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新课程改革主要内容范例(3篇)

时间:

新课程改革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微电子多媒体教学改革

1.微电子教学的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对微电子生产技术的投入不断增加,大型电子生产项目的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技术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必须适应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科技进步的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新对策,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2.本课程现状中的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为开设电子课程的专业提供最基本的微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好各种经典电子生产理论,从而更快地与现代电子材料科学技术相互融合。

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很深,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还不强。分析归纳原因:

①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许多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计划与其他本科专业有相当的雷同,这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学生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导致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坚实。

②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现象严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电子技术实际需要的技能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重复,层次不分明,衔接不科学,注重每门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轻视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③重视教材的编写,轻视专业建设和课程的开发。

④授课方式单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实施“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仍然偏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⑤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许多学校对许多课程的教学实施手段与要求相距甚远。

3.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建议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定位准确,体系科学,内容实用,培养能力;通过课程改革解决微电子技术课程现存的主要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①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核心。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工艺实训、毕业设计和工厂实践经验,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重点保留及合理选择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常用类型、结构特点及合理选用。

②改进教学方法。

为适应现代电子集成电路日益复杂、功能日益增强的趋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而且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日益现代化,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方面有所创新。改革后的微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复杂集成电路系统的学习、设计、制作工作,既充实和完善了课程的教学手段,又顺应了发展趋势。

③改革实验环节,实现课程改革的系列化。

课程改革后重新编写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增加了专门的计算机上机实验,实验环节逐步得到加强。在实验内容划分上,将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实验、设计类实验以及制作类实验。基础验证实验主要以验证理论课所学内容为主,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初步认识,着重于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设计类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使学生对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技开发能力(也可在课程设计中进行)。

④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拥有学习兴趣,才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4.微电子课程改革思路

在现行微电子课程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及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可尝试课程一体化改革,即实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融会贯通、有机结合。

①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在目前教学时数压缩,又要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就是教师对重点内容讲深讲透,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讲清思路,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②多媒体与传统相结合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微电子技术》课教学中,我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同时充分利用模型、实物、开放式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动作化、现场化,解决了文字、语言、挂图等难以阐述的内容。

5.结语

培养创新素质的微电子技术课程探索式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基本途径。笔者对《微电子技术》所尝试的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微电子技术》在课程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等改革实践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其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新课程改革主要内容范文篇2

关键词:教育适应;教育改革;新课程;课程体系

一、教育适应的含义

教育适应是指教育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所做出的反应。教育,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分体系的总和,主要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校教育等。本文所指的是基础教育和高师数学教育,后者指培养基础教育所需数学专业教师的教育。

“教育适应”原理对审视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关于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许多专家、学者论述的改革理念和理论成果应该说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但要注意的事实是,“强有力”的理论未能对高师数学教育实践产生实质的、积极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呢?根据“教育适应”原理,再卓越的理论,若脱离实践,不能适应改革实践的需要,必然被实践所排斥。

本文所述的“教育适应”本质意义在于理论适应实践,强调数学教育改革要与社会发展变化相合。这蕴含着两方面的含义:第一,高师数学教育改革要适应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变化的社会环境。即社会教育环境的变化,客观要求高师数学教育作出相应的“教育适应”性选择,主动适应并促进教育环境的变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社会教育环境与学校教育环境变革的中心主题,在这个教育发展的大时代里,高师数学教育要从封闭式的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要树立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主体意识,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第二,高师数学教育改革,要适应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教育对象。即教育改革要服务于教育对象的本位需求,适应于教育对象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教育对象的需求变了,教育改革要依据需求变化目标做出调整,将教育对象纳入新目标的教育轨道。

二、高师教育改革中“教育适应”的必要性及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这意味着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要根据教育形式的发展变化,积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有效地改变高师数学教育消极适应倾向,寻求积极适应的内因和条件,对于高师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较之其它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它与一定时期教育的社会性和改革性关联,具有现实性。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学术性与师范性实际上是教师专业性的两个极端,新形势下的教师人才培养应当从属于当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新课程下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诉求,这也应当是新时期高师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立足点。

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适应”的主要特征是:教育目标要凸显教师教育优势,适应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课程内容体系要突出师性特征,适应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需要;课程模式应为多元化教育培养模式,适应教师教育师范性内涵发展和市场机制调节的诉求。

三、与高师数学几何课程相关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与策略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集中体现教育思想的内在品质,反应一定主体关于教育改革的理性认识或理论思考,对教育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影响高师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因素很多,但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课程内容改革要与中学数学新课程相匹配,积极适应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因此,课程体系改革的“教育适应”应紧紧围绕中学数学课程发展,从课程门类、内容设置入手,抓住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个是明确新课程下中学数学课程有哪些变化,主要拓展内容是什么;另一个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开设涉及这些内容的课程。

1.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变化

为了使高中生了解更多、更广的数学知识,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新课标设置了选修系列共16个专题。这些内容大部分是高中数学课程的新增内容。其中与高师几何课程相关的有: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球面几何;几何证明选讲;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而这些内容是原有高师课程不能覆盖的。高中新数学课程向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向高师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有赖于师资的培养,师范教育应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先锋。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集中体现教育思想的内在品质,反应一定主体关于教育改革的理性认识或理性思考,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影响。高师数学课程改革由于师资、课程机制、课改意识等因素,关注基础教育课程的程度远远不够,缺乏内在机制约束和外在推动力,有消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倾向。对高师数学课程体系的讨论,尽管是一种学理性的探讨,确无疑有着突出的现实针对性。

2.适应新课程内容变化的具体策略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几何教研室课题组成员在学院课程改革时期,在几何课程设置方面有针对性地做了很大的调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

高师数学专业课程应覆盖中学数学内容并加深、加宽。应设少而精的基础课,广而约的专业课,多样化的选修课,高质量的教育课,加强高师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的结合。高师数学教师应熟悉高中数学新课程,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与中学数学的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对中学相关专题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基于此,我课题组主要更新了选修课的设置在原有高等几何、点集拓扑的基础上增设了几何基础、代数拓扑,外微分、微分流行等多门选修课。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特别是几何基础及拓扑学都是专门针对高中数学新增内容“几何证明选讲”和“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而开设的。

2.编写针对性更强的适用教材

我课题组早在2008年就已结合高中数学新课标内容重新编写两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解析几何和高等几何教材并投入使用。在解析几何新教材中在保留原有传统知识内容外,增写了“球面几何”章节,结合高中此部分的新内容做了详尽而深远的论述;在高等几何新教材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详尽论述了“对称群”、“变换群”相关内容,并在主要章节的后面都增设了“初等几何中的应用”这样更具针对性的内容,实践几年来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3.“深挖”原始教材相关内容

新编解析几何教材中保留了二次曲面的知识体系,但在讲解“平行截口法”探索曲面特征时增加适量学时展开探讨平面截二次曲面其截线特征的具体内容;微分几何科目教学实践中,在学习到曲面论中“欧拉公式”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综合介绍了伟大的数学家欧拉为数学发展所做的多方面的巨大贡献,在学习时,不是泛泛的给出成果介绍,而是尽可能地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提出原因,分析问题的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的作用与应用等诸多内容;新编高等几何教材中在学习坐标系有关知识时,适当增加课时全面总结包括笛卡儿坐标系、仿射坐标系、极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柱面坐标系、射影坐标系等各种类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新课程改革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一、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地位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从课程方案的研制、实验进入普遍推广和深化阶段,然而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知识、理念准备普遍不足,迫切需要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而多数地区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足,能够外出参加新课程培训、直接接受高水平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的人数很少。因此,一方面,培养初中数学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要抓好初中数学新教师入职前的“新课程理念与行为”的养成教育,更多关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师范生。另一方面,各级教科研部门要更加重视对普遍推广的初中新课程实施政策和具体实施策略的研究,尤其是要针对初中教育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对初中校长、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力度,加强对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与反馈,充分发挥教科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作用。

只有当教师对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有了充分认识才能够从本质上去影响学生,进而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等。在课堂中,也能够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去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课程中处于引导者,在教学中是渗透课程改革思想而不是成为“课程改革”的努力,这也就要求教师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解程度要深刻,因为教师也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开发者。

在教师方面,也要加强对一些偏远地区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推广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思想等,这样也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行与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课堂中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更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只限于成绩,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从以往的单一成绩论改为多方面均衡发展。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是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提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育方面不仅仅要让学生完成最基础的数学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各种素质得到很好提升。

三、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育体制不完善。在新课改的进行下,要想达到所要求的目标也要有具体的人来实施,而对新课改要求实施的人正是初中数学教师。然而现实状况却大不相同,在我国各地,师资力量分布极不均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差别比较大,而在师资配置方面,我国出现了向发达地区倾斜的局面。不仅如此,在我国,就算是一个城市中,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也倾向于重点中学,进而导致教育的不公平,这些也显然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所不愿意看到的。

2.初中数学老师对改革内容没有充分了解。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而现实是很多教师虽然知道课程改革,但是对此了解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上或者运用不多等现象。原有的教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导致“灌输式”的教学思维仍运用于课堂当中。

四、如何应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充分认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主体思想。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培训,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

2.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学习的主体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也充分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其他方面的数学素质,进而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能以成绩来评论学生的好坏,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模式,从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3.强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多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在中学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是一门实际性很强并且覆盖面积很广的学科。所以学好数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时刻把握课程改革内容与要求,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巧燕.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