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关于创新素养的课题研究范例(3篇)

时间:

关于创新素养的课题研究范文

研究性教学改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经济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是当代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核心问题。推进研究性教学既是一次全新教育理念的改革,也是一次全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改变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许多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高校创新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标准尚未有效建立,离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dylW.net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较大差距。本文在分析本科教学特别是研究性教学现状、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将研究过程融入本科教学的思路。

二、目前本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性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自2007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但离高等教育要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

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实行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创新教育。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围绕三个中心”,即所谓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致使教师把传授相关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严重挫伤了学生积极性。部分教师难以与时俱进,难以担当培养创新型人才之职责。以教材为中心致使整个教学过程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略了教材更新速度慢与当今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之特征,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削弱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于形成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仅如此,高校现有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现阶段,课程考试仍是多数教师采用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该方式存在形式单一,缺乏过程性和多样性考核,难已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内容不合理,知识性、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学生只管抱着书本死记硬背,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重评价、轻导向考核功能的错位,使教师只注重成绩评价,不注重改进教学,学生平时疏于学习,考试季熬夜突击,为考试而学习。这对于通过吃服从志愿录取、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来说,此类现象尤为突出。这种知识导向性考试,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难于调动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形成。

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并把研究性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一种制度化要求。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研究和创新的意识等,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也是研究性教学追求的目标。从一堂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的开设,到一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系统改革;从教学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的改革,研究性教学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有的学者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真实的科学研究活动为核心,学生承担研究任务并从中学习知识。有学者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还有学者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其实是一种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学者指出,研究性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教师地位的主导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教学环节的研究性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很显然,研究型教学目标明确,即培养创新性人才,其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创新性等显著特点,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的内涵难已把握,认知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在探索过程中多是基于个人理解各行其是。有的教师把互动与讨论当作是研究性教学;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为研究性教学;有的教师采取让学生讲课,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以此作为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客观而言,与传统教学相比,这些教学模式或方法的探索已经有了很大突破,成绩有目共睹,但对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与要求,研究性教学的力度不够,相关课程改革缺乏系统性,往往以偏盖全,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活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表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核心任务。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学术界对该论题仍在研究。梁拴荣等通过分析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与本质属性,尝试给出了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概念,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极少数能以其博专兼具的知识和经验、超强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和自由发展的个性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持续而巨大贡献的人才。钟秉林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丁辉总结出创新型人才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即渊博而精深的科学知识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综合的创新思维、突出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创新人格。虽然学术界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有不同表述,但都突出了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品质等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本质属性。其中知识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核心。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很显然,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等多层面着手,全面系统考虑,其关注的核心就是创新,而创新正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与根本。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它决定一项研究的选题与方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该过程不但需要研究者掌握相关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周围事物要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善于发现机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质疑,不断提出问题,而这些要素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完全吻合,因为创新意识的实质就是问题意识。分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它决定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问题一经提出,研究者就需要获取相关背景信息与事实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科学假说,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这一过程理性思维不可或缺,而不拘一格,独特新颖、富有想像力的创造性思维则对研究课题的顺利实施起决定作用,有事半功倍之效,这些要素又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相契合,因为创新思维有助于科学方法的掌握。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通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验证,建立理论体系,形成科研成果。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必需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研究与实践能力、良好的表达与管理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些要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则完全一致。而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坚毅、果敢、勇于创新、乐于冒险、团队协作等科学素养与个性品质则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为创新品质的培养提供了绝佳平台。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过程包含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基本要素,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承,可以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过程,或者说创新本质上即是一种研究。作为承载创新型人才培养职能的高校,在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积极引导教师将研究过程融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

四、把研究过程融入本科教学的思路

将研究引入教学,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理念的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式学习”理论是后来探究式学习与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我国学者卢德馨是较早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教授之一,他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融入科学研究的要素,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研道德、知识水平、批判精神、合作精神、严谨作风等。罗华尝试开展了基了课题导向”下的研究型本科教学模式探讨。目前,各高校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力度很大,并且已经从课程向专业层面推进。总体而言,与传统教学相比,研究性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对照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一些教学模式如课堂讨论、师生互动、问题探究、社会调查等仍显单一,缺少整体设计,不能全面体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所要求的内涵特征,只有将整个研究过程融入到本科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笔者通过了解美国教育家萨奇曼(J.RichardSuchman)提出的研究训练教学模式”,结合多年从事教学与科研实践,对如何将研究过程融入本科教学提出以下思路: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在授课之初应对所承担课程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研究进展、考核方式、研究性教学总体设计等向学生公布,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宏观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调查研究、沟通交流等途径获取与课程内容相关信息,并在教师指导下,由面到点,选择性地筛选自已感兴趣的某一点或一类议题,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提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

(2)选择课题,编制方案。

由于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尚未系统掌握,对研究及生产性环节了解不多,提出的问题可能多而分散,且难度未知,限于教学资源与实验条件,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立项。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科研与现有基础,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整合,形成面对全班学生的研究课题,并在该课题下设置子项目,将学生分成数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针对子项目内容编制方案,并组织交流,讨论其可行性,最后形成整个课题的实施方案。该环节要求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敢于质疑,大胆设想,最终能提出独特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和研究内容准备试验材料,进行分组试验,具体工作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并做好科研日志。教师可结合在研项目组织实施,并在试验的时间、规模、难度等方面通盘考虑,全程指导。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协作、一丝不苟、坚忍不拔等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4)分析结果,探讨问题。

试验结果依专业性质与课程特点不尽相同,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进行科学的统计处理,比较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文献进行专题讨论,分析试验得失,探究试验的科学意义与改进之处,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汇报成果,考核评价。

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是课程论文和研究报告,每个小组以PPT形式进行汇报交流。成绩评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重点考核每个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贡献大小、问题意识、以及论文写作、汇报交流等表现。

五、结语

将研究过程融入本科教学符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理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是名符其实的研究性教学。它不是一堂探究讨论示范课,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但具备基本的学科和领域知[dylW.net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识,还要具备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该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花费更多的教学资源,也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校应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真正体现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的中心地位。通过政策导向,加大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形成正确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素养,特别是奉献精神。同时,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考核与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当然,该模式需要继续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教高[2007]1号,2007-01-22

[2]韩建华.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126-129

[3]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4]彭先桃.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探析[J].教育导刊,2008,(3):56-58

关于创新素养的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应用创新;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张雏(1964-),女,山东聊城人,军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胡文刚(1972-),男,吉林蛟河人,军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31-02

突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加大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的必然选择和历史责任。[1]同时,世界军事形势变化、军事科技和装备的快速发展都对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创新素质、能力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启迪,研究我国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对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并使其更好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具有显著意义。

一、借鉴成功的创新经验

因为我国教育创新的系统性研究和发展历史相对较短,所以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笔者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借鉴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的教育创新、改革的成功经验。

1.俄罗斯高等教育创新经验

俄罗斯高等教育创新的基本思想是: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不仅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个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2]在俄罗斯,创新型大学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可以归纳为: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将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和教育过程连为一体,以实现教学、知识生产、知识转换成科学—教育产品、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的一体化。

2.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美国在具有理工科优势的研究性大学开展面向理工科学生(本科和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使理工创业教育模式层次化和多样化,[3]实现教育的开放性,是这些大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共性经验。

3.日本教育改革经验

日本的三次“起飞”,每一次都伴随着日本教育领域的改革。[4]日本先是如饥似渴地引进和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后又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改革,从模仿、探索到最终的自主创新,这一发展历程本身就体现着教育创新的思想。

以上经验能为研究我军院校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手段发挥有益的启迪作用。

二、培养创新素质的具体方法

1.培养目标分析

“科研能力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固有的、反映其根本性质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属性,并不因为研究生教育的形式、类型乃至国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5]体现在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领域,就是要培养适应我国军事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历史经验证明: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并因军事需求得到更快发展。当前我国军事应用领域的理论、技术和装备都在快速发展,从而要求研究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内的军事技术及其创新工作,这是军校工科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

2.培养创新素质的具体实施方法

美国工程院提出2022年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是: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等。[6]这也为军校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思路,说明培养创新能力时要注意对组成创新能力的各种相关能力的全面培养,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笔者根据军校工科研究生的一般培养模式和培养条件,认为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和措施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

(1)通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教学过程提高研究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要让研究生通过对关键理论建立过程的回顾和体验过程学习科学的分析、假设、推论、总结和归纳方法;要通过对本专业学术专著的学习,分析其中的理论切入点、学术观点、论证方法、创新思想;要通过对相关专业技术书籍的学习,掌握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打破陈旧的思维习惯,激活创新灵感,提高理论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2)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研究生的探究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激励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搜集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发展信息,筛选出有启发性、指导性和实质性技术内容的资料作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归纳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他人技术研究过程中思路的形成、理论的应用与演变、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用科学家的创新艺术、创新方法激发研究生的继承、突破与创新思想;用科技发展的艰难曲折经培养研究生的意志和毅力,激励其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3)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使其适应军队的工作环境。研究生要想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需要营造融洽的工作、生活和科研环境。军队这个特殊集体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强调集体、协作、团结和牺牲,这对军校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过程中,可以用军队成功人才的处世经验作范例,使研究生认识到事业成功和个人实现的前提是学会“做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部门之间的正确关系,才可能实现事业和个人的成功。以典型事例证明和确立这样的认知:融洽而宽容的环境可以使人精力更集中、思路更清晰,更易激发和捕捉灵感的闪光点,也更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新潜力。

三、提升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

军校工科研究生的教育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在军事工程技术研究、装备研发与革新、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技术创新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全面培养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人文素质,还要强化和提升他们的应用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使工程类课程的应用设计和考核环节更加灵活机动,以适用于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工科研究生的教育课程体系中,一般包括一些新技术原理与应用方面的工程类课程,目的是培养研究生应用新技术、新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检验教学效果,课程进行和临近结束时,教师会给出一些设计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来完成设计任务,这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投身于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但也可能存在给定题目与某些学生研究方向不符的问题,这在选修课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选修某门工程类课程往往是因已经确定的研究方向的需要,如果能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允许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一些探索性设计,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就更能激发他们钻研新技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的热情,使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提高应用新技术、新理论的创新能力。

2.指导研究生拓宽研究资料和信息的来源,制订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方案,使其研究实践更好地满足军队需要

在课题研究的资料搜集阶段,导师不但要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指导研究生到相关的资料检索、查阅机构搜集技术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技术水平、技术途径,以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启迪课题研究的创新思路,同时避免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课题成果需求方的具体情况,通过现地实践对需求方的环境、条件、人员素质、特殊要求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个过程,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或是找出前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漏洞,或是在新领域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争取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通过这些努力,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制定的研究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使研究生的研究实践更符合军队的现实需要。

3.鼓励研究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胆实践,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军校工科研究生的选题大都紧密结合军事工程、装备技术、保障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侧重于解决新理论或技术的工程化问题,或解决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问题,或解决跨学科知识、技术的复合、融合创新中的工程问题。因此,要鼓励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大胆实践,将常规和非常规的思维积极付诸于实践过程,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或是不同材料、工艺、技术的组合变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不断尝试、变换的实践过程找出一次次不成功的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排除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产生新的、更好的实践创新灵感,并将灵感转化为更新、更大的创新实践活动,直至攻克课题研究的一个个难关。

四、结语

提升军队院校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本身也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创新过程,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百锋,鲁宽民.环体因素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力影响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38.

[2]单春艳.俄罗斯高等教育创新活动探微[J].现代教育管理,

2009,(4):104.

[3]刘丽君,李斌,等.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0.

[4]吴越.日本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56.

关于创新素养的课题研究范文篇3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九五”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