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建议(收集5篇)
校本研修建议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足球选修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相关论文数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回收率为90.7%。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调查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足球运动的基础情况调查
对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前接触足球运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8.7%的学生入学前“经常参与”足球运动,而没有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不到10%(见表1),可见,学生足球运动的基础还是不错的。
2.2足球课对足球技术水平影响情况的调查
从表2看,有23.5%的人认为“运动技术水平与选修足球之前相比提高很大”,相反的是有6.6%的人认为参加选修课后运动技术水平下降,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初始技术水平不同,原来技术水平低的同学经过训练和比赛很容易获得较大提高,而具有相当高技术水平的学生能够保持住原来的高水平已经很不容易,再出现大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情况比较难。从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技术水平在参加选修课后都有提高。
2.3学生对教材内容满意度的调查
由于学校足球选修教材源于体育专业院校的足球教材,内容比较枯燥,只有26.5%的学生对教材内容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见表3)
2.4参加足球选修课动机情况调查
从表4可知,学生参加足球选修课的动机排在第一位的是“喜欢足球运动”,说明兴趣是参与运动的动力源泉;“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排第2位,因为学生不但要参与足球运动,而且要从中获得快乐,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满足;有19.9%的学生选择了“促进身体健康水平”,可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2.5学生不参加选修课的原因调查
调查得知,学业压力大成为学生不参加足球选修课最主要的因素,而硬件设施也是制约体育课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影响学生不参加选修课的原因是多样化的。
2.6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调查
从表6可以看到,比赛、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因此,教师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多进行教学比赛是激发学生上课热情的重要手段。
2.7需要增加的教学内容调查
从表7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裁判水平,以适应我校众多足球赛事的需要。我校各层次足球赛事比较多,裁判员均由学生担任,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规则和赛场上裁判法运用理解程度不深,在比赛中经常产生争议,影响了比赛的顺利进行。建议增加规则与裁判法的教学比重,比赛时由骨干学生担任裁判,从而增加学生的裁判实践能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目前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的足球选修课教材不适用于普通高校学生,这与“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精神不尽相符。
3.1.2学校足球选修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建议
3.2.1修改现行的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足球选修教材内容,删减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战术训练内容,一些必要的技、战术训练可以适当变换练习形式,如采用对抗性练习的方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比赛及足球游戏的比重;增加足球裁判实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比赛的欣赏能力。
3.2.2足球具有严格的规范,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它的标准进行教学。由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教材,建议编著适合普通高校足球教学的材。最好是根据综合类院校的不同,以及选修课、专修课和普修课的特点,编写系列教材。
参考文献:
[1]吴焱军.当前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1):49-52.
[2]关学雷.辽宁省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渤海大学学报,2005,15(7).
[3]朱诚.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的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
校本研修建议篇2
都说认识他人容易、认识自己难。教师亦不例外。不少教师对自己真实的教学状态认识不足,有一些教师有时是为上公开课而作秀式地上课,让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还有一些资深的教师自认为已有多年的经验,没有什么可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这些教师对自己的、真实的教学状态并不了解,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往往对别人的评议总不能认识到位。这些情况表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认识不够,对校本研修有认识误区,认为研修是一种行政的、任务式的活动,也反映出过去的研修模式存在改进的地方。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缺少的就是一面镜子。
如何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活动、提高校本研修实效,这是摆在学校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自’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作为深圳市十一五重点课题,笔者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的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核心要素,以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引导教师体会到教育创造的意义和快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实现学校的发展为基本目的的一种集工作、学习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师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和成长方式。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一条教师自我认知、自我改进、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路子,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四自”的内容分为“自演、自知、自省、自修”:
“自演”——自己上课。在没有行政干预、没有外来观众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需要,将自己的某一常态课(常规课)随堂录制下来。“自知”——自己观课。教师们自己观看课堂实录,详细了解课堂中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教学状态。“自省”——自己省课。教师通过观课,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解真我后,对课堂状况、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做出分析、找到差距,并记录下来。“自修”——自己修正。针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修正、提炼、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自”模式以教师的自我需求为目的,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搭建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可操作性。“四自”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是全体、各科组、若干个小组、每一个体进行操作、实施。
2.自主性。平时的教师研修活动,很多时候停留在对他人(教师)课堂的评述中,教师本人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评议。有时在评课、议课时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执教者觉得听课人不理解自己的意图;二是旁观者(听课人)觉得当事者(执教者)迷,往往这两种现象交织一起,教师对这种课堂教学讨论不一定完全认同。“四自”模式从根源上着手,让老师自己上课、自己观课、自己反思、自己修正,走的是自主之路,不是外力、不是强制,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老师的积极性、独创性。
3.常态性。“四自”研修模式要求教师在常态下上课、上常规课,通过常规课看出自己教学工作真实的状态,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别人评而进行的公开课作秀,强调的是教师课堂的一贯性、真实性、常态性,这样的课堂是教师们真正需要了解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是教师们真正要了解的自我。
4.灵活性。“四自”研修模式注重灵活性。教师可以在任何教学时间里、任何的教学点——自己没有把握的、有疑难的各种课型,对自己进行录课、观课,发现优势、找出差距,再针对这一部分进行反思、提炼、改进,以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效果。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之操作:
1.模式的运用方式。自主式,从个体到个体。通过自己上课、自己录课、自己观课,对自己的教学状态进行认知,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再经过不断学习、研究、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种方式被许多教师接受。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出现的问题看得清楚,这比原来听别人的批评要容易接受,而且能发现自己平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盲点、死角。
合作式,从个体到合作再到个体。虽然“四自”强调的是教师自动、自觉的行为,但同时强调合作,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青年教师。先是让青年教师自己上课、自己录课,再请骨干教师和自己一起观课、议课,共同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一起探讨改进的方法与途径,再由青年教师自己根据同伴建议及自己的反思,在教学中实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2.模式的推进方式。(1)学校成立以科组长为骨干的研究团队,再以科组为单位,组建四自研修模式的实施小组,开展研究。(2)将四自研修活动制度化。每学期开学初,将四自研修活动写进学校工作计划、科组计划中,并按计划开展研究、试验。(3)针对青年教师及新教师建立合作小组,除了自身的研修,同时进行同伴互助,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合作,最终通过自身实现提升。(4)在全校进行四自研修模式的宣传,让每位教师了解模式的实施流程及意义。08-0年在全校开展“四自”研修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录下自己的一节常规课,并在课后自己观课、写观后感,参与面达到90%以上。
3.模式的评价方式。(1)建立档案,过程管理。每学年初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各自的学年研修计划,学年结束时,教师对照自己的发展规划做分析,总结经验。同时,对教师参加“四自”研修活动进行档案式管理,了解上课、观课、省课、修正的研修效果。(2)开展活动,激励成长。学校开展丰富的“上课、评课、写观后感、论文”等竞赛、交流活动,激励教师发现自我、改进自我、超越自我。(3)建立以起点看进步的评价机制。教师从通过“自演、自知”认识自身的某个缺点、不足开始,进行“自省、自修”,改进自己的教学。
校本研修建议篇3
关键词:本科生;校际交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81-02
一、本科生校际交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开展本科生校际交流联合培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尝试,这一交流平台的搭建,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推进高校间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校际交流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高校需从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二级学院间的交流和合作等环节入手,逐步改善合作的效果,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校际交流调研工作,结合目前教学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或解决办法,提高本科生校际交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校际交流的教务管理和日常管理的水平,及时了解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本科生校际交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欧洲部分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为欧洲教育一体化和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两个重要的协定分别是1997年4月欧洲理事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里斯本会议上共同推出的《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资格承认公约》(简称《里斯本公约》),以及1998年5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教育部长在法国索邦大学研究如何加速推动高等教育人员流动和资历互认工作,会间,共同签订了旨在促进四国高等教育体系相互协调的一个协议,即《索邦宣言》。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高等学校也在积极寻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何改革当前高等教育方式,探索新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本科生校际交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学生联合培养、共同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与方式。
三、本科生校际交流研究的基础
由于国内高校本科生校际交流的出现只有近几年的事情,有关校际交流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不多。高校本科生校际交流理论研究的紧迫性和此方面研究成果亏缺的实际状况都为校际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校际交流仅研究我国高校本科生国内间校际交流与国外(境外)高校间校际交流的实践问题,暂不涉及高校教师的校际交流和研究生的校际交流。高校校际交流是指“高等学校之间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沟通往来、互相借鉴学习,包括与国外学校交流与国内学校交流。”
四、校际交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际交流的规章制度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制定统一的高校学生校际交流规章制度,高校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虽然在解决高校学生校际交流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难免会存在一些规定的不一致性,使得高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操作缺乏规范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国外(境外)高校校际交流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也导致校际交流管理的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国际视野,缺乏明确的整体发展规划等问题。目前除教育部规定的部分公共必修课程实行全国统一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材之外,其他课程的学时、学分基本上是由各高校自行确定,高校之间学生校际交流存在的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不一,使得学生到其他学校交流时所修的课程的学时量和学分值同原学校不一致,学生所修课程的对接和总学分量也会受到影响。
2.校际交流的管理问题。管理机构是政策措施落实的组织保障,高校内部各级各类教学行政管理机构是高校校际交流各项政策措施得以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而多头管理容易产生责任不清、管理脱节的问题。校际交流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学校具体操作层面的职能部门之间就容易产生联系沟通不够紧密、工作衔接不顺的问题,经常造成本科生校际交流计划落实不及时、教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往往也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也经常不能很好处理。高校校际交流的教学管理也是一项难点问题。选课方面,大部分高校还不能实行“完全学分制”,各高校在选课方式、课程编排、上课时间等也有较大差异。此外,有一些本科生在校际交流期间盲目选课,选修了一些自己感兴趣但跟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一些本科生在校际交流期间所修的必修课程,与原学校安排的必修课程不一致,无法跟原学校规定的专业课程对应,造成学生在校际交流结束回校之后,还要补上没有修习的课程。成绩管理方面,各高校实行的等级皆有不同,不能合理转化。校际交流时间管理方面,学生可能刚刚适应对方学校环境就要离开,如果安排本科四年级学生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经常会出现毕业论文不能按时参加答辩,造成无法如期毕业的问题。
3.校际交流其他问题。校际交流语言障碍问题。大多数学生学的都是英语,调查发现,英语不过关是许多大学本科生没有报名参加国外(境外)高校校际交流的主要原因。国内许多高校的大多数教师还不能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能够进行所谓“双语教学”的教师很少,是造成来中国高校进行校际交流学习的国外学生人数不多的原因之一。
五、完善本科生校际交流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实施校际交流工作的前提,学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在学生的选派、接收、选课、课程认定、学分转换、学习成绩认定、学生管理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规定和工作流程,以保障校际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五级制成绩与百分制成绩相互转化对等,学时与学分有相互转化的标准,建议以学分整体认定为原则,即要求总学分不低于本校相应学期规定的学分,适当扩大课程转换的范围,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大类转换,保证学生回校或回国后能够顺利毕业,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交流学校的文化氛围,让交流的实质得到充分的体现。推行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的学习、学习进程安排上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选课制的实施,使学生在交流学校可以更加自主灵活地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形成适合自身实际的课程学习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逐步减少总学分,降低必修课所占比例,加大选修课的学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必修课学分的减少,将缓解因课程设置不同带来的困扰,让学生有机会去学习交流学校的优质课程或感兴趣的课程,拓宽知识面,真正从交流合作项目中受益。
2.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是顺利实施校际交流工作的保障之一。一方面,要在明确学校各管理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高校应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指定主管部门,负责相关制度的起草,交流学校间合作协议的协商和签订,统一协调学校内部各方面工作;相关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相关事务,明确工作职责,处理好学生的选派、报到、注册、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细节工作,逐步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要对高校管理人员加强交流生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其明确交流生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避免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三,校际交流时间管理方面,一般规定交流时间为一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环境的适应。交流时间内如果有毕业设计,那需要与对方院校协调,即使在对方院校做完毕业设计工作,也要在原学校进行视频汇报。
3.加大资金投入和二级院校的相互融合。现阶段我国各高校虽然根据相关项目和协议可以减免学费等,但交通、住宿、生活、医疗、保险等费用也是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到国外大学进行学习所需费用更高。若能设置校际交流的专项奖励或资助基金,应会有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交流学习中来。目前大多数合作院校的校级层面交流联系较为密切,而与学生接触的二级学院间的沟通较少。要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工作,交流学校二级学院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安排专门负责校际交流老师在学校间相互沟通、进修,不仅使其对工作细节和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便于工作,更提高了教师的外语水平。二级院系相互沟通,了解双方的专业培养方案,根据交流学期的课程开设情况给学生在课程修读方面提出建议;了解学生在原校的表现,便于学生管理上的衔接;在交流学习期间还需进行不定期的沟通,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加强二级学院间的沟通与协作,对派出学校而言,保证了学生虽然人不在校,但管理不断线。对接收学校来说,提前做好充分细致的了解,接手更容易,对学生的指导更到位,两校间的衔接将更顺畅。
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高等学校也在积极寻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何改革当前高等教育方式,探索新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进军,吴梦秋.九校联盟本科交换生合作培养的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2-73.
校本研修建议篇4
教务处主任职责
1、提出各个学期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方案,经校长审定后组织落实
2、编排各个学期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各种教学活动表。
3、做好教材、资料的订购与发行。
4、指导各级部各学科备课组工作。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组织好各类公开课。
5、组织好各类考务活动。
6、管理好学生学籍,做好学生的转学、休学、退学工作。
7、抓好实验室建设、图书阅览室的工作。
8、组织教师文化业务进修活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
9、负责教师的业务考核工作,管理业务档案。
10、协调各级部教学工作、抓好音体美的教学。
11、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
12、教务处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政教处主任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制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计划,组织政教处工作人员及班主任实施落实。
2、协助校长领导班主任工作,审查班主任工作计划,定期布置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督促、考核、评定,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和经验交流,并做好总结工作,组织安排好班会、校会活动。
3、负责纪律、卫生的检查评比,做好卫生室的管理工作。
4、负责管理对学生的奖惩。组织好对“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先进集体的评选和表扬,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执行纪律处分。
5、负责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配合团委指导学生会的工作。
6、配合教务处做好毕业生工作。
7、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和家长代表座谈会,定期向校长汇报学生情况和班主任工作情况。
8、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9、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总务处主任职责
1、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对总务处所属人员实施聘任、安排、分配。
2、制定总务处工作计划和管理体制。
3、管理校产,负责学校基建、维修和校产保管,对校产要登记造册,定期检查。
4、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勤俭办学,增收节支,定期审核,公布帐目。
5、采购教学设备与办公用品,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6、解决师生生活问题。
7、负责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搞好校容校貌建设,及时进行水电设备的维修与水电费的收缴。
8、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9、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校长办公室主任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按照校领导指示及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各项工作。
2、组织拟订学校工作计划、决议、工作报告、规章制度,审核学校上报、下发的文件,草拟并向全校通告、通知。
3、负责全校性行政、党务会的安排组织工作,会前准备好议题的有关文件、资料,提供会议要点和内容,督促检查各部门招待会议的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4、负责学校重大问题的归口报告,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协调各处室等职能部门,组织完成需要由几个部门共同筹办的综合性工作。
5、负责学校公文的收发、传递、批转、管理及归档工作,将收到的公文进行拆封、分类、编号登记,送主管领导审批,转发到有关部门处理。
6、掌握并正确使用学校印鉴,校长名章,负责审定各行政部门印章的刻制,并对用印进行监督。
7、负责做好接待、车辆管理及日常服务工作,接待上级和兄弟单位领导同志的参观、访问,做好来信、来访答复。
8、负责职员的考核工作、管理好学校人事档案、文件档案及综合统计工作。
9、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10、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教科室主任职责
1、制定学校的学期、学年以及中长期的教学研究计划,提出教育科学研究的日程和实施方案。
2、在校长和市教科所的领导下,注意收集教学信息,总结教学经验,推广教学科研成果。3、指导教研组长工作,预测教研方向,提出教研课题,促进学校的教学效率。
4、组织各课题组的教科研课题的研讨和各类专题讲座。
5、负责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成果,负责教学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6、组织教师参加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听课、观摩教学及评析课和各类竞赛。
7、负责教师科研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教科室规章制度。
8、办好《教与学》报,使其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9、搞好办公室卫生工作。
10、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报帐员岗位职责
1、负责编制学校的财务预算收支计划工作,搞好每月、每季及年终的预决算工作。
2、负责学校会计的日常工作,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正确处理帐务。
3、负责财务报表(含基建帐户财务),及时向校长报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和提出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
4、负责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包括各种帐簿、报表、计划报批文件、使用完的收据发票等)。
5、负责管理财务印章和印鉴,并按用途使用。
6、负责学校勤工俭学收入的审计工作。
7、积极配合稽核组及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审核工作。
8、负责学校行政出纳的日常工作,根据领导及有关人员已审签的合法凭证及时办理资金的收付、转帐、结算业务。
9、负责按规定审验报销单据,做好学校采购物品价格的监督工作。正确编制记帐凭证。
10、根据安全规定做好现金的存、取工作,保管好现金、及时清理逾期借款。
11、负责差旅费报销,工资发放,代扣水电费、电视收视费和政策性代扣资金。
12、负责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报表、上报、支取工作。
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档案管理员的职责
1、负责收集整理学校人事档案、工资档案、综合档案、图片资料等档案材料。
2、负责学校大事记、重大活动资料、规章制度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3、负责档案资料的分类编号、目录索引、保密保管工作。
4、负责档案的登记,查阅等各项工作,查阅档案资料必须经过有关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查阅、更不得将有关资料带走。
5、督促各处室将活动资料及时归档,防止出现档案资料空缺。
6、保持档案资料的清洁卫生和档案工具的维修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务处职员岗位职责
1、负责全校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安排,以及作息时间表和其它各种表册的编制工作。
2、做好新生的注册与学籍建档,整理,保存好学生档案,落实好学生的转入,转出等事宜。
3、负责全校教师和学生的课本、教参、教辅的订购、分发、留存与核算。
4、负责教师、教学的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归档保存,管理好教学档案。
5、收集管理校级以上(含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报告、数据资料、课题组会议记录、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等与科研课题有关的资料。
7、统计教师工作量。
8、完成招生考试、市(县)统考、月考、期中、期末、学科竞赛等各类考试考务工作的安排准备、布置。
9、负责教师的公事、私事、请假或病休请假的记录,并在教务主任的指导下安排调课、代课。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化学实验员的岗位职责
1、熟悉仪器、药品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及时保养维修,保证开齐开全必修和选修实验。
2、做好仪器药品的入库、造册、登记、陈列及清点工作,做好仪器药品的保管工作。
3、做好仪器、药品的防火、防潮、防腐等安全工作,保管好化学实验准备室、实验室的水、电以及有毒有害药品。
4、接到实验单后,及时认真的准备好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及课外活动小组实验,不经任课教师同意不得使用代用药品。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实验的改革。
5、根据学科特点需要及实验室仪器、药品的使用情况及时向领导提出购进建议。
6、按时清扫卫生,保持门窗明亮、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合理。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图书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1、认真验收书、报、刊,保证及时准确编号,上架,做到书目和帐目相等。
2、按时开放图书阅览室。3、保证室内洁净、桌凳(椅)整齐,公物完好。
4、阅览课维持好阅览秩序,做好活动课学生阅览室及自修室的值班工作。
5、做好旧期刊的装订与积累工作,保证师生及办公资料的查阅,做好破损书刊的下架修补与归架工作。
6、认真履行期刊的外借手续,督促外借书刊按时归还。
7、非开放时间做好其他的馆务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理实验员的岗位职责
1、熟悉仪器的分类、型号、性能、用途并做到及时保养维修,保证开齐开全必修和选修实验。
2、做好仪器药品的入库、陈列、造册登记及清点工作,做好仪器药品的保管工作。
3、接到实验单后,及时认真的准备好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及课外活动小组实验。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实验的改革。
4、做好仪器、药品的防火、防潮、防腐等安全工作,保管好物理实验准备室、实验室的水、电。
5、根据实验仪器使用情况及时向领导提出购进建议,提倡自己动手制作和改进实验仪器和装置。。
6、按时清扫卫生,保持门窗明亮、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合理。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资保管员岗位职责
1、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生活、维修等物品)的保管、发放、管理工作。
2、负责建立、记好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维修物品的出入库帐。
3、随时掌握库存情况,每月编报购进计划。
4、负责办理对购进物资的入库手续。
5、参与学校资产的维修维护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校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1、负责学校资产的管理工作。
2、负责校产的建帐、建档及存档工作,负责组织检查校产管理使用情况。
3、年度初指定校产管理计划,年度结束编制新增校产汇总表,及时归集校产档案资料。
4、组织部门管理员管好,用好校产。
5、在师生中组织宣传爱护校产活动,搞好校产管理。
6、参与班级目标管理相关内容考核,对损坏公物和赔偿情况及时通报。
7、负责组织对校产的维修维护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办公室职员岗位职责
1、整理学校的有关文字材料,起草文稿。负责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归档、保管、借阅、清退等各项工作。
2、协助领导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准备工作。
3、负责学校大事记、信息书记及整理工作。
4、负责学校党政文件、材料的打印及文印工作。
5、协助做好新闻报道及宣传工作。
6、做好学校的接待工作。
7、负责党总支校长室、会议室、接待室、办公室的管理、提水及卫生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政教处职员的岗位职责
1、具体组织各种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负责编制、分类和回收纪律检查、卫生检查、班晨会检查等各种表格,做好记录,准确统计,及时公布,做好各班级的量化考核评定工作。
3、建立健全学生德育工作档案,登记德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奖惩等情况。
4、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好各种文体活动。
5、协助班主任进行优秀学生的评选及事迹的推广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档案管理。
6、管理好学生的成长档案。
7、负责每周的升旗仪式的准备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务处主任职责
1、提出各个学期课程设置、课时计划、方案,经校长审定后组织落实
2、编排各个学期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各种教学活动表。
3、做好教材、资料的订购与发行。
4、指导各级部各学科备课组工作。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组织好各类公开课。
5、组织好各类考务活动。
6、管理好学生学籍,做好学生的转学、休学、退学工作。
7、抓好实验室建设、图书阅览室的工作。
8、组织教师文化业务进修活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
9、负责教师的业务考核工作,管理业务档案。
10、协调各级部教学工作、抓好音体美的教学。
11、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
12、教务处副主任协助主任按时完成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
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各教研组设教研组长一人,由校长办公会讨论,教务处任命。教研组长的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带领全组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德育大纲》,端正教育思想,认真执行学校计划,拟草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指导备课组及教师制定计划。
2、每学期开学阶段,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与要求,组织教师讨论、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具体实施,期末认真做好教研工作总结。
3、支持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相互听课等活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协助教务处、教科研室安排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教研任务,检查、评价本组教师的教学质量。有计划地了解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教师进行必要的工作指导,要组织对本组教师全面听课,一学期内至少听每个教师一节课。
5紧密结合本学科特点,组织本组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6、组织本学科各年级“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
7、组织本组教师指导本学科课外活动和学科竟赛活动。
8、组织好本组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校本研修建议篇5
【关键词】校本研修;实效性;策略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自主参与、自我提高为基础的一种高效率的培训方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工作过程,不仅是一个研究教育对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自己的过程。教师只有瞄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理论提升,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本研修的宗旨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就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将教师的价值感、责任感从自我意识中“唤醒”。校本研修的目标就是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需要,以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以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原理、教学基本功训练、学科教学整合能力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训练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从事校本研修的具体工作过程中,我认为要提高校本研修水平,就应该结合实际,实施校本研修实效性策略,在实践中采取适合校情的“七结合”校本研修形式,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传统培训方式,主动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集体“充电”: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为全体教师进行诊断性专题听评课和讲座;邀请省市优秀教学能手为教师做示范引路课;邀请名校教师到校做课,并作相关的校本研修主题报告。除了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讲座,学校还可以将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这些培训活动,使教师在与行家、专家的互动过程中,自主吸纳“我”所需求,并在专家与“我”的融合过程中,主动建构“我”所特有,使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经验,在教师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领航行动与个人研修相结合
领航行动即实施师徒二级结对活动,也就是专职教研员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指导,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形成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模式。结对师徒从业务学习、听课议课、课题指导等方面签定领航行动协议,教科处每学期末对照协议进行量化考评。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性指导中,不断获得新的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也会获得自身发展。个人研修是在师徒结对基础上的内化和延伸。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追求高一层次目标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在深入开展校本研修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学校要为每位教师配备高性能的电脑,接入宽带互联网,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能。教科处通过下发促进教师理解新课程纲要的资料和优秀课例,使教师进一步理解新教育理念,并在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中,逐步反思及改变自身教育行为。学校图书室要及时向全体教师提供最新教育类杂志期刊,给广大教师传递最新教改信息,并在借鉴中结合实际学会创造。
学校要逐渐形成以教学实践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氛围,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维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尝试,鼓励推陈出新,取得校本研修的新突破。教师在领航行动搭建的平台上,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同时,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须有一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样才会有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通过专家抓骨干、骨干抓年轻教师的拜师结对活动,结合个人研修,就会不断打造出一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优教师。只有加大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专业成长的培养力度,才能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现学校快速高效发展。
三、岗位练兵与知识检测相结合
学校要采取岗位练兵的形式,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纳入常规教学要求中,利用教研组会、各类专项培训会、教学设计比赛、学科说课比赛、教学随笔比赛、试题征集等形式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将竞赛内容和文稿质量纳入教师量化考评中。每学年,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一次课程标准和专业文化课知识闭卷检测,每次检测单人单桌,主管业务的领导监考、阅卷之后将试卷反馈给教师,限期纠正错误,二次交卷。通过以上途径,督促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功和业务素养,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的教育,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心中有课标,用课标指导教学行为”的意识。同时可以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普通话、钢笔字、简笔画训练等为专题的教师能力达标训练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四、课题带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课题带动校本研修是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方向,以问题的发现与界定为研究起点,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最终目的的教研活动,它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确定课题后,从参与人员到参与班级、从总体部署到具体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制定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课题研究人员和获得教研成果的教师给予鼓励,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教研的主动性。同时,将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专题讲座”、“听课议课”、“课例研讨”、“教学反思”等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升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就需要不断面对教学实际问题,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工作方式。
五、校内研讨与校外辐射相结合
校内,广泛开展“同课异构”“打磨课”教学探究,积极组织“年级研讨课、学科研究课、学校精品课”活动。校长、主任、组长及任课教师都可以随时听“推门课”,及时进行研讨,寻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机会,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使教师通过交流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每学期要进行三到四轮常态课的研讨选拔活动。第一轮是年级组内“常态”研讨课,第二轮是选取排名靠前的50%进入教研组参与“同课异构”研讨课,第三轮是每个学科组选取5人进入学科研究课,第四轮是学校每个学科5人中选取2人进入学校精品课,为全校教师和帮扶学校进行展示及送教活动。第一轮年级组研讨课排名靠后的教师,教学处负责安排其上回头课,不定期组织“领航行动”的导师和指导教师进行听议,强化指导。此项活动也需与教师量化考核挂钩,多上一个级别的课,就多得考评分,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六、成果提炼与校际交流相结合
为了挖掘教师潜力,增强教师自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自我展示、资源共享的平台。创办校刊、开发校本教材便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广阔舞台。学校可以成立校刊编辑室,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成长故事、感想反思、教学经验等文稿。校刊可以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特色、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栏目分类,将教师撰写的优秀文稿刊登交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打造科研型的教师团队。同时,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利用本土资源,通过积累、筛选、整合、提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国学、环保、文明、劳技等方面的校本教材,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这对于校本教材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修价值。学校提炼教科研成果,与其他学校共享,才能彰显其特有的价值,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互通有无,采取多种形式相互学习借鉴,才会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内容上实现师资、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使教师得到充实和提高,带动辐射其他学校实现创新发展。
七、制度保障与经费投入相结合
构建和完善校本研修机制,能够推动校本研修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学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加强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不但要做到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的“四落实”,更要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人人有目标,活动有记录的“四有”要求,保证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真正将校本研修作为提升学校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学校可以为每一位教师订购业务书籍,以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师培训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活动质量。规章制度要把考核结果与奖惩、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开拓进取,改变教学行为,从而推动校本研修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校本研修要长计划、短安排,早准备、重落实,勤记录、详收集、抓过程。建立校本研修工作档案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将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考试成绩、课件制作、听课笔记、学习收获、优秀论文、个性案例等信息及时记录,并纳入教师工作学期量化考评中,为教师提高业务素养、积极开展研修活动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做到管理规范化,培训过程化,使校本研修工作正常开展,确保研修质量,加强过程管理,推动研修进程。
为了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学校在经费上应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项目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为校本研修提供经费保障。
总之,校本研修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探索中发展,在反思中前行,拓展校本研修内容,创新校本研修形式,在新课改背景下,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推进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007.5.
[2]校本研修:理论与实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