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例(3篇)

时间: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实施;意义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相对于数学的探究、创造和应用来说,我们的教育更加重视基本知识的记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现象,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顺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理念,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变革,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课题。

2研究性学习综述

2.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首先是把研究性学习看成一门全新的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门课程将主要表现为“专题探究”或“主题探究”学习,并且有专门的时间保证课程实施,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种充分展开的载体。

另一种理解是,研究性学习泛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是这样理解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步骤: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本文主要针对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来展开。

2.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⑴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⑵探究性

“在探究中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决,都需要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探究,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策略和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⑶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建构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无论是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无不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

⑷应用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从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学科课程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增强社会责任心。

3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3.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学生形成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去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在开展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3.2研究性学习需落实到学科教学中

从倡导和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看,学科课堂教学是更为重要的主阵地,教学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到课堂上。只有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它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强化了研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探究才有基础和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得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个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3.3数学学科的需求

数学科学是脱离或抽象客观世界物质属性、依托在形式公理系统之上的逻辑演绎体系,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由此显示出数学的创造本性。因而教授数学就是要传授数学的创造方法与精神,学习数学就是要领悟、体验数学的创造过程与结果。我们认为,采取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更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数学,采取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更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数学。因此,我们呼唤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4学科教学内的研究性学习

4.1学科教学内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科教学内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是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这是目前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另一种是非专题化的学科内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学科课堂上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概念、定理、答案等机械地授予学生,该教学方式旨在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2学科教学内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学科内研究性学习在具有一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外,还有着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特征。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学科教学内的研究性学习既要考虑保证现行课堂系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又要使学生获得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与“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相比,有着以下几个特征:

⑴学科内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研究方式,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

⑵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其教学设计需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关系。

⑶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问题更多的是发现存在书本或教材中预知的结论,学

生经过独立探究获得“再次发现”的知识和技能。如探究某定理的推导过程或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等等。

⑷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灵活多样,计划性不一定很强,研究的步骤与环节不一定像“专题探究”那样规范和完整。它更多侧重于局部知识的探究与获得。

⑸研究时间的集中性,即是在课堂教学中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三层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⑹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它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

题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学习”构成了整个课堂教学。

⑺学科内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通常是非正式的,如让学生口头发言或上台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等。

5反思、启示

5.1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和推广的条件

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和推广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取决于研究性学习的普及与人们对它的接受认可,另外还有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与教学实践对它的呼唤的强烈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最后,探索出理论向实践转换的适宜方式,积极创新、寻求可以体现研究性学习新理念的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教师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能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自如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所教学科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5.2如何寻找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中间地带

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但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强调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现有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并不意味着丢掉传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在大班授课下,便于明确目标,统一进度与步调,按时完成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有效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有利于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能力和气质、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及人际关系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从问题出发引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获得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原则和过程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寻找二者的中间地带、将二者灵活运用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唐文艳,张洪林.“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因素及体现[J].数学教育学报.2004,11(4):90

[2]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3]郝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

[4]靳玉乐,艾兴.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3,1:33-34.

[5]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12.

[6]余清臣.研究性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

[7]蒋志萍.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体育教学组织实施指导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正走进课堂,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学科课程也在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可行性

(1)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谨、不折不挠的态度和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教科书的体育知识;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与别人沟通与合作;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或困难,同时也给我们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实践证明,只要教学处理的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们许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正是在原有的体育教学中,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倾向,学生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空间,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加以改变,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二)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2.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学生在自行选题时,可能会出现各样的困惑,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从自己力所能及的渠道获得知识,并予以解决的课题,此时,学生的这种选题、立题、捕捉问题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指导,如有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题“论篮球运动”,这样的课题是相当复杂的,而且所涉及篮球运动各方面的问题,范围相当广泛,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他们会感觉对如此大的课题无从下手,于是所做的研究、所得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泛泛而谈,因此,学生的自主选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选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3.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的分组学习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导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第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练、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地概括其原理、规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第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探究。第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把探究出来的结论,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学生的全体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研究性学习课程绝不是优等生的专利,不以所谓的“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常模,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它必须兼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的标准。

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标准,它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性评价,建立一种以“自我总结和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政治课堂教学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学习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学习形式。研究性学习被引进中学课堂属于尝试、探究阶段,是一种正被广大教师接受并不断推广的新的学习方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结合本人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来粗浅地谈谈将研究性学习引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1研究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注的宗旨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兴趣和研究方向的学生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政治知识的价值,以及对其进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有很大的相通之处。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选择探究的问题,确立学习目标、选择探究方式以及呈现探究结果的形式。比如,在“构建和谐社会”、合理调节人均收入、权力腐败寻租、正确处理援助国外和保障民生的关系等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了解最深入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资料,来验证或反驳课本上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彻底改变“以本为本”、“以课堂为唯一阵地”的教学习惯,鼓励学生大力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尤其是查阅观点不同的专家、学着的相关文章,并结合社会现实情况进行研究。学生研究的结果也要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质疑,并提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学生研究结果的片面性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在赏识激励的大前提下给予引导和纠正,促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既开放、多元,有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2研究性学习能为政治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

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试教育的弊端尽人皆知。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对教育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们正在寻找推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与之相应的课堂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线教师也试图寻找到突破应试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途径。将研究性学习引进高中政治课堂,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和创新,是完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机遇。但是,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首先,要求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有全面的认识、透彻的理解,从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把握和运用。这对大部分教师而言,需要沉下心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并进行有益的课堂教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造成教学质量一定程度的下降,挫伤教师探索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教师放弃研究性学习,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其次,学生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适应,不能独自确立研究的题目,也不懂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策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适度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与教师想象的素质教育的轻松有一定的距离,让教师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再次,需要教师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想。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学生引用的材料大都来自课外,研究结果没有固定的答案,甚至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向,具有多元性、开放性。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也难以用传统的考核办法来量化,也难以用传统的“对”与“错”来衡量,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与多元的思维才能全面解读学生的研究成果。因此,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阻力与发展同在。但是,只要教师抓住这次机遇,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定能走进课改的新天地。

3研究性学习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政治的考核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纵观近几年高考政治命题的最明显变化:着力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并利用学科知识关系现实生活中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非常明显,突出表现在材料来源广泛、涉及领域广,问题解答突出特点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潮流,在尊重课本理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多种课程资源,融入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学习内容,传递出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信息,促使教学更具时代性,更有生命力。教师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用政治原理去分析、解释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从政治理论的高度去解析遇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教师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和开放性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理论、原理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自觉将社会现象与当时的政治联系起来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思想的多元化的形成,也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总之,将研究性引进政治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大好机遇,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改变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习惯,大力推行研究性学习,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新世代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晓燕.浅议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J].成功(教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