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6篇)

时间: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篇1

一、现代陶艺本质特征

现代陶艺,一般也称之为“陶艺”。现代陶瓷艺术,不同于以前,蕴含着现代人的审美和情感需要。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几千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在这个过程中,陶艺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自身体系,牢牢地屹立在文化艺术的宫殿中,熠熠生辉。说它现代,是因为在之前的基础上,我们要推陈出新,创造出当下这个时代的陶艺文化,要求它要与这个时代的背景、文化、潮流相吻合,这样才能开辟出它的另一番繁华景象。

传统的陶瓷可能偏向于它的实用性,比如用来盛放东西,或做做低端的装饰。工匠在做好了陶瓷的原型之后,放入炉窑中简单地加热至相应的温度,陶瓷就出来了。但是这样的作品充其量也就是个”半成品”。而现代陶瓷就不一样了,它着重强调的就是它的精神属性,以半成品的形式很难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它需要在艺术家烧制前进行大量的创作、修饰、设计工作,试图制作出能陶冶情操、表达思想、表现心理意识的艺术品。当然,它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也是一大亮点,令传统陶艺望尘莫及。正是因为它的表现力强,所以艺术家常常在陶瓷作品中针砭时弊,表达自己的若干看法,具有批判现实的功能。

现代陶艺是当代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陶艺家既可以在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当代社会环境中出现的种种事件进行批判、引导,以求引起观者共鸣,促使大众进行反思。总之,现代陶艺就是把创作者的感情承载在陶土中,是一种变相的与大众交流的形式。其创作和欣赏的本质特征,是人性、泥性、水性、火性的自然有机融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也恰恰是现代陶艺的灵魂。

二、现代陶艺材质语言形态

现代陶艺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充分利用陶土、水、火这些材料。陶艺家始终有意识地利用材质的各种语言形态,力图发挥现代陶艺极限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性

我们都清楚,陶瓷的原料主要就是陶土、水、火。这些原料是纯天然的,具有环保的意义。因此,在当今这个工业化时代,现代陶瓷就更容易被大众所认可。除了陶土之外,一些工业废料,如工业粉煤灰、高岭矿尾沙也都是很好的材料,能够变废为宝,变腐朽为神奇。

(二)可塑性

我们知道,经过陶艺家的自由、随性的加工,同样的陶土可以创作出完全不同风格、颜色、款式的作品,这就源于陶瓷的可塑性。陶艺家在创作一个作品前要对自己想要的作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是要婀娜多姿,还是时尚前卫;是要凌乱美,还是对称的协调;是要小众化的狂野,还是中规中矩的常态;是要古朴、自然,还是浓妆艳抹。经过适当的手法和构思,这些都是可以达到的。然后选材,搭配材料,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还是如何构思,这对陶艺家灵活掌控作品效果和作品在脑海中呈现的能力就有要求了。其实,设计的精髓就在于此,也是作品的灵魂之所在。往往作品的秉性就体现在陶艺家如何拿捏它的可塑性上面了。

(三)稳定性

现代陶艺经火烧成后性质发生了变化,形状永久固定,变得坚硬。陶瓷外表的釉层是十分坚硬的,就像牙齿外面的牙釉质。有了这层保护膜,水就渗不进去。此外,它还有防辐射、耐腐蚀、耐热、耐风化等特性。这些性质可以使得陶瓷存放很久的时间,利于收藏和装饰,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看上去还是那么鲜艳,摸上去依然光滑如初。

(四)文化性

现代陶艺具有精神层面属性,可以反映的内容很多。当然,也可以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这样的陶瓷作品,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也是一种继承和发扬,有助于让更多人知道本土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有的本地传说和本地独有的故事也可以通过陶瓷艺术来呈现并传播出去。当然,通过“走出去”,其他地方的文化精髓我们也可以学习、归纳和借鉴,从而达到古代文化现代化,区域文化全国化。

(五)时代性

一个时代会有它相应的独特审美标准和样式,现代陶瓷也是如此,也在不断出新以便满足人们的需求。其设计体现人性审美需求,表现形式与内容更多地融入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气息和国际化艺术的多元思想,具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和标记。通过长期不断的调整,陶瓷文化得到了自身积淀和发展,慢慢地经历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丰富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现代艺术里面的内容和外在的样式、风格因此得到延续和发展。这是历史趋势向前的发展使然,也是陶瓷艺术演变中不可避免的发展轨迹。

三、现代陶艺肌理语言形态

陶瓷艺术美或体现在独特的构思上面,或体现在五颜六色的色彩配比上面,或在描素的内容里面,当然,也可以体现在陶艺的肌理语言形态方面。不可否认,肌理效果的表达帮助陶瓷艺术更好地介入现代生活,丰富了陶艺的表现方式,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陶瓷。肌理效果和形状体态,可以在制作时通过压印、刻划、手捏等方式轻易地制作。所以,有经验的陶艺家总是能在纹理烧制前,控制泥料的组成成分、颗粒的粗细和放入金属氧化物的不同,轻而易举地完成调整,已期达到理想效果,产生粗细、疏密、交叉、韵律、连续、重叠、错综的肌理美感。要是经验不足的工匠师傅,烧出来的陶瓷质感会不佳,以及会发生一些异样的肌理变化,像龟裂、气泡、粗糙、挤压等。所以,肌理语言的运用恰当与否很有学问,直接关系到陶瓷艺术的成就和审美特征。

所谓肌理,词典上释义为皮肤的纹理。在陶瓷装饰上则被认为是陶艺家运用物质材料质感在造型上留下的操作痕迹。在运用肌理语言形态方面,还有其原则性。首先,陶艺家们更多关注的是陶瓷的质地个性。质地的好坏很难与材料的粗细、优劣构成必然关系,但和陶艺家们经验与技巧却有紧密相连。同时,肌理效果的好坏与技巧也有内在联系,这里就不详细解释。此外,肌理效果在彩妆里面也有很大的运用,会随着挤压、手捏、刻画等改变出炉的颜色效果,力求达到肌理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掌握这种技艺,可以更加灵活多维地丰富肌理语言环境,并且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

现代陶艺使用的物质媒材都源自大自然,如土、水、火等,在我们生活中都是最常见的。其中最有灵性的就是陶艺家的构思,加上与釉料的完美结合,在火的加工下,完成绚丽的碰撞。陶艺家可以把天马行空的意象具体化,自由飞翔般表现在陶瓷釉面上,最终将对泥与火的理解,运用在材质创作的各种痕迹和肌理中,并通过高温火的作用,体现主体精神创造和再现物质性记录活动的全过程,产生艺术之美。

陶艺制品没有了釉色将黯然无光,变得无比的单调和突兀。陶瓷制品带给人们的美感是不可替代的,光滑的质地,独特的肌理,当然最为良好的视觉感受还离不开陶艺的另一方面――釉色的丰富性,即釉色美。首先,一个作品的感染力,还是来自直观的视觉感受。陶艺家熟练运用各种的釉来修饰釉面,真如鬼斧神工般的神奇。加上火的作用,在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斑驳、裂纹、开片的效果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令人叹为观止。单是釉就多种多样,常见的像裂纹釉、无光釉、颜色釉、透明釉以及釉上、釉下的彩料装饰。各种原料的运用,创造出了符合人们要求的陶艺佳品。

四、现代陶艺肌理语言形式要素

我们上面说了,陶艺就是运用土、水、火这些最原始的材料制作出来的高雅艺术。制作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陶艺家。陶艺家可以灵活运用肌理语言的形式要素,能够改变肌理的形态,控制图案的节奏、韵律和对称。同样是那些土、那些釉、那些金属氧化物,运用不同的手法技能就是能形成不同的点、线、面,线条之间的对比、节奏和均衡。当然,这些具体的搭配和运用,还得根据作品的主题来确定。当作品表达的是柔和、缓慢的主题时,这个时候就形成对称和均衡的状态,用疏密差异大或太强烈的对比都不太适合。一般这种情况下,人的情绪波动变化都比较大,比较紧张。这和色彩上的色差是一个道理。不规则的图案就给人一种动荡、不安、活跃、神秘,反正就是非常态的感觉。陶艺家正是运用这个原理,得心应手地制作各式各样的富有美感的作品。

现代陶艺肌理语言形态,不仅是传达现代陶艺理念的逻辑工具,还是现代陶艺理念美丽的化身。现代陶艺作品表达和所使用的肌理语言形态符号,不仅在传递着某种超越陶艺物象功能本身的信息,更传递着某种在话语之外的声音。不同的现代陶艺肌理语言形态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其间蕴含的理念魅力和主体自由精神的创造力量。

结语

“美就是生活――使人想起生活”,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述艺术美时的一句名言。所有的一切艺术活动都是以实物为载体,艺术家以受众为主体对象,运用陶瓷这一载体,注入自己的个性、思想、情感、看法,传递给受众,唤醒受众的精神共鸣,给予受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震撼,或心灵的抚慰。现代陶艺已逐渐走出传统陶艺的局限,用现代审美的手段为现代人提供“感情和思想的魔力”,又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去创造”人类灵魂的微笑”。

现代陶艺也是一样的,正在不断创新,结合这个时代的潮流观念和特有的科技技巧。它更为注重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从而使陶艺创作成为了一门真正的艺术,艺术风格也正向多元化发展。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现代陶艺这种艺术价值追求的转化表现形式,远比传统陶艺要自由得多,也必将给陶瓷装饰艺术领域,带来更为丰富的美感和表现力,产生更大的辉煌,从而达到迎合受众的精神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迪安.关于中国现代陶艺的思考[J].美术文献.1997(10).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篇2

关键词:当代陶艺;亲和力

人的情感产生于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及其所渴望的满足感,而这种情感的满足需要一定的对象,这个对象是具体的物或由物产生的现象。人最为亲近的是饥饿时的食欲满足,寒冷时的衣物满足,恐惧时的安全满足。而人类对艺术审美满足是在这些物质基础得到解决并逐步提高之后产生的一种纯粹精神需要。当代陶艺越来越趋向于满足人的这种心理需要。

第一,当代陶艺思潮及其行为的显著特征表现在人的心理需要之上,即满足人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条件下所缺乏的精神匮乏的需要。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认为,“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1]因此,最初对人最为有用的就是食物、衣物、住房等物质生活条件。换句话说,食物、衣物和住房等是与人最有亲和力的物质。随着物质条件的满足,人们在认识事物中便将精神提升上来,提升到具有较大亲和力的高度。艺术从劳动、模仿、游戏、崇拜等各种活动中凝聚出来,形成了对人具有巨大亲和力的事物,不论内容、形式,还是内涵等,都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并越来越同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从人造物的历史看,陶瓷是最先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人造物质,随后,它在功能上的不断扩大越发加强了这种亲和关系。现代陶艺从精神方面与人建立了陶瓷文化史上空前的亲和关系。现代陶艺是出现在20世纪工业化繁荣时代的陶瓷表达,它从理念上彻底打破了陶瓷实用化而转向精神层面,为人的精神愉悦服务。而当代陶艺又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巨大的一步。

“激进的现代陶艺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新的艺术主张,即‘瓶罐既艺术’的理论,用后现代观念去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罐,赋予陶瓷‘器皿’以新的艺术生命。”[2]如果这样给当代陶艺下个定义,未免有点笼统。当代陶艺有着广泛的语义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仅从表达文化的总特特征上说,它企图设法与人建立一种亲和关系,――但是,这种亲和关系已经不是历史上任何时代的那种关系。以往的不论是陶瓷为人们生活实际需要和审美需要做了多少,现在都被搁置在一边。它一反过去不曾有过的将制陶行为看成是一种广泛的群众性观照行为,体现的是大众化的心理反应。这种与过去孑然不同的做法是直截了当地与人(大众化的人)的心理结下了关系。由于现代社会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从物质生活需求上满足了审理与心理需要,但是,在精神需要上却倍感失落,为此,精神匮乏的需要达到了一种迫切的不满足感。而,现代陶艺发展的趋向就是设法消除这种不满足感。

第二,当代陶艺从现代陶艺发展而来,在表现人的心理行为方面鲜明的与现代陶艺有别,它不仅展现了人的心理需要,是人心理需要的显露与行为表达的统一,而且,从陶瓷艺术创作的主体上也做了无限衍生。

一般地,一种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延续与更迁,现代陶艺到当代陶艺是人们在生产及利用陶瓷为自身服务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延续与转化。从陶瓷材料上看,物质基本材料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得到创新,也因新材料的发现与利用,新式工艺方法与制作方法不断涌现,这便构成制作陶艺基本的物质技术基础。当然,这个基础在相当长久的过去就早已同人类结下了彼此不可分离的关系。从表达的思维与方式上看,从室内到室外,陶瓷以据各种形式排列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姑且不论这种形式起着何等作用,它们总是与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亲疏关系。当然,所有的关系都与人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其中,还极大地渗透着各种生命的力量,这种无法用具体物质形态体现的力量,就是陶瓷与人类所具有的亲和力。

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为上极大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现时的人们生活的具体物质形态绝大多数为这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所取代。然而,陶瓷留给人的眷恋却丝毫未减。

随着世界工业步伐的加快,工业发展较快地区或国家率先将现念附加给传统的陶瓷物质形态,并使之携带了具有纯粹审美意义文化因素。于是,在陶瓷文化世界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思维与表达,这就是对现代陶艺的高度概括。就在现代陶艺方兴未艾之际,新的思潮在不断涌现,人们对陶瓷表达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语义都在循序渐进。在此,人们不仅将过去用的陶罐瓷瓶看艺术品并加以创作之外,还在创作队伍上扩大了,――以前,作为欣赏者的部分或大部分受众,而现在却成为陶瓷艺术家,最起码他们也在履行陶瓷艺术家的职责,尽管他们的创作是为了自己的欣赏。在现代艺术思潮中,有人形象地将之称为“行为艺术”。这里,姑且不论它属于何种行为的艺术,单从过去陶瓷文化产品的参与主体上说,它扩大了这个陶瓷文化产品生产的主体;或者从现代陶艺创作的主体看,它也无限扩大了这个主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陶艺的创作,不仅在思维上突破了以往艺术的界限,就是在艺术创作主体上也无限延伸了“陶瓷艺术家”这个主体。这个延伸实质上是陶瓷艺术家或现代陶艺家的衍生,――尽管他们的行为是艺术的行为,可是,他们的创造却与陶瓷艺术家的创造有十分鲜明的区别:他们甚至不了解陶瓷材料及其工艺,不熟悉陶瓷艺术表达语言及其风格,不理解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等诸多的不了解,他们却创作出属于陶瓷艺术领域的文化产品。

第三,当代陶艺与人的亲和力虽然以物的形式出现,但其最终归宿于精神需要层面的陶瓷制作行为,从而加强了人类与陶瓷表达的亲和力。

针对当代陶艺思潮衍生下的陶艺家群体及其创作的陶艺作品而言,与其说他们是陶瓷艺术文化活动,他们创作的作品是陶艺作品,还不如说,他们的活动和结果执行着宣传陶瓷文化与传播陶瓷文化的职能。这样,十分合理的理解,是他们的行为扩大了陶瓷文化在非物质领域的影响力,即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与扩大了陶瓷文化在人们非物质文化方面与人的亲和力。

原本在历史上,人们与陶瓷所形成的亲和力是发生在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奠定了人们喜欢利用陶瓷进行生产与生活的浓厚兴趣。后来,随着陶瓷文化的逐步分工,一种精神上的产品从陶瓷物质文化效应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仅从这个独立并形成的陶瓷文化新体系而言,它与人所形成与维系的亲和力,无论如何都是缩小了。其一,人们广泛地利用陶瓷的物质功能来达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的这种亲和力,无论受众群体的数量,还是对受众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力上,与从前相比都趋于下降;其二,由于生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过去由陶瓷参与的人们的文化活动,现在越来越多被其他物质所取代,诸如,“新型”的钢铁、铝材等金属材料,塑料、玻璃以及化学纤维材料接踵而至地进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不仅取代了陶瓷的作用,也削弱了陶瓷与人们所结下的原有亲和力。这样,陶瓷参与人们文化活动的机会在日益减少,毋庸置疑,它与的亲和力也在日趋削弱。

除了陶瓷与人原有的物质关系之外,现代陶艺从某种意义上扩大了陶瓷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也就是在世界工业革命逐渐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也就是在东方陶瓷传向西方逐渐被认知的时候,一种新型的审视陶瓷功能的思维在西方世界率先发展起来,――在陶瓷文化创造及其利用中一种纯粹的艺术观诞生。尽管现代陶艺方兴未艾,――毕竟它所产生的影响及社会效应与古老陶瓷文化在东方世界的影响相比,相差甚远。不论东方文明,还是西方世界,陶瓷文化的影响力都随着现代陶艺的发展而衍生。现代陶艺从根本突破了陶瓷文化的原有界限,从意识思维到表达方式及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树立自己的规范:它与人的亲和力是建立在纯粹精神上的,是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一种“普遍”观照。随着人们认识这种普遍观照的发展,从广度上普遍产生了一种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意识,而对于这种意识的践行,成功地突破了现代陶艺创作的界限,即由陶艺家参与践行行为而转化成普遍的大众化的践行行为。

因此,当代陶艺思潮及其行为与人所形成的亲和力是在现代陶艺基础上所形成的亲和力的进一步扩大,――这种亲和力以物的形式出现,其最终归宿,归属于精神需要层面并且是一种陶瓷制作行为,它加强了人类与陶瓷文化亲密感,扩大了陶瓷文化与人所形成的固有的亲和力。

综上所述,人类在陶瓷文化上的需要及需求之满足,不论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在非物质文化方面,皆与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人们对陶瓷艺术审美的满足是在陶瓷物质基础作用得到展现并逐步提高而生成的一种非物质基础的,即纯粹精神的需要。当代陶艺越来越趋向于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它从精神上发展并日益扩大着与人类群体的关系,这种非物质文化效益所具有的与人的亲和力远远超出了历史的界限。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6.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篇3

引言

对于传统陶瓷艺术,一部分现代陶艺家并不是机械地继承,而是去挖掘生产陶瓷的文化记忆陶瓷重建,以及充满时代和艺术作品的感觉。在现代陶瓷体的视觉强化阵容,另一部分投入更多的思考,进行干预,目前有关陶瓷文化理念和情感的工作在形成更深入创建你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化艺术语言传达的美感和思想。

本文试图从泥性的角度,试图谈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研究人员在建立现代陶瓷的创作和泥性的控制,在实践中,探索最合适的,最直接的,在某些语言中最具影响力和泥塑作品,并展示我们的新想法和更富有创造性的性质。这是本文的初衷。

建立现代陶瓷意识

中国现代陶艺时间虽短,却发展迅速,已明显区别于传统陶艺。它的魅力来自泥性的不同美感和它的手语痕迹;来自泥土、釉色、烧成之美;来自于作陶过程中的期待和惊喜;更来自泥、釉、火与个性情怀浑然天成般的融合。陶艺家在进行陶艺创作时,在采用盘筑、粘接、堆砌、挤压、叠加、切割乃至爆破等各种对泥性本身进行探讨的手法时,都对陶艺家所要表达的审美意象的实现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不同粘土的粗细、湿燥、手感、可塑性、肌理、色彩都各有不同,所影射的表情也各个相异。在现代陶艺创作中,陶艺家的思想个性情坏论现代陶艺创作中对泥性的驾驭能否得到实现,和对泥性的谙熟和驾驭息息相关。

中国在90年代中期,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纯艺术”的陶瓷艺术。从传统到现代,创新和深化意识的过程。传统与现代,注重理念和技术,与美国没有提出异议的回答“应该是什么现代陶瓷”,现代陶艺创作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支持的概念。

建立现代陶瓷艺术的泥解释

什么是“泥”?最常见的是概念是“水和土的融合”。从“地球”的定义,以及水,柔软的可塑性,而且还因为混合土显示“流”,“乱”和“呼吸”等感官的方式。从历史上看,地球是最亲密的朋友。

和传统陶工比起来,现代陶艺家从全新的认识角度来再度认识粘土,并意识到把握泥性是现代陶艺创作的基石。陶艺创作必须借助泥料,来实现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个性和审美价值,因此,陶艺家非常重视泥性,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勃土的自然特质。

在现代陶艺创作对泥的控制

众所周知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配料、制坯成型,施釉,最后经高温烧制而成。在窑炉中的厉炼使泥在火焰的炼狱中再生而凝固;含蓄而张扬的抽象性和象征性符号肌理;强烈的形式意味和激活力的表现.将其进行充分挖掘,摆脱室内陈设的架土形式,在现代艺术的大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定位。

1.创意理念的形成和确立

泥浆控制的成功,不仅在泥地或污垢,或泥浆干湿度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形成和建立创意。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反映了什么样的性格,给观众什么样的感受和同情的,这一系列的创作考虑的问题之前,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短期的困难和内部处理。

工业的发达,机械化生产风行,泥的本真的味道缺失了,我们得到的是几乎雷同的标准的产品,不带任何的情绪和体温。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里,人们处在精神焦虑和空虚的状态,现代陶艺提出回归泥土,回归陶瓷本原的号召,要求陶艺家们参与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其实是对泥性的重新审读和强调。

技术给陶艺家提供了更多可借鉴可创新的对象和方法,刺激陶艺家创造新的语言形式。在陶艺创作中究竟采用何种成型方法,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如使用的泥料、构思的造型,欲表现的效果,个人的喜好等等。各个国家,各个地方的泥料都不太一样,有的泥料适合手捏成型,有的适合拉坯,有的泥料适合翻模,有的泥料适合泥条盘筑或泥片成型。

2.保持湿度

无论什么样的成型方法,泥干湿度把握好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论是哪一个成功的陶艺家,都必定是对泥的干湿度把握得非常准确。陶瓷烧制过程中存在以确定传统或现代陶瓷艺术是否必须是中空结构。

结论

爱迪生曾说:“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科学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的。随着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介入,中国现代陶艺呈现了新的气象,中国陶艺家积极参与国际性陶艺交流,展示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新面貌。从偶然发生,到必然掌握,要有机缘,更要有锲而不舍的开拓和创新精神。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篇4

一、激趣

师:你们知道“中国”的英文是什么吗?生:China!师:很好,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被叫做“China”呢?生:因为“china”是瓷器的意思,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师:恩,同学们回答得简单明了。以陶瓷(china)的闻名世界而得名,这是被公认的原因。此外中国被称为“China”还有不少的其他来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一下。那么同学们,听了我刚才的提问和课桌上的这件作品,可以猜到我们今天学什么了吧。就是陶艺创作!

(学生活动:由“中国”展开对陶瓷的联想)

二、解疑

师: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追其根源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我国在商明了瓷器。中国被世界誉为陶瓷的故乡。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还提供艺术的享受。现在,陶瓷器具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三、实践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篇5

[关键词]包装设计品牌意识陶瓷艺术商品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同时由于市场的开放,国外产品的大规模涌入以及国外产品品牌攻势的长趋直入,品牌意识开始逐步为人们所接受。随着人们品牌消费意识的日渐形成,产品生产企业开始从单纯的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而作为现代企业“品牌战略”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载体,商品的最为直接的广告媒介就是它自身的包装设计。从现代观点看,包装不仅有保护商品和便于储运的基本功能,更具有吸引消费、促进销售、传播理念、提高商品价值等功能。精心的设计,使产品包装充分显示出一种非凡的视觉美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紧紧吸引购物者的“眼球”,并抓住其购物心理,使其从心理上产生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和依赖,最终达到促销的作用。就全球化视野看,日本及欧美诸多国家的包装就非常注重以企业标志为主题,再结合各种图案纹样、文字等进行精心设计,加以精美的印刷,从而不仅保护了商品,也宣传了商品,同时对该企业的形象更是起到了流动广告的作用。鉴于此,下面仅就陶瓷艺术商品包装设计的品牌化问题,谈谈个人意见。

二、陶瓷艺术商品包装设计的现实意义

陶瓷艺术商品是指具有很强观赏性的艺术陶瓷品,能带给观者美的享受,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极具收藏价值,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品。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摆设装饰、传承民族文化,是人类智慧象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今,陶瓷艺术品不再是少数高雅之士的玩赏之物,已从个别大师或小作坊制作走向大众化的企业规模生产,装饰着人们的家居,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是品味生活的又一亮点。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事陶瓷艺术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国有的、集体的、个体的陶瓷企业纷纷组建,其中不免鱼龙混杂,由于陶瓷生产技术、制度、政策等原因,严重冲击着陶瓷艺术商品的市场秩序,造成有实力和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品牌意识外化表现为商品的包装设计。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商标标志,是代表特定事物或机构,具有某种特殊含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因此,既是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社会承诺和保证,又是消费者识别商品的资讯和依据。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不能不认真研究如何去创造能够在市场中取胜的各项条件,企业需要设计和包装自己,商标标志是其重要部分,它代表一种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商标既可以区分各企业的不同产品与服务,树立企业的自身形象和信誉,又是进行广告宣传促销,开展行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因此,陶瓷艺术商品的品质影响到企业形象的建立,企业形象的建立也将影响陶瓷艺术商品的销售。

三、陶瓷艺术商品的包装设计思维

1.要寻求企业商标标识与陶瓷艺术商品之间的和谐统一

现代商标标识不仅起到商品的记号作用,还要通过商标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明确信息,给公众留下美好而独特的印象。一个好的标志应当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空间,让观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取向对标志的内涵进行再创造。这就要求设计师对企业各方面要深入了解,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规模历史和产品的性能、用途、销售对象、价格、生产工艺等,选取最具企业特色的一点加以夸张、强化、提炼、比喻、暗示等手法,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要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便使用者或信息接受者在产生舒适、方便和愉悦感受的基础上达到较深层次的感动。这个艺术形象要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达到招徕的目的。陶瓷艺术商品虽为主体性,若有好的企业标识就能让顾客认知企业的经营理念,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企业标识的设计应与陶瓷艺术品及企业的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相映成趣。

2.要寻求对企业广告性的进一步延伸

品牌是同类商品中用以区别个性和功能特点的商品品种及其牌号。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牌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标签,任何商品,如无一个品牌及相应的商标,在剧烈市场竞争中是很难站住脚跟的。一种品牌的商品,必须依靠广告与其它品牌的商品进行竞争,才能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在品牌战略的实施中,广告能最直接有效地提高商品的知名度,成功的广告能使商品的品牌在最短时间内成为畅销的名牌。这是企业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企业标志是企业的代表性符号,让其紧随于陶瓷艺术品,让顾客在购买该商品中建立起对企业的信任,认知该品牌,这也是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宣传自己,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所以,在包装设计中,陶瓷艺术商品与企业形象的紧密联系,就能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有好的品质、好的经营理念,就能创造出好的品牌;好的品牌就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在购买商品时也认知了企业。企业标识附身于商品,或内包装,就能有效地将企业广告进一步延伸。

3.着眼于陶瓷艺术商品的延续性保护功能,并发挥环保作用

陶瓷艺术商品的包装一般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外包装以保证商品在存储、运输中的安全为主要目的,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力、抗摔打力的强度和良好的防潮、防水性;内包装是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基本包装,也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包装形体,是包装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们称其为“销售包装”。内包装在用材量方面比外包装多,也最容易产生环保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将内包装设计成艺术陶瓷品的小展柜,这样既解决了由于顾客购买商品后,容易抛弃包装物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也能为易损的陶瓷艺术品提供一个安全、谐调美观的展柜式包装。

四、陶瓷艺术商品包装设计的实际要素

理论的研究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应用到实践中的。一个陶瓷企业有了品牌意识,有了包装设计思维,有了包装设计理念,如果没有具体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所以,在商品生产过程中,陶瓷企业要想成为真正的品牌,其包装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包装符合陶瓷艺术商品的基本功能;

2.包装与陶瓷艺术商品的价值关系;

3.包装与陶瓷艺术商品和与环境亲和性相协调。

五、结论

陶瓷艺术商品的包装设计,就是该企业的“形象工程”,是该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一方面,追求包装与商品的整体和谐,体现陶瓷艺术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包装展示企业的形象,使客户通过标识认同商品,通过商品认同企业,从而达到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宇,杜跃春.现代标志设计技法实例.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1):8.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篇6

“景德镇目前上层次的工艺美术师超过1000人。景德镇的艺术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而且其他人是模仿不了的。这就像炒菜,虽然是同样的原料,但是用料不一样,每个人炒出的味道就不一样。尽管景德镇的艺术大师每个人的手法都不一样,但是最终做出来的产品,外人一看就知道是景德镇的。这是因为一代代的艺术大师对老祖宗传统工艺技术的继承和发扬。现在很多外地来景德镇的画家,随着他们在景德镇的时间的增长,他们的画风会慢慢融入到景德镇的风格中来。不管是哪里的画家只要他一到景德镇,生产的产品都会本土化,这是景德镇自元以来形成的官窑文化主宰着它。”

“景德镇的文化精髓就是陶瓷文化,而陶瓷文化代表着中国主流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元、明、清三代所有保留下来的能够反映皇权思想和贵族生活以及老百姓喜怒哀乐内容的贡品在陶瓷上面都有表现。中国陶瓷一直被看作是工艺美术品,其实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是最高的,国外认识中国就是从景德镇的陶瓷开始。同样是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将中国画画在陶瓷上和画在宣纸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保存时间上,陶瓷可以保存万年不变。江西万年县的彩陶,就保存了一万年时间,而中国画保存的时间有多长?汉代的国画已经很少,但是汉代的陶瓷却非常多,不管是在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馆,还是上海博物馆、西安博物馆都能看到很多汉代的陶瓷。此外,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价格相差非常大,而中国的瓷器在国际拍卖会上,随便一件元代的青瓷都是几千万。但是在国内,国画的价格和国画陶瓷的价格相差也是很大的,为什么?这就是观念问题。”

你觉得举办瓷博会对你们这样的艺术大师来说会有直接的宣传作用吗?你们最希望有什么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假如一位不是很有名的艺术家要打响自己的名气,他应该做哪些工作准备?艺术师怎样将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市场结合起来?(受访者喻木华,高级工艺美术师)

“我们的销售渠道主要有这两方面:一是朋友,二是通过杂志做广告宣传,人家看中了就会给你打电话订购你的作品。而瓷博会对我们来讲没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因为那些买艺术瓷的无非是这么几种情况:一是送人,二是个人收藏,三是外地商人,这几类人如果他们要买的话都会直接到你家里来,这样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

“在厦门,有一家零售店跟我合作得很好,他几乎就是买断了我的作品,我的作品只要在厦门销售的话,就一定只是在他的店里,我们签了一年30万的销售协议。具体情况是这样,假如我的一件价值2000元的作品,我自己去卖的话,卖到3000元,我自己拿2000元,剩余的1000元归对方,但是这1000元我可以不给现金,我还照样可以用我的作品来抵,所以现在我卖的作品都和对方有关系。就是在这1年时间里,其他人一件作品都不买我的,对方到时候也要买掉我30万的作品。以前我的作品在厦门有3家店同时卖,但是这样就会出现同样的作品价格不一的问题,市场做得很乱。景德镇目前像我这样和零售商签约的艺术家还不多,但是可以想像,将来会是一个趋势。就像经纪公司包装明星一样,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能打响艺术大师的知名度。”

“艺术爱好者要成名,需要参加一些瓷器博览会,先让大家能多次见到你的作品,如果能获奖就更好了,另外就是要去参加职称的评定,这一点很关键。同一件作品如果是部级的工艺美术师,假如价格在3万,到省级的就只能是1万,一般的就只有2000元左右。这就像是演员的出场费,一级演员和二级演员的价格是有差距的。”

“现在的艺术大师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是风格要随市场走,就像我擅长画牡丹、梅花。第一年可以,第二年也可以,但是到了第三、第四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你如果还是没有突破自己的风格的话,你的作品就将失去市场,人家会认为你水平不够。”

你觉得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受访者王淑媛,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现在景德镇出现学院派和传统派的分歧,各说各的好,没有很好地融入起来。我觉得现在的东西可以融入一些传统的因素在里面,而一味地追求那些没有见过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最棒的东西。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搞创新,弄得人家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创新,拿出来没有人认识的东西那就叫创新?令人纳闷的是那样的东西却很容易获奖。其实好多传统的东西非常漂亮,往往就拿不到奖。景德镇的传统制瓷工艺里面有很复杂的程序,并不是每个人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有些东西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琢磨出来、总结出来的,这些东西实在太宝贵了。我们提倡创新,千万不能把传统的东西丢掉。”

您的艺术生涯比较坎坷,这种经历使得您所追求的陶瓷艺术境界和别人不一样,您认为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受访者何叔水,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陶瓷美术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加上兄妹比较多,所以我不得不在1955年10月辍学跟随父亲学艺,进入景德镇市出口彩绘工厂画瓷。在学习陶艺的道路上,父亲(何钟金)对我的影响很大。初学时,以临摹家藏旧画和《芥子园画谱》为起点。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苦,但是我坚持了下来,这都得益于父亲对我的教诲与引导。参加工作后,我师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擅长工笔花鸟的汪以俊先生,主攻花鸟瓷绘。汪先生的高超技艺与高尚人格,对我的陶瓷艺术创作影响很大,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我坚持‘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从传统绘画中学习技法,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我一边刻苦攻读名家艺术论著和基础理论书籍,深究古今名画技法,一边勤往野外写生,探索素描、水彩、中国画的画理画技,对花鸟、人物、山水、图案的绘法深究细研,通过多年的艰苦磨练,这些努力没有白费,总算取得了现在的一点点成绩。多年来,我坚持的创作原则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立新意于笔下,布巧思于画中’的艺术境界!”

制作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品有很多道工序,绘画是不是最关键的一道?您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受访者涂翼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品的问世,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仅仅保证画得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原料的选配、烧制时窑温的控制、天气,甚至一些很偶然的因素都对陶瓷作品的最终成型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艺术大师们的高超技艺只是陶瓷艺术品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他因素也同样重要。不管哪道工序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因此制作时要十分注意,包括好多无法预料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只有这些必要和偶然的因素全部具备,才能最终制作出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品。我平时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在器物上的画作完成得非常好,但是最后烧制出来的东西却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有些因素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只能是尽力做好。与以前相比,当今时代的技术革新对于陶瓷的生产意义重大,工业制作技术的进步、烧制技术的成熟使得陶瓷艺术品的成功概率大大增加。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对于陶瓷产品,技术和艺术同等重要。”

近年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与外地艺术家的交流情况如何?(受访者王淑凝,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景德镇传统的陶瓷工艺对很多外地艺术家包括国外艺术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学习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同时也为景德镇带来了全新的画风和理念,与景德镇的传统陶瓷工艺发生碰撞,进而相互吸收、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古今中外,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这种交流,这也是保证优秀艺术永葆活力的源头活水。所以,我认为这种交流和互动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它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希望这样的交流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总的说来,最近几年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在蓬勃地发展,一年跟一年不一样,每年都有一些进步。陶瓷作品更新很快,而且出的东西也越来越好。这跟外地的艺术家到景德镇来交流、采风有很大的关系。”

你认为景德镇目前的那些小作坊最缺的是什么?(受访者周媛,景德镇陶瓷学院在读研究生)

“景德镇的那些作坊缺少规划,都很零散。前些年有很多企业出国去办展,但是去办展的企业都不是那些大企业,而是那些中小企业,他们的做法很不科学,比如在价格方面,他们在办展览的时候打出天价,而回国之后又降到很低很低的价格,这样的话就会让外面的人觉得把景德镇的陶瓷不是什么好货。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科学的规划,大家出去办展一定不要混在一起,高档的就是高档的,低档的就是低档的。虽然现在有人管这些事,但是力度还不够,因为有些私人出去,我们也不知道。”

你对景德镇的一些艺术爱好者“跑”职称这种现象怎么看?(受访者李晖,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

“现在全国的很多行业凭职称的现象很严重,这不仅仅是在陶瓷行业里面,像一件作品在省级大师手里销售可能值5-6万,但一到下面的市级大师手里可能就只能卖到1-2万,所以这样的现实利益的存在,导致很多人热衷于‘跑’职称。我觉得凭职称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至少可以规范市场价格。”

你觉得生活在景德镇的小孩对陶瓷艺术的爱好程度有多高?他们的父母会将下一代朝陶瓷艺术大师方向培养吗?(受访者余朝霞,景德镇一中教师)

“景德镇有这样的资源和氛围,如果不利用的话觉得有点浪费。在景德镇有国家陶瓷培训基地,学生周末可以去学习拉坯等技术,学校也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陶瓷活动。应该说生活在景德镇的小孩对陶瓷的基本制造工艺都了解。曾经有很多外地的孩子,原本对绘画很感兴趣的,但是他们来到景德镇之后就不回去了,改学画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