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文学语言的特点(6篇)

时间:

文学语言的特点篇1

关键词:民族心理语言学;俄语;民族文化

H35

俄语是俄罗斯使用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联合国常用六种语言之一。中国与俄罗斯有良好的外交关系,两国人民也有深厚的情谊。我国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与俄罗斯也有密切的往来[1]。近几年来,中俄两国领导也通过定期会晤加深了两国的合作关系,我们能够通过新闻报道观察到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互动。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已经从小额的企业间的交易转变为国家之间的大项目合作,例如中俄合作的高铁项目以及石油天然气供应等方面。两国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多领域的,这样一来,促使我国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起俄罗斯文化。

一、俄语语言的民族内涵

1.俄语的内涵

俄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语言含盖了单词、词汇、句型、成语、俗语等,具有丰富的内涵,且富有深刻的寓意[2]。语言多为词汇、短语、成语等单独或组合表达的形式出现,表达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表现出自身观点的一种形式,能够反映该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语言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相关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不但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3]。

2.语言的民族内涵

语言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参与民族发展的一些活动,同时也是形成民族精神的重要前提。民族的社会精神、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兴趣爱好、性格情操等都能够在民族语言中表现出来。民族思维以文化对语言的使用有深刻的影响[4]。根据学者萨维尔提出的语言假说学论,民族语言决定了人们的思维结构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其认为人们不光生活在客观世界中,特定语言限制了其对社会认知的客观性。人们的世界观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当人面看到、听到某种现象时,会向别人叙述这一种现象或独自思考,而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在此时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类思维凝聚的成果,包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概念的分类、想象的局限、命题的判断以及推断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文化则通过不同表现方法渗透在语言当中。正如齊科波夫斯基所说:“语言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全面的反映了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了影响。”对人们来说,语言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够反应民族的文化特征,包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状况、认知方式和逻辑思维。

二、俄语语言民族文化的内涵

俄语是俄罗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表达方式决定了民族文化,对人们的思维、行动以及世界观起到了支配的作用[5]。俄语与汉语的语义表达发生就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кипяток”与“开水”都是表达沸腾的水,但汉语的“开水”可以表示凉了的沸腾过的水,而“кипяток”仅表示刚刚沸腾的水。类似的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这种差异不可避免,但能够通过更加详细的说明进行修正,从而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汉语中的乘车,在俄语中的表达为“поехатьнамашине”,而英语中则可以表示为“takeacar”或“goforadrive”等多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成语固定为四字形式,然而俄语中的成语形式则较为灵活。相比较而言,俄语成语倒是更像汉语中的谚语。如俄语成语“Векживи,векучись”本意为“活一百年,学一百年”。这与汉语中的谚语“活到老,学到老”意思十分接近。再比如“Былбылес,адровабудет”本意为“只要树林在,大门就会有的”。显然汉语中的谚语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意思与其一致。深究这些语言差异的原因无外乎民族文化有异。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也导致国家之间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民族的语言必定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有着民企鹅的相关,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点[6]。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在英语的使用方面仍存在不少的差异,例如美国人说薯条一般用“fries”,而英国人一般用“chips”;美国人一般称足球为“soccer”,而英国人用“football”。要想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必须从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着手。

三、跨文化意识对俄语语言民族文化的影响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派主张语言具有目标相、对象性和本体性,认为通过积极创造语言环境和语言条件,并通过语言作为中介,对社会活动产生影响,在此期间,社会因素占据首要作用,而心里因素作为第二要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萨科波洛夫在《心理语言学》中阐述了心理语言学对语言的影响,并通过语言活动中词意的表达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了影响。塔克斯博科夫在《篇章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中指出,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语义分析具体语言现象中有一定的影响。心理语言学的重点在于语言活动是世界的过程,通过语言交际来认知客观世界[7]。

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们在学习非母语语言是会由于缺乏对语言文化的了解而产生一些误会,从而无法正常交流。跨文化交流则是指不同语言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俄语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俄语学习不但需要学习发音、词汇、语法和成语,同时还需要了解其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文化意识是指文化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即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合理解释[8]。我们需要对民族文化的本质进行有效把握,同时对社会构成、价值观念、世界观念以及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跨文化意识是指人在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客观比较时,对于文化差异和共同点的理解与包容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人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包容能力,同时也有较好的接受能力。跨文化意识的缺乏很可能造成不同国家群众之间的无法有效交流,例如俄罗斯人性格豪放,被中国网友戏称为“战斗民族”,但中国人讲究含蓄,说话比较委婉,使得两国人们在交往时由于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而无法有效沟通。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新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由此可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对不同文化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是人们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的过程。俄语教学可以通过聘请外教,让学生与外国人接触,感受地道的俄语。组织学生开展俄语交流会,为学生创造俄语交谈环境。同时还可以与俄罗斯高校开展交流活动,通过学生交流了解两国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出国深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想提高俄语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表不同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用于创新,创造一个自由、生动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俄语教学效率以及水平。

语言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的。语言的内涵比较丰富,语法复杂,且语义在不同情况使用时有不同的释义[2]。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对客观存在的看法,能够反映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和劳动等方面。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不但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俄语文化研究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学习俄语成语、谚语来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和特点。俄语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节日习俗等方面出发,从而掌握正确的语言策略,并且减少汉语对俄语使用的影响,才能提高俄语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文章首先介绍了俄语语言的民族内涵,然后阐述了俄语语言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分析了跨文化意识对俄语语言民族文化的影响,旨在为我国俄语语言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永红.论俄语成语文化研究的核心线索[J].外语研究,2014,32(6):40-44.

[2]赵秋野,宁秀鑫.高校俄语专业语言文化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0(2):146-150.

[3]李德祥.俄語数字文化简论——兼与汉语数字文化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26(2):54-58.

[4]齐明彦.俄罗斯文化对我国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研究[J].戏剧之家,2016,32(2):148-149.

[5]朱达秋.从俄语谚语俗语看俄罗斯人的传统财富观——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解说[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4,27(2):95-98.

[6]付晓.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俄语作用的思考[J].才智,2014,32(14):267-267.

[7]陈铁凤.跟踪时代,研修俄语——《现代俄语与现代俄罗斯文化》一书的启示[J].外语研究,2014,23(2):76-79.

文学语言的特点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语文教学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大部分都是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有密切关系的。小学生处在一个思想萌芽阶段,教师模范的语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对学生在语言运用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方言化严重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年龄、地域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会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自身对教师这种语言也会进行认可,没有纠正自身在语言交流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坐井观天》这篇文章中,由于教师方言化严重,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所讲的意义,因此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2.过于专业化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生长阶段,受自身知识程度的限制,对教学语言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还不能自己解决,加上课后对问题又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阻碍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难点进行讲解,对学生认知能力方面没有考虑全面,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专业化术语,这也是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所在。

二、教学语言存在的特点

1.规范性的体现

学生是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因此教学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学者在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模范作用,具有一个高大形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辨别能力低一味接受,再加上后期没有正确引导,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教师在讲《清澈的湖水》这篇文章时,可以用标准化的普通话朗读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向导,再有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对其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指正出来,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2.切合实际,注重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学生以后接受更好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对文章讲解时不能依据自身主观判断对学生进行讲解,应该切合实际、注重其科学性的体现。

3.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有帮助。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开朗这一特性,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形的,其作用发挥需要时间才能够证明。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一种伟大尝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叶黛亚.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J].文学教育:中,2010(05).

文学语言的特点篇3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明确和规范性上。语言的明确和规范主要是指符合思维逻辑、词汇语法的准确、读音语调的标准等。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的词汇使用准确性、普通话的规范性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对语言的准确含义和感彩进行充分的掌握,在向学生进行内容讲解时要清晰准确,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由于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对象,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口语要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接受,要尽量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可接受性特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选择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并且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语言时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喜好进行选择,例如风趣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动画片有关的例子等。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抽象思维训练,当学生升入到高年级后再进行严谨的语言教学。

三、规范性特点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由于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职业,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产生影响。教师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主体,所以教师的语言对小学生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规范性,使教师的榜样力度和示范效果得到体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小学生不管是在心理还是智力的发展方面都不够成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对语言的规范性进行重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力,超过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而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模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管从哪方面出发都会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词汇、语音、语言等内容的传授时,要进行慎重的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艺术性特点

艺术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表达技巧,对美的语言进行巧妙的应用,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使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从审美角度出发,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仪态美。使用丰富自然的姿态和表情结合到演讲中;②流程美。沟通融洽,衔接紧密,节奏抑扬;③语境美。完美的逻辑推导,出神入化的进行讲解;④内容美。语言含有哲理,耐人寻味。

五、趣味性特点

文学语言的特点篇4

通过观察,我认为“诗性语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汉语的诗性语言中,比喻、引用、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使用频繁,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例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运用了比喻,将“愁”比作了“一江春水”,化无形抽象的“愁”为有形,使抽象的情思具体化了,让读者能深切的感觉到“愁”之深、之切。而其他比喻的使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将原本静态的红杏写活,将其人格化,表现出一派春天的生机勃勃之景。又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引用的使用不但能借典故生动的说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能使文章显得典雅精炼。再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愁”,同样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但是,也要看到,在有些情况下,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读者理解句意产生影响。就如上面例子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如果不能发现其中的引用手法,而机械的对其进行翻译,就很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而对于“白发三千丈”一句,有些人单纯从客观事实角度出发,就会说,一个人的头发怎么可能那么长,从而,忽略了对作品内在含义的理解而片面的探讨作者的写作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还有修辞中倒置的使用,如果不能应从修辞角度的去理解,注意到倒置的使用,就会影响意思的理解。例如江淹的“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其实际顺序应为“孤臣坠涕,孽子危心”,若未能注意到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二、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一方面,正如前一点中“倒置”修辞手法的使用,并未遵循固定的句法结构,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却收到特别的表达效果,像杜甫的“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和《诗经》中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等句,改变了句子原有的平淡,增加了诗意,增强了韵律感、节奏感,也使语意变得错落有致,而由于中断了语流,使人们更加注意关注语句含义。但也正如上文所说,对句子的理解造成困难。

另一方面,在很多古典诗词中,作者很少,甚至是不使用连词、介词等,仅把多个意象连缀起来。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是简单的将“枯藤”、“老树”、“昏鸦”等几个意象连缀到一起,却成功的描摹出一派秋天的萧瑟凄凉之景,表达出作者的孤独之感与思乡之情,并收到了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效果。这种通篇意象的列举,而无句法关系的连接,可以说是中国诗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从一般的语法角度看不合规矩且缺乏连贯性,但从诗的角度看,语言凝练、简洁,形象鲜明、突出。

三、多使用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等语法结构。诗性语言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炼字的要求,正如杜甫所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手法的使用,无疑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的“乐”,它们分别使用了形容词的动用,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用法,比单纯的用“春风把江南岸变绿了”和“使她快乐”要显得凝练,而且更具有表现力,达到古诗文中,炼字的要求。

四、语言凝练,表意的形象。这一特点,源于诗性语言中,意象的使用。

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用简单的两句话,几个意象,就使一幅清晨送别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身临其境。在诗文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五、感情丰富而含蓄。诗性语言讲求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性语言的应用,不但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且能够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超过一种的情感。

例如,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的上片中,仅通过“碧云”“黄叶”“斜阳”“芳草”等一系列意象,不着一字,便抒发了深厚的思乡之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体现出诗性语言中,“借景抒情”这一手法的运用。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前一部分通过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高处不胜寒”等,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而后面又以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

文学语言的特点篇5

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3、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

4、语言的技巧。从修辞角度思考。

文学语言的特点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分析

一、引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很重要,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用语,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也是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汉语作为我国的国语,在其传授的过程和形式上,都应该得到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学生而言,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是对其产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大部分源于教师的授课技巧和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处于行为不稳定的阶段,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临时状况,这要求教师耐心,认真的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对小学语文课程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将小学语文教学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们的沟通工具,语文教学是传授如何使用语言的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工具学科。小学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到学生的语言行为,大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语文都会对其有所影响。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说话,如何写字,其使用性,会延伸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教改的步步深入,小学语文的内容渐渐丰富,形式多样,这对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要懂得运用语言技巧,在授课中,讲究方法方式,适当的鼓励,合理的教育。并且语言要灵活多变,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1.语言的趣味性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语言上的趣味性都十分重要。刻板单一的教育方式,早已成为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遵循语言的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大多数情况是兴趣决定一些,他们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思维单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学思路,讲究语言的活泼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增加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自然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看雪》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用形象又富有美感的语言对冬天的雪景经行描述,由此引发学生对雪的想象,然后,是激发阅读,在书写完《看雪》的题目之后,让学生读课题,然后,教师可以引发问题,询问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想了解什么,有的同学可能说想冬天快点来,有的同学可能说,想要堆雪人等等,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用据有美感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通过饶有趣味的问答,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学生展开探讨,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含义,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和学生逐步解构文义的过程,在对题目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除了对于即将学到的知识给予学生有效的知识铺垫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过程中通过适当启发能引发学生思考。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是课堂上很好的剂,首先它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它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最重要的是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生动性同样是教学语言中非常难得的特质,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善用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文义有更深刻与直观的体会,还能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以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学习过程为例。在对课文展开讲解前,很有必要先让学生们理解什么叫“承受”,要引导学生领会到“承受”真正的含义,让他们明白承受背后意味着要面对与接受很多痛苦,这样,他们才能对文章有理解,才能明白微笑着承受是一种多大的勇气与精神。语言的生动性并不仅仅局限在语言的活泼灵动上,很多时候带有悲情意味的文章中更需要生动以及较为深刻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能力,生动的教学语言正好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3.语言的情感性

3.1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渐接触很多富有情感的文章,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古诗词,要想让学生领会到古典诗词的韵味与魅力,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诗词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是学生的领路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可以逐渐开始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教材中很多文章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词语或领会文章的表意,这其中更深层次的要求是要让学生领会到文章想要传达的情感,只有对于文章的情感及含义有了深刻的领会,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感悟,这个过程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成长。

3.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听与学的兴趣与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使用更有效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学语言应当满足趣味性,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驱动力,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够用有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学语言应当更生动,对于很多含义丰富或者意味深长的文章,生动的语言才能引发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最后,语言应当具备情感性,尤其是当小学语文中加入诗词后,对于诗词的了解首先是从诗词想要传达的情感开始,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才能打开学生欣赏诗词的大门,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深刻的体会。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师者,授业解惑也”,然而,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疑惑的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教师合理的运用生动,趣味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害怕学习,更能主动学习,使其从学习中得到教育,懂得思考,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