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范文

关于礼仪的校本课程(收集5篇)

时间:

关于礼仪的校本课程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现状;实施途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重视礼尚往来。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并不断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便投入到日益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拟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加以探讨。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状况

高职学生的礼仪认知状况在笔者对不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72%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认为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在很多时候对做事成败有关键性影响。17%的学生认为重要,但觉得还不至于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较之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重要性不大,觉得可以在具备其他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注意就可以了。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礼仪不会掩盖其光芒,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才华,有无礼仪素养无所谓。4%的学生认为讲究礼仪有虚假之嫌,认为礼仪就像一个框框,限制了言行,约束了个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随性发挥,而是隔阂受限,不够真实,表示自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刻意用礼仪束缚自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但多数学生认识到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觉到了其在人际交往、个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部分实习返校的学生认识到礼仪对生活和工作具有协调促进作用,因此认为礼仪很重要,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礼仪教育开展状况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普及,我校30多个专业,将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实际开设的仅有6个专业,而这6个专业中有5个是旅游类专业,1个是文秘专业,课程的开设仅停留在职业礼仪层面,而其他专业均未开设礼仪课程。本地其他兄弟院校也均未开设礼仪课程。笔者通过对3所院校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学生的礼仪知识获取途径多来自网络和看礼仪方面的书籍自学,还有的来自学校或社团组织的礼仪讲座,很少有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礼仪知识,可见礼仪课程的开设率较低。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愿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礼仪知识,而且获取礼仪知识的主要途径应通过课堂教学。因此,礼仪作为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状况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就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重视不够。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融会贯通,对自身修养和个人品行的提升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认识,认为礼仪侧重说教,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阶段,从而感觉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厌倦心理。

2.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教学形式单一。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色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实施途径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素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所必需的。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人深知如何自尊、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更懂得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礼仪使人际之间的感情更容易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之后,应引导学生树立长久的“习礼意识”,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习惯。

强调礼仪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普及礼仪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面貌。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普及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改变将礼仪课当作公选课不加重视或根本不开设礼仪课的状况,礼仪课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之一应提高到必修课的地位。

设计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环节经过我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努力,礼仪课程已经被作为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我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是:(1)不断进行礼仪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礼仪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求主讲教师讲课要注意理论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特色,利用模拟实训、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课程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攻关的形式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实践环节是礼仪教学中最为欠缺的、但却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礼仪课的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站、坐、行、表情、手势、举止、体态、仪容仪表及语言表达等方面。

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根据贯穿课内课外、贴近专业特点的原则,从“强化实践意识、树立当下实践的理念、创建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建立了实践课教学体系。我校的礼仪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还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践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包括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三个环节。

1.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课堂模拟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模拟演示礼仪规范,加深理论学习的效果。利用课堂讨论、演示、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针对礼仪课实践性强的特点,我校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大胆创新,在教学计划上将礼仪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设置为1︰1,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单双周交叉进行。同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积极引入校外人才,给学生讲授化妆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并根据礼仪课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上课形式,排练礼仪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塑造形象、提升素质。

2.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课外实践是礼仪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通过组建义务礼仪服务队进行课外实践,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进一步掌握礼仪服务的技能技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反响良好。义务礼仪服务队承担了我校历届运动会的颁奖仪式礼仪服务,并根据学校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接待活动的服务工作,学校各项活动均有礼仪队队员的身影。通过课外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实训效果很好。

3.社会实践——拓展性环节。我校与当地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实践。我们经常选派学生参与马鞍山市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如马鞍山市户外旅游节、马鞍山市团市委大型颁奖会、马鞍山市旅游行业先进表彰大会及马鞍山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等市级重大的庆典活动等,深受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利用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刻牢记“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马鞍山人”的承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砖添瓦。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出色的礼仪服务展现了自己,服务了社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责任心和自豪感,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关于礼仪的校本课程篇2

一、礼仪教育现状调查的设计

1.问卷调查和访谈

本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师生进行礼仪的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工商管理、物流等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关教师。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共收回问卷342份,有效问卷300份;基本涵盖了不同性别比例、不同生活环境的各类学生群体,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考虑到调查问卷只是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的局限性,同时辅以关于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访谈。本次访谈对象共18名,其中教师9名,含公共课教师5名,专业课教师2名,辅导员访谈对象2名,学生9名。主要采用面谈和电话交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为2015年5月5日至8月5日。

2.数据录入与检查

问卷回收后,录入核对数据,并对问卷逐一检查,排除以下无效问卷:除个人信息外答案雷同的相邻编号问卷;答题量6题以下的;所有题目答案完全相同的。

3.数据分析

通过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二、礼仪教育现状

问卷设计关于学生日常礼仪行为问题,内容涵盖了对礼仪的基本认知、礼仪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

1.在礼仪认知方面

有40%的学生认为礼仪是“外表彬彬有礼就行了”,还有24%的学生觉得礼仪是“人际交流的沟通技巧”,只有36%的学生选择“内外兼修的必然结果”。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中接近一半的学生只关注礼仪表象上的光鲜,对礼仪知识渴望不可求,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礼仪容易遗忘,无法准确、恰当地掌握和运用。

2.在基本礼仪规范掌握和日常运用方面

学生见到老师能总是打招呼的占30.3%,经常打招呼的占46.4%,偶尔打招呼的22.1%,从不打招呼的占1.1%;进办公室,87%的学生总能做到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11.9%的学生“有时候能做到”,“没做到”的占1.1%。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礼仪基本素质尚好,但尚未养成基本的礼仪习惯。较多学生在运用礼仪知识的过程中,记住了礼仪的要点,但看起来仍然不协调,存在礼仪成为课堂上的礼仪,课后搁置一旁,甚至无人问津的现象。

3.关于学校教师示范性问题

数据显示,40%的学生对本校教师的礼仪修养表示满意,2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40%的学生对教师的礼仪修养表示基本满意。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有相当部分学生对礼仪规范的掌握和日常运用不到位,但却对学院教师的礼仪行为举止要求较高,有一定的辨别能力。通过访谈也表明,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的示范作用,不仅学生满意度不高,教师自身也觉得这方面的示范性不够,对于自身的礼仪修养不满意。

4.在礼仪课程教学方式方面

调查表明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有效结合的只占42%,专门只重理论教学的占24%,只重实践教学的占28%,还有11%的学生不清楚老师上课的教学方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礼仪课程教学的不合理。

5.在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开设方面,不合理现象也比较严重

通过访谈显示,目前的各种礼仪教材之间,内容变化不大,对具体专业的针对性不强,且缺乏有效实训课程教材的配套,如文秘专业学的应是商务礼仪,旅游专业学的应是服务礼仪,却因客观原因混在一起进行课程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部分礼仪选修课,因为选修人数多,学生专业不同,礼仪教师无法更多地针对不同专业教授不同的礼仪知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6.礼仪教育途径方面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选择“课程学习”和“电视书本”的选项较多,且选择“课程学习”的大部分是文科专业的学生,礼仪教育渠道相对狭窄,同时高职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活动的确较少,进一步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普遍不太重视礼仪教育,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只管“教书”,而忽视了“育人”责任。

7.教学环境方面

教学硬件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必要的设备齐全的礼仪实训室和基础教学工具,如西餐餐具、服饰等。通过访谈显示,目前学校的这些硬件设施尚不齐备。另外,网络教学环境近些年备受关注,而目前高校礼仪课程的网络教学使用还是不多。

8.教师的专业化方面

现在教师中专门讲授礼仪的专职教师不多,大多是讲授公共关系、文化交际等专业的教师兼任。由此可见,礼仪教师的专业性、规范性有待提高。

上述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礼仪学习的认识,总体来讲是积极的、可行的,但也存在某些缺陷与不足:高职生对礼仪认识不到位、掌握礼仪知识较少、日常运用礼仪能力较差,这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缺失。同时,高职院校存在的教师礼仪示范性不够、礼仪教师数量和专业性上都有所欠缺、礼仪课程开设不合理、礼仪教育途径狭窄等现象,也反映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不到位。

这些表明,礼仪课堂教学应在教学思路、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礼仪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坚持正确运用。

关于礼仪的校本课程篇3

[关键词]公关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9-0078-02

一、公关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公关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中职学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与标准,使之熟练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快地适应和融入社会交往。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较容易掌握礼仪的知识理论,因为他们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中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仁、义、礼、智、信一直都是世人行为处事的标准。但是,学生在学习相沿成习的礼仪文化时,只是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有达到“行”的有机统一,这种“知易行难”的问题成为新教育形势下礼仪教育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礼仪标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进行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当下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已顺利转变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模式。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方式单一、落后,教学理论脱离实际运用的问题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很多中职学校中,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仍旧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收。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在讲授,通过书本把礼仪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主宰课堂的一切;而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被动的获取知识。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觉得枯燥、抽象和无趣。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礼仪知识多以理论为主,与踏入社会后的工作生活出现脱离,因而学生在面对社交和工作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公关礼仪的知識进行分析和解决。此外,学生在课堂上作为接受知识的一方,不能很好地与教师产生互动和反馈,没有化被动为主动,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应用型技能的中职教育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有缺陷的。换而言之,传统的礼仪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公关礼仪课程的要求,不能形成开放型的师生互动教学,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出改进。

(二)教学内容老化,教师缺乏专业资质

公关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决定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而应加入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当前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不仅没有对教学知识提出明确的考核目标,而考核方式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性。一些教师也不具备相应礼仪专业资质的考核能力,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考核的总体质量。教师的授课内容仅仅依照礼仪书本展开,其中试卷命题的范围由教师自己确定,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随意性,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所学进行科学、准确评价。

(三)教学硬件设备缺乏

公关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除了教师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在配备镜子、把杆、多媒体影音设备的专业礼仪实训室来进行实践操练。近几年来,随着中职学校不断扩充生源,学校师资力量和实训室的硬件设备难以跟上学校扩招的步伐。学校训练场地和实训物品非常有限,可供学生实训的时间相对较少,并且实训的模拟场景与现实场景反差较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应付考试,对实训的流程生搬硬套,对公关活动过程中的礼仪突发状况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学校教学硬件设备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礼仪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加强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从学校教育大环境着手

1.营造礼仪大环境,在全校师生中形成文明礼仪的良好风气

学校是文明礼仪的大舞台,文明礼仪也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最好体现。在全校师生中营造知礼、守礼的文明礼仪氛围,需要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用礼仪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礼仪教育中充分挖掘学校、课堂教育主导的作用,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理论”“促落实”的教育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礼仪时做到“行知合一”。

2.重视礼仪专业师资培训,打造强有力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就必须从各方面提高礼仪教师的专业技能。聘请国内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讲座,委派礼仪教师到礼仪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公关岗位培训实践等,这些都是提高礼仪教师综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3.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礼仪实践教学基地

选择深厚历史背景和完善管理制度的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依托单位,可以有效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和行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课堂上的所学与以后的工作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性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只有建立一套适用于现代化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从教师教育教学着手

1.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行为示范

俗话说得好: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一个言行不一致的教师,他的说教能被学生所接受吗?教师的一言一行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接受着情感的熏陶和启迪。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与效果。这是因为礼仪教学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碰触的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既是学生认知社会,看待问题,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只有具备崇高的品德和行为,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增强礼仪实践经验,夯实专业知识技能

教师除了日常上好课以外,也应当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和深造,拓宽专业知识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夯实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深入企业实践教学,可以提升自我的实践创新能力,了解最新的技能变化,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整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模式。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一方面为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推进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3.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与实践方式

(1)案例教学法:在公关礼仪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现实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课堂知识灵活运用及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理论和案例进行匹配精选,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成果展示,最后教师再总结评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具体认识。

(2)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师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之前,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相应的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如对电话礼仪,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一种是拨打电话,一种是接听电话,模拟演示之前学生首先要掌握拨打和接听电话时应该注重的文明礼仪要点,与他人沟通该如何表现等。演示中,抓住语言、表情、姿态的重心,通过师生准确真实的情境表演,强化知识要点和整体印象。

(3)角色模拟教学法:角色模拟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在角色扮演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角色,并设计每个角色的背景和面临解决的问题,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参与礼仪实践,使学生在具体岗位实践中加深礼仪理论和实践的运用。如让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礼仪庆典、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让学生深入工作一线亲身体会,在活动中对外商、领导、客户、媒体等人员的待人接物,通过实际操练增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4.理论、实践、考核互相统一,对学生进行礼仪多元化考评

目前中职公关礼仪教学中,考查的方式大多以考核书本理论知识为主,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缺少礼仪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某些中职学校,部分教师随意更改教学目标与考核内容,使得礼仪理论、实践和考核不能相互服务,缺乏统一性。从全面评价考核学生的角度来说,偏重任何一方面的考核都是有偏颇的,既要考核理论,又要考核实践技能,形成多元化的礼仪考评体系。

(三)从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着手

个人礼仪的养成离不开礼仪行为的具体实践,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外礼仪实践活动。比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志愿者活动、文明礼仪评比、演讲比赛、各类校园文体活动;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员工礼仪培训和商务交往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礼仪的认知和学习,从而真正做到“行知合一”。

通过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从单一的知识灌输中脱离出来,充分显示了公关礼仪的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实践能使学生对礼仪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理论中实践,从实践中成长,能够把握以后在社会交往中该怎么做,对礼仪课程的学习、理解和体会就更加深刻了。

关于礼仪的校本课程篇4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对策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大力推进礼貌礼仪建设,2009年8月24日南海网《大力推进礼貌礼仪建设,进一步优化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社会软环境》一文中认为,“礼貌礼仪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道德建设的需要。只有开展礼貌礼仪培训和教育,才能使本省全体公民成为知礼仪、懂礼节的文明公民,才能构建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社会”。当好文明东道主,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共建国际旅游岛,人人有责。基于此,为深入了解海南高职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找出对策,我们组织了本次调研活动。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了海口、文昌、三亚等地的5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精心设计了《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为96%。此外,随机对调查对象中的20位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次调研结构与海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基本吻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从学生对礼仪的认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但对礼仪知识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在对不同年级的约300名同学进行调查时,问及“你认为礼仪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个人发展中重要吗?”时,65%的同学认为特别重要,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礼仪修养;20%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但不具有关键性的影响;10%的学生认为一般,觉得礼仪素养作用不大;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认为礼仪是繁文缛节。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虽存在差距,但大部分同学已经认识到礼仪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回答“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失礼现象普遍吗”这一问题时,85%的同学都认为非常普遍。在问及“你是否了解掌握具体的礼仪规范”这一问题时,肯定回答的只占45%,还有大部分表示对许多礼仪知识都是一知半解。

(二)从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运用情况来看,高职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并不尽如人意,“不知礼、不守礼、不尚礼”的现象比较普遍

知名礼仪专家金正昆老师指出,“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是否尊敬师长、是否遵守纪律、是否仪表得体、是否诚实守信等这些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从本次调研的数据来看,高职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比较严重,有32%的同学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高谈阔论,随意接听电话;40%左右的同学在食堂就餐时不排队、乘坐公交车时不会主动让座;38%的同学仪表不得体,盲目追求“个性”,穿着暴露、发型奇特、穿拖鞋出入教室图书馆等地十分普遍。另外,高职大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的能力也有待加强,46%左右的学生上课迟到、旷课、课堂上说笑、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上课“三无”情况也比较多,很多同学一无课本;二无笔;三无笔记本。25%左右的学生不能遵守作息时间,晚上十二点以后还在宿舍上网、打游戏、聊天、甚至煲电话粥,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15%左右的大学生情侣在校园内举止欠妥,搂搂抱抱、过分亲昵,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要求。许多学校的教学楼写着“禁止携带食物进教室”等标语,但超过四成的教室里食品垃圾随意丢弃在桌子上或地上,必须有专人负责打扫才能保持卫生。

(三)从学生对日常交往礼仪的掌握来看,大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

本次调研,我们设计了一些具体的礼仪常识问答,了解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回答“上级与下级握手时,应该谁先伸手”时,55%的学生表示“下级先伸手”,30%表示“上级先伸手”,15%表示“o所谓”。问及“两粒扣的西装应该怎么扣”时,40%的学生认为“扣上面一粒”,50%认为“扣下面一粒”,10%认为“全扣”。由此看出,很多学生对于握手、着装、交换名片等日常交往礼仪常识都没有很好掌握,就更谈不上对礼仪的深层次把握了。

(四)从学校礼仪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礼仪教育还流于形式,不够普及,师资力量亦有待加强

通过调查,某高职院校有30多个专业,但将礼仪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实际开设的仅有8个专业,其中,将礼仪课程设为必修课的只有旅游类专业和文秘专业,其他专业只是作为限选课开设。一些学校虽开设了礼仪类选修课,如“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等课程,但受开班数量、选课人数的限制,很多同学只能望课兴叹,没有机会选修。其他几所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开课率也很低。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达了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课堂学习来掌握礼仪知识。

调研组还发现,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缺乏专门的礼仪培训,教学内容比较随意。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与访谈,笔者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发挥礼仪教育的功效,传递正能量

高职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以下特点:自信心不足、纪律性较差、缺乏学习动力等,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针对不同学生能够起到“雪中送炭”或者“锦上添花”的作用,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课堂礼仪教育和日常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自信心;通过规范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深刻领悟礼的内涵――“敬”,加强自我约束与管理;让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礼仪与技巧,使学生感受到交往的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掌握职场礼仪技巧,使学生顺利打开就业之门。

(二)普及礼仪教学,将礼仪教育常态化

明礼仪修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礼仪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开设。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种类的礼仪类课程,比如“旅游服务礼仪”、“秘书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等。合理安排讲授与实践相关礼仪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践行礼仪的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大力进行改革,重视实践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当然,除了开设礼仪必修课之外,各高职院校还要建立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将礼仪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监督与管理。

(三)建设优良的校园礼仪文化,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形课程,学校应该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比如设立礼仪宣传栏,普及礼仪知识。开展礼仪宿舍及教室设计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操比赛、主题演讲、辩论赛、礼仪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发动师生开展“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征集活动,使大家关心身边人及自身的失礼行为,从而引发重视。评选各个班级的礼仪标兵,发挥榜样的力量。许多学校成立了礼仪社团或校园礼仪模特队,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与的礼仪服务活动从校园内拓展到校园外,为海口车展、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提供礼仪服务,并获得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内外的礼仪活动,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风范。

(四)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强化其身教作用

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将言传和身教有效结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举止、善意的微笑、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谐的师生关系都能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礼的内涵。

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礼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给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结合日常教学需要选派教师接受系统而专业的礼仪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操技能过硬的优秀礼仪师资队伍。此外,还应加强礼仪实训室建设,为礼仪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五)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优势,实现信息共享

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建设网络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外进一步学习礼仪知识。一些高职院校已将“社交礼仪”、“旅游服务礼仪”等课程建设为院级精品课程,将课程资料上传至网络共享,师生课外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交流。另外,一些学校还引进了慕课、微课等,使本院师生有机会向国内其他院校的优秀礼仪教师学习。

四、结语

礼仪是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不学礼、无以立”,当代高职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成为“学礼、知礼、守礼”之人,塑造出良好的个人形象,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集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礼仪修养于一身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媛媛.大学生礼仪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关于礼仪的校本课程篇5

【关键词】高校礼仪文化教学改革

礼仪文化课程的作用和特点

礼仪教育由来已久,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目前各高校也将《礼仪文化》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公共选修课进行开设,是一门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礼仪基本知识和礼仪技能,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场合恰当使用礼仪技巧,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多数院校都将礼仪文化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礼仪课程,认为可学可不学;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熟知礼仪规范和行为规则,但更需要实践技能训练,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和练习,而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仍拘泥于理论知识讲述,忽视实际训练,结果是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运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水平较低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资源欠缺,教学主要依靠选定教材,而现有的教科书和媒体课件内容陈旧,大多数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训室供学生练习,少数设立的实训室面积较小,实训所需的器材和摆设不全,不能同时让所有学生进行集体训练;另一方面在高校担任礼仪文化课程教师的大多非专业出身,对重点难点知识讲解较为粗浅,不能挖掘其文化根源,特别是年轻教师,本身知识储备较欠缺,教学方法尚不成熟,参加学习培训、社会实践活动较少,这就降低了教学水平,影响了教学效果。

3.课程针对性差,考评方式单一

将礼仪文化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教师教授的内容较为均一化,然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侧重点有较大差异,均一化的教学内容难以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不同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礼仪技能;多数院校对礼仪文化课程的考评都采用开卷形式,因此试卷成绩普遍较高,难以衡量学生本身学习效果。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1.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面对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礼仪文化课程正面临着社会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挑战,本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按照社会时展的客观要求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立足于学以致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本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进而形成识大体、会做事、善交际、善谈吐、具有影响力的为企业、社会所期待的具有优秀人格的人才。

2.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原则

(1)科学性

礼仪文化课程改革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各阶段教学环节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并实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实和调整,突出课程内容改革的合理性、科学性。

(2)实用性

礼仪文化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实际,注重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针对其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学生自我练习与团体协作训练,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3)针对性

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礼仪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课程改革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4)艺术性

礼仪文化课程中的许多技能本身是一项艺术,如古筝、书法、国画、围棋、茶道等,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还应增加关于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评价标准的教育,以体现礼仪文化的艺术性。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重视礼仪课程、完善考评方法

为解决以往学生学习礼仪高分低能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高校应当将礼仪文化课程设为各学科专业必修课,并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宣传文明礼仪、组建礼仪督察队、开展礼仪规范检查、举行礼仪表演大赛,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质;考核规则也相应调整为综合考评,即礼仪文化课程考核也可采用笔试成绩、实践考核档次、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竞赛获奖档次分别占20%、30%、30%、20%的计算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从考评指标设置上引导学生对礼仪课程尤其是对礼仪实践环节的重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礼仪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礼仪文化课程内容应依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筛选,如对旅游管理专业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酒店礼仪和导游礼仪训练上,文秘专业则应重点强调商务接待、商务谈判技巧等;其次,应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够用的前提下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还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选取当前最为常见的礼仪规范和未来认同度较高的活动规则作为教学知识,如现代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教学内容中就必须介绍组织文化和企业形象等内容;最后,礼仪与艺术是不可分的,礼仪的进行过程应该表现出美: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动作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关于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评价标准的教育,如可增加茶道、插花、品酒评价指标及综合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一,学校应为礼仪文化课程招聘配置专业礼仪教师,严格筛选能胜任礼仪课程教学的专业师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依靠教研室平台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工作制度,使教师素质得到群体优化;第二,在全校开展达标课评选活动,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授课能力;第三,学校应为礼仪专业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学习、外出培训的机会和平台,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进而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欣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鼓励教师承担校外礼仪项目,积累实战经验,撰写科研论文,增强科研生产能力,激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4.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相关问题情境,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方法。例如在讲商务会议流程时,就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先从学生们熟悉的班会流程谈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由浅入深,对比企事业商务会议工作流程,最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设计一份见面会或毕业晚会方案流程。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礼仪课程教学中,就可将实际礼仪活动中出现的差错或失误作为课堂案例来让学生分析和改正。如在讲宴会礼仪时,就可选讲不懂座次位序安排而导致的后果,通过案例教学可强化学生对礼仪细节问题的注意。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模拟现实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营造一种接近现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角色来进行礼仪演练,以掌握实际技能。例如在讲商务谈判内容时,选择商务接待谈判室作为演练地点,可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甲乙谈判双方,各组内学生还需扮演各谈判组不同角色,依据谈判主题和模拟方案来完成整个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全过程。借助模拟实践,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技能,还能培养其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5.拓展实践教学

(1)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校内参照实际的礼仪活动,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礼仪实训室和情景模拟场所的实施方案,遵循设计方案建设一系列姿态训练室、商务接待谈判室、酒店餐厅实训室、仪式礼仪的实训,策划管理专业实训室等;校外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签订长期定点实习培训单位以供学生参观、实习;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礼仪实践经验的精英指导毕业生礼仪的实训教学并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对课程的实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

(2)合理整合阶段实习与综合实习

礼仪文化课程内容繁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学以致用,就必须将总体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针对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分单元、分项目进行知识讲解和项目的训练;模块化学习结束后开展礼仪综合实习,即将各模块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进行训练,如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就可将商务人员装扮、商务接待、商务宴请、会议承办、商务仪式组织、涉外商务安排整合为一项综合实习,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综合运用礼仪技能的整体水平。

(3)提供参与实际项目平台

高校礼仪文化教师应积极争取一些社会实际礼仪项目,拓展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礼仪服务工作,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就业范围,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如积极参与并服务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剪彩礼仪、竣工礼仪、庆典礼仪、婚庆礼仪、酒会礼仪、晚会礼仪,会礼仪,会展礼仪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应用中不断提高礼仪修养及礼仪实践能力。

结语

礼仪文化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也是当前高校实现努力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必要资源,在教学中还需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黎明、胡丹:《大连市高校礼仪文化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2]赵影、于辉:《高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