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体育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范例(3篇)

时间:

体育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范文

一、宪法意识及其功能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宪法是根本大法。”把宪法比作总章程是形象的说法,因为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比如国家的任务,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也就是国家组成和运转的基本规范;同时宪法具有人民同政府间的关系法的性质,西方学者认为,宪法是“社会契约”,是人民与政府之间订立的政治关系原则的协议,处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其中包括国家(政府)与全体人民的关系等。当然这种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是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并不否认在非根本上的冲突,因此对于这种关系的宪法调整,其意义还是必要的。同时,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宪法,它总是要把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合法化,并且要不断向社会成员加以传播和灌输。社会成员通过接受宪法的教育和灌输,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特别是能够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教育和法律责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宪法意识教育则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而所谓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及其作用的看法,对宪法的态度,对宪法的评价和理解,对各种行为的合宪性评价以及宪制评价等。”K%L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公民关于宪法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于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等。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衡量国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标准。我们强调宪法意识的教育,是因为宪法意识具有特殊的功能:首先,宪法意识具有评价功能。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而作为对一国宪法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称的宪法意识,是对宪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主观态度,对于各种社会现象,宪法意识会基于对宪法内容的理解,起一种评价标准的作用。当然,这需要宪法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其次,宪法意识具有导向功能。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内容,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结构的规划者,是全社会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倡导者。如果形成了宪法意识,那么宪法意识就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或者导向。第三,宪法意识具有教育功能。宪法在制定或者修改时,国家上下都予以高度的关注,是国家的一件大事;这样就使人们形成对宪法内容的了解和对宪法权威的尊重。而且在宪法具体内容中,包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着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具备了宪法意识,也就从中得到了再教育。

二、宪法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分析

宪法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宪法意识在人的思想中的主置,从而培养具有现代宪法意识的公民。而因为其目的与功能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两者具有目的与功能的同质性;所以宪法意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宪法意识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充实。宪法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质的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社会成员的职业、工作岗位和社会责任,对其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工作状况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对其作为国家公民共同的基本要求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先进性要求有余而广泛性要求不足,在按照公民的权利义务规范来要求社会成员方面做的不够。宪法意识教育把立足点放在公民上,涉及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平等和爱国的意识。它相应地把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在根本上统一于公民权利;同时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原则,一切以人的权利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民主政治都迫切需要唤醒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只有有了从人到公民、法人的转变,公众才会开始寻求和重视法律,从而国家才有可能向公众有效地宣传和灌输现代文明最基本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我们认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奠基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上的现代文明原则,不应当成为西方国家的专利;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也不应当成为西方国家用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棍棒,而应当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政治支柱。应当对资本主义的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予以批判地继承,进而逐步弘扬社会主义的人权、自由、平等、民主观。其次,宪法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化与稳定性的内在要求。如同各种业务活动应当重视抓好常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日积月累的功夫,要常抓不懈。建国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也有惨痛的教训。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搞政治运动,“”十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被严重败坏。世纪年代的教训也很深刻,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分析,“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实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手硬、一手软,没有坚持一贯。理论上也未能及时解决社会转型与意识转型的矛盾,使许多人感到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软的甚至没有必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也不时听到不大乐观的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忽冷忽热、时紧时松、断断续续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化、制度化与稳定性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伴随着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起来并是与之相适应的。在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治建设相适应。宪法意识教育的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与稳定性要求将会避免以往这方面的弊端,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与创新中有一个突破和飞跃。社会主义宪法意识教育体系的构建,既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又适应了新时期的历史要求;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又联系现实状况展开工作,应当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启发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而宪法意识的核心内容正是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的责任感,包括对国家、家庭和他人负有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教育不仅在内容上与公民的责任感教育相一致,在要求上也都是公民责任意识于不同社会角色的具体体现。脱离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教育就成了没有共鸣效应的空洞说教。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这本身就是根据宪法对宪法意识教育的要求确定的。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体育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主体性政治性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了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在当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本质特点。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讲意识形态”。个别研究生误以为“公民教育”可以“与一切意识形态脱钩,排除任何人生理想”。甚至有的理论工作者也认为,“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究其原因,一是以为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关注,要教育大家具有世界眼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了;二是以为对外交往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求同存异,共谋和平与发展,似乎一切领域都能超越意识形态了;三是在西方思潮影响下,误以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同质化,因此,也跟着宣扬一些抽象的普遍性的论调。其实,思想战线包括思想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阵地,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削弱,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加强。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存在空白点的。

1.提倡全球道德并不排斥和否定道德的阶级性。固然全球问题日益增多,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关注,也应提倡普世伦理和全球道德,但这并不排斥道德的阶级性一面。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归根到底是从经济利益、阶级利益引申出来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道德除具有阶级性外,当然也具有全人类性的一面,这主要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恩格斯早就指出,无产阶级道德中包含了最多的最长久的道德的全人类因素。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是绝对的、起主导作用的,道德的共同性(全人类性)是相对的、受阶级性制约的。

2.对外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并不等于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问题是不能靠“输出”去解决的。我们应当尊重各国人民对本国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但是,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等于、也不可能要求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淡化意识形态,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相反,我们的改革越是深化、开放越是扩大,越应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否则就会迷失方向,重蹈东剧变的覆辙。

3.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可能带来政治制度趋同化、文化同质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客观趋势。总的来看,它是一种历史进步的潮流。但是,经济全球化一直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着。他们企图利用这一客观趋势为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秩序服务;美国更是推行“美国中心主义”,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建立单极世界、维护“一霸”的霸主地位服务。因此,西方的一些政治家便大肆炒作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拼命推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托夫勒也在他的著作中,鼓吹“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全球意识”,以“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仅不会消灭世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而且还会为世界多极化发展创造条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论,只相当于抽象的普遍性。而这种抽象的普遍性的价值观,在现实历史条件下并不存在。不与特殊性相联系的普遍性,不仅是不科学的,违反唯物辩证法的,而且,无形中中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奸计。西方鼓吹的“全球意识”是与反马克思主义紧密相连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正如他们的人权观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性、遮蔽性、虚伪性一样,都是为资本主义、霸权主义利益服务的。

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忘记自己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地揭示了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我们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的特点,这里讲的政治性当然不是“”鼓吹的那种“阶级斗争”的政治、空头政治,而是讲经济建设的政治、实现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就是要自觉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绝不能淡化意识形态、淡化政治,放弃思想阵地。

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不论是实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上理论课,过党团组织生活等),还是寓他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等),都是一方面渗透着列宁所说的“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教育人们“懂得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必然要求结合着经济、业务、管理工作一道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年代,由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领域的广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渗透性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实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才会有实效以外,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应当渗透到日常的经济、业务、社会生活的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中去,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和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结合着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做深做细,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加强的正是这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行各业紧密相连,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贡献。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各行各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供思想保证,为各行各业完成建设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它的工作必然要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联系各个领域的实际,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业务工作过程中去,否则,便无法为各行各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民主性和主体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治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都促使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强,主体性的觉醒。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选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性而言的。马克思说主体是人。也就是说只有人才可能有主体性、成为主体。但并非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主体、都有主体性。只有当他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发挥了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时,他才真正成为主体,具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说在于“接受”,在于唤起对象的主体性,在于促进对象的自我教育。因此,没有“接受”和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便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既不可能成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又不可能取得实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新形势下,民主性、主体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新特点。当然,民主性是相对于集中性、纪律性而言;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性而言,两者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都不应将其割裂、绝对化。过去,我们一度只讲集中、统一,只讲客体性、做“训服工具”,这是片面的,教训十分深刻。现在,我们讲民主性、主体性,不能又走向另一种片面性:片面强调民主,不要纪律和集中,搞极端民主化;过分张扬主体性,走向单子式的主体性。要看到,离开客体性只讲主体性,是虚假的主体性;而离开主体间的互动,离开群体,孤立强调个人主体性,则是单子式的主体性。这就必然走向非理性,走向主体性的异化。可见,会当主体的人,也势必会当客体;当不好客体的人,也不会当好主体。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是有限度的,而不能是无限度的。不论在市场中,还是在网络里,也不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还是在集体生活里,极端民主、单子式的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只会走向事物的反面。然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民主意识增强、主体性空前觉醒的对象,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民主性、主体性;不认识民主性特点,不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便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坚持民主性、主体性特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体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

体育教育的地位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

一、背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是时代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育任务。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活动,党和政府相继颁布多个文件予以明确和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以上文件为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明了前进方向。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的讲话精神揭示了高职院校开展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践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显得刻不容缓。

二、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思路和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思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首先,拟定有关爱国主义的题目,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大量资料。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第二阶段,提出“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和构建途径。“三位一体”是指三个方面,即爱国主义校内实践、爱国主义校外实践和爱国主义网络实践。三个方面各成体系相互独立,但又互相联系,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融合成有机整体,成为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基于以上构建思路,首先实施第一阶段的调查分析任务。为了理清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现状,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编制了调查题目,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自愿和不记名方式,题目都是客观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回收有效率为93%,其中一年级学生143人,二年级学生157人。统计数据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和可信性,符合问卷调查的相关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爱国主义状况得以明确。调查得知,学生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不同态度(见图1)。14%的受访者对课堂教学方式表示满意,47%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6%的学生回答不满意,还有23%的人回答无所谓。调查分析的结论显示学生对目前课堂教学基本满意度以上的比例只占61%,表明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实践形式兴趣浓厚,持赞同态度(见图2)。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与95后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严重脱节,必须要采用适宜的方法改进爱国主义教育,而实践教育模式恰好满足这一要求。有19%的大学生认同开展爱国主义校内实践活动,23%的人赞同开展校外实践,14%的学生同意网络实践,还有高达44%的大学生喜欢以上三种实践活动同时开展。统计分析表明,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实践形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实践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三、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途径

(一)大力营造教育氛围,校内实践形式多样

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内部易于开展,有诸多有利条件,不易受场地、资金、人员等因素限制。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学校方方面面的资源,在校园内部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1.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得到重视和凸显。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了许多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措施。首先,在“软件”方面,学校制定校歌、校徽、道路楼宇命名和修改校训、学院精神时,不仅体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而且赋予了爱国主义内涵,使师生无形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在校园内树立宣传标语牌,内容涉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此来宣传党的施政纲领。另外,还收集了大量爱国人士的名言,放置于宣传橱窗、教学楼过道等区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硬件”方面,学校为了便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了多个教育场地,如校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最后,校园文化的其它部分也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时机,校园广播是宣传爱国主义的重要媒体,可以播报有关的时事新闻和校园先进个人事迹。另外,学校在爱国主义纪念日开展文艺晚会,也能有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召开的校园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也逐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也使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实现了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在校园内爱国主义教育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覆盖。2.新生入学教育中凸出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开端,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此时开展以国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国防教育包含新生军训、部队指战员作报告和学生入伍等内容。新生军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纪律性,磨炼坚韧的意志品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例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先后组织全体新生集体观看阅兵式直播,举办了抗战胜利70周年“我的抗战”纪实摄影展、主题团会、升旗仪式、张贴宣传海报、制作了专题广播稿、LED播放宣传标语等纪念活动及氛围营造。这些活动种类繁多形式新颖,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效果非常好。

(二)积极增强参与意识,校外实践行之有效

爱国主义校外实践主要在学校领域外展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进而磨练意志,提高自我能力。学院在中央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学校外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1.建立校外教育基地《、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4〕22号)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按照《意见》精神,学院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建立了多个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内江市范长江纪念馆、内江市革命烈士陵园和双才革命烈士陵园等。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可以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大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书本知识,最终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流程,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手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实践时,严格按照既定的实践程序进行。实践程序主要有四个环节:第一,明确实践目的,教师要讲解每次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的目的,给学生说明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二,带队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在实践之前,提前确定安排参加实践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培训,讲解实践要求。第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四,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题目,教师评分。2.组建红色考察团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于1997年和2001年先后公布了两批2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关部门和地方也陆续命名了一批教育基地。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有效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建立了红色考察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了“细看、倾听、深思、领悟、践行”五步考察法。红色考察团成员从学校表现优秀的学生中间产生,每年组织两次大规模的考察实践,时间集中在寒暑假,考察对象主要针对省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项目以“走红色故地看红色经典做红色青年”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学院思政部负责编订实践手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心得体会,教师严格考核评价。通过几年的考察实践,学生都表示认同该模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持续高涨,由此带动了建优良校风、班风和学风的良好氛围。3.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自愿组织。服务队以“关爱、服务、奉献”为行动指南,密切联系群众,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队在思政部、学工部和院团委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支教”“义务维修”“文明劝导”“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并积极参与市、区、镇、社区(村)的大型服务活动。这些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深刻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风貌。

(三)不断拓展教育形式,网络实践丰富多彩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这一现状,认识到网络实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实践主要依托网络进行,用四通八达的网络触角把学生和爱国主义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自己乐意接受的网络实践方式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利用各种网络途径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微信、QQ、学院贴吧、网站、LED电子屏和校园电视等。利用微信群、QQ群,可以与学生互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利用学院贴吧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爱国主义教育思路;利用LED电子屏和校园电视,可以直观宣传爱国主义,让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坚定信念。其次,建立爱国主义专题网页。设置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图片、视频和书籍等,可以根据重大事件制作数字展览馆,方便学生学习。最后,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在线课堂。学生可以选择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在线学习,也可以开展网上征文活动和网上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等。总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要让他们树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和践效国之行。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今后,学校将汲取各方面有利因素把“三位一体”实践模式不断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莉,徐国锋.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的社会原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王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王晓军.“90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0(6).

[4]林松,林艳.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新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5]王熠珏.略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

[6]王德广,秦朝钧.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