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法制教育进校园的意义范例(3篇)

时间:

法制教育进校园的意义范文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校园

一、校园文化内涵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wWW.133229.cOm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有认知的成分,如学校群体。构成和个体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情感的成分,如学校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是积极情感的典型表现;有价值成分,如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

(二)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师生员工去追求文化理想,实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从大的方面讲,学校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的方面讲,每一所学校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发展规划等。如果仅仅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去贯彻学校确定的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当学校把所确定的目标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时,人们就会自觉地认同和追求。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着学校的领导班子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导着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引导着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抽象理念、历史内涵、管理成果,可以具体分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发展愿景、学校形象定位、教育理念、校训、办学要略、管理思想、学校口号、学校宣言、师生誓词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初步理解为“校魂”。“校魂”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围绕它而展开的。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建设文化长廊,张贴宣传画、悬挂名人警示语;校门前后挂出警示标语;布置教室,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更新陈旧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

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我校做到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

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师生自身素质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定位准确并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校名、校训、校歌、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都要围绕她的文化内核来进行。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的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再大到无形,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是衡量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就拿我校而言,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创刊校报,校长亲自谱写校歌,丰富师生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学得快乐、玩得开心,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我校的校训是“博学,睿思,明辨,笃行”;教风是“严谨,求精,爱生,善教”;校风是“团结,勤奋,求实,进取”;学风是“自律,刻苦,乐学,创新”。同时,我校还把“团结,勤奋,求实,进取”八个大字镶嵌在教学大楼上,为学生学习做人指引方向。学校通过组织升旗仪式和文明监督岗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实践活动、开展“阳光成长快乐”五四文艺汇演活动等,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三)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发挥制度文化的教育约束功能

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当学校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广大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就会得到展现。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班子成员经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我校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以人为本,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制度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因此制度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在制度生成的过程中,我们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征集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借鉴吸收国内外同类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的先进经验,反复酝酿,多次修改,形成学校的制度体系,并经教师代表大会讨论,多数同意后才组织实施。

2.与时俱进,确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校制度一经学校师生共同确认并形成文本,就要在一定时段稳定下来,无必要原因,不能朝令夕改,以保持其稳定性,便于执行。但这种稳定只是相对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师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提升,以使学校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3.公正严明,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营造氛围,让师生更深切的感受到学校制度所要达至的愿景,明确自己的权力、责任和行为的边界,提高师生对制度的主动执行水平;其次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所谓规范,就是依章执行,按程序执行。所谓公正,就是执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处置准确,宽严适度,而且公开透明,确保所有学校成员在制度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所谓高效,就是通过深入调查获知真实原委,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适当考虑情理的前提下,依法果断的执行;三是要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以提升执行实效。既要照章办事公正执行,又要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力求执行公正服人。既要以惩处来强化刚性约束,又要以奖励来强化柔性激励。既要严格执行,又要作风民主,并辅以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教育和人性关怀,加强与师生的心理沟通,减少师生的抵触情绪,不断提升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

三、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综上所述可知,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名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才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

参考文献:

法制教育进校园的意义范文篇2

论文提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对打造文化校园有着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校园文化内涵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有认知的成分,如学校群体。构成和个体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情感的成分,如学校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是积极情感的典型表现;有价值成分,如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

(二)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师生员工去追求文化理想,实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从大的方面讲,学校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的方面讲,每一所学校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发展规划等。如果仅仅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去贯彻学校确定的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当学校把所确定的目标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时,人们就会自觉地认同和追求。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着学校的领导班子在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导着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引导着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抽象理念、历史内涵、管理成果,可以具体分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发展愿景、学校形象定位、教育理念、校训、办学要略、管理思想、学校口号、学校宣言、师生誓词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初步理解为“校魂”。“校魂”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围绕它而展开的。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建设文化长廊,张贴宣传画、悬挂名人警示语;校门前后挂出警示标语;布置教室,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更新陈旧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我校做到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

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师生自身素质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定位准确并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校名、校训、校歌、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都要围绕她的文化内核来进行。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的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再大到无形,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是衡量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就拿我校而言,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创刊校报,校长亲自谱写校歌,丰富师生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学得快乐、玩得开心,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我校的校训是“博学,睿思,明辨,笃行”;教风是“严谨,求精,爱生,善教”;校风是“团结,勤奋,求实,进取”;学风是“自律,刻苦,乐学,创新”。同时,我校还把“团结,勤奋,求实,进取”八个大字镶嵌在教学大楼上,为学生学习做人指引方向。学校通过组织升旗仪式和文明监督岗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实践活动、开展“阳光成长快乐”五四文艺汇演活动等,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三)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发挥制度文化的教育约束功能

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当学校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广大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就会得到展现。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班子成员经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我校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以人为本,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制度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因此制度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在制度生成的过程中,我们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征集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借鉴吸收国内外同类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的先进经验,反复酝酿,多次修改,形成学校的制度体系,并经教师代表大会讨论,多数同意后才组织实施。

2.与时俱进,确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校制度一经学校师生共同确认并形成文本,就要在一定时段稳定下来,无必要原因,不能朝令夕改,以保持其稳定性,便于执行。但这种稳定只是相对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师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提升,以使学校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3.公正严明,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营造氛围,让师生更深切的感受到学校制度所要达至的愿景,明确自己的权力、责任和行为的边界,提高师生对制度的主动执行水平;其次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所谓规范,就是依章执行,按程序执行。所谓公正,就是执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处置准确,宽严适度,而且公开透明,确保所有学校成员在制度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所谓高效,就是通过深入调查获知真实原委,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适当考虑情理的前提下,依法果断的执行;三是要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以提升执行实效。既要照章办事公正执行,又要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力求执行公正服人。既要以惩处来强化刚性约束,又要以奖励来强化柔性激励。既要严格执行,又要作风民主,并辅以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教育和人性关怀,加强与师生的心理沟通,减少师生的抵触情绪,不断提升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

三、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综上所述可知,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名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才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

参考文献:

法制教育进校园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师生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积淀过程,是学校全体成员同心协力、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组织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着学校的校园风貌、办学特色,表现于物质精神、内容形式、课内课外、组织制度、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狭义的校园文化则只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风为灵魂的第二课堂、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主要是校容校貌,如校园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室内外的绿化、美化、净化等;还包括行政装备、教学实验设施,如办公设备、教学实验仪器配备;另外,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也包含在内,如经过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学场所,张贴在适当场合的具有鼓舞性的标语、口号、名人名言、各种人物肖像、有纪念意义的碑铭、人物雕塑、校史陈列室等。校园物质文化属校园文化的器物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

(二)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主要是校园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勤工俭学制度、奖励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以及校园内独特的风俗、礼仪等等。这种制度文化形态使得校园环境能够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全面教育,保证学校的教学、生产、科研、生活等各项工作与学习秩序,从而对学生起到控制和调适的功效。

(三)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如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代表学校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等观念形态的东西。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综上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指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且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目标、信念和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一种环境和氛围。它既是一种管理文化,更是一种教育文化,还是一种组织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和外界的认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营造的过程。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导向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必然对古往今来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和发扬,从而实现对学生个体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就如引路的旗帜,引导着大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二)规范功能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道德、制度、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可以内化为个人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直接起到规范和约束学生思想行为的作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外加的行为规范,带有很大的强制性,它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也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独特节日、典礼、仪式和特殊的习俗,则是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另一重要体现,影响是间接的。往往通过暗示、模仿、从众、集群和舆论等群体心理的作用和影响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例如,进入图书馆、阅览室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阅读气氛的要求就迫使学生遵循这里的规则。

(三)陶冶功能

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处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之中,会给人以无形的力量,激励和感化大学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例如,清华大学经常邀请在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友回学校作关于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报告,这在精神上便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强烈共鸣,促使他们奋发图强。这就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甚至转变原有的思想并提升正确的思想。

(四)凝聚功能

优秀的校园文化富有吸引力,能够产生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如目标、价值、理想、信念、共识、同感等,为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正确准则与良好氛围,唤起和激发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情感归向。许多报考北大、清华、复旦、武大、交大、南开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就是被这些学校的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优良的校风学风所吸引,一旦入校后,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又像一种粘合剂,将万余师生凝聚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整体。

(五)调适功能

校园文化的调适功能不仅表现在物质文化环境上,也表现在精神文化环境上。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作用形象地比喻为“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并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造型优美的建筑物,协调的装饰,与绿树、鲜花、丛林、景观相映成趣,折射出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反映校园的独特风貌,不仅能给师生员工带来舒适愉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又能使师生调节情趣,消除内心抑郁。同样,良好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文娱活动也能对师生的不良情绪起调适作用,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放松。

三、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和谐”为基本理念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应把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大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重要使命,构建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校园文化。和谐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

(二)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理应成为整个社会的典范。建设和谐有序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依法治校就是民主在高校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贯彻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依法治校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依法得到妥善协调,学校内部矛盾依法得到正确处理。

(三)突出民族性

大学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先进文化又总是代表着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本质风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是靠崇高的民族精神。概括地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勤劳勇敢、和平友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团结一致、前仆后继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必须突出民族性,用民族精神强化育人意识,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丁越.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吉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