特别是领导的档案安全意识决定了一个单位档案数据安全工作水平和工作的氛围。

企业档案信息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档案部门要不断学习、贯彻国家关于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档案数据安全,强化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意识,普及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使每一名员工都切实重视起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真正树立档案数据“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同时,我们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宣传力度,利用“档案日”进行多种与档案安全有关的活动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档案人员从自身工作做起,自觉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为此要切实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档,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档案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要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思想源头上重视档案的安全,增强其档案安全防控能力。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经验交流等途径,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档案安全防控的措施,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向档案管理人员大力宣传、贯彻档案安全法规,培养和强化档案数据安全意识,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制定档案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一)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档案保管与数据存储制度,为档案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科学完善的档案保管与数据存储制度,是做好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保管存储制度,才能切实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燃气集团于2009年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建立了《燃气集团档案管理制度及规范》。《制度及规范》包括档案工作制度、各类档案的管理规定及档案流程几个部分。其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燃气集团的《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保护修复制度》、《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阅览室管理制度》、《档案保护技术规范》、《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变动交接工作细则》等,从鉴定、销毁、借阅、保密等方面对档案数据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详尽的规定,降低了档案泄密、丢失的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安全。

2012年,燃气集团结合国家有关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数据安全技术数据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数据安全技术数据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数据与文献文件管理第1部分通用原则》(ISO15489-1:2001)等制定了《燃气集团档案数据安全体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南》中制定了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建设原则,其中包括:数据存储管理、密级管理、合规服务原则、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九项。同时提出安全管理的措施要坚持“管理高于技术,预防先于补救,遇到问题即刻处理”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档案馆的“预防监控同步安全应急处理”的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措施。这一系列措施涵盖了档案数据安全的控制、网络安全管理、个人计算机及外设管理几个方面。《指南》的推行切实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档案安全防控措施,将有力地保障了档案数据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档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档案数据应急管理对策

档案防灾减灾体系是档案部门为防止和减少突发性灾难事件对档案的破坏而建立的一整套的档案管理规范。《指南》特别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了识别,包括常规风险(自然灾害、日常灾害)、环境风险、人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几个无法预料的、可能给档案造成毁灭性灾难的事件。这类事件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毫无征兆,所以档案安全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库房的“八防”管理上,还要注重应急预案的制定。预案的制订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在抓防范的同时做好治理的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的安全。预案制定后档案人员要经常学习和组织演习,以此增强档案人员的安全应急意识。构建档案工作防灾减灾安全体系是保证档案安全的重要措施,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在大力推行的同时,提高监管执行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档案的安全。

(三)设立档案工作监督管理机构,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中明确规定了“企业档案工作应以企业资产关系为纽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企业应根据规范和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档案机构,或指定负责档案工作的机构,大型企业应设立档案馆”。

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燃气集团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燃气集团档案管理工作,对燃气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燃气集团办公室提交档案工作执行评估报告。这种工作模式已将燃气集团形成的各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纳入到档案工作的管理范畴,从而使燃气集团十二大门类的档案管理并重。这种工作模式对档案数据安全管理作用在于:第一,档案集中保存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档案在收集、管理、利用等环节统一管理,实行了统一的标准,便于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第三,档案由专业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保管,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降低了安全风险。

(四)实行科学有效的档案安全保管措施,提升档案数据安全系数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按照基本原则的指导,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档案实体和档案数据的管理。首先要建设符合规定要求的档案库房,并配备安全保管的设备设施,这是保管档案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档案的保护效果。其次要构建严格的档案库房保管制度,严格控制档案库房进出人员手续和档案库房的钥匙和门禁管理,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再次,建立各级档案数据安全责任制,把档案数据安全作为对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工作人员考核的首要指标,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完善档案保管、编目、利用、编研、保护、保密等方面的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正确执行。

档案安全应急管理预案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档案资源是国家、职业教育、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信息资源。职业院校档案是关系到数以亿计的社会职业劳动者和职业教育在校生的信息资源,确保职业院校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是职业院校档案馆及其馆员的重要职责。2002年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1],2010年5月12日杨冬权同志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2]这些战略部署,充分说明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在逐步为大家所认识,实践工作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是真正提高到研究高度的文章则相对较少。笔者试图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较少的全流程和大环境中思考和认识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全视角地展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系统,对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一、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同职业院校档案工作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前,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档案管理方式手段落后。[3]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状况是:现代化管理手段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文件没有归档为电子档案,而任由其在产生部门自生自灭;档案管理队伍人力缺乏,尤其缺乏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的意识不到位、信息化技术水平低;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到位。[4]在网络环境下高级技工学校档案管理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有:网络病毒纵横恣意,操作系统存在漏洞,电子文件共享导致不安全因素产生,网络犯罪迅速蔓延。[5]这些问题说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环境不容乐观,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档案安全意识薄弱,未建立必要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乏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缺少必要的防盗设施,应急预案缺位或应急预案不切实际,对档案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6]由于种种隐患的存在,使得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面临着多层面问题。杨冬权同志指出:要树立“安全问题无处不在”的思想。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火灾、水灾、震灾、害虫、霉菌、灰尘、紫外线、有毒有害气体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病毒、技术故障、载体寿命等技术因素的影响,战争、、人为攻击、人为窃取、疏忽大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档案安全。

这些基础环境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提醒我们,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来应对挑战。

二、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保障体系

1.理论保障

顶层设计就是要从国家和职业教育档案的层面把握、设计、引导职业档案安全的思想,全面规划和集中控制职业院校档案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

前端控制就是面对网络环境下文件/档案的易逝性、易变性、信息及其载体的易分离性、对电子环境和应用程序的依赖性等特点,馆员需要提前介入前期工作中。[7]在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活动中应制定计划方案,人员配备要合理、技术力量要有前期储备,设备的选择和环境的控制、整个预防性安全保障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都要事先有准备[8];通过前端控制增强档案系统对环境影响的抑制力,提高档案资源的稳定性,延长档案文献的寿命。

全程管理就是随着电子文件/档案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实施一系列的安全保障管理活动。具体包括:物理条件的采用和处理及信息安全保障方案的整合,档案工作流程中的制度设计和应用,设备设施的安全性维护,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等。

后期监督具体包括档案安全保障活动的评价,人力资源的评估,经费结算,安全保障活动的总结,法规、标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活动模式、方法的集约等。

2.法规和标准保障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法规和标准,保证工作始终处在法规化和标准化的正确轨道上运行。这些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包括:国际性档案安全规范和标准、国家性档案安全法规和标准、档案安全业务性标准规范、档案安全技术性标准规范。我国关于档案安全最高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随着档案安全工作实践的推进,又有一些新的法规规定出台和颁布,如《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GB/T20948-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9]《档案馆建设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公民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专用网和公用网的暂行规定》[10]等。这些法规和标准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保证。

3.制度保障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落实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云南档案馆有健全完善的39项管理规章制度[11],海南省档案局要求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12],这些都说明了制度保障的重要性。

4.组织保障

在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学会的领导下,各级学会组织应成立专门的大中专院校分会,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工作组织体系,设立安全专员,责任到人,把安全工作具体化并落到实处。

5.经费保障

从国家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应专项列支档案安全保障建设资金。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将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入院校每年的正常预算中,有专项资金作为保障。

6.馆舍和物资设施保障

应严格遵循《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按照因校制宜的原则,合理地确定馆舍,有独立的馆舍,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保障。同时还要加强馆(室)内安全设施建设,如自动报警装备、自动灭火设施、温湿度调控设备、防磁设施,以及档案的扫描、存储、复制、传真、微缩等设备,要有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测。

7.备份保障

要逐步落实有关规定和政策及制度,采用多份存档、呈缴备份、异质备份、异地备份等方法,保证档案资源更高层面的安全。

8.技术保障

在网络时代的电子办公环境下,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对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来说是必须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诸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脸部识别、红外报警、磁条防盗、条码管理、水印防伪、电子文件封装、信息防火墙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13]其他的先进技术还有数字签名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14]

9.传统技术保障

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日趋成为档案管理的重点,但纸质档案还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因而传统技术不能丢,在防虫、防风、防光、防水、防火等多方面的传统技术,以及防自然灾害方面的传统技术仍将继续传承、掌握和使用。

10.应急机制保障

我国是一个大国,东西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自然灾害每年都不可避免。档案馆(室)应建立应急机制,有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害能及时保障档案安全。电子档案和档案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也应有应急机制,具体包括防丢失、防病毒、防黑客、防设备后门等方面的应急机制。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的地位和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构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和谐推进的发展环境,全面建立能确保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职业院校档案事业全面、持续、可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Z].http://wenku.省略/view.

[2]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0-05-20.

[3]徐晓英,刘晓燕.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措施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院校学报,2010,(5):114-115.

[4]肖燕东.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天地,2010,(4):53-54.

[5]孙小璇.网络环境下高级技工学校档案安全管理[J].科技档案,2010,(2):35-37.

[6]张大彤.档案安全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九个隐患[J].中国档案报,2010-06-04.

[7]薛四新,等.现代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1,199.

[8]张美芳,等.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0,(4):20-21.

[9]盛玉.档案安全与安全保障体系内容的关系分析[J].网络财富,2009,(6):45.

[10]曹书芝.网络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J].兰台世界,2006,(5):2-3.

[11]殷俊燕.大力推进安全体系建设筑牢档案安全“防火墙”[J].云南档案,2010,(6):7-8.

[12]海南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J].海南档案,2010,(2):1-2.

档案安全应急管理预案篇4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生命线,档案安全不仅包括档案在保管环节的安全,而且包括档案在利用环节的安全;不仅包括档案实体的安全,而且包括档案信息的安全。各处室、各直属单位要牢固树立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做好档案利用安全工作。要更加注重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科学管理,时刻牢记,常抓不懈。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档案利用安全责任制,要配置必须的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要建立健全防火、防汛、防震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直属单位要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并通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档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国家档案资源万无一失。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档案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责任制以及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二)消防安全责任人,档案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监督管理人员是否认真履行职责。

(三)各单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办公室主任、档案员是否懂得消防常识,是否熟知应急预案,是否会使用消防器材等。

(四)档案库房,利用、阅览场所、计算机房、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系统主要电路是否存在短路、老化等问题。

(五)疏散通道、消防安全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等。

(六)档案馆库房和查阅场所是否安装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

(七)档案交接是否只清点到卷而未清点到页;内部人员借阅档案是否及时归还;档案目录对档案页数和附件著录是否齐全。

三、检查的组织实施

各直属单位要成立专门的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采取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管、安全利用和保密工作责任制正检查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坚持谁主管、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并做好检查记录。要把档案安全检查与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集中精力,突出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

档案安全应急管理预案篇5

在思想上加以重视

长期以来,大家对档案的收集利用投入的精力较多,而对档案的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这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对城建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将安全工作尽快提上日程。否则,一旦这个环节出现纰漏,造成档案损毁或档案信息丢失,管理、利用等其他环节的工作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此外,还要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服务。

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要建立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由各种自然或人为突发性事件引起的档案灾害加以预防,从信息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等方面入手,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责任机制。信息预警指在某个特定条件下为将要发生的事件或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给出提示信息,提示档案管理者针对灾害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相关处理。要与当地的气象、地震、公安等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掌握灾害警示信息。要从思想、组织、措施、技能、物质等各方面为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如制订应急计划,准备好应急物资,将重要档案以光盘、磁盘的方式进行备份,以便转移时携带方便。要建立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制定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并按照方案经常性地开展模拟演练,确保突发事故出现时大家能熟练应对,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档案安全应急管理预案篇6

急救全程档案管理的概念和定义

紧急救援工作对时效和信息的要求,决定了院前急救全程档案系统与医院门诊、住院档案管理具有极大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是从病人入院开始记载,记录病人在医院期间的治疗过程。而急救全程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称为预案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在事前就要严密构建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急救任务相关的广阔范围内,记载各医院急救应急能力的档案信息资料,及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理的预案和措施。包括辖区各医院专科特长、床位情况、急救设备、专家特长、存储血量、高压氧舱、护理能力、坐落位置、交通情况、专家联络通讯表、应急联络制度等资料,以及各种不同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指令。

第二部分称为事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也称为疾病分类统计档案管理系统。急救部门要与医疗机构采用同样的国际疾病分类码,建立病种分类、发病场地、年龄分布、伤病时间等档案资料的收集分析制度,保障档案信息资料和数据收集的及时和完整,掌握流行病学的发病规律,为急救中心医疗、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数据支持,为卫生主管部门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称为实时急救档案管理系统。这些档案资料从接报警开始建立,结合网络通信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VIP信息等现代技术,涵盖接报警、出车、现场抢救,直至在监护状态下送达医院的全过程。急救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档案信息,包括语音信息、数据信息、文本信息以及视频信息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信息,均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完整收集和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是准确合理实施抢救必需的条件。这些档案信息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支持各级管理人员和各方面工作人员,能够采用快速查询检索方式进行利用。在人命关天的急救工作中,这些档案信息不但要发挥严肃的监督检查作用,还要发挥保障各工作环节紧密衔接的作用,防止出现人为错漏事故,确保抢救生命的神圣工作不出任何差错。

实时急救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

天津市急救中心采用现代急救技术、通信技术和保障设备,形成了复杂高效的抢救体系。在建立急救全程档案起止时间、档案内容要素、管理制度等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和不断完善,建立了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处理的管理系统。

规范建立实时急救全程档案的起止时间。急救部门从受理报警开始,就与报警者发生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主客体关系。天津急救中心明确规定,实时急救全程档案从接受报警开始建立,内容包括调度员在、离席状态,振铃摘机速度,调度员与报警者对话录音,派车指令录音等重要档案资料。

规范档案首页登记内容。包括接报警时间、派车时间、病人姓名、发病地址、候车地址、呼叫主诉;派出出车司机、责任医生、所属分站等。

规范救治时效档案内容。包括派出车型、出车时间、抵离现场时间、送达医院时间、完成任务时间;急救公里数、任务类型(市郊、长途、空驶、协议)等档案资料。

规范救治措施档案内容。包括发病场地(家庭、道路、公共场所等)、发病病因(疾病、外伤、车祸、灾害等)、救治措施(静脉、肌注、心肺复苏等)、用药情况、救治效果,以及送达医院名称等重要档案信息。

规范收费情况内容。包括医疗费、车费、等时费、抬担架费等档案资料。

由于急救管理的复杂性、时效性和严肃性与一般单位有很大不同,急救全程档案信息系统在档案记载内容、时效性和收集、保管、应用方式等方面,与一般单位的档案管理也有很大区别。仅2007年一年,天津市急救中心产生的实时全程急救档案就高达9万余份。档案数量从2003年开始,以每年12%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这必然要求发展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使档案的保存、检索、统计和应用具有可靠的保障。

急救全程实时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

急救全程实时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一是作为各急救环节科学衔接实施指令的依据;二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三是作为考核急救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员的依据。这是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急救工作的重要依据。档案信息中的全方位录音档案以及数据档案信息,客观地记录了受理报警摘机速度、派车速度、出车时间、到现场时间、完成任务时间、送达医院时间、完成任务时间。快速平均反应时间、派车任务单质量、接警语音语态、派车准确性、公正性及有无投诉等,成为考核评价各环节工作人员绩效的客观依据。特别是其中的抢救预案、医院应急能力专科特长等档案信息,为合理分流病人、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巨大的实用功能。

应用急救全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效果

显著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在急救档案管理系统支持下,各工作环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调度摘机平均时间由原先的3声振铃接起电话合格,发展为平均12秒之内合格,再发展为平均3秒之内全部摘机。平均到现场时间,由原先的平均30分钟左右,缩短到平均15分钟左右。

促进提升急救工作效率和质量。近五年来,天津120业务量以每年12%的速度高速增长,业务量从2001年的53301次增长到2007年的102321次。

有效服务临床科研教学。利用该系统的急救全程档案信息,总结临床经验,科研论文篇数大幅度提升。1997―2001年天津急救中心共完成论文10篇,2002―2006年达到25篇。

提供社会服务。在发生恶性突发事件或纠纷时,为公安、交管、社会保险等部门提供办案依据。天津急救中心依托现代档案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仅2007年就为公安刑侦办案、交通肇事事故处理、各种保险等出具证明600多起。为医务人员查询借阅急救档案检索统计分析报表上千次。

急救全程档案管理系统,有效推动了急救质量的提高,获得了天津市政府“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