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档 > 教案下载

课程教学反思(整理10篇)

时间:

课程教学反思篇1

在《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课文重点“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作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难点“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认识到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突破。

上完课后我细心体会,总得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整体的教学设计能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我能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共鸣,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表现比较活跃,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环境恶劣的沙漠情境切入,过渡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绿洲,让学生认识到“沙漠中的绿洲”的美丽,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份美丽是来之不易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接着,就自然地引出了重点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和怎样爱护它们的。在这一重点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出示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圈划动作词并配合动作体会他们的付出;在体会阿联酋人民如何爱护花草树木时就让学生把看到的演出来,再让学生说感受。这样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在这一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学生读的机会和演的机会还不够多,指导学生在朗读阿联酋人下决心改造环境时那种语气不够到位,学生品词品句还不够深入。

最后,指导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如何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联系我们的实际谈谈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看法和做法,这个内容源于学生的实际他们也就有东西可讲,所以同学们都很踊跃发言,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定的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朗读课文的训练,这节课学生朗读课文的形式稍微少了一些。时间的安排有些前松后紧,课堂上的练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最后的课堂小结还做得不够,没能很好地总结全文,学生在整体认识上就没有梳理好,还有就是在布置作业“续写爱的故事----迪拜街头风光”时为了简化难度本来是想让学生先说的,但还是时间的不允许就匆匆收场了。这也使我认识到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调控,不断在一节课中完善,并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受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现代名言,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总结,让我在今后做得更好。

课程教学反思篇2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同学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同学自身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局部同学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规范提出我们必需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同学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考虑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同学在课堂上表示的“轰轰烈烈”,可是同学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同学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同学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掌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同学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同学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同学畅所欲言,这样同学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协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同学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同学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议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保守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外表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同学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同学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同学经过独立考虑,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效果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身的想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同学将会丧失独立考虑、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测、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褒扬他!”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褒扬不时,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褒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同学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同学内在的耐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同学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同学的发明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同学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缺乏,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同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示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同学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玩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同学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身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身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同学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支配。我们要充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时提高自身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干充沛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课程教学反思篇3

从总体上看,课堂上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活动形式,在课堂上我们均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教师蹲下来了,学生站起来了;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教师批评的话语少了,表扬的话语多了;教师冷漠的表情少了,学生开心的笑容多了;学生听讲的时间少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多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了。

走进六中开放周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课堂已经涌动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展现了师生的生命风采,体现了人性的回归和生命意识的觉醒。

下面,就教师的活动、学生活动状态、教学过程发展状态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一堂地理开放课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是一种创造性的职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各有所长。这堂课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师能充分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的教学设计。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始终对学生充满热情与爱心,充分信任、关注每一位学生。能结合学生的旧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尽力帮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的知识,能创设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来感召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身也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且表现出较好的专业技能基本功,能合理和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

二、学生活动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本位思想。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动力。学生们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表达的自我冲动,每个学生的这种欲望和冲动汇集起来,便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品偿到成功的乐趣。

课程教学反思篇4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应运而生。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双动两案教学是在构建主义以及元认识等多种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建立,将学生的学案和教师的教案作为媒介,经过学生和教师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作详细的介绍,并且对高中地理课堂当中双动两案教学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以期能够对其模式的构建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1.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定义

首先较少地理教学模式,即经过某些特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后建立起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程序以及相关的策略体系。对于高中地理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则是经过元认知、建构主义、地理学习以及教学等多种理论的系统指导,将学生的学案与教师的教案作为媒介,经过课堂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本事以及教师的教学本事等,从而良好的完成教学的任务的一种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双动”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两个活动,两案则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案。在双动中不仅仅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两案当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目标、资料以及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案则需要教师充分的研究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经过学案能够自主的学习并且探究学习资料,主要有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指导、课后的练习和小结等资料。

2.双动两案的基本组成

2.1理论依据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元认知、地理教学和学习多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经过必须的学习环境获取知识,而非以教师的教授为学习的主要渠道,即知识经过某些意义构建而获得;元认知理论则是强调个人对于自身认知的一种认识和意识,即对认知的认知。一般情景下,元认知包含三个层面,最基础的一般认识,由经验获得,再是经过认知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和认知体验,最终是经过认知能够对事物进行相关的评价和选择。地理学习与教学理论,是对地理学科当中一些学习的过程和规律的总结。

2.2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构建,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即是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规律;获取相应的地理基本技能,拓宽地理的思维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手段以解决地理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树立正确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种观念。

2.3教学程序

高中地理的教学程序,即一堂课的教学步骤。一般情景下,首先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并且根据已经设计好精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完成教学目标,获取知识和本事。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要充分精心相关指导,学生则应当做好课前的预习,并且在活动当中精心学习以及知识的延伸拓展。

3.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3.1高中地理两案研究

“两案”的研究分为学案和教案两部分,其中对学案的研究主要有:第一,地理学案应当明确其内涵和本质,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设计并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完成学案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资料的重点和衔接过渡;第二,学生的学案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指导、课堂的练习和课后的小结四部分;第三,在进行学案的设计时,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方法新原则、图表化原则以及有效性原这五大原则。

3.2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特点

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中地理的教学和学习更加有效。第一:设计性,在双动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根据教案和学案来进行资料的学习、知识的获取和目标的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根据清晰的目标构成明确的思维,从而认识地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二:活动性,“双动”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统一,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渗透进去教学的方法,学生又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第三:多功能性,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教学的整体功能以及目标的完成,并且还注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成长,还有思维和本事的成长。第四:地理性,高中地理双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为了完成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它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本事,所以在进行其构建时,还以地理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其规律原理,充分的将地理学科的思想体现了出来。

4.结语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将其它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了充分的吸取,经过科学理论指导,并且对学案和教案的科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本质,发展地理思维,从而使得高中地理的课堂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课程教学反思篇5

这是冯骥才先生写的《维也纳三个画面》中的一个画面,我自己很喜欢这篇。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课时完成。第一次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不难理解,通过多读课文,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那么这节课应该让孩子们学会什么呢?说来惭愧,我想了很久,没有找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后来在我们校长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篇课文每段都有可供语言训练的点。基于它是一课时要完成,不可能每段都教。我选择了第一、第二、第七、第八四个自然段作为训练点,而前三个画面中对应地体现作者的内心感受,于是就抓住这条主线设计了今天这样一节课。

今天的教学,训练点基本上都完成了,基本目标都达到了,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缩句练习,及体会“非……不可”这组关联词,第二自然段的当堂背诵优美句子,第七自然段中学会用各种好词形容盛开的小花,第八自然段中的模仿最后一句话的作者写法,这些基本目标的顺利完成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学习气氛较好。

但在这节课中,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毛病,就是忽视了讲解法运用。以前讲解法是传统教育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有着不少的弊端,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需要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都忽视这种方法,就怕被人评论成“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多采用的指导学习法,自读自悟法,引导读书法等等。但我认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理解力还有一定的局限,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干瞪眼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老师就可以运用讲解法,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一些有关知识,例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指导学生完成把“辽阔”一词换成四个字词语的练习时,学生一下没有想到,不会回答,当时我也有些慌乱,就选择让孩子回家去想这种做法。而过后,我就在想,其实这个练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什么我不在课堂上就当场教给孩子一些跟“辽阔”意思相近的词语呢?比如“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等,再让他们把词放到句子中去读,去体会,这样孩子们不也能学到新的知识?显然,这比让他们回去想更有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很多地去运用了。

我想一节好的课,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只有空架子,而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去引导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学会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使之成为言语的!

课程教学反思篇6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教学反思

今年是我省高中生物新课程实行的第五年了,本人有幸担任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的新课程生物教学,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生物学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让我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2.丰富生物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没有较深的生物专业知识,教师很难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不能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经常研读相关的生物学名著,生物学学术论文、生物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在教学前,我们要对他们细细地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生物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生物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四、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五、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像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

目前,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课程教学反思篇7

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疑惑点,观察学生学习的兴趣、意志和情感,通过教学的巨大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进行最优化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语言活动,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

首先,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电脑及多功能投影仪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其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唱英语歌,办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观看英语电影,使学生感到英语是一种看得见、听得着的实用语言,寓学于乐,创造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所有的同学都愿学敢说。勤学多问。这样一来,同学们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好。

二、以教师为主导,发觉课堂教学潜力

新课改强调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仅有的四十五分钟里,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积极创设情景,进行重点句型和语言目标的操练;或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有的时候,课堂上有些活动,由于时间的关系,练得少,也觉得这节课不是太成功;而且教材部分与我们学生的实际脱节,学生对材料不熟悉,甚至不懂,学生就无从说起,无法开口。这样“以人为本”也就是失去了意义。“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加快课堂训练的节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有通过反复操练、实际运用才能达到掌握运用该语言的目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没有量就谈不上质。在45分钟内,教师除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精练的讲解外,其余绝大部分时间要和学生一起进行紧张的大面积的听说活动。一节课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想中心兴奋,培养学生的兴趣,防止教室“死角”的出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效率。通过快节奏、大密度并有梯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娴熟地掌握基本知识,至少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敢于开口说英语,口语就会越来越流利,口齿也会越来越清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逐步培养起来,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交流就可以通过口头直接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创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平台

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新课改的中心思想之一。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处理信息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题作用,这与“应试教育”把学生当做被动的受教育者,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使学生为学习而学习,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全套本领,让学生掌握如何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途径,帮助他们找到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预习新课。如何进行归纳、巩固和复习等,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于渔”,从而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面对新课改,我们都是具体的实验者和尝试者。新课改使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耐心和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把感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做到精泛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继续研究新课改,进一步提高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教学新路。

课程教学反思篇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同样教师教授的每一个科目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教学内容是重点,教学设计很重要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微课"?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而不是随便拿起一个知识点就开始讲给学生。所以微课选题很重要。其次关于课堂设计,我们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要思考是否我们的授课学生真正听懂了,听明白了,我们的授课是否具有逻辑。所以选题很重要,设计要新颖。

教师体态很关键

教师面对着学生授课,所以教师自身的风貌很重要,包括个人的衣着,教态,语言语调等等。首先教态是需要我们长时间去培养和形成的,所以在实习期间,我们应多多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技能,更多的通过听课来取长补短,虚心向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其次老师说话要抑扬顿挫,要有节奏感,频频的语调会使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总之教师的体态是须要我们长期进行学习的。

把握技巧,扬长避短

讲课一方面需要有认真的态度,但是技巧的掌握也很关键。例如,板书的设计,如果自己写字不是特别规范,可以适当减少板书的书写,把内容呈现在ppt上,但是必要的板书不可缺少。其次,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不断地锻炼

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提高的,谁都不是生来就是强者。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需要抓住机会,但更须要好好把握机会。所以心理素质不好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在以后大胆地锻炼自己,经历就是成长,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课程教学反思篇9

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意识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进而树立节约。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课。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意识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进而树立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意识。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我在上这课时先由视频导入(在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我先上的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

课初,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地球水资源有限的短视频。在课堂上,将这些资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从而引入新课。学生产生了想研究的兴趣后,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课前,学生就调查了水的污染源,这个活动学生对污水情况已经取得初步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调查到的污染源,充分意识到大部分污水是人类的生活造成的,污水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污水净化实验中,每个小组准备了2杯水:一杯生活污水,一杯自来水。课堂上,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并填写实验表格,分别从颜色、气味、沉淀物、透明度等方面去比较。在实验中,有些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实验后,基本能达成共识:生活污水中不仅有泥沙,还存在油污等其他杂质。沉淀和过滤法可以对污水进行净化,但达不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实验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学生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完善。

最后在污水的处理这个教学内容上,我让学生自行阅读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之后给学生补充加细菌群的生物处理方法和加氯的化学处理方法。学生取得印象也不是很深刻。由于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这个活动不能落实,我下载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也十分精彩,学生如身临其境,这也是这节课的画龙点睛之处。

这节课,教师一直有一个困惑不能解答,现在仍不知该怎样处理。第三环节污水的处理中,教师到底需不需要引领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让学生明白物理方法的特点是分离,生物方法的特点是分解,化学方法的特点是消毒,似乎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因为是公开课,害怕学生弄不清,所以我没有讲,总觉得有些遗憾。

这节课中,学生参与积极主动,展示大方,观察细致,课堂气氛活跃。但还存在着几点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教学过渡语设计得也不是很完美,这些缺点有待于日后改善。

2、污水的准备应该具有多样性。可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污水。例如厨房污水、洗涤污水、河水等,效果会更好。

3、小组调查不到位,不准确。例如动物尸体对水的污染、工业污水对水的污染。

4、学生实验时秩序有些乱,而且小组长分工了,但没有落实好,学生被实验所吸引,没有好好观察,记录。

5、教师处理不好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总是急于讲解、提示,而留给学生的空间、时间不够充分。尤其在最后一环节污水的处理中,学生可自行得出的结论,教师过多干涉。

总之,课改的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会不断思考、实践、总结,我会在漫漫长路上上下断求索,迎接新的挑战,奔向曙光。

课程教学反思篇10

咏史诗一般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的诗。《赤壁》就是这样一首咏史诗。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赤壁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赤壁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学习《赤壁》,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诗歌意思,了解诗歌平仄押韵,理解字词运用,品味诗歌之美,回味三国英雄,追忆历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历史,假设历史。假设历史,看似荒唐,却有深意。这样做即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了解历史(假设历史,必须要去弄懂真实的历史),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精神,还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因为去假设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兴衰进退,不仅是那些光芒万丈的英雄伟人所决定的,更是千千万万的“我”决定的,“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执行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历史与“我”有关!“我”要对历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