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范文

黄鳝我们走(收集5篇)

时间:

黄鳝我们走篇1

走在青青的草坪上,一低头,惊诧地发现一朵粉红色的小野花,朴素而渺小,摘下它放在手心,不禁感受到造物主的伟大!月醒了,我一抬头,看到绿纱似的幻境,这月色,轻柔得像湖水,隐约得像烟雾。西边,隐隐约约的传来虫鸣的“啁啁”声,东边又传来一两声“汪汪”的狗吠声,像个粗鲁的猛汉,打破了夜的沉寂……

乡村人有时走出来散步,借着稀稀朦胧的月色,寻找着白天丢失的一顶帽子,一双手套,在他们农村人纯洁的眸子里,月亮便成了忠实的伴侣和照路灯。

农村孩子们往往喜欢躺在草坪上,嘴里叼着一根稻草,仰望夜空,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长亭外,古道边……”不必想任何烦恼,在悠闲中消磨时光。

也有背着竹蒌抓黄鳝的,提着灯笼,在腥湿的泥土里,看到一个叫“天眼”的地方(黄鳝出气孔),对准天眼,一掐就抓起黄鳝扔到竹篓里,或是用小铲轻轻一铲,连泥带鳝地铲到竹篓里去了。

黄鳝我们走篇2

一、基本情况

1.渔业养殖规模稳定。全市上半年渔业养殖面积、养殖产量、渔业产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养殖面积稳定在92万亩;养殖产量微涨3%,为15.27万吨;渔业产值微涨2%,为22亿元。四大家鱼养殖规模有所缩小,由53万亩降为50万亩;河蟹养殖面积由8万亩增加到10万亩;黄颡鱼专养由4000亩增加到9000亩;小龙虾专养面积新增19000亩,鱼虾混养、蟹虾养殖、虾稻连作养殖面积合计10.5万多亩,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2.5万亩。

2.苗种投放有所延后。全市投放鱼种5.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0.6万吨,降幅10.34%,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商品鱼销售价格不理想,商品鱼滞压在池塘中,致使养殖户补苗时间滞后。往年6月中下旬为黄鳝投苗高峰期,6月底全市基本完成投苗,但是今年截止6月底,全市需投放的1.25万吨黄鳝苗种,仅仅投放了500吨左右,成活率也非常不理想,预计今年黄鳝投苗高峰期要延后到7月中旬。四大家鱼等主要品种的苗种生产受气候影响同比延后一周左右。同时受水质影响,繁育量由45亿尾下降到31亿尾,降幅达到32%。

3.市场销售价格下滑。四大家鱼同比价格下滑1.0-1.5元/斤;草鱼≥2500克,均价4.5元/斤,降幅达29%;花鲢2000克≤条重<2500克,均价5.7元/斤,降幅达16%;鳊鱼≥500克,均价3.2元/斤,增幅达55%;黄颡鱼条重≥150克,均价12元/斤;青鱼4000克<条重≤5000克,均价7元/斤。黄鳝混装,均价25-27元/斤,降幅17%。

二、上半年主要特点

1.市场主导的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我市水产养殖比例最大的还是“四大家鱼”,但是老百姓也根据市场情况自发进行结构调整。受市场行情带动,今年我市许多渔民自发转向河蟹、黄颡鱼、小龙虾等名特品种养殖。以胡郭公路沿线为重点,河蟹养殖面积大幅度增长,对比去年增加2万亩,全市达到10万亩。黄颡鱼以往在五湖渔场有一定面积的专养和套养。今年通过全市水产工作会议的大力宣传,全市黄颡鱼专养面积也呈增长趋势,对比去年增加5000亩,全市达到9000亩。小龙虾餐饮业火爆,带动了小龙虾价格不断上升,小龙虾专养面积增加较快。今年,小龙虾专养以杨林尾镇壕口村为核心,专养面积达到19000亩;鱼虾套养主要为鱼种池套养,面积2万余亩;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排湖河蟹养殖区域,面积7万余亩;虾稻面积1.5万亩。熊书宝,投资1500多万元,于2013年在杨林尾壕口村外滩承包6000亩水面专养小龙虾,套养鳜鱼、黄颡等品种,目前每天可销售500公斤左右的小龙虾,并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垂钓、观光于一体的休闲产业园。陈场镇芮湾村养殖户徐克成养殖面积11亩,由于养殖四大家鱼泛塘后,于2013年转产进行小龙虾专养,套养鳜鱼,总共投入6000元,年底销售收入24000元,投入产出比1:4,养殖效益良好。

2.种苗瓶颈突破取得新进展。黄鳝、“四大家鱼”、鳜鱼、黄颡鱼等我市市民喜欢的品种的苗种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我市采取水产苗种整治、苗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解决苗种质量问题和苗种短缺问题。去年张沟镇凤凰村黄鳝繁育基地取得实验性成功后,示范效应明显,养殖户热情高涨,今年已形成了张沟镇凤凰基地、先锋基地、联潭基地、宋场基地、郭河镇强农基地、杨洲基地、西流河易卫祥基地等7个较大的黄鳝苗种人工繁育基地。在技术方法上实行“两条腿走路”,即根据渔民鱼池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仿生态有土繁育技术和无土繁育技术。在推广模式上实行规模化生产与千家万户自繁自育同步并进。目前,全市开展黄鳝繁育的渔民有49户,建繁育池690亩,繁育网箱23400口。预计今年繁育黄鳝苗种1000万尾,目前已繁育219.5万尾,其中张沟凤凰村38.5万尾、联潭基地3.5万尾、宋场基地11万尾,郭河镇杨洲基地26万尾、强农基地1万尾,西流河卫祥基地120万尾,其他养殖户约19.5万尾。

3.水产高效模式有了新提升。目前,河蟹“3+5”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被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列为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市排湖渔场近3年积极推广河蟹“3+5”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水平逐步提高,鱼池生态环境良好,河蟹规格达0.3斤以上,亩产可达350斤,养殖效益可观。目前,此生产模式正在我市河蟹板块大面推广运用。市五湖渔场推广黄颡鱼“全雄1号”养殖,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黄颡鱼“全雄1号”单养、“两黄”共养、苗种成鱼连养、四大家鱼套养、河蟹塘套养等养殖模式都取得较好效果。

4.水产市场流通打开新渠道。随着江汉平原农产品大市场开通营业,不仅本地水产品销售渠道打开了,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水产品销售,这为搞活水产品流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市渔民增收加强了保障。目前,江汉平原农产品大市场水产品日销售量达到500多吨,水产品市场生意良好。

5.设施渔业推广力度加大。为了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由过去老百姓靠经验养鱼转向靠科技养鱼,今年我们加大了设施渔业的推广力度。一是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水产项目,在示范基地建立水产养殖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水质在线监测,实现自动增氧、自动投饵,提高科技渔业含量。这样不仅可以将老百姓从过去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省时省力,且能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民收入。二是利用渔业科技产品“鱼博士”,实现自动报警、自动增氧,特别是防止阴雨天气时鱼池“泛塘”。目前,五湖渔场已大面积推广此科技渔业设施,反响很好。

6.渔政执法力度加大。上半年,渔政执法重点围绕2014年汉江段春季禁渔工作加强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一是加大宣传。禁渔期间,印发禁渔宣传资料5000余份、禁渔告知书4000多份,渔政工作人员住渔船、码头,深入市场、餐馆、酒楼,逐户逐人的进行宣传,在宣传的同时,与对象签定了禁渔期间的责任书451份;出动宣传车33台次,录制宣传录像,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共计11次大力宣传禁渔期的有关做法。二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全市组织了大型检查行动3次,参加人员150次,出动车辆20台次、水上渔政巡逻艇3台次;接受举报案件2起,查实1起,查获违禁捕捞1艘,取缔违禁渔具20米,查处电捕鱼器3台,没收违法捕捞渔获物20公斤,行政处罚1人,罚款3000元。三是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重点是东荆河泛滩天然产卵场保护,内陆水域种质资源保护,同时开展增殖放流,4月1日,在汉江禁渔启动仪式上,市渔政局向汉江投放各类鱼苗230万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繁殖鱼苗减少。我市现有登记发证的苗种繁育场23家,比2010年减少12家。今年,由于春季长时间的低温和降雨量小、水源污染、亲本超龄生产、种质退化等因素,亲本产卵率、鱼苗出苗率、存活率存在“三低”现象,全市苗种生产量只有31亿尾,比去年减少31.1%。彭场渔业良种场的繁殖场位于彭杨公路沿线,今年开始繁殖鲫鱼时,由于水质不好,鲫鱼出苗就死亡,基本没鲫鱼鱼苗出售。

2.养殖水域环境恶化。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水质极度富营养化,氨氮、亚硝酸氮超标,水质呈劣五类,抽水就容易中毒死鱼;沟渠的水位未雨先排,遇雨急排,水位常年较低,甚至由于工程施工拦河筑坝,致使河流、沟渠断流严重,无水可取,对春季水产养殖造成极大影响。胡场伍国权鱼苗繁殖场位于胡郭公路沿线,也是在繁殖鲫鱼时抽水,造成1300多斤鲫鱼亲本死亡。

3.鱼价较往年偏低。一是由于各种成本的增加,特别是饲料上涨了300-400元/吨,导致养殖鱼的成本每斤增加0.5元左右。二是由于市场疲软,导致价格下滑。“四大家鱼”的同比价格下降1.0-1.5元/斤,特别是黄鳝,今年均价25-27元/斤,同比下降17%。

4.气候异常影响渔业生产。今年3月份气温较高,4-6月份却是间隔阴雨天较多,没晴两三日就有阴雨,导致水温一直难以升起来,较大的影响了渔业的生产。四、五、六月份成鱼养殖不能正常投饲,缩短了成鱼养殖周期,这直接影响了水产品总产量。黄鳝网箱养殖投苗和黄鳝繁殖推迟一个月左右,而按照往年6月中下旬投黄鳝苗种的,成活率非常不理想,死亡率较高,死亡率达到83%以上。剅河吕涛等4名养殖户于6月21日购买黄鳝苗种2.2万斤,已全部死亡。

5.消费低迷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受社会整个购买力下降和餐饮业的影响,水产品价格降低。去冬今春,成鱼销售严重压塘,虽然现在已销售完了,但比往年迟了两个月(往年一般在五月一日左右销售完毕),导致养殖户补塘积极性不高,有部分养殖户改种莲藕,面积达到0.97万亩,主要分布在彭场、郭河、通海口、陈场、剅河等镇。

6.下半年存在旱情隐患。上半年虽然阴雨天较多,但降雨总量却较少,梅雨季节即将结束,可能遭遇到伏旱和秋旱。在水质较差、水量较小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渔业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下段工作重点

1.持续推进苗种繁育。要做好黄鳝秋苗繁育工作。由于春季气温持续较低,黄鳝早苗生产季节推迟,产量不高,因此,要及时指导各黄鳝繁育基地养殖户精心管理,抓住7-8月秋苗繁育关键时期,提高产卵率、出苗率、成活率,保障今年黄鳝苗种繁育取得一定成效,为明年全面推广树立信心,积累经验。重点加强对张沟镇先锋基地、联潭基地的生产。开展“四大家鱼”苗种培育工作,提高苗种质量,为明年生产打好基础。

2.及时指导渔业生产。要做好病害的防治。7-9月是水产生产的黄金时期,也是病虫害易发、高发季节,水产部门将及时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养殖户科学管理、科学用药,减少生产失误。同时,做好高温干旱时期的抗旱工作,指导渔民合理调节池塘水位,保障生产正常运行。

黄鳝我们走篇3

5月9日,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节日——国际母亲节!当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前,我们的母亲您就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却怀着满心的欢喜,把我带到这个世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母亲,人类就不会繁衍,更谈不上进步和文明。

当我们呀呀学语时,您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引语,重复着同一句话;当我们开始歪歪斜斜地走路时,是您搀扶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过来……

当我们渐渐长大,对事物一知半解时,您会重复地引导我们,那时候的我总会觉得您是一个啰嗦的人。

当我们犯错时,最痛苦的是母亲您,而最“偏袒”我们、爱护我们的,还是母亲……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厨师在烹制一道菜,当他把一条黄鳝放入油锅中炸时,那条黄鳝拼命用头部和尾部把腹部撑出油面上,尽管鳝的头部已被油炸熟,厨师甚感奇怪,剖开鳝腹一看,发现这条鳝腹中有一条幼鳝。物尤如此,何况人?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位母亲都用她独有的方式去保护子女,甚至愿意失去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说:母爱是最自私的,母爱也是最伟大的!

当我们渐渐长成大人,成家立业,对母亲昔日的依恋也渐淡,相反的是,无论我们长得多大,甚至多老,我们却是母亲唯一的牵挂、永远的牵挂,当我们忙于工作时,母亲则永远做我们的后盾,母亲的家门永远为他们的子孙敞开,母亲那双布满老年斑和皱褶的手,还能为她的孙子们烹调出各种美味的菜肴……

母亲,要说出您所有的事,我用一辈子也说不完!

黄鳝我们走篇4

一、喜见白蚁满天飞

在教室辅导晚自习,安静的课堂突然有些骚动。原来窗口陆续飞进来一些小虫子,前前后后有几十只。有的直往灯管上扑,有的满教室瞎撞,一会儿撞墙,一会儿落在学生的头上、脖子里、白衣服上……一时间,女生的惊叫声,男生的起哄声,此起彼伏。有一只落在了讲桌上,仔细一看,这罪魁祸首竟是飞蚂蚁!

晚上一想,也难怪,淅淅沥沥下了半天的雨,想着还下不透,哪知连飞蚂蚁都出来了。好啊,连旱几年,总算有一场透雨了。

飞蚂蚁本名白蚁,是蚁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分化出来的有翅成虫。透雨过后,从蚁巢的分群孔里钻出来寻找伴侣,飞不了多久就翅膀脱落,成对。印象中,只有连天下雨,土地湿透,白蚁才会出巢。

记忆中,飞蚂蚁出窝时,可就是孩子们的最开心的时候了。岁数大一点儿的,拿上一把火扇,或者棕叶扫帚,冒着小雨扑打空中乱飞的飞蚂蚁,岁数小的只管拿着袋子或瓶子满地捡。地上的飞蚂蚁大多已翅膀脱落,或是落在地上沾湿了翅膀,而且常常成双成对连在一起,一抓就几个,于是不一会儿就是一大瓶。高高兴兴带回家,下锅干焙,除掉翅膀,香油一炸,满嘴喷香,爽啊!这时也是鸡们、狗们最欢快的时候,满地的飞蚂蚁正好是免费的美食。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和雨中,开心的孩子、鸡狗,大人们也喜上眉梢,不过,他们高兴的是,昨天刚点下的包谷种子,不用担心在地里干着,被田鼠或麻雀翻吃了。

记得最后一次吃飞蚂蚁,是在乡村学校工作时候了。也是黄昏时分,雨停后,看到有的学生满校园地抓飞蚂蚁,于是几个年轻教师号召一大群学生一起抓。在单身宿舍用电炉、小锅炸了两大碗,师生同吃,其乐融融。不料,一名同事晚上浑身起了大大小小的红疹,几个人急忙连夜把他送到卫生院,经诊断为高蛋白过敏。唉,原来是这免费的美味惹的祸。

飞蚂蚁出窝,大致在端午前后,一般也就是雨季到来的标志。山坡、林地积满了水分,愈加翠绿了,山谷沟壑到处是潺潺的泉水。于是,一连串的好事接踵而至。

“五月端午,鸡枞拱土。”家乡的鸡枞名满海内,下透了雨的红土高原,满山的鸡枞及其它菌子陆续探出了头。山野,布满了孩子们的足印。

“五月端午,黄鳝咬手。”大河涨水小河满,稻田里,沟渠边,捉黄鳝泥鳅的孩子多起来了。顺着黄鳝吐沫(产卵)的踪迹,找到洞口,一抓一大条,青黄青黄的,真正的精品。或者晚上带上用剪刀改制的黄鳝夹,拿着手电筒,顺着田埂、沟边去照。夏夜太闷热,黄鳝们都到洞外乘凉呢,一夹一个准,收获自然不会小。

刚看见一条新闻:“新浪微博多名网友发博称城里多地出现成千上万的小飞虫,很是恐怖。市民猜测,干旱的时间长,飞蚂蚁大量飞出,预示着可能还会下大雨。”飞蚂蚁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雨季,应该高兴才是,何必恐惧呢?

二、端午・黄鳝

前几天,一个外地朋友来访,想吃点特色菜,我首先推荐了鳝鱼。果然,朋友吃后赞不绝口,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来品尝。我告诉他,想吃就在一个月之内来,以后则没有此般美味了。

的确,家乡有句老话:“五月端午,黄鳝咬手。”端午前后,正是黄鳝大量上市的时节,家乡的野生黄鳝近些年虽已不多,但这一季在市场上、餐馆里倒也还随处可见。

野生黄鳝,营养丰富,鲜味十足,江南一带甚至有“秋冬一根参,春夏一盘鳝”的说法。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所以江浙有习俗:端午节要吃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俗称“五黄”。吃五黄能驱寒湿,祛五毒,强身体。

家乡的小坝子土肥水美,历来以优质大米出名。插秧到端午前后,蛰伏半年多的黄鳝纷纷钻出了深土,寄居于池塘边、稻田埂、沟渠畔。春来稻田一片青绿,田间多的是虫子,正是黄鳝捕食的大好时节。端午前后,饱餐进补以后的黄鳝一条条发育成熟,滚圆滚圆,肚皮黄爽爽的,于是开始产卵(家乡称“吐沫”),产卵过后,据说都变为公的,异常矫健,甚至凶猛,拿黄鳝时常会被咬到手指。

当然,要想吃到美味,我们当然不怕咬。要想不被咬,自然也有办法。最简单的办法是钓。用细铁丝(有时也用伞骨,但太硬,在洞里不易弯曲)做一个钓钩,穿上蚯蚓,轻轻伸进黄鳝洞里,待黄鳝咬上,一拉就出来,赶快掐住。当然,也有脱钩或出洞以后还失手放跑了的。再加上要有合适的地形才好钓,所以,我钓黄鳝收获不太多,还是喜欢用“黄鳝夹”去夹。

夹黄鳝的装备相对复杂一些。找一把破剪刀,刀口部分放在火里烧红,加工成锯齿口,尖端稍稍掰弯曲。剪刀柄掰直,插上或绑上两根木柄,“黄鳝夹”制作成功。天黑以后,约上同伴,带上竹篓、手电筒出发。来到黄鳝最多的稻田边,顺着一条条田埂,借手电筒的光亮在稻田边搜寻黄鳝。春夏之交,稻苗刚刚转绿,田里水草还未滋长,能见度很好。隔不了几步,就有一条黄鳝在秧苗间“乘凉”,慢慢把夹子伸过去,看准了,一夹就中。连着夹子把拼力挣扎、头尾扭曲甚至缠绞在夹子上的黄鳝放入竹篓,于是继续搜寻。夹黄鳝的成功率高,找准地点的话,三四个小时可以夹到两三公斤。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记得我读初一时,家里穷困,电池用废了就买不起,常常只好眼巴巴看着同伴去,有时还跟着去打打下手。一段时间下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妈妈找其他同学一打听,说我常常在课堂上睡觉,于是一顿好打,再也不允许去夹黄鳝了。因为天气炎热,大多数黄鳝往往要等十点多以后稻田里水温降下才出洞来乘凉,所以每天晚上夹黄鳝回来基本都是十二点以后,睡眠自然不够了。于是,大多数时候,我只有在放学路上钓黄鳝,或直接刨田埂捉黄鳝,对“黄鳝咬手”的体验更深刻了。

最后一次捉黄鳝是大学即将毕业时,因“六・潮”,学校停课,当一些“精英”还在东风广场激情演讲时,我带着一位同学回我家,每天就在坝塘边玩,游泳游够了,就到上边稻田里捉黄鳝。有时用钓钩,有时扒洞硬捉。两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一身泥水地提着一串黄鳝从田埂上走过,惹得乡邻们阵阵的议论。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家乡葡萄、蔬菜等果蔬种植的大量推广,稻田越来越少了。农药的大量普及更要了泥鳅、黄鳝们的小命,家乡的野生黄鳝已不再像以前一样多了。连自己嘴馋想吃都要找熟人买,或到熟悉的餐馆才敢吃了。

又是一年端午节,多么怀念那黄鳝咬手的美好时光啊!

三、白薯・红薯・紫薯

2012年3月9日,昆明街头,阳光明媚。正是春城百花盛开的时节,我却和妻子愁眉苦脸地在肿瘤医院门口徘徊。

头天女职工体检,医生说妻子貌似有一个囊肿,建议到专业医院检查,于是一大早就陪着她赶到了医院。正满脸阴云地在门口等检查结果,突然远远传来叫卖声:“卖红薯喽,新鲜的烤红薯!”只见一辆三轮车缓缓驶来,一位老者边骑车边叫卖:“烤红薯,新鲜的烤红薯。孩子吃了聪明,女子吃了健美,男子吃了减肥,老人吃了防癌!”我正不知如何开导忧心忡忡、一言不发的妻子呢,正好出门太早没吃早点,于是买了两大个烤红薯:“来,吃个红薯当早点吧!听到没,还可以防癌抗癌呢?难说待会儿检查结果出来还真是虚惊一场呢!”吃着香甜的红薯,妻子的紧张情绪渐渐舒缓了,后来的检查结果也证明是妇幼保健院的误诊。

一年来,妻子还常常回忆说,那天的烤红薯真甜。作为农村长大的我,当然知道红薯的甜,而且那种甜是刻骨铭心的,只不过我们那时叫白薯,不管他是白心还是黄心。

记得八九岁时,还是后期,农村生活极端清贫,填饱肚子都还成问题,更别说有什么零食、水果吃了。我每天下午放学,都要到村后打猪草。秋冬季节,生产队的豆田里马豆草很茂盛,但不敢去偷,只有到山间自留地、田埂边去找各种野草。天干物燥,自留地大多抛荒,尤其是收挖过的白薯地,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空着。远看像给小山们缝补的一块块土红补丁,但嘴馋的我们最清楚,到地里偶尔会看到刚发出的白薯芽,下面自然会藏着白薯,那就是我们的美味了。找到嫩芽,用打猪草的镰刀挖或直接用手刨,很容易刨到或大或小的白薯。当然,说是大,也不过手指长短――吃食金贵,白薯也要上饭桌,家家挖白薯都很认真呢。小的就只有小手指大,有些甚至是挖断的半截。有时收获太少不解馋,不甘心,又没带锄头,就直接躺在红土地上,用双脚蹬。干燥、疏松的红土一会儿就蹬开一大片,埋在下面的红薯时不时就露出来了。裤脚边或干草上随便抹抹泥土,连皮吃下肚,又甜又脆,那叫一个爽啊。

包产到户以后,家家户户粮食多了,白薯慢慢种得少了,而且大多是用来喂猪,想吃白薯只有在集市上偶尔可以买到。记得有一年,有个学生给了我女儿一只小狗,养了几天,发现那小狗不吃肉,不吃饭,只吃黄心白薯,也许是在老家吃惯了。想想没办法侍弄,不养了,可女儿舍不得把它送人。于是只有每次赶集都去买白薯。碰到一次就买二三十公斤。到了冬天,白薯少了,每个赶集日都去,却难以碰到。我只有骑着自行车,半夜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农贸集散市场去买。顶着寒风,往返三十公里,每次载回二三十公斤,总算让小狗熬过了一个冬天。

多年来,我每年秋天都要买一些白心白薯,或削皮生吃,或煮吃烤吃。渐渐地,妻子女儿也爱上了白薯,一家人品味着鲜甜、香醇的白薯,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呢?

近几年,就像其他奇形怪状的瓜果蔬菜问世一样,市场上突然出现了紫色的红薯,而且还时常上得了酒店的餐桌。据说常吃紫薯可以防癌,不过相比土生品种,价格可不菲哦。

四、真传

周末照例回老家看望父母。午饭时,女儿打电话回来,问起我们正在老家吃饭,羡慕地说:“你们又可以吃我奶奶做的臭豆腐了。别说了,再说一阵我口水都快流到电话上了。”

的确,女儿最爱吃蒸臭豆腐,尤其爱吃奶奶做的,这缘于我。

母亲家是世代的豆腐之家,记忆中,外婆做的豆腐就是村里、乡间最好吃的。舅妈继承了外婆的衣钵,三十年来,舅舅挑一副竹篾豆腐框走村串巷,把元山豆腐的名声传遍了富民坝子,直到今年才因年老体衰放下了担子。

母亲不会制作豆腐,不过经她蒸煮炖炒后的豆腐却是令吃过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尤其是蒸臭豆腐,是我青少年时期印象最深的美食。正源于这份情缘,成家后,我自己做饭时也特别爱做蒸臭豆腐这道菜。煮南瓜、萝卜等耗时的蔬菜时,顺便在上层蒸锅里蒸臭豆腐。买焐到九成熟的豆腐,一大块掰成三四小块,分散放入盘子,每块上面抹上点儿猪油,撒点儿盐,再放第二层、第三层,每层均放油盐,最上面撒上小葱、芫荽、鲜姜末,于是入锅蒸。豆腐外观稍膨胀时端出,撒上糊辣椒粉、花椒粉,及时将炒锅中已炼好的菜油均匀浇在上面。随着“嗤啦”一声脆响,满屋顿时飘满了浓香。

女儿从小就吃着我做的蒸臭豆腐长大,也爱上了臭豆腐。每当我蒸臭豆腐时,她常常等在灶台边馋涎欲滴,同时也将我的加工过程看在眼里。但是吃过几次母亲做的豆腐后,她却说:“老爸,你做的臭豆腐没有奶奶做的好吃。”我说:“你小时候不是最爱吃的嘛。说说奶奶做的为什么好吃。”她说:“奶奶的臭豆腐是放在米饭下面蒸的,有稻谷的香味。”我说:“你的确观察的认真,但你还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豆腐的质量。我们在奶奶家吃的臭豆腐,都是你奶奶的娘家祖传手艺制作的,你的舅奶用的是元山独有的洞子河泉水。这是其他地方的臭豆腐无法可比的。当然,我也没得到你奶奶的真传,也是小时候像你一样在灶台边偷学的。但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家吃过蒸臭豆腐的人还没有谁说过不好吃呢,我在各种各样的餐馆里吃到的蒸臭豆腐,也都觉得没有我做的好吃。不过也觉得你奶奶做的最好吃,因为那是祖传的,是家的味道,是纯正的家乡味。”

黄鳝我们走篇5

三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江维表哥提着煤油灯带着我和哥哥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我边走边向四处张望。四周黑漆漆的,就像被罩上了一块大黑布,我又害怕又高兴,害怕的是在这么黑的晚上,只有我们三个人行走;高兴的是表哥带我们去抓鳝鱼。

正走着,忽然,表哥停住了脚步,提起煤油灯,两眼盯着田埂下,我刚要开口,表哥用手势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我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只看见田埂下有一个洞,洞口朝天。仔细看看,这洞口比较光滑、湿润,我知道这是鳝鱼洞,怪不得刚才表哥不让我说话。忽然从洞里冒出一些小泡泡。“有鳝鱼”!我不禁脱口而出,叫了起来。表哥脸上顿时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让哥哥举着煤油灯,又把鱼篓递给我拿着。只见他把一个扎满铁针的器具伸进洞里,捅了几下,又转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拖出一条鳝鱼,这条鳝鱼足有一尺长,身体呈黄色,隐约有些黑纹。虽然它全身被铁针刺得鲜血淋淋,可还在甩尾巴摆脑袋拼命地挣扎。表哥把它抓住,丢进鱼篓里。

我们又找到了第二个洞,只见洞口旁,直挺挺地躺着一条鳝鱼,我心想:这条鳝鱼怎么死啦?我们那里的习惯是不能食用死鳝鱼的。我正想一脚踢开它,表哥忙拦阻我,说:“别忙,看看它是不是装死?”装死?鳝鱼还会装死?哥哥拎着灯,我们都好奇地凑近去看。表哥用鳝鱼钩轻轻地拨拉了一下,不动。再用尖针戳了一下,看,直的身体扭动了。“哈!活的!活的!”我们开心地笑着。当然,这条鳝鱼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那天晚上捉了几条鳝鱼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喜悦、兴奋,新奇的感受都深深地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