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6篇)

时间: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篇1

关键词:科技汉语教材编写半科技汉语词语选择

随着来华接受专业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他们就读的专业也日益广泛,除文史、经济、管理、中医专业外,就读理工类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①。进入中国大学理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在学习上常常面临巨大困难,究其原因,既有专业基础知识的欠缺,又有专业汉语水平的不足。因此,编写专用科技汉语教材,帮助理工类留学生快速提高专业汉语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教育部于2009年3月13日《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教外来[2009]20号)》。《通知》表明,教育部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本科新生在进入(理工农医)专业学习前开展为期1年的预科强化教育。因此,专用科技汉语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出版的科技汉语教材数量有限②,其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是专业汉语与普通汉语相结合,有的偏重科普知识,而真正能满足理工类留学生入系学习所急需的科技汉语教材可以说还是空白。

科技汉语教材编写涉及对象分析、目标分析、整体设计、功能项目的确定等诸多问题,其中词语的选取原则和范围就是个基础性问题。本文借鉴ESP理论,结合科技汉语的特点,探讨编写科技汉语教材的选词问题。

一、ESP理论与科技汉语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界,上世纪70年代末受功能法教学理论的影响,产生了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专用英语的教学法。[1]经过30多年的实践,随着理论建设的不断加强,各类ESP课程迅猛发展,使得ESP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与EGP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并驾齐驱的两大教学内容之一。[2]科技英语EST是ESP的一个下位分支。在国内,上世纪80代初外语教学界开始了科技英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根据斯特瑞文思(Strevens)的观点,专用英语课程,其目的和内容基本不是或者完全不是由普通教育标准(把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科目)来决定的,而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性、实践性的要求来决定的。哈勤森(Hutchinson)和瓦特斯(Waters)也说:“ESP必须被视为一个途径、手段,而不是产品,确切地说,它是基于学习者学习需要的一个通向语言学习的途径。”[3]

归纳起来,ESP教学有如下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学生不是为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2.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needsanalysis)之上,把教学效果和效益作为首要原则。3.教学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领域的英语,并在专业领域熟练运用。[4]

科技汉语从本质上说,跟商务汉语、中医汉语、旅游汉语等一样,属于专用汉语范畴,它与普通汉语的关系,也正如科技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关系一样。因此,ESP教学理论对于科技汉语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编写科技汉语教材,最主要目的是培养预科留学生进入理工类专业学习所需的最基本的汉语知识和能力。那么科技汉语教材应选择哪些词语作为教学重点呢?根据ESP语域分析(registeranalysis)和语体分析(genreanalysis)的方法,[5]我们主要针对数理化教材进行分析,分析这类科技语体的词汇构成情况,作为编写科技汉语教材选取词语的基本依据。

二、汉语科技语体中词语的层次分析

普通词汇学理论把一种语言的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是核心,一般词汇是成员。科技语体所含词汇自然也可以作这样分析,但是考虑到编写教材的特殊需要,我们对词汇的分析采用另外的办法。依据使用领域,我们把汉语科技语体所包含的词语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类别。

1.汉语基本词语,就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最基本的汉语词语。它们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是各个领域用汉语进行交流所必不可少的词语。例如:它、我们、这、那、是、的、有、通常、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大小、情况,等等。

2.书面通用词语,指通用于各种书面语体而一般不用于口语的词语。它们书面语色彩明显,多为文言词,具有典雅简约的特点。例如:且、若、则、应、设、该、可、勿、而、虽、但、所、为、如、沿、反之、亦然、不得,等等。这些词语既不同于口语词和通用词,又不反映科技概念。

3.半科技词语,指通用于各种科技语体、反映一般科技概念的常用词语。例如:物质、体积、系数、垂直、竖直、圆周、半径、边长、溶液、液体、固体、试剂、倾角、斜面、压力、直线、匀速、数值、公式、定理、定律等等。它们属于书面词语,但使用范围一般限于科技领域,与书面通用词语不同;它们一般只含有理性意义,而不含感彩;它们反映科技概念,但又不是专门的科技术语。

4.科技词语,指专业科技术语。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动能、势能、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三定律、化合价、速率、抛物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不等式等。科技词语反映科技专用概念,具有形式长短不一、含义单一明确、使用领域狭窄、自成体系等特点。

上述四类词语如果以汉语词汇整体为参照系,它们所处的位置大致如下:基本词语处于汉语词汇系统的核心,书面通用词语处于汉语词汇的次核心,半科技词语又在书面通用词语的,科技词语处于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的分类具有相对性。有的词语属于半科技词语还是科技词语可能不好判断,有的科技词语甚至可能同时又是普通词语。因为,词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专业词语可能跨领域引申使用,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例如“能量”本是物理学术语,但通过引申使用,现在已变成普通词语。但是,作为整体的类,四者的区别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基本明确的。

三、科技汉语教材词语选择的重点

科技汉语教材是专用语言教材,它既不同于普通语言教材、科普语言教材,又不同于专业知识教材。编写科技汉语教材,选择词语的理想范围应该是数理化各科教材所共有的除去汉语基本词语所剩下的那些最基本的词语,确切地说,就是书面通用词语和半科技词语。

科技汉语教材不可避免地要包含汉语基本词语,但是汉语基本词语不具有科技汉语的特点,它们应该是普通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不是科技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科技词语(术语)也不是科技汉语教材选词的重点,因为,科技词语的专业性强,不同专业的专业科技词语加在一起数量庞大,科技汉语教材作为准专业汉语教材不可能囊括各个专业的专用词语。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学科专业词语的需要差别很大,作为预科阶段教材,如果选词太过专业,必然会造成个别专业的词语只适合部分学生的需要,而大部分其他专业的词语不适合大部分学生需要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科技词语,词义单一,用法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自学掌握,所以科技汉语教材也没有必要把专业性很强的科技词语作为重点。

我们之所以主张把选词重点放在书面通用词语和半科技词语,还有以下原因。首先,书面通用词语,多带有文言色彩,口语中很少用到,这些词语在HSK常用词汇表中,很多属于丙级、丁级词汇,例如因(丁)、故(丁)、如此(丙)、设(丙)、端(丙)等;有部分属于乙级词汇,例如若、则、即、合、含等。这些词语,普通汉语的初级教材基本不会涉及,要到中高级教材才逐步分散出现。预科学生在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里,如果只学习普通汉语教材,基本不会学到这些词语。所以,科技汉语教材就必须集中选取这类词语,使学生提前习得。其次,半科技词语在理工类教材中分布广泛,是构成科技语体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读懂理工类专业教材,首先须掌握这些半专业性的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在HSK常用词汇表中要么属于较高的丙、丁级别,要么根本不在常用词汇表中。所以,科技汉语教材,重点选择这类词语,既能满足理工类预科学生的最迫切的实际需要,又能体现出科技汉语教材与其他教材在选词上的差别。

如何具体确定选词范围,主要有两方面依据。一方面,依据对汉语科技语体所包含词汇的定量研究结果――应该对汉语数理化教材(初中、高中、大学一年级)的词汇进行全面的频率统计,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技词汇大纲。另一方面,依据编写科技汉语教材所设定的教学时限及篇幅。科技词汇大纲的制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为科技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教材编写中的选词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注释:

①据《中国教育年鉴》(2009)公布数据,2008年全国438所高等学校接受学历教育来华留学生,总数80,005名,比2007年增加了11,792名,同比增加了17.29%。2008年度,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本科生4009名,比2007年增加42.62%;预计2010年,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将由2008年的13516人,增加到20000人。

②主要有《科技汉语教程》系列(杜厚文主编,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科技汉语教程》系列(郑玉等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科技汉语》(阿拉江等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科技汉语中级阅读教程》、《科技汉语高级阅读教程》(安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科普汉语阅读》(王碧霞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2]姜治文,文军.论ESP百科词典的编纂[J].外国语,1997,(6).

[3]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语文专业素养和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定位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庞杂、与小学语文教学脱节、教学手段陈旧、难以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特性等诸多问题。我们认为,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可以从落实核心课程地位,提高课程重视程度;厘清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服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手段、适应小学教育特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文科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英语专业等许多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由于现代汉语在一级学科上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所以,现代汉语的研究、师资也主要集中在中文系,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在其他专业受重视的程度有限。对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来说,现代汉语本应是一门主干课程,可在许多高师院校的小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没有将它定位为主干课程,极个别学校该课程只有二十几个课时。可见,现代汉语在小学教育专业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高等师范学院的小教专业有不同于中文专业的特点,它并不强调中文学科知识的精、专、深,而強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但是,当前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小教专业课程与中文专业课程雷同,教学目标没有充分体现师范性的特点,致使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不能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小学语文教学脱节

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侧重于学生语言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注重术语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先进性,注重语言抽象规律的归纳和分析。而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胜任小学语文教学所必须具有的汉语理论知识,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语言教学和语言运用问题的能力。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与中文专业有所不同,理应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但当前的现代汉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没有区分师范与非师范、中文与小教专业,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多的区别,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关心不够,服务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识不强。例如: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就应该特别强调拼音、汉字书写的规范。而这方面的知识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相应的训练也比较少,不少小教专业的学生在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之后,不能准确地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不能正确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不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的笔顺笔画,这显然难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手段陈旧,难以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特性

现代汉语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不考虑小教学生汉语实际,不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但当前现代汉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不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意识,学生质疑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教师本身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和经历,课堂教学脱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显得空洞苍白,难以适应小学教育专业特性。

二、改进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落实核心课程地位,提高课程重视程度

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主要培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现代汉语教学不过关,学生在语言能力这一最基本的素质上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就难以胜任语言教学占相当比重的小学语文教学。因此,对于小教专业文科方向来说,现代汉语理应成为专业主干课程,在课时安排、课程重视程度上都应该享受主干课程的待遇和地位。

(二)厘清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规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如前所述,不同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宗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的服务对象是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是以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为宗旨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语言教学能力、语言分析与运用能力、语言教学及语言研究能力。只有厘清了课程定位、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

(三)精选教学内容、服务小学语文教学

现代汉语教材重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内容大多面面俱到。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应该从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需求、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入手,根据小学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删,使现代汉语教学切实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1.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需求

现在许多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不太关注小学语文教学需求,完全按照教材编排进行语言知识、技能讲授与训练,难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语文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规定,现代汉语教师必须熟悉并引导学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及运用情况,才能让现代汉语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好地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语言学问题,但由于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时间精力有限,有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非常需要语言学者的成果支持。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小学教师的重任,和小学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研究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学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师,理应承担起这份责任。在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中,主动把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2.合理增删教学内容

在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需求、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还应根据专业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合理增删。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少讲音位等语音理论,讲清基本的发音规则、辨音方法、音节汉语结构分析方法;强化“汉语拼音方案”的学习,了解小学拼音教学与现代汉语拼音教学的差异;强化学生说、听、辨普通话的能力培养和基础的语音教学的能力培养。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项重点内容。在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规定:“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规定与要求凸显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要求我们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重视汉字结构规则和书写规范的教学。对于偏旁部首的分析要講清楚讲透彻,并结合小学第一学段的生字表来进行笔顺笔画的训练。帮助小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也是小学识字教学的一大任务,因此现代汉语课中造字法的学习应该加强,并应结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识字内容进行,理解了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特别是象形字和形声字的特点,分析表音、表意偏旁,就可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少写错别字,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词汇部分减少关于语义场、义素、义位等过于专业的内容,强化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内容的介绍和分析,结合实际讲解词汇的发展与词语的规范化。

语法部分的内容在现代汉语教材中是分量最重的部分,内容庞杂,抽象难懂。对于小学教育的学生来说,重点不是了解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是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教学涉及的语法知识深入理解,对小学语文教学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则可以由学生根据兴趣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将“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列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法知识要点,这可以作为我们取舍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修辞部分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常用修辞格的运用分析却是重要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将“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列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修辞知识要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语文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加大修辞教学的分量。

(四)改革教学手段、适应小学教育特性

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面对的是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实际,采取更加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打破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沉闷气氛,实现师生良好的互动。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主线,以综合为导向,以分析、质疑、多路径求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自己寻找结论,鼓励争论。

现代汉语教材中的用例比较注重科学性,与语言生活有些脱节,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实际生活语言用例,特别是选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用例来讲解语言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可加强现代汉语教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中还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语言理论、枯燥的汉语知识加工制作成可见、可闻、可感的生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启思维、产生联想、把语言符号同生活情景结合起来理解,书本知识就变得好学易懂了。

总之,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有其专业特性与专业需求,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的特色与需求的基础上,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审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篇3

一、汉语言文学的社会价值

作为我国一门古老学科的汉语言文学,蕴含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成果,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结晶,对于我国文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汉语言文学能正确指导广大群众生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工作中的语言能有效进行规范,进而提升交流与沟通的质量。

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1、当前教育理念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需要有对应的改革,着力要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性人才转向为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一般注重知识方面的灌输,基于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这种教授方式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信息化时代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要求。信息化时代下,学生需要多元化自身发展,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做出调正,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充分结合起来,努力需求创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推进当代汉语言文学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专业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修养。

2、有利于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构建

汉语言专业教育的宗旨是全力提升我国民众的人文素质,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直接决定我国民众的精神取向。从某个角度来分析,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弥补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推进本科教育与人文教育。

3、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笔,并且思维比较活跃,尤其是高雅的文学气质与丰富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能胜任相对多样化的工作。例如:编辑工作、文学评价工作、创作以及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理念的传播等等,从就业领域来看还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再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自身知识与技能充分融合,形成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利用,这是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场竞争力的良好途径。

三、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现状分析

1、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建设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笔者身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深知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而且这是教育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是基础,在基础之上,教师还应该培养他们全面发展,树立在专业上有特色、有更深的领悟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这样才算真正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对教育过程进行调整与完善,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更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的发展。目前,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无法达到这些要求,这是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2、缺乏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动力

随着形势的推动,汉语言文学开始实施信息化,但大部分只是形式化,当中部分学校也逐步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加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结合应用。但是各种因素的限制与政府、学校领导对其关注度不高,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建设只是形成一种低层次的结合罢了,无法实现预期的功效,而这种形式下的结合缺乏必要的动力,根本无法实现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互助互利,这是制约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良心发展机制建设的主要因素,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

四、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具体措施

1、打造汉语言文学与信息一体化教育体系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发展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将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搭建汉语言文学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教学资源。

2、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就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许多高校中十分常见的一门专业。该专业继承了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并将这些优秀灿烂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正在与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则体现出了更加强大的影响力。汉语言文学在文化的不断交融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有了更艰巨的发展使命。通过汉语言文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使世界对中国有进一步认识,才能够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扩大影响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改变原有的观念,不断完善专业含金量,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实现该专业人才的顺利就业。

1、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就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做到不断创新和改革,才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展现中国民族的精神。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就业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1.1偏重文学教学,学生难以融入社会

尽管汉语言文学集大家风范与一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过于文学化的特点已经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写和说的能力,一些课程就是根据培养这两种能力而设置的,比如文学作品鉴赏等文学色彩十分浓厚的课程。只有文学灌输,缺乏技巧运用和实践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许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总会面临各种碰壁,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实践能力,这就是平时课程中缺乏对各领域的深入分析造成的,造成学生的本领仅限于“纸上谈兵”,思想不够新颖和变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1.2人才培养手段目标单一,学生视野不开阔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丰富全面、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宽阔,从作家到编辑,从教师到企业文案,各行各业都会有这一专业的学生发挥的空间。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长期以来仅限于一些文学化的课程教学之中,造成人才培养手段和目标单一,学生视野狭窄,在就业中很容易找不到方向感。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致命的,而这也正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需要有综合素质和高效的办事能力才能够胜任本质工作。而这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无疑十分具有挑战性。

1.3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思维缺乏新意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的一些内容早已与实践相脱节,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当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轨、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缺乏创新意识,那么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会极为不利。一些教师认为汉语言文学就是传授文学知识,无需结合现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只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接触现实,不断实践,才能够不断拓展思维,具备创新意识,对生活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对于学生的文学创作大有裨益。

2、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就业培养建议

2.1合理设置课程

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生而言,专业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

第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设置考研课程,这对于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很有必要。考研课程可设置语言和文学两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这样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两种可能主要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将会从事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如果是从事编辑出版等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就需要设置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重点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对于一些要求写作能力较高的行业,专业课程就需要突出写作,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使学生未来就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第三,还有一些学生会从事教师职业,因此,专业的课程需要设置教育类。教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比较钟爱的热门职业,在这个职业的课程设置上要高度重视课程的实用性,突出训练学生的讲课技能,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教学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因此,加强教学实践势在必行。教师要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念,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活动体系。

第一,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在实习中感悟专业的魅力,增强实践能力。实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不断思考问题,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巩固原有的知识点,还能够通过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十分必要,但不宜过度进行,只需结合学生需求开展活动即可。

第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与就业链接,为走向职场做好铺垫。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在同一企业实习的可能性不大,这样可能就无法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边需要在实习中获得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在不断考察学生是否适合这一岗位。

第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够在社会立足,因为这一行业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精力和灵感。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就业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尽管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如果认真加以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晶,王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考察与建议――基于对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09:114-116.

[2]廉串德,石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4,09:122-123.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篇5

1.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教学内容较为固定

正如上文所述一样,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地,早在建校初时期就设立了中文学专业,这个专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其教学方法已经固定下来。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2003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之中,对中文学专业规定开设的课程几乎没有发生改变,数量上一直都是十三门基础课程,教育界内几句全部认同,中文学专业在传统专业中是最具底蕴的一个专业学科,在现代大学专业体系中也是最为稳定的专业之一,其学科自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2.汉语言文学将以培养专业性文学人才为主要目标

多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前身中文学专业已经成为作家、文学知识分子的培养基地,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意义上来说,这些职业都不能成为社会职业类型,而其应用性也就没有多大的发挥特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许多高等教育学校中开设了关于中文专业中的文秘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汉语等相关专业,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输送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但就近几年干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来看并不容乐观,就业率持续下滑,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不强,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也不高。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关于实践性的内容比较少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分析运用能力以及水平,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而相对而言,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一般都集中在文学写作这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性较差是有据可循的。

二、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及其现实意义

1.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

就笔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的提高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在人才的基本素质中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因此来说,汉语文学学科的应用性提高符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其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满足素质教育的本质需求。我国的素质教育推行已经遍及全国各院校,而现在正是高校实行素质教教育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在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而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就是要将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成为具有推动性作用的理论体系,这正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再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也是学科本质发展规律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汉语言文字研究为主要对象,基于语言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也就决定了它自身所具有的易用性的特点。

2.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可行性分析

以笔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汉语言文学学科其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科学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武器。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语言学理论都可以成为其理论依据;再一方面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优厚的现实条件,如前文所述,我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基础,这些对于提高学科的应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几点思考

1.加强改革学科教学体制的建设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制的建设,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扩充教学科目,注重语言实践能力以及和社会发展相关能力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设置,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定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该学科专业的应用性提高。

2.提高语言教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方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知识和技能传输的主要方式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者应该侧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时的改善教学方法,尽量避开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及时的将教学科研成果引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质量。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篇6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口语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存在的问题

1.1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由于医学留学生的专业课都是采用大班教学,所以医学汉语课也是依照大班教学的,一个班级少则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而且不分层次,这样使得教师很难设计教学,教学若以水平高的学生为主,则会让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反过来,教学若以水平低的学生为主,则会让高水平的学生觉得太简单或是没有学到新内容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有机会偷懒不学。再说这也不符合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在五十分钟的时间里,组织好课堂教学很难,教学中照顾到如此多的人就更难了。

1.2学生无力同时应对医学专业课与汉语课

新疆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课程设置并不像国内本科生的课程设置那么科学严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医学汉语教学时数少,每周仅四学时,医学专业课与汉语课同时开设,专业课学习任务重,而且专业课及实验课都是用英语授课,来新疆学习医学专业的主要是巴基斯坦留学生,学生完全理解英文的医学专业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才能掌握专业知识,况且毕业前临床实习要回巴基斯坦国实习,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只是来学习医学专业,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学业完成、回国参加各类专业证书考试和就业的影响很大,即使有些学生想学好汉语,但因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上了,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学习汉语,大多数学生自然不予重视,课上和课下的汉语学习努力程度不够。

1.3师资力量薄弱

新疆对外汉语教师大都是由从事国内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师转过来的,他们中有的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是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有的学的是中文专业,这些教师虽然未曾有机会专门系统学习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知识,但通过短期强化班培训或通过自我学习都能承担普通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可是由于汉语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不同特点带来了师资建设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不一定了解医学专门知识;另一方面,医学专业教师又不懂汉语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教学原则。在这种情况下,由对外汉语教师或由医学专业教师来承担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都是有缺陷的,因为他们都不是合格的对外医学汉语教师,这一点已被实践所证明。

2应对策略

2.1灵活分班、小班化口语教学

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汉语并非一到两年的时间就能完全学好,汉语学习过程应贯穿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教学上采用小班教学,就是指通过控制班级的学生数来创设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并根据课堂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授课班级。小班教学有很多优点,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生活性和便于更好地管理学生、组织学生,是提高汉语口语教学和留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举措,符合语言教学(下转第116页)(上接第68页)的要求;另外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可以设为基础班、速成班等,由学生自由选择。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目标,针对学生不同的汉语熟练程度设置不同的汉语学习制。

2.2科学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能让留学生用汉语说话,即培养留学生的口语能力;说话训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更是提高口语水平的最佳方法,普通语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以学生能够流利的使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为培养目的;而日常交际用语与医学用语有较大的区别,在学生掌握汉语日常用语的基础上进行医学用语的专门训练,是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临床教学的需要决定了医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所以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学目标要明确,医学课程已让学生很吃力,汉语课就不能听说读写全开,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无力应对而最终放弃。一般来说,在第一学期主要解决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交际用语,加强以交际为目的的口语训练;遵循敢说、能说、会说、善说四个层次和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其次进入由公共汉语向临床医学汉语学习过渡阶段,在语言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入与医学有关的学习内容,尤其加大医学用语的训练;最后完成由医学汉语向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过渡。

2.3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强汉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的合作与协商

教师配备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外汉语教学首先必须配备一批稳定的对外汉语教师。新疆对外汉语教师大都是由从事国内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师转过来的,他们中有的在大学的专业是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有的学的是中文、历史专业,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学校不仅要加强汉语教师的跨学科培训,既要提升教师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还要对其普及医学知识,其次加强汉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的合作与协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程设置上与专业课同步,根据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设计汉语口语课的课堂教学并在课程教授中循序渐进的体现医学专业汉语的渗透训练,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实用性,使学生不但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而且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为交际服务,即从最广的意义上能理解他人欲表达的思想。即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目的。

3结语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大量汉语理论知识,而在于解决说话的问题,以培训有限的语言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为基本要求,提高新疆医学留学生的口语水平自然是对新疆医学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影响因素需要研究,本文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部分共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待深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