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6篇)

时间: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学生为例,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38份,回收率为92.25%。(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

2讨论与分析

2.1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水平分析

根据学生每周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分为三个等级,每周锻炼时间少于1小时为几乎不锻炼,1~2小时为很少锻炼,两小时以上为经常锻炼。被测738名学生中,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的有240人,周平均锻炼时间在一小时到两小时之间的有266人,周锻炼时间超过两小时的232人。如表1所示,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很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仍是锻炼身体。调查结果显示,有635人选择了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健身,其次选择比例较高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目的为调节紧张,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中仍有100人选择该项。另外,选择塑身和防病目的人数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在调节紧张目的、审美目的、交往目的、防病目的和成就感目的上均高于几乎不锻炼和很少锻炼的学生群体。而很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除成就感目的选项与其他两个群体比列差不多外,其他各项选择比列均低于其余两个群体。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一定层次上可以反应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很少锻炼学生群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健身目的、塑身目的和防病目的高于其他两个群体,反映出这类群体是以健身和放松消遣价值的体育价值观为基础的。对很少锻炼学生群体就体育锻炼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9.17%的学生缺乏对体育的兴趣,38.33%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40%的人认为场地器材缺少或不足。对平均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少于15分钟的同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进行课外体育运动的原因中不感兴趣的同学和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分别占48.78%和42.68%。说明平时几乎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缺乏对体育价值的正确认识,没有从体育活动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对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23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71.55%的人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受到校园体育的影响,表明学校体育是让学生认识体育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2.2影响学生对体育价值认识的因素分析

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源于对体育价值的认识程度,开放的信息势必会对学生的体育价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就要对外界多种事物和事物的多种属性有一个全面、深刻而完整的认识,对多种多样的价值物和价值属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3]。如果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价值属性以及各种事物和属性的相互关系,一个人就不可能形成正确而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4]。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自我意识也趋于高度分化,是形成体育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获得体育价值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和自身的体育参与。通过调查发现,738人中有82.79%的学生选择了学校,10.84%的学生选择了家庭,4.88%的学生选择了社区,24.66%的学生选择了媒体,45.93%的人选择了自身的体育参与。其中50.95%的学生关注体育方面的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来源选项中有525人选择电视,占总人数的71.14%;569人选择网络,占总人数的77.10%,这表明虽然媒体是体育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但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影响相对不明显,表明媒体是学生获得体育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认识体育价值的主要途径,学校体育环境和自身的体育参与是体育价值认识的主要途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被测试学生平均每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1.88次,平均每次锻炼时间为54.54分钟,相对课外体育锻炼水平较差。(2)被测试学生平均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超过两小时以上的学生群体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健身价值取向、调节身心价值取向、塑身价值取向和防病价值取向。(3)媒体是学生获得体育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认识体育价值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只有24.66%的人选择了媒体是认识体育价值的主要方面。82.79%和45.9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体育环境和的自身体育参与,说明学校体育环境和自身的体育参与是体育价值认识的主要途径。

3.2建议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对学;体育锻炼习惯

一、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观念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则不是很注重,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锻炼的态度的没有端正,又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兴趣,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当然也就无法实现。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态度,就会精神饱满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终身体育”的培养

体育教育应成为“终身体育”的一个入门期或一个过程,学生则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充分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于国、于民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还要做好学生体育观念的转变工作,贯彻教育育人的宗旨。抓住入学教育和平时的体育理论课教学,讲解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明确终身体育不仅是个人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对此的认识水平提高,对体育的热情、兴趣和爱好就愈大,“终身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会愈稳固。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就可以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试论体育与终身健康意识的培养》.四川体育科学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篇3

学校是开展体育锻炼较为有利的场所。作为学生崇拜与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体育意识与健身行为,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了解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营造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支持学生锻炼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河南省部分城市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

(一)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个人基本情况

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队伍中,年龄为22-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比例最大;在学历方面本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有74.2%,研究生和大专学历的教师比例较小;其中家庭有28.6%的属于核心家庭,有18.6%的属于主干家庭,两者之和占到了家庭结构总数的47.2%,表明她们的家庭负担和生活压力是比较明显的。

(二)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河南省高中女教师整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比率达到78.1%,远远超过我国职业女性的体育参与率为39.18%,强度在中等或中等以上为78.1%。表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每周锻炼三次且每次锻炼三十分钟以上的参与者的比率还不到20%,说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队伍中,达到国家体育人口标准中关于体育锻炼频度和体育锻炼时间的比例还比较低。其中羽毛球、乒乓球、慢跑或散步,舞蹈,健身健美操最受高中女教师的喜欢。在这些项目中,慢跑和散步、乒乓球、交谊舞是35-55岁的中年女教师较喜欢的运动项目。

(三)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结果表明:93.68%的河南省高中女教师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体质,说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同度较高,63.56%的女性认为体育锻炼能缓解身心紧张和疲劳,而48.32%的认为体育运动可塑造形体、完美身材,25.89%的认为体育可以增强女性的自信和竞争意识。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女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认识层面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其健身功能,而是更广泛地从多角度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心理、审美和个性培养中的价值。

二、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一)健康因素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健康调查中发现,由于职业形成的责任感、紧迫感,她们大部分出现过亚健康的状态,有55.4%的女教师患有慢性疾病。

(二)周围同事与家庭成员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形式的调查中发现,有20.90%的人选择与朋友或同事一起锻炼。从心理学角度讲,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时都具有从众性,这是个体安全的需要,也是人主动社会化的过程。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中很需要找到一个同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这样有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可见有体育锻炼爱好的同事或朋友对个体参与锻炼的影响很大。

(三)学生时代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根据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科学锻炼的知识来源调查发现有42.6%的人表示学生时代的体育经历是他们获得科学锻炼方法与知识的主要渠道。

(四)媒体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体育消费方面,经调查发现,有33.3%的高中女教师的人感到媒体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有重要影响。在媒体的推动下,加人们为了健康开始走进健身房,加大对健康和体育的投资,购买体育器材,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将日趋深入人心。28总之,大众传播媒体与群众体育之间是互动的,其结果是双赢

(五)不科学的运动对河南省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93.3%的女教师都有体育锻炼的经历,但是常年坚持的人群很少,只占锻炼人数的8.7%。影响女教师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众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锻炼的目的性过强,而忽视了其积极情感的体验。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锻炼现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5.9%的人锻炼是为了减肥、美体,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弱化了锻炼的健身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高中女教师体育运动的内容成多元化发展,多以要求投入较少、场地器材简单的基础项目为主。政府和学校在注重高中女教师的体育参与率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

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对科学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偏低,这反映了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具有盲目性,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因此需要政府和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科学健身的引导和宣传。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篇4

Abstract:Adoptingmanysocialresearchmethod,thequalitativeanalysisand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Shannxiprovincialcollegestudents'self-participationintosportsexerciseareconductedinthepaper.Thesolutionisproposedaccordingtothemainfeaturetoimprovecollegestudents'physiquehealthlevelservices.

关键词:体育锻炼;自主参加;大学生;行为特征

Keywords:sportsexercise;self-participation;collegestudent;behaviorfeature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52-01

0引言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目前陕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经到了非抓不行的地步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开展最为核心的主题。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持续加强体育锻炼,其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应该是最为主要的锻炼形式。本文通过调查并分析当前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主要行为特征,梳理出影响大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一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比例的可行对策,旨在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课题选择陕西省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在6所高校中随机选择了56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根据课题实际研究需要采用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于体育以及参加体育较为理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并能将这些感知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两方面分析大学生体育意识。

①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健身的价值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有95%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最为直接、可行的方式,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还是有比较科学的认识。调查还了解到大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欠缺,比如:不太清楚如何选择体育锻炼的形式、把握锻炼的强度、运动损伤的处理等问题。②体育锻炼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调查了解到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内驱力是个人兴趣爱好,比如有些大学男生尽管天气很热依然在篮球场、足球场上玩的热火朝天;有些女生在路灯下练习街舞或健美操等。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最大的外部诱因是为了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随着教育部新的关于体测政策的颁布,广大学生开始重视体质健康测试,为了通过测试很多学生开始走向操场练习中长跑和短跑。

2.2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状况①大学生自主锻炼参与程度。大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是指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的人数比例。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陕西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高,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5.9%的大学生男生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每周至少活动4次,每次在1小时以上;48.9%的男生每周都自觉参加过体育活动。经常性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女生的人数比例为13.8%,每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女生为35.8%。这说明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过低,这也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②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特征。调查显示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表现出时效性、目标导向性、性别和年级差异化等主要特点。时效性主要是指陕西省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夏季和冬季陕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少于春秋两季。目标导向性是指在学期末体育课程要考试的前几周以及要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前几周,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这一时期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较强目标。大学男同学参与自觉体育锻炼的情况明显好于女同学;大学二年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最好,一年级、三年级次之,四年级学生自觉参与率相对最差。

2.3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分析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受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如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闲暇时间多少、学校硬件条件、学校的锻炼氛围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据需要理论的推理,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最为主要的内因,可以理解为大学生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比如有些大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认为活动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然他就会较多的进行该项体育活动的练习;又比如新的标准实施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测试工作的管理,很多学生为了能顺利达标,也开始积极进行多种体育锻炼。学校硬件条件的好与坏并不是决定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只要有锻炼身体的意愿,总能找到锻炼的方式,关键还是自己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自身的需要。

2.4提高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比例的主要对策目前条件下,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比例。首先,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体育相关知识以及体育健身益处的教育,让学生系统了解体育知识,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尝试使其体会健身的好处;其次,利用好体测这一指挥棒,在切实实施教育部政策的同时大力宣传体育健身知识和体测文件精神,让同学们在一定目标定位下自觉加强体育锻炼;再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体育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改善学校健身环境,让广大学生在较为优雅的环境中感受健身的魅力;第四,加强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健身常识的主要施教者,也是校园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的组织者,因此必须持续优化体育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篇5

关键词:引导;激励;环境兴趣;意志自律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一、正确认识习惯

不少教师对习惯这个词都有认识误区,觉得设定好周期,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就可以了,就觉得学生会养成好的锻炼习惯。当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周期性的运动就可以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充分的利用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积极的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爱好,让趣味性充满体育锻炼,让学生不会因为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新课程之前,教师队伍一般只重视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标达成,而不重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更有甚者,直接是填鸭式教学,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觉,那么,这样的教学只能扼杀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那么,我们体育教学中的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其实,学生良好的兴趣也可以大大的促进课堂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很明了的告诉了我们兴趣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要发掘每个学生的爱好,让爱好与体育结合,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踢足球,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学生喜欢这项运动就会投入进去,就会积极参加,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习惯。

三、以身作则,改变学生认知体育锻炼,改变环境

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多的跟环境有关系,那么学生重要活动的两个区域,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当然,更多的是学校,那么我们教师的活动就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到学生。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上讲解,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晓之以理,小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这种思想,再者,在课堂活动中,我们教师也要加入活动,带头做好活动,给学生做好榜样。同时,我们要号召广大家长,也加入体育锻炼,家庭的温暖,一起锻炼,会很吸引小学生,家庭的交流,家庭的锻炼,不但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交心,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锻炼方法

教师必须对学生负责,那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锻炼就成了重点。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我们要对学生讲解每一个细节,让学生了解原理,将方法与原理结合,让学生知道每个运动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运动,同时,我们有必要在室内课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那么学生了解了原理,就不会走弯路,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保证学生在锻炼中不出问题。

五、对学生意志,自律的培养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篇6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我曾经在课堂上文问:“上体育课时为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是为了锻炼身体。不错,锻炼身体是体育课堂的目的之一。但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传授学生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培养他们长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身体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体育终身意识的认识

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久地坚持。长期以来,在体育课堂中,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所以,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反复对学生的锻炼方法和兴趣进行指导和调动,这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兴趣,让他们体会到长期坚持锻炼的意义。

2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养成身体与意识的保证

养成体育终身意识既要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又要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

2.1只有科学的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课堂上意外伤害事故非常普遍,以足球教学为例,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乱跑,是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的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里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有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教师还应进场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其次,与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

3把握两个关键,促进身体与意识的形成

3.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联系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