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范例(3篇)

时间:

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理工科类专业必不可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科发展的必要保证。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育的重要场所,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试剂,其中管制类化学品是高校实验中经常会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主要指的是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和剧毒品。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第445号国务院令,公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随后又进行了增补,共涉及3大类,32种易制毒化学品。201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个部门共同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共涉及148种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23条规定,公安部于2017年编制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版)》,共涉及74类易制爆化学品[1-2]。这些管制类化学品若管理或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爆炸事故,就是由于现场存放有大量易制爆化学品———镁粉,最终导致事故的扩大,3名学生当场烧死。因此,管制类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是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3]。

1化学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专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领域不断深化,高校实验室所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加,尤其是管制类化学品很多实验室都有使用[4]。近年来,各高校对管制类化学品的管理不断加强,也针对管制类化学品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办法,但由于涉及实验室数量广,研究方向复杂,人员繁多等问题,使得管制类药品的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虽然高校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工作,但仍有部分师生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较多[5]。管制类化学品往往涉及到易燃、易爆、腐蚀,甚至是剧毒,这些特殊的化学品若不引起重视,会埋下安全隐患,如一些实验人员在使用管制类化学品过程中随意将其放置在实验桌上,暴露在空气中,使用过程中也不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防护,还有一部分实验管理人员虽然长期使用此类化学品,但总认为自己实操经验丰富,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最终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上有所松懈,导致意外发生。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到正确的处理。

1.2储存场所不符合要求

一些高校的化学品存放仍在使用传统的试剂柜,这类试剂柜仅适用于存放普通化学药品,有的甚至还是木制柜子,其安全性和安防性完全达不到管制类药品的储存要求。2018年公安部颁布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511-2018)在储存场所的分类,防护区域和部位,配套的安全防范设施等方面做了最新的防范要求[3]。多数实验室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都有暂存在该实验室中的现象,实验室储存条件不达标势必给实验室的安全埋下祸端。此外,某些实验室随着科研方向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储存的管制类化学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过期试剂也越来越多,这也给实验室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1.3采购管理存在漏洞

现在有很多高校都严抓管制类化学品的采购,国家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在公安部门备案的管制类化学品,必须向有经营许可证的经销商购买。但仍有高校的部分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购、电话等渠道向供应商购买管制类化学品。这种情况下学校层面很难监管管制类化学品的流通和使用,给实验室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6],然而一旦公安部门查到管制类化学品的供应商,就会根据供应商那边的购买记录倒查到学校相关人员,严重者甚至触犯法律。1.4使用过程管理不严很多高校都实行管制类化学品登记制度,也下发了管制类药品登记台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导致账目不符情况时有发生。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存放不规范,实验人员取用后未将管制类化学品及时放回试剂柜中,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甚至有部分实验室管理不够严格,实验人员可直接从实验室将管制类化学品带出,造成严重后果,如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某研究生就从实验室中偷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将其注入饮水机导致其室友中毒死亡。

1.5废弃物处置不合理

根据国家要求,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多数学校也出台了实验室废弃物回收的相关安全管理要求。但仍有部分实验室未按照规定执行,处理危险废弃物不规范,废弃物回收标签填写不清,废弃溶液随意混放,管制类化学试剂随意丢弃现象仍然存在,有人甚至直接将试剂直接倒入实验室下水道中,造成环境污染。

2化学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探索

2.1加强安全教育与准入制度

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多起工伤事故发现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发生的89.8%[7]。因此,强化安全教育是高校提升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方式,只有在一开始提升实验人员对管制类药品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与准入制度,才能引起实验人员的重视。第一,加强实验人员的准入制度,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通过学校设置的准入安全教育,包括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实验方案的评估、通过实验安全知识考试等等。通过实验方案的评估重点了解所要开展实验内容中管制类化学品的情况,通过查阅管制类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SafetyDataSheet,MSDS)了解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等信息,掌握管制类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和应急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第二,开展化学品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应急处理和自防自救教育,开展实验室事故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自救能力。

2.2完善储存条件和场所

管制类药品不能一味禁止在实验室中存放,药品的运送和取用问题将使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异常困难,因此与其严格禁止实验室存放增加管理难度,不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场所认定,可分为由学校部门统一管理的管制类化学品仓库和由实验室自行管理的暂存柜,这两类不同的存放区域也应符合对应的安全管理要求。根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511-2018)》的要求对实验室储存场所进行检查、认定,配套相应的安防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根据实际存储的管制类化学品的属性配备相应的防爆药品柜、酸碱存储柜、视频监控系统和通排风装置,且此类药品柜必须进行双锁管理,方能满足管制类化学品储存的条件。对于高校实验的暂存柜,可将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存放或实验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进行分级管理[8]。其中,涉及到剧毒化学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可定义为高度危险实验室,涉及到第二类易制毒、第三类易制毒和易制爆品可定义为危险实验室。对管制类化学品必须做到分类有序,标签清晰;固液、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按要求分类存放,腐蚀性溶剂配有二次防泄漏容器[9],通过国家规定的储存场所条件和高校实验室的分级认定后,该实验室方有资格购买、暂时储存和使用管制类化学品,且管制类化学品的用量应受到严格管控,不超过实验室药品一周的使用量。

2.3建立管制类药品全过程管理机制

大数据时代,高校可依托网络科技手段,建立高校化学品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引入多家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商家或厂家,对管制类化学品实行全过程管理。首先购买管制类化学品的教师必须先向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在向化学品管理平台上备案过的有相应经营许可资质的商家或厂家提出购买申请,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和所在单位部门审核,学校管理单位和保卫处审批、备案,并通过公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公安备案证明后方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该试剂。购买后,使用老师必须依规进行管理,根据管理要求,剧毒化学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严格遵守“五双”管理制度[10],即双人领取、双人运输(其中一个必须是教师)、双人双锁、双人使用、双人记录,剩余不用或者过期的试剂或空瓶的处置必须按规定进行、双人签字确认。第二类易制毒、第三类易制毒和易制爆品分类存放、双人双锁,做好领用、使用和处置记录。实验开展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精准称量,按需取用,在取用记录本上签字记录,并在化学品管理平台更新数据。为避免管制类化学品废弃物处置不当,这类化学品须由教师本人通过提前备案进行报废处理,对随意处理的实验室予以重罚。同时,严格控制管制类化学品的使用,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最终回收的废弃物,分类存放,贴好标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清理处置。

2.4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学校应积极推进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学校-学院-学科-实验室-实验人员”的五级安全责任体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一级责任人,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作为二级责任人,学科负责人作为三级责任人,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作为四级责任人,实验人员作为五级责任人,结合学校自身特征,建立健全管制类化学品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实验室安全职责,推动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10],确保管制类化学品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际使用进行领取、使用并登记。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可根据实验室分级管理原则和认定结果,加强对相关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定期要求对管制类化学品库存进行盘点,做好相关使用登记记录。

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医学化学

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构建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化学实验室因具有医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化学学科的高危性而成为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特殊领域[2]。近年来,随着多地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如复旦实验室投毒案、宁波大学实验室火灾、南京大学实验室甲醛泄漏事件等,不断提醒我们:实验室是学校安全隐患的重要地方,如何保证实验室安全良好无障碍运行,给广大师生以及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3]。我们在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培训和宣教、增加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以期为实验室进一步规范、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1医学化学实验存在的安全问题

1.1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我校是医科大学,相对于其他的师范院校、化工院校等化学专业而言,在化学实验室的制度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制订了各种相关的安全制度,但依然不够完善。其次,由于安全意识的不够强化和医学生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不够重视等,使得一些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专门和系统的学习。另外,实验室技术人员专业有别,文化层次良莠不齐,有些存在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的匮乏,或是带着侥幸的心理,简化操作程序,留存安全隐患,也是致使制度的执行力不到位的一大原因。

1.2安全教育缺位

高校实验室特别是科研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保障,研究生教育期间,一般有专门的入室安全教育[4]。而本科生由于刚进大学,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不强[5]。而且本科生由于数量多,实验课程多,所以难以组织专门的入室宣教工作,也没有相关准入制度,使得实验室安全教育成为本科教育的一大盲区,这是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我校医学化学实验室承担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医用化学》等6门化学实验课程,每门实验课程可能遇到的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不尽相同,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各实验安全模块不可能有详尽的讲解。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尽量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是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教师本身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有待加强。

1.3安全设施不齐备

完善的安全设施是安全的第一保障。包括硬件设备以及安全信息牌和警示牌等。在硬件设备上,基本做到常用的保障系统。但存在如灭火器有过期未更换或数量不够、个人防护设备如紧急情况的防护服装备不齐。另外,各种警示牌如危险化学品、当心火灾、当心触电、有毒有害物质缺乏。实验室忽视认责到人,没有建立管理人员信息牌等。

2应对策略

2.1制度完善

完善的制度是约束不规范行为、防范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首要保障。实验室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深入细化了制度内容,扩展了制度范围。包括事故防范制度,如定期定时检查电路、水管、通风、灭火等各类硬件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到及时处理。化学药品存放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要妥善分开保管;危险、有毒药品从严管理,剧毒药品采用保险箱存放;化学危险品在入库前要验收登记,入库后要定期检查,严格管理,做到“五双管理”(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人记帐、双人把锁);过期的药品及时清理。特别是近年来,实验室在国资处的督促和协助下完善了化学品的规范管理,各种储存方式、台账建立等逐渐规范化。另外,闲置化学试剂在校内各院系间实现了调剂,推动了化学试剂的有效合理利用,降低了危废化学品的处理成本。建立了事故应急预案,强腐蚀、烫烧伤的处理,化学药品引发的中毒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药品着火的处理等,均有指导性意见和措施。完善三废处理制度,并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注重执行力,落到实处。

2.2安全培训与宣教

加强对本科生进行安全宣教工作。在第一节实验课,强调规范、安全操作。由于我校学生来源层次不一,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强度有别,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同学,多数来自文科,对化学实验尤其陌生。因此,有必要详细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普及教育。特别是对实验中要涉及的危险操作,教师除系统完善的讲解,告诉学生可能的危险和防护措施外,必要时还必须亲自示范操作流程,让学生加深印象,极力杜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件。另外,针对不同的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对应的安全教育。如有机化学,对化合物的提取和制备中挥发性有毒有机物的安全危害需要强调。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金属离子的燃烧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分析化学的实验中,各种仪器的使用安全尤为重要。这些细节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强调,提醒学生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教师通过参加全国高校各种安全会议,参观其它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设备,学习和借鉴他人所长,补自身之短。并在科室、系院开展了相应学习后的汇报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在使本实验室的安全保障系统得到巩固,意识得到强化,而且有效促进了全院师生以及后勤工作管理人员的安全观。

2.3完善安全设备

化学实验室基本的安全设备包括通风、水、电、药物储存、个体防护装置等。其中,通风设备在有机挥发性化学药品实验中尤为重要,操作易挥发的化学试剂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减少空气污染和吸入危险。本实验室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通风设备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换气效率。增加了紧急洗眼器、备用急救药箱等。对水电的定期检查维修,防止渗水漏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逐年改善了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实现了分类规范放置。增添了个人防护装置以防应急事故。

3结语

尽管我们在制度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危化品管理的规范化、卫生环境保护包括“三废”的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上有所进步和整改,但一些具体的安全相关行为与细节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拟进一步利用目前已有的《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平台,制作网络视频学习资料,建立安全考试与测试系统。做到“以安全制度约束人,以安全培训指导人,以安全监管警醒人”[6],倡导实验室安全文化,为实验室的规范、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余录陈毕琼杜曦袁园胡光强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左铁镛,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3.

[2]余录,胡光强,涂华,等.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广东化工,2013,3(40):171-172.

[3]刘浴辉,向东,陈少才.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81-185.

[4]张琳,郭英姿,许栋明,等.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3(5):227-229.

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范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但高校实验室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人身伤亡事故仍是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尤其是涉及油气类、化工类的实验室,易燃易爆品较多,安全隐患更是高于一般实验室,因此,如何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海洋大学油气储运实验室为基础,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分析并逐步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得实验室安全保障比以前得到一定提高。

早期的油气储运专业是以教学为主的专科院校,随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实现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并重发展,科研实验、社会培训任务和学生创新实验等增多,实验室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但实验室各种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上处于模糊状态,管理人员责任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实验室管理和各种安全问题突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用电安全

实验室陈旧设备较多,大部分仪器使用年限超过二十年,某些设备电源线路老化严重,冷凝水路出现滴漏现象,破旧老化的线路和水路未能及时更换,仪器在漏水或灰尘的环境下工作时安全隐患非常严重。且舟山地域的特殊性,年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都属于危险、易触电环境。再加上新购仪器数量增多,电源难免不够用,导致“蜘蛛网式”私拉电线和乱接插排现象,多台大功率设备同时工作,对电源线过负荷使用等。以上各种现象都会导致电路发热引发火灾或人身触电事故。

二、高温高压安全

基于科研、教学的实验需要,实验室配置了多种加热设备,如电热炉、油浴水浴锅、马弗炉、紫外干燥箱等。不同实验样品的加热要求也各有不同,从几十度到上千度煅烧等,在实验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烫伤、烧伤、溅伤等。有的学生对加热后果估量不足,把不适合加热的样品强行加热,不仅造成加热设备损坏,甚至会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有些实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样品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另外,仪器配备的各种高压气体种类繁多,有乙炔、氢气、甲烷等易燃气体等,这些高压气瓶未及时固定,满、空气瓶的气瓶帽不及时佩带,一旦气瓶倒地碰撞发生泄露,遇到火源爆炸就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油品等危化品较多

药品室内存放较多汽油、柴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危化品,也配备少量甲苯、硫酸等有毒和腐蚀药品,这些药品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也未配备防爆试剂柜,室内也未安装通风设备,如室内油气浓度或氧含量较高,遇到明火极有可能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有些教师科研所用的油泥、油品以及少量的化学试剂还是散落在各个实验室,未能及时整理归库,且危化品双人双锁管理不严格,出入库台账记录不及时,这些管理上的疏忽极有可能引发危化品流失性的各种人身安全事故。

四、开放实验室管理混乱

随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及学生科研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琳琅满目”,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多,在实验室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给管理上带来很大难度。个别学生的水杯、书包等学习用具摊在实验台,不仅造成实验室脏乱差,也容易发生饮水中毒等事故,也使得仪器使用极其混乱。如在使用加热设备时,有些学生不顾加热设备内的原有样品,私自调整自己样品所需温度,导致原有样品失效,造成原样品师生的时间和低值易耗品的浪费。同时,在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上,实验教师不能监管的时候,学生对仪器性能不熟悉,对实验后果认识不足,或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轻则造成仪器损坏,重则引发各种人身安全事故。

五、整改对策

(一)加大力度建设实验室安全设施

自2013年学校搬至新校区,实验室具备了基本的安全设施和条件,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运转。如配备常规的药品急救箱、紧急喷淋装置、消火栓、安全通道标识和通风系统等基本的安全设施,还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自动烟雾报警等系统。油气储运实验室根据自己的特点,楼道处配备专用灭火沙箱、防毒面具、防护服等,高压、高温设备上标示烫伤、爆炸等安全警示标志,实验室门牌标注易燃易爆的种类及灭火方法、实验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及报警电话等。

(二)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只有安全意识的提高,才会从主观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完善学校师生自救体系,提高和强化师生逃生能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实验管理人员开展各类安全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栓的使用、不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各种人身事故的急救方法、易燃易爆品危化品事故预防、实验室高压高温设备注意事项等。学院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实地开展火灾、爆炸、腐蚀等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及正确路线逃生模拟演练,让安全植入人心,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确保意外事故发生时在第一时间迅速有效的疏散人员,师生能正确逃生和报警,力争将危害和损失控制在到最低限度。

(三)建立各种实验室制度

实验室制度是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为此,学校学院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凡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要求。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规则》等各项制度,同时,学院根据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危化品管理及使用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维护的管理行为,以及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制度,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四)加强管理

1.预防为主,责任分明

实验室以前检查基本就是走过场应付了事,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事故隐患,检查后的“整改”也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实验室管理的好坏没有奖罚措施,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分明,并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实验室安全、卫生挂钩,大大提高了实验管理的积极性。并实行安全卫生突击检查制度,每周由实验主任带头拉网式安全隐患自查,每月由学校不定时排查,发现不规范之处就通报批评,并对实验室检查提出的安全隐患部分限期整改,这种自查和突击检查方式,把任何可能发生的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留安全死角,也确保了消防灭火装置和报警系统在突发状况时能正常发挥作用。

2.分门别类式管理

以前的实验室新旧仪器随机摆放,不同用途设备任意放置,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没有明显区分,使用混乱,做一个实验需要同时打开多个实验室,增加管理难度。另外,随着国家测试标准的修订,部分设备陈旧落后或台套数不足,不能满足国家测试标准和石化行业产品的分析测试要求,因此,新实验室报废部分超年限设备,更新或新购多台同等用途的仪器,并将实验室按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重新规划,按不同实验用途分类,分为高温煅烧室、药品室、油样室、油污水室、拆装室、大型精密仪器等实验室、油气类等小型油气分析综合室、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开放室和实训中心实验室等,每个实验室的作用都不可代替。这种分门别类式管理不仅使实验室整齐规范,也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能灵活发挥每个实验分室的作用,更能有效的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3.强化药品室和油样室的管理

随着油气储运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药品室、油样室需配备种类繁多的危化品,每种危化品的成分不同,化学性质也各异,诱发事故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更是投毒等人身伤害事故的源头,因此,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必须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油样室安装通风系统,药品室配备必需的防爆药品柜,并根据其种类、性质和数量等分柜存放。存放点贴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药品及时清点,做到账物必须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上报。药品出入库都执行严格的双人双锁程序,及时记录危化品出入库单,做到领用、使用、处理都多人共同参与,确保其被正常使用。同时,做好油品、酸液、有毒药剂等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和处理。只要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使用和回收过程都符合相关要求,就能将危险降至最低。

4.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目前,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教师课题的学生日益增多,这些都需要在实验室完成,但由于油气储运实验室专业的特殊性,涉及易燃易爆等油、气类较多,而开放又加大了人员和物品的流动性,学生个人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安全隐患无形增加,因此对实验室的安全及卫生管理提出l更严要求。

一是晚上和周末是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时间最充裕和人数最多的时间段,但指导教师不能全天兼顾,也是管理薄弱最严重的时间段,因此,本着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教师要加强监管所带学生,学生晚上只能做低风险的测试实验,高温高压及使用有毒危化品的实验不得进行。并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经过安全再培训,让学生明确实验室有哪些易燃易爆危险源,以及危化品使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更要掌握实验室突况的应急处理,要求学生会使用灭火器和不同火源的灭火方法,一旦发生事故会紧急处理和自救,力争将人身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是实验室在开放形式上,分为半开放式和全天候开放式,半开放实验室还承担着正常的教学任务,实验室根据教学安排,利用教学空余时间开放,以小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是全天候开放式,这些大型精密仪器贵重,成本和维护费用高,要求进入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要接受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培训。每个团队实行“组长制”,由组长负责组员,学生使用仪器后要做到“有实验必有使用记录”,使用者必须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建立责任追踪制度。这样即能有效避免实验中的违规操作,也能了解每台仪器的利用率,便于合理安排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和时间,更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效能,提高管理质量。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室管理实践,油气储运实验室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油气储运实验室专业的特殊性和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在一段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仍然是油气储运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