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档 > 教学设计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整理7篇)

时间: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

②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③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

2、能力培养

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②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4、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我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去渗透知识。

问题一为: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个,买圆珠笔2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先思考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得出答案的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说出多种解法。(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这个问题师生互动完成的很好,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一:考虑两人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方法二:考虑笔记本和圆珠笔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

课程继续往下进行。当问题二进行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这节课的课题:2。2整式的加减,并板书。此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整式的加减的概念和方法。

最后是练习和小结。

反思与收获: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知识,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处理问题二时,学生的突然提问属于课堂上的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我自己感觉处理得比较好,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维护了课堂公平、民主的氛围,并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三:在处理问题一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素养,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篇2

一、知识目标:

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目标: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教材处理与数学方法

1、调动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行归纳出整式的加减的步骤。

3、利用不同记号标出各同类项,有助学生合并同类项。

4、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已经学过的去括号法则与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将新知转化为旧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5、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辅导,把共性问题与典型题目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纠错能力。

四、复习旧知识

1、合并同类项定义、法则;

2、去括号法则。

3、基础训练

计算

4、列式计算

5、求值:

五、归纳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

2、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一般分为。

3、整式加减的结果是或(单项式或多项式)。结果更简单,体现我们数学中的简洁美。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xx

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能力目标: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

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要重视转化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教学方法:分类探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想一想:还记得用牙签棒搭x个正方形吗?你怎样计算牙签的根数的吗?

①②③学生:4+3(x-1);4x-(x-1);3x+1。

设计意图:在于从回顾已有的知识出发,遵从情景引入的理念,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2、猜一猜:你们所列的代数式有何关系吗?(小组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从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3、你能利用运算律验证他们的结果相等吗?(各组代表发言说明

……

依据)

4+3(x-1)=4+3x-3=3x+1;4x-(x-1)=4x-x+1=3x+1。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鼓励学生知难而进,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4、列代数式

(1)某公共汽车起点站乘坐a人,中途又上来b人,下去c人,车内还剩多少人?

a+b-c或a+(b-c)因此a+(b-c)=a+b-c.

(2)某人带了a元钱去商店买购物,花去b元,又花去c元,他剩下的钱如何表示?

a-(b+c)或a-b-c因此a-(b+c)=a-b-c。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也为去括号探究法则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1、分类探究去括号法则

(1)观察以上等式之间有什么变化?变化可以分为哪些情况呢?4+3(x-1)=4+3x-3=3x+1

4x-(x-1)=4x-x+1=3x+1;a-(b+c)=a-b-c。a+(b-c)=a+b-c.

设计意图:分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2)括号前面是“+”号的:4+3(x-1)=4+3x-3=3x+1a+(b-c)=a+b-c.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边和右边各项符号的变化。小结规律:没有括号了,利用了乘法的分配率,里边各项符号没有变化。

括号前面是“+”号时,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归纳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他们的符号感。

试一试:去掉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①8a+2b+(5a-b);②100t+120(t-0.5)。

设计意图:第一题括号前是1,第二题括号前不是1,分类呈现,及时巩固法则,加强理解。

(3)括号前面是“-”的

观察课前的代数式:4x-(x-1)=4x-x+1=3x+1;

a-(b+c)=a-b-c。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边和右边各项符号的变化。小结规律:没有括号了,利用了乘法的分配率,里边各项符号有变化。

归纳规律:括号前面是“-”号时,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设计意图:分类呈现问题,分类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

试一试:去掉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4a-(a-3b);a+(5a-3b)-2(a-2b).(说一说做这道题的过程,先用分配率,再去括号)

2、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1)(2x―3y)+(5x+4y);(2)(8a―7b)―(4a―5b);(3)a―(2a+b)+2(a―2b);(4)3(5x+4)―(3x―5);

(5)(5a-3b)-3(a2-2b);(6)3b―2c―[―4a+(c+3b)]+c。(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3、请写出几个带有括号的代数式,并去括号。两人一组,给对方出题,相互解答,再分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题目的设置由浅入神,分类训练,巩固去括号的法则应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3、在应用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设计意图: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积累学生的技巧。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去括号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过来。(1)a-(-b+c-d)=a+b+c-d(2)a+(b-c-d)=a+b+c+d(3)-(a-b)+(c-d)=-a-b+c-d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进一步明晰去括号法则。2、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1)(a-b)―(c―d);(2)x3―5x2―(4x―9);(3)2x2―(―3x+6);

(4)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设计意图:加强对去括号法则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

①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通过实例,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

②在总结法则前,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到两种不同的情况,又利用分类的思想引导学生探究去括号法则,体现了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的意识。得出去括号法则后,给出了一个顺口溜,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顺口溜更便于记忆,而且也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③安排了一个组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去括号法则另外,还安排了某些变式训练,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去括号法则,又训练了他们的逆向思维。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篇6

师:同学们,还记得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吗?

生:基本能完整地回答出来。

师:(板书)

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ax2+3ax2=5ax4。

(2)6x+2y=8xy。

(3)8x2-3x2=5。

(4)9a2b-9ba2=0。

生:口头回答。

师:给予评价。

师: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直接代入求值法;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求值。

生:先在座位上演算第一小题。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1)。

师生:老师分析题目,老师根据学生口头回答的结果板书完整的两种解答过程。

生:体会到合并同类项法则在运算中的地位。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分别板书两种解题过程,再次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好处。

师生:一起评价结果。

生:学生一起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学生将重要信息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并给予必要的知道。特别是给予基础薄弱的学生鼓励,消除他们对应用题的恐惧感。

师: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列出式子,剩下的工作就是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式子。

生:学生口头回答所列的式子,以及运算结果。

师:提醒学生合并同类项时,第一项的负号不能丢。

师:强调解题格式。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扮演解题过程,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生:齐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

师:评讲学生的板演过程。再次强调格式的重要性。

师:强调合并同类项时,各项的'系数相加时,第二项的符号是负的。

师生:鼓掌鼓励这两名学生。

师:小试牛刀!哪个同学自告奋勇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生:部分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一起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

师: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特别是在第二题的解答过程中。

师:人往高处爬!我们现在一起来挑战这座“高山”!先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

生:先独立思考,少部分同学能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道题。

生:两分钟后学生自由讨论一分钟,然后继续解题或检查刚才的答案是否出错。

师生:分享讨论的结果,给予优秀者鼓励。

师:分析题目的内涵,完整地板书整个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

师生一起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

2.会先进行整式的加减,再求值。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复习“去括号法则”,请同学们先完成题目1:

教师根据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分析: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通过练习题1的分析后,再让学生继续完成练习题2,进行知识强化。(让4个学生出黑板板示,允许其他同学出来修改)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本节课我们学习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括号,第二件事是合并同类项。请看例6.

(按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两步先让生尝试)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步骤吗?

每一步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观察例题的过程,找出解题的路径。

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师:请学生4人出黑板板示,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迅速完成,作好改错准备。

生: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

板示学生返回座位后,发现有错误的学生可出黑板改正。

师:提问学生,要求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正。

生:?

学生练习,老师巡查并指导。

学生多数会漏写括号。

师: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生:思考回答?

师:观察本例,并说出本例与之前练习有什么区别?

生:此例最后给出x、y的值,要求多项式的值。

师:请用两种方法做一做,并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通过比较,都会认为先化简,后求值较为简单些。

教师再板书规范的书写过程。

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指导,及时提醒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