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范例(3篇)

时间: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主体多元化;监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8日

一、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2006年的“上海社会保障基金案”震惊全国,其涉案金额规模、涉案人员及涉案方式前所未有,引发了对社会保障监管主体设置、管理模式和效率的反思。“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案”是围绕着社会保障基金的违规、非法操作所爆发的重大腐败案件,涉及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幕后钱权黑色交易。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公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强度和效率,让广大参保人员充分享有社保基金管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作为社保基金监管的主体,盲目地进行投资运营,缺乏相应的绩效审计和监管,导致目前社保基金监管秩序混乱的局面。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政府监管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缺乏动力。长期以来,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中,扮演着重大的监管角色,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主体,甚至可以说,政府决定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范围和管理模式,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自我监管。政府作为社保基金的监管主体,担负着确保基金安全的保值增值的责任,由于社保基金的公共性,使得政府部门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很难从中获益,因此缺乏监管落实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动力,导致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威胁。此外,政府管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直接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政府监管的精力不足、动力欠缺。

2、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的寻租与腐败。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行政监督与基金收缴管理、投资运营管理没有分离开来,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保障基金运行部门以及监督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透明度不高。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主体缺乏规范的执法依据和合理的监督资格认定。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监督呈现缺位状态,仍然存在过分依靠行政监督的单一性问题。行政权力主导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行政权在利益的驱动激励下会发生异化,进而滋生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监督上的腐败行为。

3、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缺乏专业性。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包含着许多专业技术和方法,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不可能行行是专家,因而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涉及到专业性很强的基金方面知识时,政府可能无从下手,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过多的行政管理阻碍了专业性监管,从而导致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出现投资决策或投资方式等专业性的失误,对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影响。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存在许多缺陷,仅仅由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模式有两种,即谨慎人监管模式和定量限制监管模式。谨慎人监管模式强调基金管理者对雇员的诚信义务和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强调对资产进行多样化经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经济发展成熟、金融体制比较完善且监督管理科学的国家。定量限制模式则强调基金的管理机构达到最低审慎性监管的要求,对基金的结构、运作、绩效等进行严格的限量管理,独立性很强,一般适用于经济欠发达、金融体制不健全的国家。目前,我国的基金监管更多地依赖于定量限制模式,单纯地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忽视了监管主体的多元化,对资产进行多样化经营。

1、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实行主体多元化显得十分必要。首先,社会保障基金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保障是当代社会的缓冲器,社会保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必须以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为条件,即要以社会保障基金为物质基础;其次,社会保障基金案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反映了政府在基金监管存在弊端,需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其中,增强社保基金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最后,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具有很多优点。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监管的缺乏动力和专业性,防止寻租和腐败,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行及保值增值,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运行。

2、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可行性分析。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既是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第一,谨慎人监管模式为社保基金监管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思路。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过度集中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谨慎人监管模式所强调的适度放权,集中多样化的投资经营的理论模式能够有效地遏制行政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等缺陷,为加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与完善,公民民主意识也开始回归,社会组织获得一定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创造了社会基础。

三、基于监管主体多元化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构建思路

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康运行的现实需要。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政党、立法机关、政府、司法机关、工会、企业团体、非政府组织及社会舆论、社会公众等。社保基金监管体系的构建,牵涉到政府和社会监管双方的努力,其中企业团体能否充分发挥对社保机制的监督作用,非政府组织是否可以填补政府管理中专业技术的空白,社会舆论及社会公众能否可以对社保基金的征缴、投资运营和支出等进行广泛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警告,引起关注。因此,面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构建监管体系,需要多元化的监管主体及政府参与其中,尤其需要社会监管主体的参与。

1、坚持以政府监管为主的指导性监督。政府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公共管理者,在广泛的公共管理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提出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实践中,政府之外的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性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显突出。总的来看,现代公共管理都在不断地追求政府、市场及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和社会还只是有益的补充。具体到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来说,政府监管还是占主导,社会监管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强自身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监管体系的指导监督,有效沟通,正确引导,推动社会监管主体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

2、充分发挥社会监管主体的自身优势。对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监督管理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保障基金经办机构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监管作为社保基金监管主体的参与者,与政府监管之间起着良性的互动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二者的作用,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朝良好的方向发展,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身优势和潜力,化优势为实力,化潜力为动力,切实促进与政府的协同治理,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目前我国的各统筹层次的保险基金实行政府集中管理,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有明确的规定,对基金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但是政府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缺乏与金融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才,无法“做实”个人账户,无法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因而必要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优势,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增强社保基金投资运行的科学性和收益性。

3、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该监管要求对社保基金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点、关键环节、关键部门乃至关键岗位,明确相关职责、考核标准和监督检查标准,实行全程监控,真正做到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通过各部门职能分离、权力制衡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实现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协调,建立起社保基金管理的约束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乔洋,王晓军.公共养老基金的委托问题[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2.1.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管理和运作基金的活动情况、使用管理基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以确定社保基金收入、支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国外审计经验表明:绩效审计是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一、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监督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

我国社保基金的组成基本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从国家财政、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三个渠道进行征集的用以对特定劳动对象提供物质补偿的专项基金。社保基金是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作为受托方,对社保基金负有受托管理和受托经营的责任,需要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社保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运作的情况。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社保基金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些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对社保基金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责任。通过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能有效地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监督审计法律规定执行情况的需要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早在1997年,《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实施办法》第三条就已指出:社保基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保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通过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对社保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目的是将社保基金筹集、使用全过程以及管理的效益性置于经常的审计监督之下,充分发挥社保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增强公众民主意识的需要

社保基金是事关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公共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随着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要求政府审计机构加强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希望获知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使用和管理社保基金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而审计部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社保基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因此,由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就成为必然。

二、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

审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因审计项目而定,笔者仅就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作简要探讨。笔者认为:绩效审计目标是指通过绩效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绩效审计必须达到的目标。就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而言,就是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据此,确定其一般目标为:

(一)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地执行国家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社保基金的社会团体,其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是否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性和效率性问题的法律规章制度,是绩效审计的首要目标。通过开展绩效审计,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示问题,监督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

(二)对被审计单位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向政府中的决策者和社会并通过他们向人民提供信息来加强行政部门的责任。从社保基金收支和管理的角度看,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审计机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社保基金实行严格的监管,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通过建立规避基金风险的“防火墙”,监督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目标,为政府机关或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三)发现并分析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绩效不佳的领域,提出审计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有无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由权力机关确立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正在实施。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通过绩效审计,应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管理打好基础,为经济性更强、效率性更高和效果性更好的公营部门管理作出贡献,并促使公营部门的信息和全面经济责任得到改进。

(四)提高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率

保值增值是解决基金在未来遭遇贬值风险时确保实际支付能力不降低的重要手段。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的有效监督,促进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的基金运营结构和信息反馈体系,逐步改善管理方式和提高管理效益,最终实现安全的保值增值目标,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

三、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内容

在经过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分析并确定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的定位之后,笔者拟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评价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保基金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

内部控制通常被看作是保护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以及违法事项的第一道防线。审计人员通过对社保基金经办机构、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符合性和健全性测试,以确定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各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是否按规定分别单独核算各项社保基金,个人账户管理的基金收支情况是否清楚等内容。

(二)社保基金政策执行效果性审计

社保基金审计政策性强,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自身履行征缴、使用、管理基金的职责任务重大。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有无因执行政策不到位而影响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的情况;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领导对与社保基金相关的财经法规知识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否存在由于片面理解有关文件而导致执行政策不力甚至出现决策失误等情况。现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了对违反条例的处罚措施,但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从而制约了对违反该《条例》行为的处罚力度,影响了社保基金政策执行的效果。

(三)社保基金收入征缴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是指社保基金筹集成本与使用成本的节约性,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收入征缴的开支成本是否适当,征缴管理基础性工作是否完备;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是否按规定将基金存入财政专户,有无提高或降低征收比例、随意减免、搞多头开户、账外存储或者将基金运营所得、收取的滞纳金存入账外、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四)社保基金支付使用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是成本效益比较,即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率性审计应该围绕基金使用来展开:1.社保基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基金,是否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基金,有无拖欠截留、擅自改变用途、贪污私分等问题;2.社保基金使用中预算控制是否得当,相关资料与信息是否完整,基金结余的账面数字是否正确;3.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计划,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有无采取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手法损害、侵蚀基金的问题,有无违反规定将基金用于风险投资或将基金挪作他用的现象。

(五)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审计

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在于保证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仍能享有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定;经济效益则是尽可能地争取赢利,使筹措积累起来的社保基金大于各项社保基金的支出。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经办机构或个人,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用于投资、放贷、经营、搞基本建设等情况;是否按规定管理社保资金,是否严格审核用款计划并按预算足额及时下拨财政补助资金;社保基金经办机构是否按规定发放社会保险费,有无虚列支出和挤占挪用等情况。前几年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社保基金收益率也不断下降,国债利率受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也大幅下调,社保基金的投资效益较差,使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目标难于实现。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连续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专家分析认为加息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为进一步强化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规范社保基金审计工作,审计署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把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按照以上精神要求,社保基金绩效审计也一定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审计的工作重点,成为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映辉,钟贵江.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绩效审计的探索[J].审计月刊,2007,(1):15-16.

[2]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社保基金的重要性范文篇3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基金管理;问题;对策

国家设立设备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要想很好地发挥这一社会效应,做好其管理工作非常的必要,其管理工作内容众多,包含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稽核、决算管理、预算、收支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保证其各方面管理工作的管理质量非常的必要。

1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基金监督管理机制

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参与到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但是在实际的基金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外部权力的制约性监督,很难避免其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积极挪用等违法现象,再加上缺乏完善的基金监督管理机制,一些部门领导、业务员、财务人员等利用工作之便进展基金的现象还是非常的多,这会导致社会保险基金难以发挥其实际的功用,其运行的风险性也大大增加。

1.2缺乏完善的基金运转预警机制

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覆盖面的扩大,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从表面上看,基金的收入增长速度是高于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的,这会导致社会及基金管理人员不能透过表象看到基金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一旦出现当期基金入不敷出的现象,就会导致出现基金赤字风险,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是由于基金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并没有完善的基金运转机制约束,导致没有一个部门对基金运转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不利于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1.3缺乏完善的基金预决算机制

若能够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与使用的预算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基金运营的合理性,还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对于基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开展基金的预算管理对于其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基金管理工作中,由于社会保险基金从收缴到支出,中间会经历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并且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导致基金预算管理工作中难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基金预算管理机制,由于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欠缺,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以为基金管理工作中一些重要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不利于其管理质量的提升。

1.4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收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很多单位由于参保意识不强,不能及时地缴纳社会保险,时间长了,会出现大量的滞纳金,并且当前有很大不一部分基金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的一次性补缴,这会导致未来基金的支付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从基金的支出管理角度分析,目前很多人都会办理提前退休,这会导致基金的收入减少,但是基金支出增多,使得未来基金的运行风险明显加大,而负责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管理工作的人员,只是关注社会保险基金有没有按照要求支出,而不会关注基金支出数额还能持续多久,运行风险有多大的问题,导致基金收支管理方面过于松懈,不利于基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基金能够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针对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起专门的内部审计科室,由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基金的审核工作,对于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上报,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式,来提升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尤其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支付及货币资金管理等一些重要的环节,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贯彻落实授权批准、权力分离等一些内部控制原则,有效防止违法行为的出现,并要定期向社会披露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相关信息,从而加大社会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建立完善的基金运转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整合

当前缺乏完善的基金运转机制,导致基金在运转环节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各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分散,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交流所导致的。因此,为了有效地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质量,降低其在运转环节的风险性,就应该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各个经办机构的整合,尽可能地减少其运转环节,将社会保险基金的登记申报、信息管理、支付等一些工作集中在一个专门部门来完成,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管理模式,可以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这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基金运转过程中的风险性,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基金运行管理效率,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统一的核算与记账,对于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与决算机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强化基金管理单位内部控制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中,其收支管理环节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人员的思想观念重视度不够所导致的,这就需要强化基金管理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以便于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基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起风险意识,严格控制基金的收治,严格按照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开展基金的管理工作,促进基金管理质量的提升。

3结束语

社会保险是涉及面甚广的一项民生工程,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非常必要,本文就主要对其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对于实际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顾炜玮.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