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体能训练的作用(6篇)

时间:

体能训练的作用篇1

关键词:表象训练足球教学应用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在足球教学实践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素养的好坏对足球运动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足球教学动作训练时,总是要求运动员根据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做姿势和动作,让自己的腿部尽可能准确地做出动作,以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并在此基础上,使动作变得灵活自如,及时发出运球、跑动、跟球等配套动作,最后踢出好的球。

1.表象训练对足球运动员各运动能力的影响

(1)表象训练能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表象训练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记忆、分析、思维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过程提高视觉和听觉效果,感受物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些专家曾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运动表象训练前,对学生进行初始评定,平均分数为4.1分,经过运动表象训练后,对其进行终结评定,平均分数为8.6分。这充分说明,表象训练水平的提高能加速掌握足球技术,从而提高足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2)表象训练能促进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学习。

实践证明,在足球课程中进行表象训练时,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集中,技术动作的要领理解深刻,为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提供了条件。有较强的求知欲,课堂表现积极,学习主动性明显加强,提高了学习效率。

(3)表象训练可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象训练法与传统教法的区别在于,在实施表象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练习、比较来掌握足球技术动作,并建立评价环节和标准。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再通过表象训练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表象训练水平,而且把想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了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表象训练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及内容

表象训练应用于足球教学是指运用表象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足球运动技术。学生在实际练习时,身体的肌肉活动占优势,大脑的心理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尽管不断重复同一动作,但动作的肌肉感觉并不清楚,动作的表象并不完整,概念也不清楚,因而效果低。如果练习中间加入一般表象练习,不仅可以暂时减少体力消耗,更重要的是为内心表象活动的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技术动作的掌握过程会因此加快。因为成套、固定的动作都严格规定了方向、幅度、力量等,学生身体练习时有标准的参照体,便于在脑中演练。对于含有重复的感知和要求有较好的视协调因素的动作,学生可以“慢镜头”或用分解的形成在脑中重现,仔细体验每个细节和程序反复追忆,反复练习,加深动作印象,从而可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表象训练在足球教学中运用的基础程序及内容

表象训练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动作的表象来促进动作掌握,技能的形成。所以学生每次身体练习前后,都应要求学生做1~2次的表象训练,基本过程是:让学生自然站立或坐下,全身放松,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随即进行表象训练,然后进行身体练习。

在学习新动作时,为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形象,粗略的掌握动作,表象训练的教学程序:看示范、听讲解表象训练身体练习这里的表象练习依据学生所学动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以精炼的语言提示和诱导学生在脑中重现规范化的动作。在动作表象还不清楚或出现障碍时,表象训练的速度可慢于正常动作速度。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的动作速度,使动作表象趋于现代化。在此阶段主要让学生反复几次重视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和示范的动作形象,然后紧密的结合身体练习。表象训练的教学程序为:表象训练身体练习动作重点表象训练改进动作身体练习。

这里表象训练以学生自我独立练习为主,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意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除重视动作要领和形象外。主要是重视动作用力时机、时空知觉和动觉等感知。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给予反馈,以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动作表象,使表象更加完善、稳定、准确、清晰。学生进行表象训练时、其肢体若能出现轻微的活动现象,甚至不由自主地进行动作“比划”,这是表象训练的最佳效果。

4.表象训练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效实施注意事项

表象训练中需注意的事项如下:(1)表象训练教学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课的任务、教学进度,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按步骤、有控制的进行。教学前应向学生讲清表象教学的目的、步骤、方法并指导实施。(2)进行表象训练时,教师必须首先了解与掌握运动表象形成各阶段及其特征,并在表象训练过程中根据各阶段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诱导与提示。(3)表性训练时要重视规范的动作。如果在头脑中反复演练的都是不正确的动作、这只会对动作的掌握起副作用。对动作表象的演练无论是从视表象或者从动觉表象来说,都同样要求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4)表象训练要和身体练习相互配合,交叉进行。对于缺乏动作体验的学生或初学者,可以让他们多演练动作技术的视觉表象。(5)运用表象教学法时,要激发起学生身体练习获得成功时的情感体验,以重现的方式加以巩固,尽可能使动作过程生动、真实。表象训练的动作越细致,动作的形象就越清楚,身体练习就越加准确和轻松自如。(6)表象训练时的环境应安静。(7)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动作技术项目,贯彻因项、因人、因时而异的原则。(8)运用表象训练进行体育课教学时,要控制与掌握好课的密度,保证学生承受到必要的生理、心理负荷,应有针对性的设计编好表象训练的语言,周密考虑到教学时机和步骤。

5.结论

在足球教学中采用表象法教学与训练,能使学生想和练有机结合,并使训练者人体听觉、运动系统大脑思维等都参与足球的现场活动,有效地调节情绪,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足球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总之,表象训练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对学生的认识过程实行控制和调节,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动作要领,减少练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丰富了教学内容,调节了运动量,并有利于教学结构,教学程序及课堂气氛向优化的趋势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速体育课教学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37-39

[2]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17

[3]丁雪琴.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90-91

[4]漆昌柱,等.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1,21(3):76-80

体能训练的作用篇2

【关键词】消防;训练;一体化

消防“一体化”训练,是在队伍教育训练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能较好地解决了“一刀切”,好坏“一锅煮”的状况,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减少了训练差距,缩短了训练周期,有利提高训练质量。所谓“一体化”训练,就是将灭火技术、战术、理论、责任区“六熟悉”、体能进行组合,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性的开展训练。

一、“一体化”训练的基本内容

(一)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对战术指导思想、战术原则、战术方法、不同类型火灾的发展规律以及灭火战斗行动的研究,使队伍熟知单(部)位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消防设施、火灾危险性、灭火方法、熟练使用各种消防器材装备的训练。战术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兵战术训练。对单兵进行的在各种火场情况下进行攻和防御动作的训练是单兵战术训练。主要包括火情侦察、阵地选择、灭火剂的选用、水(管)枪、炮的操作、水带铺设、救人与自身防护、破拆、登高、疏散或保护物资等方法的训练。

2、班战术训练。以班为单位进行的在不同火场情况下进行攻和防御动作的训练是班战术训练。主要包括战斗准备、战斗展开、火场救人与自救、供水、抢救物资、控制火灾等不同火场、不同装备、不同任务情况下的多兵相互默契配合和一个目标实施多种战法的训练。

3、中队战术训练。中队根据本中队执勤力量和现有的器材装备在不同作战对象、不同车种、多班情况下的战术配合训练是中队战术训练。主要包括接警出动、战斗准备、战斗展开、控制与扑灭火灾、救人、疏散物资、水剂供给、车辆编程合成和其它后勤保障的训练。

4、多中队联合战术训练。两个以上消防中队多队、多车协同作战的演练是多中队联合战术训练。它是根据选定的对象,由大队业务部门组织,来验证制定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检验队伍的实战能力和义务消防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的一种训练。

各种战术训练,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授课、战术研究、想定作业、实战演练等形式来进行具体实施。

(二)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分为:

1、基础技术训练。主要是对个人装备器材、车辆技术性能、通讯器材、消防供水设施、灭火剂性能等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方法的训练。

2、应用技术训练。主要是个人的消防基本功、各类装备器材、灭火设施及灭火剂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实施地应用训练。

(三)体能训练。是指按照公安消防部队《消防体育竞赛规则》进行的一种体能训练,采取合理组训,常训不断线的方法,以便增强指战员的身体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为开展战术、技术训练,夯实基础。

(四)消防基础理论教育。主要是指对消防法规、工作概述、物质燃烧常识、器材装备性能、灭火剂性能、不同类型火灾的特点、火场供水、注意事项和辖区保卫对象的性质、特点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

(五)“六熟悉”训练。是指在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演练灭火作战计划,使指战员按照各自在灭火战斗中的职责分工,熟悉保卫单位名称、数量、位置;熟悉重点单位的建筑状况;熟悉重点单位的水源道路;熟悉重点单位的生产、储存及火灾危险性;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灭火措施。只要做到情况熟、对策准,才能确保重点单(部)位的消防安全。

二、“一体化”训练的实施方法

(一)训练程序

1、训练准备,包括体能准备活动和器材、场地的准备;

2、科目下达,包括集合准备,宣布训练课目、目的、内容、方法、时间、步骤、指标及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3、分步施训;

4、训练讲评。

(二)分步施训。也就是“五步教学法”。

1、讲解示范;2、战例研究;3、分段细训;

4、考核验收;5、评教评学。

(三)认真开展“四会”(会讲、会教、会说、会做示范动作)教练员活动。要认真按照公安消防部队下发的《训练大纲》执行,保证训练工作的落实。

(四)标准化操作。就是按照体能、技能、战术训练规范,用标准化、规范化动作在训练现场体现出来,能够充分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确保训练实施中的安全。

三、“一体化”训练中应注重抓好的几个环节

(一)要根据执勤灭火的不同要求,针对性选择训练课题,正确选定训练内容是提高执勤灭火能力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计划,科学施训。在具体实施中,注意抓好“六个结合”,即:

1、训练课目要与灭火战例和灭火抢险救援预案相结合;

2、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

3、实际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4、单项课目与适应性、实战性训练相结合;

5、系统消防知识与责任区基本情况相结合;

6、消防业务训练与体能训练及练作风纪律相结合;

通过“六个结合”,使各项训练课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年度训练计划的全面落实,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二)合理组训,打牢基础。

科学练兵,科学用兵,突出重点,打牢基础,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基本保证。在训练中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科学组训,评定升级。由于参训人员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等不同,在训练时应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可采取以下形式:①分年、月度、岗位进行评定升级;②岗位专业组训;③重点攻关组训。

2、突出训练重点,打牢技能基础。消防训练,从对象上讲主要是以干部、班长、骨干为重点。从内容上讲,以灭火执勤、业务训练为重点。强调以灭火执勤、业务训练为重点,并不意味着忽视技术、战术和共同科目的训练。基础是达到目的的前提,我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打牢基础,练好技能。只有苦练加巧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才能打牢基础技能。

3、改革训练方法,完善训练设施。训练方法是强化训练内容,提高训练质量的主要条件。要利用沙盘、投影、多功能训练塔等先进设施,进行模拟训练,充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有计划、重点施教,使队伍训练方法有一个新的突破。

4、坚持“两严”方针,大力提倡勤学巧练。提高训练质量,要在实际训练中,敢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气候的条件下摔打磨练队伍,只有把勤练和巧练结合起来,才把训练做的扎扎实实。

体能训练的作用篇3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中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对青少年游泳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体能训练游泳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

游泳运动作为一项体能主导类竞速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能始终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展和发挥的前提条件。在现代激烈的游泳赛事中,没有良好的体能水平作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与运用必然会受到消极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能在游泳运动中的重要性。而青少年时期作为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能水平的关键阶段。鉴于此,为了能够在游泳运动员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科学的开展训练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及意义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来改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并调节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物质能量的储存和转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综合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活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神经肌群和心肺系统功能的改善,来提高其运动成绩。

由于游泳运动员在游进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水中的阻力,因此,游泳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相关的研究表明,游泳所消耗的能量相较于同等距离的跑步所消耗的能力来说,能耗要大4倍左右。由此可见,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现代的游泳赛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科学的体能训练工作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更好的适应现代游泳运动发展的需要。

二、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现存的问题

首先,训练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体能训练理念上的误区是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部分教练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存在重技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状况。甚至有的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平时的技术训练中已经包含和覆盖,体能训练只需要在日常的技战术训练中来贯彻落实就可以了。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这样的训练理念下所开展的训练工作,实际上只解决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问题,但是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和基础力量训练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以至于影响了训练的科学性和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

其次,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从“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成效的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是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其中,训练手段决定了作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的刺激部位,而训练负荷则决定了机体部位所受到的刺激的程度。只有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合理的负荷安排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但是,目前在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例如:训练主要是以杠铃和弹力带为主,训练的手段则普遍采用的是克服自身体重的负重练习和抗阻练习等均是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表现。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状况不但影响了训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兴趣,对青少年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产生消极负面的作用。

最后,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在开展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没有专业的体能训练的,训练采用的是主教练负责制,所以,训练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是由主教练临时分配给助理教练的,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所开展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带有了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因此影响到了训练的成效。

三、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

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必须要在充分的了解青少年体能训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掌握体能训练的核心要义,树立全面的、专项化的训练理念,将体能训练训练专项化,并注意将专项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重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的应用

为了促进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并尽可能的激发青少年的体能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时,不但要注意根据现代游泳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来创新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还要注意积极主动的了解和学习最新的训练理念与训练方法,并结合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应用,以此来确保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多样化,确保训练质量和训练成效的不断提升。

(三)重视训练的系统性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训练效果的逐步累积和生物改造的过程,其必须依赖于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工作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工作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成效的必要条件。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原帖体能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遵循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切忌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参考文献:

[1]闫琪.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04).

体能训练的作用篇4

摘要:

本文通过对8名福建省男子手枪慢射运动员进行不同难度核心力量训练的跟踪测试,结合客观数据和实战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提高男子手枪慢射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为提高本项目竞技综合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字:

核心力量;手枪慢射;训练方法

1前言

目前我省男子手枪慢射的整体水平现状,就是基础训练不够扎实,专项身体素质较弱。男子手枪慢射项目比赛准备时间和比赛时间较长,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耐力,而且技术上精度要求非常高,单臂支撑枪支的同时要做好“瞄”和“扣”的动作,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专项训练,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训练和比赛质量,同时对大运动量训练后体能和伤病的恢复和治疗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男子手枪慢射专项力量训练是运动员最重要的基石,近几年对如何更好更细更深层次系统模块化地训练在体育强国己全面开展,我们应紧跟步伐,认真学习研究,在给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强化突出重点。如今,男子手枪慢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已成为运动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人给合所从事的训练教学工作,通过对男子手枪慢射的分析研究,对男子手枪慢射体能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炼精华,为提高我省本项目竞技综合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为2017年全运会争金提供有力的支撑。

2核心力量训练对手枪慢射的重要性

男子手枪慢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就是增强身体力量,减小身体整体晃动幅度,增强神经系统支配肌肉的能力,整体改变自身肌肉的平稳协调性和关节韧带的耐力稳定性。慢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最主要几个部位,脊柱两边肌肉力量训练大小要相对平衡,骨盆大肌群,小肌群,韧带的深层次训练部位,训练要到位,它是连接上下肢力量的节点。腿部训练重点是耐力力量训练,这样才能长时间站立不动,提高身体重心的可控力。提高训练质量,把身体肌肉力量的协调性、稳定性、耐力性强化于一身,提高身体神经传导及肌肉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运功员站立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传送力量的能力。再者,就是长时间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是提升力量和锻炼意志力能力最好选择、预防做动作站立时间太长气血不足会导致肌肉慢性老损以及影响训练后的体能恢复。慢射专项核心力量的训练直接有利于慢射运动员成绩水平的提升。

3手枪慢射项目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及效果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很多,在实际训练中贵精不贵多,结合手枪慢射项目的需要,特定几种核心力量训练方式,可以更高更快提高地运动员的协调稳定性。根据动作难度设计的依据,结合项目特点,将三个主要训练动作按照难度进行设计,难度分为四个级别,如表1所示,主要练习不同支撑难度的核心稳定性和动态核心控制能力。核心力量练习动作难度设计依据为:重心由低到高;改变阻力臂的长度;支撑面由大到小;支撑部位由多到少;支撑平面由多到少;支撑平面由固定到不固定;动作形式由闭链到开链;参与环节由少到多。

3.1训练要求

训练时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做好量化训练指标,跟进度走,针对个体差异,用不同的难度训练方法,以适应当时的实际训练要求,从无器械到有器械有负荷有强度的训练,难度系数变大,训练越来越复杂多变,训练中坚持克服困难,要有耐心,要有咬紧牙关战胜自我,突破自身极限,才能更快更高快精准更好地完成每天的训练量。在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并使呼吸配合动作,强度神经系统的参与,一定要运动员体会到每一个动作的要点,做到“意到身到,身心融合”。

3.2单人练习

俯卧交替抬臂抬腿的训练方法适合刚入门运功员的核心力量训练,跟以往训练肌肉力量方法很大的区别是更侧重于耐力、控制力的训练。这是慢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最基础的初步训练部分。这种训练动作,主要是以腰背肌为主的训练手段,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腰背肌的力量、耐力和身体躯干的相连续,对手枪慢射项目站姿的稳定协调性有明显效果。初步训练时间为每组动作每次保持30秒到60秒,每节训练课这姿势可做3次,可逐步渐进式的增加训练量。平趴着以腰肌部为中心上半身抬起,右手左脚向上抬起。反过来左手右脚向上抬起,该动作能很好地提升训练难度系数、提高左右两边腰肌力量协调控制力。侧桥是基本动作是侧身将手撑在地板上,双脚叠在一起,抬起臀部离开地面,形成从脚跟到头部一条直线,并保持头部与脊柱成一条直线,臀部要保持笔直,不要弯曲髋关节,正常呼吸,保持你的腹部紧缩,保持脊柱中立。每组动作每次保持60-120秒,可有效加强髋外展肌、腰方肌、腹斜肌、背阔肌等核心肌群。腹桥的基本动作是人体姿势平趴,双肘以肩同宽支撑于地面,身体躯干和下肢连一条直线,两脚合并伸直脚尖撑地90向下,气息保持畅通不要憋气。这个动作主要以臀部力量、腰部力量、背部力量、骨盆力量、髋关节力量、腹部为中心部位,通过这组各肌群连接组合式的动作的力量训练,可以把人体重心控制力量的一个支撑节点力点建立起来,为上、下半身的力量相互链接创造有利条件,为慢射专项力量站立时的身体重心协调稳定控制身体姿势打下基础,这个动作是所有动作最难的一个,还能起到锻炼毅力的作用。坚持到极限时,每多坚持一秒腹背两块肌肉群的发酸发胀发热非常明显,训练好这个动作能够促进成绩的进一步提升。做好慢射专项核心区力量协调、稳定和质量的强化,决定了核心力量肌群在身体中心部位的主导作用,起相互连接协调配合的重要调节作用。核心力量部位训练决定核心专项力量的训练结果,应高度重视,这是协调上半身和下半身力量的平稳控制中心点。这组动作训练量初步次数5-10次,每组动作每次保持30-120秒,具体要针对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定量。对提高手枪慢射的站立姿势的重心协调稳定控制、以及对身体姿势射向的固定协调稳定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臀桥的基本动作是身体平躺屈膝成90度顶髋与身体成一线,练习这组动作是提高人体核力量中心部位的协调稳定性,清楚明确慢射核心力量所要训练的肌群是臀肌而不是股四头肌为主的肌肉力量。训练这一动作有利于提高人体核心部位的力量协调稳定,该训练姿势是两手握拳两臂向上用力伸直,背部着地,两膝弯曲成90度,两脚以脚后跟撑地,核心部位肌肉群参与训练。臀肌用力向上抬起。腿部跟上半身保持一条直线,这组动作训练次数为8-12次,每次保持时间为60-180秒。也可以在保持训练姿态的同时左脚用力伸直跟身体成一线平行,左右脚分开训练各一组。训练动作持续时间30-120秒,次数为4-8次,可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定量训练,然后逐步加大运动量。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脊柱两侧肌肉的锻炼能起到良好作用。男子手枪慢射特点是单臂支撑枪支,受力点恰恰就在肩背部区域,长时间做一侧力量姿势,会导致脊柱两边受力点不均衡,从而影响躯干的稳定性。而加强这个训练动作,可以强化脊柱两侧肌肉,提高躯干的稳定协调用力,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3.3辅助器械参以慢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器械辅助包括瑞士球、平衡板、弹力绳、垫上、力量练习器械等。在这种练习方式中,运用最多的是瑞士球。其特点是瑞士球自身是圆形形状可变性,具有不稳定性,在做动作过程中使肌肉控制力加大,难度系数较高。使用这型的器械进行核心力量练习,可更有效针对核心部位的深层小肌肉群参与运动,在做动作过程中用力控制躯体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放弃传统力量练习方法使用更科学的方法训练慢射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借助瑞士球,可将双腿平放在瑞士球上进行腹桥训练,主要是在不稳定的情况下训练核心力量的协调稳定性。训练动作方法为:把两腿并拢平放到瑞士球上,两手撑地,手臂与身体成90度角,脊柱背部保持平趴位置,和地面平行,控制身体不变姿势,气息自然平稳。如果要进一步增加动作难度,可以采用单腿或单手支撑等手段。同样的方法,可让人体卧在瑞士球上,两膝弯曲成90度,两脚平放在地。双手抱住后脑。调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向上抬体,成坐姿,然后身体缓慢回到开始时的位置并重复以上动作。不要过于下弯背成60度角保持姿势。训练方法:每1组60-120秒,共3-6组。

3.4训练前后运动员完成各动作的对比情况

训练前对8名运动员的基础能力进行测试,以队伍总体完成各动作的平均持续时间做基础,对三个动作的四个级别难度进行平均时间的计算,如表2所示。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男子手枪慢射运动员通过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半年后,完成各动作的难度平均持续时间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耐力越来越强。从实际训练效果来看,自从使用了慢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一星期就有了明显改善,训练效果体现在耐力持久举枪由30秒增加至45秒,训练姿势由做不到位,到能很好地坚持动作姿势完成训练,人体整体协调稳定性也有提高,实弹射击训练弹着点散布面明显改善变小,而且成绩进步明显,经过6个月的训练,我省男子手枪慢射项目取得了全国比赛总决赛冠军。训练一年后,整体队伍的成绩进步明显,取得了冠军赛个人第二,团体锦标赛第四的好成绩。从伤病、肌肉老损及体能的恢复上,效果也十分明显,训练时间由一节课45分钟坚持到60分钟至90分钟。肌肉老损酸痛现象明显减少,老队员伤病明显减少,平时慢射训练成绩也由原来的最高成绩568环,突破到573环,气枪成绩由原来的588环,突破到592环的水平。慢射专项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不仅有效提高慢射项目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协调性和耐力性,也大大提高了运动成绩。

4结论

慢射专项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慢射项目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协调性和耐力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孙文新编著.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4).

[2]卢刚.核心区力量训练作为射击运动项目主要体能训练手段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06:61-63.

[3]李山.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R].西安体育学院,2009.12.

[4]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02:12-15.

[5]耿建华.核心力量训练[R].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

体能训练的作用篇5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从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和用力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助于教学中运动损伤事故的预防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特点提出了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几点训练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篮球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篮球教学训练高校体育

功能性体能训练是起源于医学康复领域的一种以灵活性、稳定性为基础,以提高全身肌肉的整体工作能力为目的,重视躯干部位和人体各个关节周围小肌肉群的稳定辅助功能的体能训练方法。近些年,随着功能性体能训练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在体育运动训练领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成效。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高校篮球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概括而言,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和用力习惯的形成。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的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中的基本动作练习,不但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稳定性的提高,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力方法和用力习惯,促进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的形成。

其次,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训练活动时,很少有任课教师会专门开展学生的体能训练活动,而即使有部分任课教师组织开展了体能训练活动采用的也多是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但是,由于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是在身体重心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开展的,并且训练的动作维度比较单一,多是针对各个孤立的身体部位来分别开展,所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但往往对学生在篮球学习和对抗中的表现却影响甚微。然而,功能性体能训练却存在明显的不同,功能性体能训练强调的是训练工作而非单一肌肉或局部肌群,强调的是整体而非局部,其中所贯彻的动力链,对学生篮球学习和训练中的身体姿势和技术动作都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对于学生篮球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例如: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不但需要学生的起跳腿具备较强的爆发力,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躯干稳定性和单手托球的上肢稳定性,此时如果能够引入功能性体能训练,利用臀桥练习、腹桥练习、肘部支撑侧桥练习以及弹力带负重向上跳和不稳定平面下的单腿力量训练和手持重物上举训练等开展教学训练活动,将会有效促进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的学习与掌握。

最后,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学中运动损伤事故的预防。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核心力量水平和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而学生核心力量水平和核心部位稳定性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对脊柱这一人体薄弱环节的保护,还能够利用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为运动过程中上下肢的发力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支点,从而以此来降低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发挥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由此可知,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出现。

二、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要重视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实施的系统性。根据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领域中的“功能性体能训练金字塔模型”,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应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主要的训练内容为基础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运动能力训练,并注意通过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身体稳定性,以确保身体素质的平衡发展。在这一阶段的力量训练中,要以加强学生的核心力量训练为主,与此同时,辅以上下肢的力量练习。第三阶段主要是根据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以及爆发力素质等身体素质。另外,由于在篮球运动中,篮球技术动作是多维动作的组合,需要身体的多个关节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联合运动才能够完成。所以,在这一阶段,还要注意加强学生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力量训练。在将功能性体能训练应用于高职篮球教学训练活动中时,为了提高应用的质量与成效,必须要按照以上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开展教学训练活动,切忌跳跃式的开展,否则不但不利于教学训练成效的提高,甚至会对教学训练活动的开展造成消极不利的影响。

其次,要重视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实施的整体性。“整体性”是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关键,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应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时,只有始终遵循整体性的基本原则,重视训练过程中人体各部位肌肉、关节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重视各部分之间的整合,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训练成效,充分发挥功能性体能训练应有的作用与优势。

最后,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应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时,要注意遵循动作与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时,要注意根据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来合理的分析不同的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的结构、方向以及在完成此专项技术动作时参与的肌肉、关节和需要克服的阻力等等,确保篮球技术动作教学训练与体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以提高一般肌肉力量向专项转化的效率,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的作用篇6

摘要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体育院校作为国家体育人才的主要培养组织和机构,有众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在体育院校开设功能性训练课程对于体能理论的传播和丰富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院校功能性训练课程

近年来,随着体能训练新理论的发展,功能性训练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主要从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及特点、开设功能性训练课程的依据、开设功能性训练课程的可能性等角度分析,探讨体育学院开设功能性训练课程的可能性。

一、功能性训练概念及特点

功能性体能训练起源于理疗和康复治疗领域,功能性训练的概念最早是由Gray在1997年率先提出的[1],指出功能性训练应突出身体动力链的作用,避免单一地训练某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动力链,强调各环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注重人体运动模式的建立;通过对人体不同动作的分析,寻找其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模式练习、躯干稳定性练习和常见伤病预防性练习。功能性训练特点主要是强调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强调训练的多维度、多关节、强调身体动力链、强调身体平衡能力。

二、体育院校开设功能性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一)丰富体能训练理论

传统体能训练将平衡能力、柔韧性、协调性等看作综合素质,是速度、耐力、力量等主要运动能力的补充素质。功能性训练认为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运动员体能素质的基础,是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得以发展的基础素质,只有建立良好的基础运动素质模式,运动员的其他素质,包括专项素质才具备了发展的根基,功能性训练是基础力量素质到专项素质的关键过渡。功能性训练重组体能结构,与传统的“三从一大”原则相比,更加重视训练质量的提高(表1)。

表1功能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区别

功能性训练特点传统体能训练特点

将人体看成一个完整的动力链局部、单一、割裂的肌肉力量练习

动作幅度灵活多变动作幅度固定

重视神经肌肉控制,提高运动质量忽视神经肌肉控制,强调大负荷

动作复杂动作简单

多维度,全方位我黄矫

训练方法趣味性强训练方法相对枯燥

深层小肌肉群大肌肉群

支持面不稳定支持而面稳定

(二)符合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研究也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平均发病率达到90.1%,另外,随着年纪的增大,运动损伤的发病率也越高,并且男生发病率比女生高。功能性训练中的FMS测试能够帮助发现人体运动模式薄弱部位,找出潜在的运动损伤;其中的力量训练具有改善运动模式,预防运动损伤,提高专项技能的功能。两者结合,通过前者检测人体潜在的运动损伤,通过后者制定相应的针对性训练,能够使身体整体损伤率下降30%,提高体能素质,为更水平的体能训练及专项技术创造科学的体能基础。

三、体育院校开设功能性训练课程的可能性分析

(一)体育院校教师方面的优势

近几年随着功能性训练的广泛传播,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体育学院的教师作为中坚力量,贡献非同一般。关于开设功能性训练的任课教师的选择,不仅可以从参与功能性训练研究的教师中选取,也可以从体能训练或体操教研室的教师来选择:或组织一部分专业教师到国家体育局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来进行功能性训练的传播。

(二)体育学院学生方面的优势

对功能性训练方面的学习,主要从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方面来进行,理论课方面对于所学者要具有一定的运动生理学、解剖学、训练学、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基础;实践课则要求所学者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在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跳跃等运动素质,而体育专业的学生较好的具备了开展功能性训练所必须的各种条件。

(三)体育学院场硬件方面的优势

开展功能性训练课程所用到的器材主要有弹力带、瑞士球、壶铃、平衡盘、哑铃、海绵垫、TRX训练带等,场地为平摊的木质地材为宜,而体育学院一般都具有这些基本的条件,能为功能性训练课程对硬件的要求提供便利。

(四)体育院校有科学的训练体系

现行体育学院已经具备体育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训练硬件设施,具有有效的教学、训练、管理措施,有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功能性训练课程的设计、开展、评价可以借鉴已有的运动项目,如武术、体操、体育舞蹈及球类项目等。

四、小结

近年来,针对功能性训练的研究如火如荼,功能性训练也应用在诸多体育项目如体操、赛艇、游泳、羽毛球、田径、网球、篮球、排球、武术、滑雪等,学者们也普遍认为功能性训练整合和利用了先进的训练理念,相比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则显得更多更灵活、更有针对性,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全身肌肉的整体工作能力和力量传递效率,对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