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例(3篇)

时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河南高职教育;创新创业

一、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特征

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和其他地区省份高职高专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能力中所具有的特征大致一样,一般为外显性特征,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独创性特征

独创性特征也就是创造出和已经存在的事物不一样的新事物,而所谓的新主要就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最新创造的或者是在原来已有的基础上改进完善的。独创性特征要求的是独特性与新颖性,这样的事物往往能够更吸引打中的眼球。

(二)灵活性特征

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局限在某一种固定的方法手段与思维模式中,其不仅要和他人思维框架有所区别与独立,又要和自己从前的思维模式有所区别与独立。在创新创业中并没有固定的或者永恒不变的模式,其是一种具有灵活新与多变性的思维活动,并且总会伴随现象、灵感及直觉等不规范的思维活动而出现。

(三)风险性特征

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在创业创新中,其核心就是对已有的一种突破,而不是重复或者再现。既然要求的是创新,就不能借鉴成功的已有经验或者是利用现成的模式,也无法确保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甚至还有可能会得到一些错误结论而导致失败。因此,风险性在创新创业当中是一种突出的特有的特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必须充分的分析这一特征。

(四)层次性特征

在河南省的高职高专学生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常可以分成初级、中级再到高级的这三个层次。其中,在初级层次中,创新创业的能力一般指的是对于本人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并且不涉及社会经济价值的一种创新能力;在中级层次中,创新创业的能力主要就是指通过模仿或者改革完善之后,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将材料重新组织与加工,从而形成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产品的一种能力;而在高级层次中,创新创业的能力就是指经过了长期探索与反复研究后所产生的一种非凡性创造,并且这种创造的出现能够使某一个领域形成新时代划分的局面[1]。

二、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内涵

要想更全面的了解到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内涵,就必须对能力与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的概念有所了解。首先,技能水平与熟练程度综合起来构成了能力,在西方国家一般表示为“Ability”,可以解释成对某种行动执行的一种技巧方式,并在这个行动当中包含着复杂而又协调的理智与动作问题的有效解决;其次,创新能力从我国当前所流行的一些看法上看,可以将其看做是产生新事物的一种能力,即产生某一种有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价值的特有产品的能力;最后,真正具有创业能力就是指真正对创业的实践性产生影响,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创业实践顺利开展的个体能力,其以智慧性的创造能力作为关键,有着突出的创造性与综合创业水平,并和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能够紧密结合,在个性制约和影响作用下形成并且发挥出作用的一个心理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技能及经验在概况与类比后所形成的在创业实践中复杂而又协调的动作。

而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指的是在高职高专学生智力上与开创业绩中善于发现或者创造新事物及新事业的一种能力,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概况其内涵:

(一)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是一种社会实践中较强的能力

在河南省的高职高专学生中,其创新创业的能力大小与强弱会有所不同,并且和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会紧密相连,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与进展及其结果都会时刻产生着影响,并且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中创新创新的能力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只有在特定的创新创业情境当中实践,才能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及大、从不熟练到熟练这一创新创业过程。

(二)河南省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创业是一种将智力作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的能力核心便是智力,而智力主要包含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以及记忆力等各种能力综合的一般能力。其表层主要是通过智力与操作能力以及特殊能力相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经营管理及各种综合性的能力,比如发展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发现契机、创造契机及掌握住契机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再创造以及最佳使用信息的能力等;而中间层次主要是指操作能力组合而形成的各种特殊能力,一般指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而在这里并没有出现智力活动所带来的作用,使得学生无法从横向与纵向层次中将创新创业的能力结构加以整合,同时难以协调解决在创新创业实践当中提出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等。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

1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1.1顺应时代要求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典型特征便是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决定教育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核心也就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初中历史教学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到了高中阶段也就没有综合能力可言,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课程作必要的调整,应当充分重视历史课的教学,且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3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且表现出较强的叛逆心理和批判精神。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这些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可贵的。另外,学生在学校想与同学、老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这点有利于形成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交流学习气氛。敢于质疑、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所提倡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2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1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调动学生去积极思维,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使知识的传授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我常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教学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样,教师层层设疑、释疑,不断给学生思维的时机,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述其中“赤壁之战”这节内容时,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可以用如下问题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兵力上居于优势的曹军弱点在哪里?有多年作战经验、熟知兵法的曹操为何对自己的弱点视而不见?官渡、赤壁两战相隔不过八年,曹操为何一胜一败?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紧张思考的状态,对训练其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很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都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

2.3引发学生多角度探讨问题

知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所提问题应当是开放性的,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只有在学生通过思考后,教师再启迪诱导学生得出答案,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所表现。

2.4引导学生大胆的去思考

提出假设,让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去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教学中的误区很多,有时学生自己走进误区,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加以批判。有时教师也可以有意制造误区,诱使学生“上当”、“中计”,学生可求解迷,求知欲望强烈,课下便积极探求、查阅资料,进行论证和批驳。例如,有人说唐玄宗不宠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而衰,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既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5充分利用史料激励学生思考

新编历史教材比以往更重视史料的编辑,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通过补充史料,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全面的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性;通过探究史料,对史料的质疑问难,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研究历史的能力,进一步的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2.6正确对待学生的见解

在历史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看法,而是因为惧怕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者怕答错后被学生或者教师讥讽和嘲笑,怕处于孤立状态。在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对一些创意的见解予以及时赞赏,对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回答甚至谬论不一棍子打死。而是肯定其合理成分,因为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种错误恰恰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篇3

【关键词】装饰艺术艺术人才人才创造力

艺术人才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艺术院校设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装饰艺术的专业教师,笔者深知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的重任。为此,在几年的装饰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致力于对现代装饰艺术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在人才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中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创造力培养的装饰艺术教学新理念

装饰艺术教学是全国各大艺术院校都十分重视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之根本在于我们艺术教育的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作为教师在人才创造力培养教育的新形势下,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专业课教学的理论深度,并多以应用性理论知识为主,增加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设计创作的训练,不断地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融合了多学科专业应用性艺术设计的知识。这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设计实战经验及教育教学能力,更需要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实质上就是开发学生思维训练演绎的过程。从视觉思维到形象思维,创新思维推理到创意设计,如何运用教育手段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是装饰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教学过程是人才创造力培养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装饰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人才创造力培养的目标出发,注意更新教学思想和知识结构,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学习掌握好装饰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法则,了解其艺术设计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不断地探索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提高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在传授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时,注意激发学生对视觉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设计实践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多创作实践,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开发创新思维的视觉感悟力

装饰艺术是以视觉传达为基础的视觉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作品体现着设计者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它强调欣赏者视觉思维的感受性。视觉思维是有别于言语思维和逻辑思维等非视觉思维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对于一个具有视觉感悟力的欣赏者来说,初次见到艺术作品的瞬间,有着最直接、最准确、最深刻的印象。这种有感受的思维活动,可以激发创新思维,产生创造性灵感。视觉思维是一种紧紧围绕具体场景的想象和思考的表现活动。

培养学生的视觉感悟力,就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设计品瞬间的视觉思维感悟性,这是创新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直觉感悟,又是设计创造的先导。接受信息的视觉思维感受性是创新思维开始的第一步,在装饰艺术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大学生一般都具有思维活跃、感觉敏锐的特点。学生的创造灵感往往来源于艺术作品的美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出设计创造的灵感。

在装饰艺术课程教学中,笔者注意把开发学生的视觉思维感悟融入到教育之中,训练学生的视觉敏感力和思维想象力。在讲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欣赏优秀设计作品时,从学生的视觉思维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深刻理解、体会、感悟设计者的情感,提高其视觉思维感悟能力。学生在看到、听到或接触到某个事物时,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视觉思维向外扩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使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见地。用心感受作品的独创性、创新性,去挖掘别人不曾揭示的东西,为创新思维活动的进行打开眼界。

三、启发形象思维的观察想象力

艺术的认识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它的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创造性。艺术的形象思维是用形象反映生活,运用感性、直觉和想象力创造艺术形象。装饰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学生形象思维的启动和训练,是开发学生想象能动性,对艺术设计的未知领域自觉探索的能力。

学生形象思维启动期,其体验是模糊的、茫然的,无从下手,不知纸上会画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让学生从装饰设计的速写、线描、临摹开始。临摹是学习装饰艺术设计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临摹来学习优秀艺术作品的造型以及构图、色彩的表现方法,熟悉掌握艺术设计的构成规律,学会从设计的艺术形态中发现装饰形式美、表现形式美,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和发展特点。还可以多角度、多视点地观察设计艺术,更好地研究特定的装饰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技巧。

装饰风景的写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关键环节。装饰写生时要启发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开发形象思维,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创意、启发灵感。在饱览大自然的风光中能直接领悟到美的规律和因素,但要创作出优美、生动、别致的装饰艺术形象,需要在自然中去发现、去挖掘。风景写生就是到生活中去挖掘创作源泉。

学生通过与自然景物面对面接触,对自然形态、构造、色彩特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可加深对物象的理解,抓住对象的形态结构,为塑造艺术形象提供丰富的、充实而全面的形象依据。笔者要求学生用短时间认真地观察分析对象的形象特征、大体结构和主要细节,启动他们的形象思维,深深印记大脑中。用记忆形象来练习,只要求学生抓住特征,并不苛求比例准确。

从自然形态到装饰形象,采用写生夸张变形的设计训练,是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装饰设计水平的环节。对自然形态进行装饰造型艺术处理,是在对自然形态的深刻认识中不断加工提炼出来的。装饰夸张变化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客观形象。它是从画面的视觉美感出发,在掌握了写实的基础上,对表现对象高度概括同时进行夸张强调其特征。改变自然物象惯常的比例,可夸张物象特征,使圆的更圆,方的更方。适当地夸张变形可活跃丰富画面,设计作品可以不落俗套,构成新奇超常的装饰效果。

对于美好的东西多形容比喻,对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是很有帮助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的因素,寻求人与自然、生活的交融点,激发写生变形的灵感。我们观察自然物象,特别是有色物体时,会由于色的刺激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随同色彩而产生感情和联想。想象是要富于感情的,自然界中的物象是没有情感的,是人赋予它们以思想、感情。因而要求学生在写生、夸张、变形的过程中,要带着感情去观察、去体验,这样才会选择、收集到更生动、更典型的写生素材。学生的感觉敏锐时,可能会有许多新奇的想象,会有突如其来的新的形象闪现出来,要鼓励学生抓住这种形象思维的灵感。使学生能够快速领悟到装饰造型的形象特征、形态构成及审美要求,并开始积累一定的创意思维经验。从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形象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使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新的灵感和独特的创意,使设计创作的造型形象得到充分展现。

四、培养创意思维的造型表达力

创意思维是指以独特新颖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而产生一种新的成果。一切具有创新性的思维,皆可称之为创意思维。创意思维培养的目的是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设计出新颖的、耐人寻味的作品。艺术设计是靠创意思维来实现的,一种独特的创意思维是人才创造力的关键。造型设计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训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将自然形态经过装饰设计造型处理形成新的艺术形象。而以往普通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这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学生具有创意思维的能力,才可以设计出好的作品。同时训练中让学生准确地领悟到创意思维培养的意图和成果。

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是装饰造型艺术的根本任务。装饰变形的创造就是在设计中创意思维产生的新的形象。装饰造型从自然中收集、提取素材,并为创意设计所用。丰富的自然景象运用概括、取舍、变形、夸张等不同手法,可以创作出不同风格特点的装饰形象。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创意思维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启发,应注意根据客观物象和条件,把装饰形象运用象征、寓意等手法和风格,可表现得丰富和多样。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世界以独特的方式标新立异地展现出来,造型表达上可朴素、可奢华,可概括简练、可细致精微。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展现学生的造型表达力。

艺术造型设计是基于自然形态的形式存在的,自然形态是装饰造型设计的来源和基础。装饰造型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它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再现新的艺术设计形象,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自然形态,都是我们进行装饰造型设计充分表现的题材,内容很广泛,装饰造型的设计构成也是极其广泛的。学生掌握了将自然形态装饰化的方法,掌握了装饰形象造型表达的手法,可以提高其创意思维的能力,打开创作思路,同时也能提高造型表达能力。

五、发挥个性表现的艺术创造力

创造力是艺术设计的生命,人才创造力的培养重于一切。创作求新、求异、求个性是艺术设计之根本。创作设计实践训练的教学阶段至关重要。安排有创意的设计创作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表现,人才创造力培养最为重要的一环。

个性表现是艺术创造的生命力所在。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则容易流于平淡,落入俗套。有感染力的设计艺术品,往往来自于设计者的创意思维,而艺术作品则是创造力的凝聚和体现。在设计训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启动创意思维,并拓展思维空间,通过事物的创造性想象,帮助学生获取有价值的创意结果。在此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感受和创造天赋,都能自由、完美地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和发掘自身的潜力,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表现技能,通过反复的设计训练和创作积累,才能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

创作设计开始时,学生可以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图形设计入手,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再设计组合,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进而过渡到自由的设计创作。设计创作中,给学生以充分的个性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使他们感到装饰艺术设计创作是一件很自然、很自由、很快乐的事,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创作能力。要用创新的思维、新颖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创作,而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再现。艺术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在艺术的内涵风格和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将理论转化为个人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艺术创造力,创作设计出的艺术作品才能别具风格。

总之,人才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创作设计实践训练不断得以提高的。但是艺术人才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培养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贯穿于高校艺术教育整个系统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围绕人才创造力培养的教育目标,进行未来艺术教育的探索,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田卫平.现代装饰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2]杨德,袁伯伟.创造力开发实用教程[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