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体能训练的好处(6篇)

时间:

体能训练的好处篇1

[关键词]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1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心理训练分析

(1)心理学的重要性。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你从属于任何职业,良好的心理都是你制胜的必备条件。现代体育训练更是离不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一个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靠平时的锻炼所积累的,而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教练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必须善于运用心理教育这把万能钥匙去打开运动员心灵的窗户,紧扣运动员心弦,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以提高训练质量。

(2)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心理训练的内容。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个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2青少年心理特点及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

(1)青少年心理特点:8岁~10岁儿童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性、模仿性。11岁~12岁儿童心理特点是幼稚向成熟迈步,表现在开始认识自我,但容易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13岁~15岁的少年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半幼稚是指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往往出现违规的自我主张。

(2)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目前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7岁,最小为11岁,最大为17岁,从年龄结构来看我队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基本上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已能认识自我,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通过“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调查卷的形式把自己所想所感写出来。“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答题说明

一、需要你做的事情

1)你在比赛、测验、唱歌、文化考试等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哪些信息(或事件)?请写出来。

2)你对这些信息有哪些反应?在每个信息之后,写出对这个信息的真实反应。

3)你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写出2-3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一线运动员比赛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心理方面存在短板甚至影响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除了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能力的训练外,还应增加对其心理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1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心理训练分析

(1)心理学的重要性。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你从属于任何职业,良好的心理都是你制胜的必备条件。现代体育训练更是离不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一个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靠平时的锻炼所积累的,而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教练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必须善于运用心理教育这把万能钥匙去打开运动员心灵的窗户,紧扣运动员心弦,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以提高训练质量。

(2)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心理训练的内容。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个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2青少年心理特点及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

(1)青少年心理特点:8岁~10岁儿童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性、模仿性。11岁~12岁儿童心理特点是幼稚向成熟迈步,表现在开始认识自我,但容易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13岁~15岁的少年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半幼稚是指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往往出现违规的自我主张。

(2)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目前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7岁,最小为11岁,最大为17岁,从年龄结构来看我队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基本上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已能认识自我,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通过“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调查卷的形式把自己所想所感写出来。“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答题说明

一、需要你做的事情

1)你在比赛、测验、唱歌、文化考试等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哪些信息(或事件)?请写出来。

2)你对这些信息有哪些反应?在每个信息之后,写出对这个信息的真实反应。

3)你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写出2-3种处理信息的方式。

举例:

信息:今天训练一号落差,难度大。

反应:啊,又那么大的浪,怎么划啊,不要翻艇了。

处理方式1:不要紧张,一定可以成功。

处理方式2:翻就翻,管不了那么多了。

处理方式3:千万不要啊,我不希望翻啊。

……

(3)心理调查卷的整理与分析。在参加调查的近50名运动员200多条信息中,通过分析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

A.在某个场景中心理状态失衡,过度紧张或者过度放松(7.41%)

B.对某种特定场景产生心理变化(47.22%)

C.对某种结果产生心理变化(0.92%)

D.在特定场景中出现突发状况(43.52%)

E.在特定场景中因外界比赛条件产生心理变化(0.92%)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青少年运动员所能参加的比赛较少,因此将测验、唱歌和文化考试这三项也列入调查卷的范围,通过侧面制造比赛的氛围。

这五类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大致有紧张、胆怯、情绪、意志、自信心等。

(1)心理过度紧张:青少年运动员在投入某种特定场景之前需要一定的心理紧张以便把肌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动员起来,特别是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但是,心理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四肢颤抖、尿频,这必然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影响其发挥。

(2)出现胆怯心理:这是每个青少年运动员具有的普遍特征。而对于参加比赛、测验或者其他需要变现自我的活动中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对自己估计过高,一心想比赛好,害怕失利,比赛不好同学和教练埋怨,思想负担重。看起来很镇静,往往若无其事,但内心却显得比较空虚,通过同学、教练打听对手实力和成绩,这期间有些无心的同学和个别教练把对方成绩告知,如果听说对方发挥很好便会造成心理压力,背上包袱。

(3)情绪的不稳定: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较强的情感,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并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情绪能引起人体内部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变化,对人体的工作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血糖浓度上升、肌肉紧张增加,对人体的生命起到良好作用,为神经系统增添力量,动员和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潜力,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当人的情绪适当高涨时,往往能克服不良的身体条件,作出当时根本无法办到的事,甚至创造出奇迹来。而消极的情绪一般会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对肌体活动具有抑制作用,易导致急躁、紧张、动作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失去理智。

(4)意志品质:意志,这一克服困难的内部心理过程,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意志坚强可以使条件并不优越的运动员通过艰苦的磨炼登上冠军的宝座;意志薄弱,也可以使条件好的运动员经不起各种困难的考验而半途夭折。

(5)自信心不足:能够取胜的运动员大都在比赛中充满信心,而失利的运动员则往往信心不足。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自信心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①明确目的、良好的动机,以及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情况的正确判断。②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础上,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是运动员具有比赛信心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平时训练中成功率很低的动作或一定的高度,比赛时就很难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即使身心状态良好,自己感到有信心,这种信心也往往是不坚定的,一旦碰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③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正常的心理活动是树立自信心的保证。自信心是心理品质的一种,它与心理活动的是否正常有着密切关系。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好,一到比赛就精神紧张,平时很有把握的高度也感到信心不足,因而导致失败。

3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

举例:

信息:今天训练一号落差,难度大。

反应:啊,又那么大的浪,怎么划啊,不要翻艇了。

处理方式1:不要紧张,一定可以成功。

处理方式2:翻就翻,管不了那么多了。

处理方式3:千万不要啊,我不希望翻啊。

……

(3)心理调查卷的整理与分析。在参加调查的近50名运动员200多条信息中,通过分析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

A.在某个场景中心理状态失衡,过度紧张或者过度放松(7.41%)

B.对某种特定场景产生心理变化(47.22%)

C.对某种结果产生心理变化(0.92%)

D.在特定场景中出现突发状况(43.52%)

E.在特定场景中因外界比赛条件产生心理变化(0.92%)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青少年运动员所能参加的比赛较少,因此将测验、唱歌和文化考试这三项也列入调查卷的范围,通过侧面制造比赛的氛围。

这五类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大致有紧张、胆怯、情绪、意志、自信心等。

(1)心理过度紧张:青少年运动员在投入某种特定场景之前需要一定的心理紧张以便把肌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动员起来,特别是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但是,心理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四肢颤抖、尿频,这必然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影响其发挥。

(2)出现胆怯心理:这是每个青少年运动员具有的普遍特征。而对于参加比赛、测验或者其他需要变现自我的活动中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对自己估计过高,一心想比赛好,害怕失利,比赛不好同学和教练埋怨,思想负担重。看起来很镇静,往往若无其事,但内心却显得比较空虚,通过同学、教练打听对手实力和成绩,这期间有些无心的同学和个别教练把对方成绩告知,如果听说对方发挥很好便会造成心理压力,背上包袱。

(3)情绪的不稳定: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较强的情感,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并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情绪能引起人体内部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变化,对人体的工作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血糖浓度上升、肌肉紧张增加,对人体的生命起到良好作用,为神经系统增添力量,动员和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潜力,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当人的情绪适当高涨时,往往能克服不良的身体条件,作出当时根本无法办到的事,甚至创造出奇迹来。而消极的情绪一般会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对肌体活动具有抑制作用,易导致急躁、紧张、动作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失去理智。

(4)意志品质:意志,这一克服困难的内部心理过程,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意志坚强可以使条件并不优越的运动员通过艰苦的磨炼登上冠军的宝座;意志薄弱,也可以使条件好的运动员经不起各种困难的考验而半途夭折。

体能训练的好处篇2

摘要本文对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即:全面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周期性原则以及差异性原则,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质量的两点措施,希望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体育训练课余高校训练原则训练措施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校教学中,课余体育训练则是实现学习体育目标、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也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就对普通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

在高校课余训练中,全面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相结合,具体说来则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通常指的是采取各种各样的锻炼手法,促进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全面协调发展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水平的基础。专项训练则是通过专项或者与专项类似的训练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项素质、专项运动水平以及专项理论知识的训练方式,专项训练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提升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因此,在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科学的相结合,通过一般训练为专项训练奠定基础,根据专项项目合理选择一般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计划性原则

针对普通高校来说,各高校通常是根据各个学年、学期以及学期各个阶段的体育学习任务和体育学习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是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依据,要想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就必须遵守计划性的原则。

通常来说,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训练任务、训练内容、训练要求以及训练指标。只有指定了切实可行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才能够使计划得以顺畅、连贯、高效的实行,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成效,因此,高校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科学安排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相关的内容。

周期性原则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它的体育训练一样,也需遵守周期性的原则。一般来说,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训练周期是由基础训练阶段、赛前训练阶段、比赛阶段以及赛后休整阶段四个阶段组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个个周期的循环往复,学生的运动水平也得以不断的提升。通常来说要遵守训练的周期性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尽可能的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以及相关的赛事日常来安排训练的周期;其次,在一个周期内,日常训练中基础训练阶段的时间应较长,以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相对稳定。赛前集训时,训练时间较短则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以期运动水平能够迅速提升;最后,每个训练周期结束之后,都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进一步改进下一步的训练。

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爱好特长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安排课余体育训练。要做到这一点,体育任课教师首先要详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学生档案,以便随时参考;其次,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还应针对不同任务的运动员组织不同的训练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除此之外,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内容和训练计划,都应该尽可能的针对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

提升高校可以体育训练质量的几个措施

科学处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对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的文化学习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一种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的文化学习是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的。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最终会出现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如何科学的处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只有科学的科学处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学生在保质保量的完成文化学习的同时,训练成绩能够得以不断的提升。

要科学处理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灵活安排训练时间。在保证学生开展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弹性训练制度,以保证训练计划的完成;其次,要严格的贯彻落实训练计划,科学的制定训练任务和训练强度;最后,注意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上让学生正确理解和看待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相应的安排。

创新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

随着高校之间体育竞技范围的扩大和竞技程度的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要想真正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效率,必须要不断创新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创新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不但能够帮助高校明确当前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发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推进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体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融合。

要做好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创新工作,首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正确的创新理念是高校体育训练工作在创新的过程中对体育训练工作的理性的认识、追求以及观念,其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整个过程,在整个的创新工作和创新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要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创新工作的持续化。

参考文献:

[1]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7).

体能训练的好处篇3

1.1训练的业余性

训练的业余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与成人训练存在很大差别。参加训练的青少年年龄都均在7―16岁之间,他们正处小学阶段,“以学为主”兼学别样。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课余训练要求做到:全面关心运动员成长,通过训练使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坚持课余训练,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关系,防止重视训练,重视运动成绩,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不完成作业的不良学风。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以学习促训练,以训练促学习的良好作风,做到训练时间不易过长,每次课50―90分钟为好,每周三次训练课为宜。

1.2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青少年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不是追求专业技术和运动成绩,而是打好身体训练基础,特别是全面的身体训练基础,牢固掌握基本活动能力,增强生理机能,掌握和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是区别与成人训练的基本原理。打好基础,要求既全面又牢固,全面是从思想、心理、身体、技术、战术、智力等方面训练,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课余训练的兴趣,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树立较好的训练信心,克服训练过程中任何困难,明确训练的目的。打好身体基础,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训练任务,才能承受训练中不断加大的运动负荷,才能完成激烈而紧张的比赛任务,才能提高机体的生理技能。

1.3运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打好训练基础,为未来创造优异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然而,青少年运动员正是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过早进行专项训练对未来发展和提高不利,有可能造成早熟,过早进行专项训练对未来发展和提高不利,有可能造成“昙花一现”。青少年的精神系统发育较缓慢,兴奋与抑制不均衡,训练内容和方法陈旧,手段单一,易于造成运动员的精神疲劳,有损运动员生长发育和机能增强。在训练中,内能丰富、方法新颖,手段多样是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需要,是年龄特征的需要,是打好基础的需要。

1.4运动训练过程的个人针对性

教练员在制定训练内容时,应做到一个运动员一个训练计划,才能完成训练任务,实现训练目标。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是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做到个人针对性训练。然而,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多,教练员少,无法做到一个人一个训练计划,应采用制定多层次、多级别运动计划措施,把水平和成绩相近的几个运动员编在一个组,制定一个训练计划,统一训练。但是一个组之中也存在差异,可在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训练。一般说一个队分三个层次制定训练计划,以高层次为主,低层次为辅,也可以既照顾重点队员,又训练一般队员。

2青少年运动员田径训练的规律

2.1运动负荷要逐渐加大

为使运动员的机体能力适用现代比赛的需要,在不同层次、等级、类型的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求在训练中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保持和提高对运动负荷的积累,加强竞技能力,这就是运动训练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脏系统尚未成熟,承受不了大负荷的训练。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来说,不是训练量无限加大,而是根据性别、年龄、训练年限有针对性、有节制地加大,这与在训练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

青少年田径运动节奏。在年度训练和比赛中,安排如过渡期,在小周期,训练搞好运动负荷大中小的交替,注意训练的内容交替进行,既可以使各种竞技能力提高,又可以促进运动员功能系统增强,使不同生理系统,不同肌替获得休息和恢复。

2.2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超量恢复规律

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时由于身体练习而消耗能量和能源物质,在运动负荷较大,时间较长,练习次数或组数较多时,消耗能量以及能源物质较多,导致机体疲劳产生,通过运动员的休息,营养的补充,睡眠等途径,机能能量和能源物质不断恢复,从而达到训练前水平,称之为恢复过程。然而,运动员是强性有机体,为此在恢复过程中,能量和能源物质超过原来水平,比原来水平多的部分,称之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质,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教练员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体现训练的控制论,体现训练的科学性,反对盲目性和经验主义训练。

2.3运动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

青少年训练员的训练也和成年人一样,训练与比赛结合起来通过训练使其各方面都成熟,在比赛中很好的发挥,通过比赛来检查训练水平。青少年运动员比赛不同成年人,除比赛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外,专门进行身体素质比赛,它是比赛的重点,其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水平,促进教练员用多种内容,多种方法和手段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防止早期专项训练,用比赛迫使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全方面训练。青少年正处于发育之时,全面训练有效增进他们健康,促使他们茁壮成长,防止狭窄的专项训练,影响他们正常发育。

体能训练的好处篇4

一、飞行人员体能训练中产生损伤的原因

1.缺乏必要的体能训练损伤知识

飞行人员在体能训练中损伤的发生与组训者、参训者缺乏必要的预防损伤知识有关。必须要了解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飞行人员对这些相关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这对体能训练损伤的产生带来极大的隐患。

2.全面训练水平不够

全面训练包括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技能训练、心理训练等。训练内容不全面,方法简单是发生外伤或使外伤加重的重要原因。身体素质差、技术训练不扎实、动作要领掌握不好、技术动作不熟练或有错误,可造成关节损伤,甚至骨折

3.违背训练原则

训练应该遵守训练原则,有节奏有系统地进行。不按循序渐进与系统训练的原则,急于求成,过早进行大强度或高难度动作,难免造成运动损伤。甚至飞行人员在有伤或疲劳的情况下参加体能训练,不仅容易引起新的损伤,而且可使旧伤加重。

4.准备活动不适当

(l)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不充分时,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微循环状态不良,肌肉伸缩能力欠佳,力量不能很好发挥,动作不协调,容易受伤。

(2)准备活动量过大。准备活动量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机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从而容易发生动作失误而致伤。

(3)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不当。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基本内容不吻合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较重要部位的机能发挥得不够充分,容易受伤。

(4)未掌握好准备活动的时间。准备活动时间距离正式训练的时间过长,未严格按准备活动的顺序进行,当进行正式运动时,准备活动的作用已经消失,等于缺乏准备活动。

5.飞行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不良

如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疲劳和身体机能下降时等。实践证明,疲劳时的机体,其力量、精确度和协调性均显著下降,甚至技术熟练的参训者,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技术上的错误引起损伤。此外,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机体的反应迟钝,也是造成损伤的因素。飞行人员的心理状态与损伤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飞行人员心情不好,情绪不高,对体能训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思想就不能集中,也兴奋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训练,不仅无法完成正常体能训练,而且必然容易受伤。而急噪情绪,急于求成,信心不足,缺乏勇气,胆怯犹豫,自控能力差,过于紧张,训练时心慌意乱,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是较高的。此外好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忘乎所以,不顾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训练,也极易发生损伤。

6.训练设施不完备

部队各项训练设施尤其是体能训练的场地、设施、器材还有很多不配套、不完善之处,这也是导致训练伤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较硬的水泥路面上进行跑、跳练习,可引发胫骨骨膜炎或下肢关节的损伤;在使用器械进行力量训练时由于器材、设备安全配套不完善而导致的意外损伤等。

二、飞行人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与措施

对飞行人员体能训练的伤病预防要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同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和应对。

1.加强对训练方法的研究

积极探索训练安全与训练质量的最佳结合点,从科学组训上提高对训练伤病的有效预防。训练中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劳逸结合的原则,科学安排训练进度和强度,体能训练与理论学习交替进行,统筹安排,克服不讲科学的超强度、超难度训练。组训时,特别是在新增、高难度课目训练中,应注意区分层次,根据飞行人员的体能、心理状况,做到因人施教。施训前做好周密计划,安排保护人员,制订保护措施。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时间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微出汗为好,准备活动开始时间不能过早或太迟,一般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的间隔以4~10分钟为宜。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肌肉伸展练习和有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要引导飞行人员正确对待体能训练、体能考核,鼓励他们克服紧张心理。对训练伤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飞行人员的思想状况、身体素质;正确评价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4.对飞行人员进行必要的损伤防治教育

针对不同训练课目,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墙报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体能训练伤病的预防知识,医务人员要及时解答飞行人员在体能训练中遇到的难题。各级任职教育也应加强科学训练、伤病防治的教育训练内容的教学指导,使飞行人员具备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损伤的常识和技能。在训练过程中,自觉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同时做好自我医务监督,懂得对一般损伤的简单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急慢性损伤的产生,即使发生损伤也不至于使伤情恶化或损伤积累。

5.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

这不仅对迅速提高飞行人员体能有重要的作用,对预防运动损伤也有重大意义。训练量的安排应该根据训练任务,参训者特点和训练内容、性质而定。在安排运动负荷时,一般应以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为标准,但对运动素质和技术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应提出不同要求。运动负荷必须和合理的恢复交替进行。飞行人员的体能训练是具有多个项目、多种训练目的的综合性运动形式,身体各部位都要承担运动负荷,因此在总的运动量安排上应当统筹兼顾,在训练中可以按照不同科目的特点和要求,安排不同部位的练习,使运动部位交替承担运动负荷,减少局部负荷量,从而减少和避免损伤。

体能训练的好处篇5

一、跑步的姿势

①脚步动作:全脚掌着地,过渡到前脚掌,步伐要轻盈,用两脚往后扒地,在跑的过程中要迈小步,快频率。(短跑为前脚掌着地。)②大小腿的折叠: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折叠,避免撂后腿,腿尽量不要折叠太多,使自己达到要迈出的步幅的高度为宜。(短跑为往前上顶膝盖。)③摆臂:肩关节要放松,前后自然摆动,幅度可以适当减小。(短跑摆臂时前摆大,后摆小,用全力摆动。)④呼吸:根据自身情况,一般为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也可以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用舌尖顶住上齿额,要用嘴和鼻子同时呼吸。在跑步的过程中,要避免身体左右晃动,要保持身体平稳向前。在跑步的过程中,会出现“极点”,这时应减慢速度,调整呼吸,等待身体恢复正常。

二、长跑训练方法

①训练原则。1)超负荷训练原则。就是在一定的负荷训练适应之后,必须适时增加负荷,以循序渐进中增强体能。如:增加速度,增加负重,增加练习次数等等。2)强度原则。训练时,不同体能素质的人要有不同的训练量,可以划分几个层次。3)频率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周、月、季训练计划。②训练方法:计时跑,变速跑,定距离定时间跑,递增速跑,分段跑。辅助练习跳绳。

三、核心力量练习

核心力量就是腰、骨盆等处力量。训练方法:单脚俯卧撑,单手单脚俯卧撑,跨线并脚左右跳,绕圈跳,结合腿仰卧起坐,单手俯卧,端脚端腹(两头翘)等。注重下肢力量练习、上肢力量练习,结合这些方法同时进行。

四、准备活动、整理活动

①准备活动的作用:1)可以调动更多肌纤维运动,提高完成机体活动的协调性,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拉伤。2)对内脏器官有好处,使内脏加热。②方法:1)慢跑(800米)。2)热身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腰部运动,前压侧压腿,绕膝运动,手腕脚踝运动。要求:每个动作要做到位。3)拉伸练习,对各个肌肉群进行拉伸,主要有大腿、小腿、腹肌、背肌、三角肌等处(每处20秒)。4)专门性练习(小步跑和高抬腿组合练习,车轮跑,后踢腿跑)。准备活动一般在15分钟左右,使各个肌腱热起来。③整理活动的作用:1)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2)恢复机体供氧平衡。3)促进血液循环。主要方法有:慢跑,拉伸,按摩,冷敷。

五、训练伤的预防

①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水平不足、违背训练原则、训练竞赛组织不当、运动竞技状态不佳、气候因素不佳、自身心理素质、生理解剖特点、运动后整理活动不充分、疲劳消除不及时、场地器材等不符合要求。②分类: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骨组织的损伤、关节稳定结构的损伤、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其他损伤(如感觉器官,内脏器官等的损伤)。③预防:加强运动训练中的保护、加强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已损伤部位,运动前做支撑带或护具保护。④治疗:1)合理安排运动损伤后的训练。2)保持训练成绩。3)防止“停止综合征”。4)纠正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以防再伤或局部劳损。5)改善营养。6)减轻受伤部位的练习,平时做好保护,可以做适当的理疗。⑤损伤应急处理。1)休息:让损伤部位停止运动,以免加重受伤程度。2)冷敷:在48小时以内进行,每隔2小时~3小时冷敷20分钟~30分钟。冷敷的过程中,皮肤的感觉为:冷、疼痛、灼热最后麻木,而后停止冷敷。3)压迫:压迫能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扎于受伤部位。4)将受伤部位抬高。

六、运动中的补液、饮食

运动前后,要及时补液。运动前补液,保证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正常排汗,达到散热效果。运动后补液,以及时补充体内丢失水分。运动前30分钟进行补液,一般补液300毫升~500毫升;运动后,补液要缓慢,不可大口喝水。运动中不喝碳酸类和甜饮料,也可喝盐加糖开水。运动前饮食以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主,运动前3小时进食最佳。

体能训练的好处篇6

关键词:广州体育学院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

1.引言

篮球运动经过了百年的发展,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观赏性也越来越强。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历史新纪元。高身材、高速度、高强度是现代高水平球队的特点。在国外,体能训练早已科学化,并成为运动员自觉的必修课。然而在我国,体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模糊不清,出现了体能训练上的偏差。本文以20名广州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体能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高校篮球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数据与分析

运动员体能测试情况与评价体能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的各组成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所以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反映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半场三角跑总体水平较高。男子半场三角跑的均值为8.9265,评分为60,其中最好成绩为8.375,最低成绩为9.385,均在中等水平以上。从标准差数据上来看,说明半场三角跑成绩离散程度均不高。助跑单脚摸高的男子平均成绩为75.18cm,评价分值为35分,处于中等水平。原地双脚摸高的成绩评分男子平均成绩为68.39,评价分值为30,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最好成绩为80cm,最低成绩为56cm。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比较好。男子平均成绩为58.58次,评价分值为54分,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变距折返跑的成绩评价是总体水平偏低,男子平均成绩为97.485,评价分值为25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3200米跑的成绩的评价是总体水平很低,男子平均成绩为14.33min,评价分值为11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最好成绩为12.50min,最低成绩为16.49min。

教练员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2.1加强耐力训练。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一般中锋队员身材高大,移动略慢,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能恢复。有氧能力低,比赛中经不起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中锋运动员还未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体能速度训练中不被重视的大强度速度耐力能力,恰恰是篮球专项最需要的专项运动能力。

2.2加强对体能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保证队员健康。教师除了做好运动训练的工作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球员的思想工作,激发运动员内在的积极性。要让队员了解体能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能对于篮球的技能、战术、比赛及运动员本身的健康和运动寿命都有直接的关系。

3.结语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半场三角跑总体水平较高,均在中等水平以上,半场三角跑成绩离散程度均不高;助跑单脚摸高的男子平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原地双脚摸高的成绩评分男子平均成绩中等水平;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比较好,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变距折返跑的成绩评价是总体水平偏低,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3200米跑的成绩的评价是总体水平很低。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体能训练要加强耐力训练、特别注重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使运动员体能更加均衡、加深学生对体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正确运用动力,让队员走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赛场。

参考文献:

[1]王保成,匡鲁彬.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9.

[2]王保成,匡鲁彬.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张传义.中美优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技术指标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