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6篇)

时间:

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篇1

人文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已经日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其他各界的关注。人文思政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这些价值观是人类上千年文明的积淀凝华,是指导人们进正确行为的导向。其次,是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加以正确引导。要搞清楚我国高校为谁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个基本问题。只有培养出政治导向正确、具有高度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我国的医疗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2医学英语课程融入人文思政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为了顺应时展,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校应该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上面。这一要求更加充分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医学课程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课程,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更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因此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有着现实意义。此外,从医疗整体现状来讲,提高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化解医患冲突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不能只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在相关课程中融入正确的医学道德观等思想教育,让未来的医疗从业者不仅有过硬的治病救人的医学知识,更具备“仁医”所需要的悲悯情怀和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当前的形势也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的同时,具备悲悯情怀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不断爆发的医患冲突和医疗矛盾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事实证明,在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无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

3医学英语课程融入人文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医学专业英语可以把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思政内容相结合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崇高人文精神和政治素养的医学生。只有补充完善现有的医学课程内容,以提高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目标,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遵循医学人文之间的天然逻辑规律,才能构建出完整的医学人文思政教育体系。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都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并且有着较强的积极教育意义。医学英语课程的相关教材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人文培养的载体,让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首先,可以从世界观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医学英语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一定会讲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文化、社会发展、医疗体系等知识,这时就需要及时地把西方国家与我们国家的相关领域进行对比分析,客观看待。要积极肯定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发展成果,对西方的相关制度不盲目崇拜和推崇,要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全面地看待问题。其次,可以从人本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融入。要树立全面科学的医学发展观,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疾病,更要关注病人,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观,鼓励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促进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现实社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他人服务的理念。教师还可以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与其主题相关的具有深刻寓意和内容积极向上的故事,对学生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和科学态度进行教育。教师在医学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医学院校开展人文思政教育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做起。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着天然的权威和优势性。如果想把人文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入到医学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崇高的医学人文素养。教师要在督促自身形成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道德观,使之形成正确的医学人文道德观。优秀的专业教师可以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似般教育。教师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要从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明白医乃仁术的道理,用自己的学识和道德感染学生。最后,充分发掘课本以外的教学素材进行人文思政教育。课本的内容不可能完全符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对相关医学知识进行人文扩展。例如在讲到生物英语中植物学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扩展阅读我国医学工作者屠呦呦研究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国家荣誉感。

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医学生;教育

1.由于专业课程的繁重性,思想政治教育向来是医学院校的弱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未能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的教学目标

多数医学院校只将自己当做专业人员培育基地,以批量制造医学专业人才为唯一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的课程布置、理论、实习等都主要以医学技术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教学目的,一切课程的设立都主要看能否提高就业率。在这样的状况下,便忽视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2思想教育办法陈腐、无新意

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上只采用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好。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做对象来直接灌输给学生,迫使学生被动的停止学习。医学院校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本的内容都只是理论性的学问,缺乏实践意义,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兴味,时效性不强。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一方面,医学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独立、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并不注重医学生的本身涵养。招致很多医学院校教员和辅导员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系统深入的研讨,仅仅是简单的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解为维护学校校规次序、正常教学的内容,而无视了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立是一项根本工程。因而,医学院校的思想教育内容更倾向与对学生行为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学生在成才目的和人生规划方面更倾向于医学技术人才,过多关注医学生的专业学问和才能的培育,从而无视了学生的开展的社会价值观的信息。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兴味,无法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中,长时间便招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方式。

2.针对以上弊端,抓好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主要有

2.1占据校园文化阵地

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医学院校应该紧紧盘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占据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阵地,积极展开一些有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不时强化医学生的思想内涵,让广阔医学生在良好的思想教育气氛中承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影响,从而促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不时强化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涵养。培育学生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认识,不时推进医学生快速生长。一方面,医学院校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医学的特性,向医学生传授博爱的传统医学文化学问,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时浸透到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除了开设一些医学技术的课程,还应该同时开设一些可以熏陶医学生情操的课程,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人生品味。

2.2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理论活动,让医学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在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员还应该培育医学生育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让医学生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会关怀别人。为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能够经过和实习单位结合的方式,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展开群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学会关怀别人,协助他们的思想素质。

2.3扩展学校社团德育功用

社团是在医学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一些具有共同的兴味和喜好的大学生组织在一种非正式的团体,并且具有特定的目的和规章制度,是校园优秀文化建立的重要载体和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医学院的社团组织有利于大学生身心朝着安康向上的方向开展;有利于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医学院校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有利于促进医学院学生更好的就业。由于社团这些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使其成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因而,强化医学院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经过高效应用社团促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曾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各种公益性强的社团活动,让社团充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的第二课堂,努力为创设一个安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进步医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经过理论证明,在现代新形势下组织的社团具有自发性和多样性、灵敏性和开放性等特性,逐步成为了医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并且成为了强化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医学院校的社团在不时开展的过程中,必将成为高专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推进作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是现代信息时期开展的需求。医学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对影响和限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师生之间互相对等、民主、自在的交流,可以有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4转变医学生培育理念

目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只注重传统的一面,同时也注重个性化的一面。注重将医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的实践生活联络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更贴近,坚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做到以情服人,以理服人。教师还应该把握住学生的个性思想特性,坚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准绳,针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的采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既要在政治上关怀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培训,让他们可以愈加深化的理解国度的根本理论学问,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以培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又要关怀医学院校的弱势群体。在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时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应该留意学生的个体性,关怀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关怀学生内心的实践需求,在需求的时分协助他们有效处理一些生活的困惑。如在入学的时分,建立绿色通道,以树立国度助学金贷款为重要目的,以勤工助学为重要手腕,以社会赞助、绿色通道、学费减免为主要延伸中央,坚持以德育贯穿整个校园,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挂钩,有效建立努力向上的氛围。同时也要引导医学生心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逐步在医学院校构成以“心理普查为根据,以课程教学为根底”的重要教学场面。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展开大量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并且可以做到方式多样、丰富多彩,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经过展开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可以有效培育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蔼解人意的才能。四是坚持展开学生职业时期教育,以此进步医学生的就业质量。经过对医学院校学生停止就业指导,并且在开校的时分组织学生参与就业规划的讲座;并且在学校读书期间不定期的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对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国度政策法规的宣传等,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崔长江.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77-80.

[2]曹勇.浅论新时期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几个切入点[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69(7):35-36.

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篇3

1.共同的教育目标。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明确指出,“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医学职业特点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医学人文教育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倡导人文关怀,提倡“关心病人比关心疾病本身更重要”。2001年7月,卫生部、教育部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2010年1月,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共同指向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医学人文教育。

2.共同的师资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是全员育人,主体是全体教职工,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医学人文教育也不仅仅由相关课程教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增强实效性,也必须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内容,贴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客观上也在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当前,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专业和医学人文专业方面配备的师资数量不足,充分利用现有师资也成为现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共通性也为师资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师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同于综合性院校和文科类院校,医学院校师资力量偏重于医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相关教师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师资培训和科研投入也明显不够,对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医学院校的特殊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师资的量和质都面临严峻考验。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结合,对师资要求较高,但当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基本属于思想政治、哲学、历史专业等文科专业,对医学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拓展教师视野,加强医学素养。特别是培育医学意识,科研活动围绕医学展开,从而提升医学素养、以研促教。同时,加强医学人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鼓励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教师参与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相融合。

2.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关键,对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相关课程进行优化,能发挥课程整合效应。由于医学院校总学时很高,同时偏重于医学专业课程,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呈现单一、学时少的特点。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等多维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加强医学人文的教学效果,同时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仅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的不足。必修课可以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患沟通艺术等课程;选修课可以开设: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医学法学等课程,同时邀请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以“人文讲坛”的形式开设系列讲座。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第一,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提升医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深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构建适宜的教学体系,从而摆脱理论性强,与现实和医学生实际较远的局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贴近医学生,在培育医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更要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优化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引导医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大多为纯粹依靠记忆知识点的闭卷考试或者以论文为主的考察方式,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是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考核方式,转而导向考察理解和应用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加平时考核比重,除到勤外,发言、演讲、主题讨论会等都算入最终成绩,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程,真心喜爱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加强社会实践。突出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医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了解社会,接触病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合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规定相应学分;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实现实践教学效果;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医院临床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与医院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开展“三下乡”、“进社区”医疗等医疗实践服务活动,举行“感恩!无语体师”活动、临终关怀服务、与艾滋病人零距离接触等活动。

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篇4

关键词:卓越医生;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34-02

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2)》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训,为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人力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可以预测,未来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将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为主。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医学教育中最高的培养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使命,如何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类别的多元化和学位类型的调整,医学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培养教育质量下滑、人文精神缺失、学术与医德行为等问题,对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出现的新问题,多形式、多途径地加强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综合性大学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能力是高层次的医学专门人才的执业基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各种科研任务和压力都传递到研究生,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学习压力较重。研究生培养的重心自然偏向业务能力,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1]。

2.思想政治素质无法量化。目前的高校排名、学科评审、科研平台认定均是以可以量化的科研数据为基础,高校自上而下出台各种量化考评细则,从学院到老师个人均以量化考评细则作为工作指南,研究生思想政治和学生工作体现在平时的细微工作之中,无法量化计算,只有以不出人身伤害事件和政治事件为量化准则,导致大多数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工作中忽视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等无法量化的素质指标。

3.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不合理。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涉及学院多、管理体制不近合理。在管理体制上,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为校院二级管理:学校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院设立研究生党总支部,下设各研究生支部;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具体负责研究生学生工作日常事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虽然一部分高校明确指出,导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在具体实施时,缺乏相应的联动机制,造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在没有设立医学部的综合性大学的医学教育中,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在二级学院断档,医学研究生前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验室工作,后期进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后,各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导师、临床科室、辅导员、医院党委多头管理,互相推诿,造成研究生进入临床后期,思想政治工作断档的现状。

4.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医学研究生在入学考试备考中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开设的《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起到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原因如下:第一,政治理论课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缺乏与现实社会现象的联系;第二,医学研究生只重视与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第三,政治理论授课教师没有调动研究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课堂的知识灌输只是应试需要,使政治理论课不能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第四,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仍采用应试的考试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动力。

二、解决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切实落实导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第一责任人的制度。2010年1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号),成为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指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文件。该文件中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亮点之一,明确提出了“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此次教育部文件对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负有的责任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导师定位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一是重在揭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二是重在突出和强调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2]。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首要责任人”制度:(1)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增强导师“首要责任人”的意识,提高导师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2)完善导师上岗机制。除了以导师的科研经费、科研成果为主要依据的上岗条件外,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能力也必须纳入导师上岗条件中。(3)建立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素质兼备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旨在和导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4)导师绩效考核中提高育人方面的权重。强调“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应该澄清:不是“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责任或无限责任”,更不是某研究生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便首先去追究导师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多体系、多层次、多部门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导师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从以下方面构建工作体系。

2.党组织建设、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统一。要实现“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培养业务与思想政治水平较高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实现医术与医德、人文素质的统一,将研究生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党组织的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分隔的三条线管理是行不通的,常常造成工作重复或工作推诿。在综合性大学,落实到学院的管理,应由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行政领导兼任研究生党总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兼任研究生党总支部组织委员,实现党组织建设、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三线统一,才能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各方面,从业务教育层面体现思想教育,从而摆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一说教性,融入到医学研究生科研与临床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即不论校级管理将以上三条线如何组织,落实到院级管理一律实行三线合一。

3.按学科特点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综合性大学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涉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各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各业务科室,这造成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存在培养环节多、培养单元多元化、研究生学习流动性大的特点,如何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铁板一块,无缝化衔接到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各单元,成为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我党的长期实践证明,加强党支部建设,将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法宝,落实到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以导师所在学院(医院)、研究生专业为依据设置研究生党支部,高年资住院医生或教学秘书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使研究生在从事科研和临床工作时有稳定的组织形式,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组织、有场所、有专人负责,使党支部活动自然地与医学研究生科研和临床工作相结合,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在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各科室、实验室的无缝衔接,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铁板一块。

4.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学医院党支部联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按培养计划在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的各业务科室轮转,是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重要一环,这种流动性不利于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断档。为避免出现这一局面,应使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的各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的活动进行联动,联合开展活动。如医院在进行公益活动和处理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各科室的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共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科室轮转时,仍然时刻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总之,在实现“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大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同时,保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培养医学业务能力共同发展,需要导师、党支部、合理的三线合一体制来共同保障培养合格的“卓越医生”。

参考文献:

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篇5

关键词:医改;思想政治教育;医院管理;作用

一、引言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医院内控管理环境的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医院一手抓医疗服务、一手抓党政建设,全面夯实医院改革发展的内外环境。医院管理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医院管理先导,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全面部署、科学谋划,实现医院改革发展的新格局。立足管理现状,谋划发展布局,医院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此,在笔者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夯实医院管理工作环境

改革是当前医疗体系现代化发展的主题词,如何在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夯实医院管理环境,是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就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医院环境。医院科学管理建设,是实现“教”、“管”统一的重要突破口,以“教”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管”规范医务人员的思想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意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医院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力量。医院在党建工作中,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在“两学一做”、“党建+”等系列活动中,扎牢思想政治教育的“藩篱”;其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践行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人为主体,将干部职工的切实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关切职工的工作、生活,排忧解难、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与生活热情,与医院建立“生命共同体”,以甘于奉献、勤恳工作等的热情态度,更好地投身医疗事业。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学管理中的保障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推进医院科学管理,是适应改革新环境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医院管理存在“交织”,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为科学管理建设创设良好的内在条件。医院科学管理建设,不仅仅着力于规章制度的建立,更应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道德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教”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管理科学化进程,既契合了新时期医院改革建设的内在要求,也进一步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环境,发挥其在科学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三、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全面强化医院管理建设

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多元社会文化的碰撞,促使医院管理环境的较大转变,要求医院在管理建设中,应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人”、“引导人”、“管理人”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化解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全面深化医院管理建设,依托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践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创设医院管理建设的新局面。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本管理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人事管理、党建工作,多方面的工作状态,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帮助人,做好“人”的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强调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深化医院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优化管理环境的重要保障。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无疑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理论教育为核心,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价值教育等的渗透,进而更好地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契合医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医院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深化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建设。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导向性,以更好地服务医院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医院管理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深化医改事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医院管理的内外环境;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建设,都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建设的有效路径。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析医院管理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系出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推进管理建设科学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朱巍.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重要性[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02).

[2]李琳.论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品牌月刊,2014(07).

[3]谭雪洁.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才智,2013(02).

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篇6

摘要:中国传统医德既是我国思想文化的精髓、重要的文明积淀,又作为一种指导方法对医学生职业信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丰富的内涵为中医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育人方法。同时,中医药事业在注重道德教化和崇尚纲常伦理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优秀医德文化。时至今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优秀思想的育人作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医德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本文系河南中医学院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JPXM26。

一、传统医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

1.发挥传统医德的思想教育功能

发掘、利用既成的传统医德中的文化产品,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灿烂的中医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掘中医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道德、人格因素,运用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以及历代医家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人格的光辉。中医院校可以以此为载体,开展中医历史名人欣赏等文化活动,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砥砺人格,使学生在欣赏、观看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2.通过中医传统文化的建设教育人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中去,通过中医传统文化的建设过程感染人、教育人。我国的校园文化,既通过图书馆、博物馆、课余活动等文化事业表现出来,又通过自身院校的专业优势如中医传统文化建设、中医名人录、中医名人雕塑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形式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对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精神世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有必要加大中医文化的建设力度,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包括上述形式在内的文化建设中去,使中医院校医学生不知不觉间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国传统医德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

1.传统医德对医学生“三观”的启迪

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中国传统医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历程,其有益的思想精髓,必将为中医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借鉴。中国古代医学的继承与发展采取的是“师带徒”的形式,在老师选择徒弟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品行如一,热爱医学。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指出:为医者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还要有救苦救难、悲天悯人的情怀,“仁者爱人”。这也是恪守中医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中国传统医德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医学的繁荣与发展。中国古代医家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给当代的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启示作用。中医院校医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因为医生的技术、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伤寒杂病论》序中“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朴素奉献精神,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当然,传统医德思想中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忠于本业的精神也是医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所要培养的,不仅要热爱医疗卫生事业,更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学习古人,超越古人。

三、传统医德提供可资借鉴的育人方式方法

1.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借鉴

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医学生,传统医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医精诚》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要求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因此,古代医家关于医德的深刻论述给当代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2.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借鉴

(1)“师带徒”的育人模式。几千年来中医在民间多以“师带徒”的方式流传,古代名医李时珍、华佗等都是“师带徒”出身。师父会把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秘方传给弟子或子女,这是一般书本上学不到的。余医师说:“公开编印的书本没有秘方,方子大多无效或小效,师父用手抄写给我的,是相当有效的方子。”而这些秘籍,如果没有师父的耳提面命,徒弟是看不懂的。“这些方子是分开写的,这个方加那个方才有效,只有入室弟子才教、才传的。”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的医学生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规范带教老师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一定能为中医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2)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即通过理论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努力创造多姿多彩的为广大医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重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新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力求使工作多一些实际效果。把传统医德故事及名医名家的传奇人生编排成生动活泼的课余文化活动,增加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同时,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以增强针对性。还要注意借助载体的渗透教育,把对中医院校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到文化活动、社会活动中去,广为宣传,制造舆论,如开展各类传统医德知识竞赛、文艺活动、演讲比赛、面对面实话实说、合理化建议等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取得“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四、小结

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医德,不仅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还为中国医药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传统医德和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故而本研究把两者结合到一起进行探讨,注意从实际出发,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不拘一格,但求实效,把方向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为活跃,更为有效,也更加彰显出中国传统医德在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夏靖.论中国传统医德的德性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3).

[2]何兆雄.中国医德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

[3]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汪世勇,王勇.浅述中国传统医德的特点[J].魅力中国,2009(89).

[5](唐)孙思邈著,刘清国等校注.千金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