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收集5篇)
景区规划篇1
关键词:风景区建设现状规划意图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区建设、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日益激烈,“开发越快,破坏越严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实践中,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因为其宏观性特征,难以直接指导风景区详细规划阶段规划的编制及规划管理工作,许多地区由于开发建设的需要,开始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编制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而城市控规编制的方法与程序主要是针对城市开发而制定的,难以体现风景区“严格保护”“保护为先”的特征,只有开发指标,没有保护指标,对于“景观控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指导实际建设中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健康发展。
1我国风景区建设的现状
1.1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的状况相当普遍。各地同志普遍反映,《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原则性的规定多,规范性、程序性的规定少,处罚无力,不便于操作和实施,给实际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条例》的问题也影响到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和执行不力。加之各地抗法队伍不健全,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不能确保法律法规的执法效力。有些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缺乏统一性,加大了执法难度,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完善。
1.2乱搭乱建破坏景观。景区“城市化”,风貌失色。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风景名胜区人口迅速增长,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日趋活跃,修建房屋和各种公共设施,办厂开店,发展乡镇工业和商业服务业,景区内繁华的街区涌现,原有的村庄、居民点迅速扩大,新的集镇不断形成,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严重,风景名胜区自然风貌黯然失色。有的已引起国家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密切关注和重视。
1.3人造景观大煞风景。主要是凭借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采用古代或现代的表现手法在景区修建一些雕塑或建筑,制作粗糙,文化品位不高,与自然景观极不协调。有的在景区克隆仿古建筑或新开景点,修建亭台楼榭,建筑形式及其位置、体量处理不当,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1.4开山、毁林、取水风景名胜资源受损。由于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关系,一些乡镇企业和农民在景区开山采石,毁林种田,超量利用水资源,种种人为因素造成风景名胜资源的大量消耗,山体,植被受损,水源枯竭,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有些著名景观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有的举世皆知的极其珍贵的风景资源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1.5规划工作跟不上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编制滞后,审批周期过长,形成无规划指导的开发建设;也有规划编制审批之后,仍自行其是,不按规划实施,监管不力;对规划的实施缺乏监督。监督的制度和队伍从上到下未建立,对景区违规建设,不能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四是旅游设施过量增加。有些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为了扩大经营,吸引游人,增加收入,在景区内大量修建各种游乐服务设施与旅游接待设施,影响到景区的整体风貌。
1.6规划编制的水平不高,规划的内容中,指令性条款和指导性条款不明确,可操作性和监督性较弱,缺少对自然景观要素和风景空间的认识和把握,往往套用城市规划手法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方案,常常出现建筑物主体化、入口广场化、环境花园化、游人中心集市化等建设败笔。
2风景区规划时应坚持的原则
2.1保护优先原则。风景名胜区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风景名胜区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优先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2.2综合协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虽然保护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核心,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只有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综合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2.3突出自然原则。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
2.4环境承载力原则。承载力原则意味着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风景名胜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当使用强度超过某一阈值或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必须要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之内,这是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5分区管理原则。根据风景资源价值与分布,划分功能分区,严格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区内名,区外利”的管理原则,在保证风景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6分期发展原则。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遭到破坏的风景名胜区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自然恢复阶段。所以对待风景名胜区规划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理近期实际与远景目标的矛盾,从最终目的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风景区的规划管理措施
3.1风景区总规意图在用地与空间上的具体深化与落实,它是针对风景区当前的突出问题,以风景区的某一地段范围为对象,以风景区总规为依据,以规划综合性研究为基础,对规划地段从旅游容量、居民容量、景物保护、参观游览、旅游设施、基础工程、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将研究结果综合反映在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中,以数据控制和图则控制为手段,将规划与管理相结合,以实施性技术法规文件的形式,对风景区用地及设施的保护与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
3.2以规划综合性研究为基础,规划管理要涉及到组成风景区的各个子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土地使用、资源保护、旅游设施、政策规定等方面,有些问题在总规阶段或者专项规划中已经明确,成为风景区控规的必要依据。控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应进一步深化相关具体控制方面,包括旅游容量控制、居民容量控制、景物保护控制、参观游览控制、旅游设施、基础工程等方面。
3.3从规划管理的角度看,当前风景区控规就是要通过“控制建设、旅游容量、突出保护”来协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最终解决这一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一方面,风景区内的任何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其内在构成都包括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及行为活动等方面,并且都需要着手控制,为了突出风景资源开发特点,强化保护要求,还应该融入风景保护、游赏控制的内容,应从保护、游赏、用地使用、环境容量、设施配套、建筑建造、景观环境、行为活动等方面进行规划管理控制。
4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风景区规划管理的研究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在今后的风景区规划管理上,应切实与合理地吸收、借鉴城市控规方法,发展适合于风景区的控规方法,是需要反复探索与实践的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束晨阳;;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J];中国园林;2007年04期
[2]陶一舟;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及其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吴承照;;可持续管理——风景管理的科学之路[J];中国园林;2011年07期
景区规划篇2
关键词:大连星海公园景观生态学规划空间格局
Abstract:usingthetheoryoflandscapeecologyandplanningtheory,combinedwiththeactualscenicspottodalianxinghaiparkscenicspotforthestudy,usingthelandscapediversity,landscapedominanceindex,landscapeevennessandlandscapefragmentationandsoonmanykindsoflandscapepatternofdalianxinghaiparkindexsceniclandscapepatternsofdifferentperiods.
Keywords:dalianxinghaiparkplanningspatialpatternoflandscapeecology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第一节引言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三个方面。
第二节相关理论综述
2.1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内涵与方法
景观生态规划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理解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植物学家和规划师PatrickGeddes的“先调查后规划”和美国景观设计之父0lmsted及Eliot等在城市与区域绿地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方面的规划。1969年麦克哈格出版《设计遵从自然》一书,提出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千层饼”模式,是真正意义上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出现的标志。狭义的理解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不仅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过程、社会过程和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而且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来经营和管理景观.以达到既要维持景观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又要满足土地持续利用的目的。【1】
1980年代以来。在景观生态学全面发展的推动下,景观生态规划得到了迅速推广并逐渐成熟,目前已形成多种规划思想与方法体系,其中三种比较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体系是捷克景观生态学家Ruzicka和Miklos提出的LANDEP方法体系、德国景观生态学家Haber等人提出的土地利用分异战略(DLU)以及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等人提出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2】
风景名胜区是实现人类与自然亲和的载体,其形成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有引进斑块又有残留斑块,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3】。
第三节研究概况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区概况
大连星海公园,位于大连市西南,由占地19万平方米的陆域园林、长达800多米的弓形海水浴场组成,是著名的风景区。星海公园由游览区、休息区、儿童游乐园、海水浴场区四部分组成。海水浴场区是沿国内800米长的半月形海滩而成为大连市四大海水浴场之一。景区内鹅卵石铺就的条条甬道,把棋乐亭、望海亭、海岩亭、迎潮亭、瑾花亭连在一起。园内建有望海亭、迎潮亭、望海楼等景观。
3.1.1自然概况
3.1.1.1地理位置
大连地处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属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的气候。
大连星海公园
3.1.1.2地形地貌与土壤
大连城市区分布在辽东半岛的南端,丘陵半岛地貌为主,长白山余脉、千山山脉及其余脉,沿半岛走向,纵贯全区,构成中央高、东西两侧低,北高南低、尾端翘起的脊状地貌轮廓,滨临黄海,毗连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受地质构造、风化剥蚀及水流侵蚀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山顶海拔标高一般在100~200m,地形坡度随地面标高提升而变陡,山麓下部5~10°,中部10~20°,上部25~70°。临海地势形成陡崖峭壁,高20~70m。
3.1.1.3气象
大连常年主导风向是: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4―10.5°C。极端气温最高37.8℃,最低-19.13℃。大连市年平均气温绝对变率为0.544,相对变率是5.08%。(参考大连市1950―2001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3.1.1.4植被
截至2005年初,大连市城市绿化面积为1亿142万,覆盖率为42%,公共绿地面积为2369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
乔木:雪松、元宝枫、国槐、榆树、杜仲、白桦、紫叶李
灌木:碧桃、榆叶梅、大叶黄杨、连翘
3.1.1.5生物资源
哺乳动物:野狗、野猫、野兔、黄鼠狼、刺猜、田鼠等;
鸟类:麻雀、喜鹊、山雀、乌鸦、燕、等;
其他:野鸡、野鸭、龟、青蛙、蟾蛛等。
第四节大连星海公园景区景观格局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为基础,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景观的功能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畅通,并使景观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满足人们旅游、休憩、观赏等需求的活动。
4.1大连星海公园土地利用格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过程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景观变化显著且日益加速,其中有的变化使人担心。这就要求人们在希望享受高质量景观的同时,要在景观的发展变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这归根结底在于应该从整体生态着手,制定具有生态文明的景观规划体系【4】。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在一个特定的地域空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交错、重复出现、嵌套分布,就形成了一个景观镶嵌体。大连星海公园作为城市风景区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明显地区别于其它景观镶嵌体,其景观类型相对单一。大连星海公园的土地利用格局相对单一,其构成要素大致有三类:即:①人工景观单元,如道路、景区服务区建筑、售卖亭建筑及其它各种建筑物;②半自然、半人工景观单元,如公园绿地等;③人为干扰下的自然景观单元,如海洋等。
4.1.2大连星海公园斑块尺度与分布
大连星海公园的三大类板块的尺度与分布有以下特点,在尺度上:①同一类型斑块尺度相对较大,②公园绿地斑块的被园内道路分割、连接,既促进又阻碍,在分布上:①同一类型板块的分布集中,②公园绿地斑块在数量上、面积上都占优势。
破碎度反映了单位面积上斑块个数的多少,大连星海公园的斑块的绿地景观破碎度不大,说明绿地景观整体性较好;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性,斑块种类较为单一,总体多样性程度不高。
4.1.3大连星海公园水体斑块的聚集度与破碎度
大连星海公园的水体斑块包括:园内主轴线水体景观和海岸线滨水景观,水体斑块的聚集度较大,破碎度小,破碎度小对生存于其中的物种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就小,破碎度小也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可能性减小。
第五节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一定尺度对景观资源的再分配,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它强调景观的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特性,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
(2)针对性原则:针对研究区的特点,立足于挖掘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及自然地理特点、显现场所精神,采用相应的评价及规划方法;
(3)综合性原则:本研究力求在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兼顾社会经济条件等问题,以增强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同时体现以下指导思想:
(1)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当前不甚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进行景观结构调整;
(2)以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为基本准则,在前述景观格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特征、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项,马克明,王仰麟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黎明主编.乡村景观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景区规划篇3
关键词:历史风景;习家池;士文化;规划结构;整体创造;
Abstract:thehistoryofChinafornaturalscenerytocreateawealthofexperienceandwisdom.XiangyangXiJiachiscenicareaisanaturalandculturalattractionsinhistory,facinganimportantchoiceinthedevelopmentoftoday,scenicarea.HumanisticspiritforregionalthegestatedfromXiJiachiculturecharacteristic,throughthemacroscopic,mesoscopic,microscopicthreelevelsofthescenicspotscaleanalysisoftheculturalvalueofscenicspot.Accordingtothestudy,terrainfeatures,threelevelofplanninganddesignofliteratipursues.Regionalspatialscaleandplanninganddesignofscenicartstructure,culturalstructure,functionstructure,theculturalvalueofhistoricalscenicareawithmodernfunctionalrequirements,soastorealizethehistoryoflandscapedesignhistory,createaneweraoffunction.
关键词:历史风景;习家池;士文化;规划结构;整体创造;
Keywords:historicallandscape;XiJiachi;scholarculture;planningstructure;thewholecreation;
清空内容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我国历史上对于风景的营建有着自身的理念与方法,这些风景区都孕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对于传承地区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历史风景区不仅传承着历史文脉,同时也将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融贯进去,满足人们对于历史与时代的共同文化追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地方对于地区历史风景区的建设尤为重视,探索我国历史风景区的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襄阳市习家池风景区规划设计为例,探索历史风景区在传承人文,服务时代需求的规划设计方法。
1习家池历史风景区规划概况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地处襄阳市襄阳城南5公里的凤凰山东麓,北负岘山,东临汉水,(图1)是襄阳最早的园林之一,史载为东汉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所建。东晋时期著名史家习凿齿[襄阳侯习郁后裔,著《汉晋春秋》。]曾隐居于此,距今已一千九百多年历史,在我国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园冶》:“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因其绝佳的自然风景,吸引许多文人在此营建居所、寺庙,留下了许多名诗佳句,增添了此地浓郁的人文气息。《襄阳县志》中的《重建高阳池馆记》赞誉:“全楚十八九而胜迹,名流都人士留连而慨慕者,习家池为最。”
历史上多有名士在此活动,并为此地留下浓厚的文化。唐代屡有大诗人造访,如王维、杜审言、李白等均有留韵。其中谷隐寺是东晋佛教古刹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历代有高僧大德主事,仅晚唐、五代而言,就有曹洞宗的智静禅师、知俨禅师,临济宗的蕴聪禅师等等于此,儒、禅文化在此地融合发展。除此之外,凤凰山之南卧龙山之西的凤林关作为襄阳古战场的名迹,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构成了此风景区重要的一大文化特色,为规划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支撑。习家池在其近一千多年的历史上,虽屡有损毁,但是历代也均有增修。现尚存六角亭、荷花池、溅珠池、半规池等历史遗迹,仍不失为览胜之地。
2规划定位与构思
2.1规划定位
习家池不仅风景绝佳,也是文人荟萃的地方,仅是依靠习家池本身的园林和古隐寺等景点不足以满足习家池在襄阳市、全省以及全国的战略发展,因此,在立足于习家池园林的盛名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建设,整合现有的人文资源,融入新的文化要素,立体的多层次的呈现给世人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使人文与自然在这里巧妙的结合,山水得人文而灵秀,人文借山水而日新。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原型和精神追求,得以在此地弘扬和宣扬。
第一,从习家池风景区的现状来看,习家池风景区现状可谓历史遗存丰厚、山水环境佳秀,整体历史格局清晰可变;与此同时,开山采石与随意建设破坏了整个景区的风貌,急需保护治理。此外,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必然,恢复襄阳旧名带来文化新机,需要从战略上思考习家池风景区的规划建设问题,使之成为襄阳市的文化名片。
第二,从陈新建先生主编的《历代诗人咏襄阳》和历代《襄阳府志》中可以看到习家池景区的历史图景。习家池肇始后汉,蓬勃魏晋,丰隆唐宋,盛及明清的文人士大夫栖居地,其间有山水、有美酒、有人物、有佛道、有百药、有园亭、有精神,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文化名人都来过习家池,留下诗篇,丰富了习家池的文化底蕴。习家池融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物胜迹于一体,可谓中国士大夫文化的一处福地。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习家池的历史可以说是一处中国士大夫文化的发展史,凝聚了诸多文人的智慧和创造,形成了一处士大夫文化盛景,比东晋士大夫文化名胜绍兴兰亭还早300余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发掘习家池在中国士大夫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的习家池虽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作为中国士大夫文化的展示地尤为重要,这将使襄阳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历程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习家池风景区的一定要同襄阳现代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融入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不能成为一个孤立的景区仅作游览。
从而对未来襄阳习家池风景名胜区的予以四大定位:
(1)中国士大夫文化综合展示体验区(全国层面定位);
(2)鄂西北现代文化学人艺术交流中心(区域层面定位);
(3)襄阳市青少年国学启蒙与市民国学教育的文化高地(城市层面定位);
(4)习氏宗族文化的保护、纪念与展示地(专题层面定位);
2.2规划的三个层次
第一、宏观层次——宏观立势
由于习家池风景区的特殊区位,需要从大尺度空间关系上分析景区与城市及周围山水的关系,从的大的空间结构上寻找习家池规划设计的“大势”。具体就是把握风景区内一些关键地段与大尺度空间的视线关系、艺术关系,使景区建构在一个宏阔的结构上,这也是襄阳古城设计及其历史习家池“依然池上水,遥接汉江流”的设计给我们的启示。具体来说,就是要处理好习家池风景区与襄阳古城、庞公新区、岘首山、汉江和鹿门山的空间关系。我们探寻了四处重要节点作为景区大环境融合的关键地段,形成整体结构,予以重点处理。(图2)
第二、中观层次——中观立意
中观层面指风景区本身层面,集中展示规划主题。我们以自然山水结构为基础,根据“三个世界”的定位,予以空间立意。我们从分析中国士大夫文化理想与栖居模式入手,结合习家池的山水环境特点,从景区的山水结构,到景区的文化结构,到景区的功能结构,再到景区景象结构,形成一个连续的展示士大夫风景系统。
第三、微观层次——微观立形
微观层面主要是空间赋形及其微观环境的设计,建筑造型、空间尺度、环境营造等等,都要与主题衔接。本次微观环境设计主要包括五大区域的处理,最为关键的几处是:东北部开山挖石留下的残迹处理、风林书院、中国士文化博物馆、山河一览楼、谷隐寺关键地段及其十八个景点的形式处理,都应与规划主题及其山水尺度相协调。
3景区概念规划设计
3.1规划设计的三个境界分区
根据习家池三面环山的特点,从低处平原,到高处山顶,我们根据地势,从下到上,分别安排文人所追求的三个境界:生活境界、精神境界、天地境界区。(图2)
生活境界——文人的情趣
主要生活角度展示士大夫文人的生活特点及其理想环境风貌。主要规划要点:保护现有习家池景区中心地段的习家池文物地段、周围农田、水系、古树名木,规划体现士大夫情趣的药圃、酒坊、竹林茶园、士林宾舍、垂钓、娱乐等功能,其中,竹林茶园和士林宾舍全面反映士大夫的饮食、起居的特点。营造“独以从善之无能得托迹其间,耕田、种药、养亲以自怡。幽暇足以去凡心,鱼虾足以慰饥肠,汲泉漱齿,临溪濯足,天光云影,相与徘徊,则夫洒然而忘世,以自附于古人无求者之列,是诚可乐焉”的生活境界。在竹林茶园北侧规划一处观演场所,精心创作并上演具有士大夫文化内涵的现代歌舞剧——《习家池》,成为习家池景区乃至襄阳市的一个文化品牌。
精神境界——文人的心灵
精神境界是士大夫文人的心灵深处的文化世界,也是其艺术世界。这是本次规划表达的一个重点。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主要以儒家为主干,辅以佛、禅、道。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可见其文化精神。为此在规划设计中分为三大文化区,展示士大夫心灵世界与艺术世界。
儒家文化景区:中国士人文化博物馆、凤林书院、名士碑林、鄂西北文化艺术研究院。士人文化博物馆为我国首个全面展示士人文人的博物馆,以实物、影像展示士人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凤林书院实为国学教育学校,为襄阳少年儿童研习国学经典的课外场所,也是襄阳市民接受国学文化的重要场所。名士碑林主要为展示历代儒家经典文献和中国著名士人名句的碑林。鄂西北文化艺术研究院与凤林书院为一个整体,为鄂西北文人艺术家交流文化笔会的场所。此外,还包括一个寅宾厅,作为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
禅宗文化景区:本次规划通过对采石场的调查,认为此处地区虽然破败,但其背后有一种空无的禅宗意境。本次方案将之规划成为一处体现禅境的山水园林,体现“空无”、“微妙”、“极则”等禅的理念,其间枯山绝壁、素泉涌流、池水苍茫、遥望汉江。在池的尽头山顶高置一处“山花似锦”亭,作为景区与城区的连接,也是一个景区的转折,通过一个隧洞,进入下一个景区。
佛教文化景区:主要是对谷隐寺的修复,并安排释道安纪念馆,恢复宗教活动,展示释道安在佛教中国化道路上的成就与贡献。谷隐寺右侧规划一个体现佛教文化特点的养生休闲区。
天地境界——文人的理想
天地境界为士大夫最高境界,也就是中国所谓“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主要是想通过整个景区景点的体悟,最后在两处制高点上,一处为铁帽山上的“问道台”,一处为景区中心的“山河一览楼”,登高而望,楼台飞舞,汉江如斯,道生其间,感悟出中国人的宇宙生命大美。
3.2规划设计的结构
(1)大区域空间艺术架构(图3)
在庞公新城区城市设计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以岘首亭、昭明台、新区行政中心三个主要视线控制点的关系,岘首亭与昭明台限定了行政中心的位置,并使其处在一个60°的视觉较佳位置,在本次习家池景区的规划中,山河一览楼、山花似锦亭与岘首亭、行政中心控制于同一视线通廊上,将景区完全融入整个襄阳市的城市空间艺术构架格局中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析景区规划,并确定景区的重要节点的布局。同时,在景区内部,问道台、山河一览楼、观音阁和山花似景亭同岘首亭也相互保持一个良好的视线通廊关系。
本次景观规划,以岘首亭为视线的立足点,环观整个景区。岘首亭与新的行政文化中心庞公新区,景区中的山花似景亭(是整个石刻景区和碑林区的视线控制点,以点控面,点、线、面结合,让两个景区良好过度,并让视线和景区旅游线路延续),山河一览楼(是凤林书院,度假区四周的视线控制点且为景区内最高点,以点来控面,结合四周地形,在山河一览楼上,可以远观汉江,铁冒山和古迹观音阁,凤林古渡)在一条视线轴上,突出与新区在视线上的过度,让新区和整个景区形成一个整体。
(2)规划文化结构
禅文化--《五花会元》卷八记载了大龙智洪禅师回答僧人的一段话,问:“如何是微妙?”师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根据这段禅语所表达的境界,在整个禅文化区,设“极则处”,“微妙”二处,予以点题,结合景区内现有的山、水、江、花共成一景。共同营造出禅文化的精神境界与精致氛围。
儒文化--以“习家池”为中心,结合襄阳历史上的文化大家与隐士高人的众多文化资源,并且在此设凤林书院使之成为襄阳市乃至全国的国学文化教育基地,并且设置中国士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襄阳历史以及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文化。文林华章则以碑林篆刻的方式集中展示儒家文化中的典籍名篇。(图3)
道文化--结合问道台、雅士精舍和水林茶苑来体现隐士文化以及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的追求。
佛教文化--该文化区内有著名的谷隐寺始建于东晋宁康年间,为东晋高僧,佛教学者释道安所建。它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千年不衰。至上个世纪60年代初,谷隐寺大雄宝殿等建筑风貌依然,期内建筑庄重雄伟,坐落之地景色幽美,堪舆风水聚合,加之历代有高僧主事,使谷隐寺一度成为名人骚客游襄阳的一大胜地。故在景区中设佛教文化区,来彰显谷隐寺在该地区佛教文化的地位。
(3)规划功能结构
规划结构为:“一心三轴五区五点十八景”。“一心”是指习家池核心景区;“三轴”是指一条规划主轴和两条规划辅轴;“五区”是指入口服务区、水景区、园景区、雅士区和凤林古镇服务区;“五点”是指文林华章、山花似景亭、凤林书院、中国士文化博物馆和谷隐寺;“十八景”为岘首亭极则处--摩崖石刻、素流叠泉、微妙--摩崖石刻、山花似景亭、文林华章、凤林书院、中国士文化博物馆、习家池、凤林桃源、药圃、水竹茶苑、雅士精舍、谷隐寺、问道台、观音阁、凤林故渡。(图4)
4结论
习家池历史风景地区作为襄阳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名片,对于襄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习家池的历史文化脉络,总结习家池所孕育的人文传统,继而在景区规划中实现习家池历史景区的保护与复兴。规划设计在以传承地区文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风景园区的需求,从而来创作一种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时在规划创作中,挖掘习家池地区的历史文化精神,运用中国本土对于空间规划的结构特征,从整体视角来保护与复兴历史景区的文化活力,进而来达到景区与城市风景共同营建的目的,发挥其在现代城市空间当中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清]陈鍔编纂.襄阳府志.乾隆25年(1760)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0.
[3]胡继华.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维度——宗白华美学思想简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陈望衡.玄妙的太和之道——中国古代哲人的境界观[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44
景区规划篇4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也是改善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把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做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的,因为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便是居住区的环境,居民是城市居住区的主体,所以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做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做到造景服务于人,景观为人所用,使景观绿化充满生活气息[2]。
1.2坚持生态性原则
在做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尽量保持已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不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来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3]。
1.3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选取植物进行绿化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选择植物,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切不可盲目种植。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栽植一些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从而可以起到丰富景观的多样性作用,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1.4坚持实用性原则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不可一味地追求观赏性而忽视它的实用性,在居住区中进行绿地规划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要以人为主,居民在此空间中进行运动、休闲、娱乐等户外活动,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功能设施,以便更好地为当地的居民服务。如果只注重居住区绿地的观赏性而忽视了它的实用价值,那么这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将会失去它原有的价值特征[4]。
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作用
2.1居住区绿化具有美学的功能
利用园林植物的种类、色彩、形态等特征来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例如各种乔灌木、草皮、花卉等的搭配来营造一种富有季相变化、一年四季皆有景色可观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当地的居民身心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好的视觉享受。在城市居住区中,配置的植物还可以与居住区内的建筑相协调,融入到景观中,从而可以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2.2居住区绿化还能够为居民提供娱乐与休闲的场所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游憩休闲的场所,居民们不仅可以在此锻炼身体、消除疲劳、观赏景色、放松心情,还可以从事社交活动,例如下棋、聊天、打牌等。
2.3居住区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3.1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繁茂的树木能够遮挡住51%~91%的太阳辐射。80%左右的太阳光线可以被草地上的草木所遮挡。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释放大量水分,增加湿度。另外,植物的根部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分,地面上的大量热量可以被植物的根部所吸收,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2.3.2具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在居住区绿化中,利用乔木和灌木的密植搭配,从而形成一道绿篱声障,采用常绿树种的效果更加明显。一般来说,绿化植被可以减弱噪声20%,9m宽的乔灌混合绿带可以减少噪声9dB。
2.3.3具有阻滞烟尘和吸收废气的作用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统计,每公顷绿地每天能够吸收900kg二氧化碳,产生600kg氧气。绿化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起到自然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化还能够阻挡风沙,防止水土流失。
3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忽略“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环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丽景观,而应该是处处为居民着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尺度要求,创造亲切的人性化空间。所以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要求,真正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5]。
3.1.2设计中缺乏整体性考虑,忽略整体效果,建筑风格与景观不一致,缺乏协调感
许多设计者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片面追求标新立异、鹤立鸡群的设计,而没有从周边的环境与整体的布局出发,采取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进行规划设计。此外,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单位两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程度不够,进而形成建筑与景观两种不同的体系,导致在居住区内出现两个不同风格并存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体环境缺乏协调感,整体效果比较差。
3.1.3景观小品过多,缺乏特色
随着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居住区内布置过多的景观小品,导致景观小品泛滥,趋于雷同,没有重点景观,缺乏特色。而且有的景观小品与居住区内环境格格不入,达不到装饰的效果[6]。
3.1.4居住区的园林设计复制问题比较严重
在现代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缺乏设计思想,为了追求名利以及受到开发商的影响,导致他们所设计的作品盲目复制、缺乏创新思想,使得许多居住区园林设计作品越来越相似,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发挥创新思维,根据居住区的品味、主体不同等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性的居住区园林景观[7]。
3.2解决措施
3.2.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性
在居住区园林绿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进行规划设计,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使景观具有可视性,又要使其具有功能性,使居民置身景观之内,融入其中,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性。
3.2.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注重艺术手法,注重管理,还要注重经济适用
对于绝大多数经常在屋外活动的人群来说,要通过采用丰富大色块与自然流畅的林缘线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比较好的感官景致效果,但同时一定要考虑住宅区的采光与通风条件,最终达到居住区景观功能优先、以绿为主、注重层次、方便居住区居民的目标,从而营造一个适宜人居的户外环境空间。
3.2.3重视居住区规划整体性,统一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协调居住区设计整体布局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从整体布局出发,在充分考虑居住区整体风貌、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绿地规划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时统筹兼顾,考虑到整体的结构风貌,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园林作品。
3.2.4在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应该模拟自然,同时要做到疏密有致
由于我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所以自然的东西在人的头脑中更容易产生美好与和谐的感觉。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通过利用疏密有致地空间分割,可以为人们创造所需的空间尺度,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视觉景观效果,从而做到人性化设计。
3.2.5加强立体绿化模式设计
立体绿化就是指平台、阳台、屋顶、墙面等地方的绿化。立体绿化有利于解决绿化面积和建筑用地之间的矛盾以及容积率与绿地率之间的矛盾。在国外,立体绿化应用相当普遍,许多居住区除了有地面绿化以外,其走廊、阳台、屋顶以及空中平台也几乎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有的还甚至出现了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等园林绿化环境。
3.2.6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
面对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复制抄袭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们要采取立法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这种现象,以减少这种复制抄袭现象的发生率。要想获得较好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效果,必须加快立法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复制抄袭现象的发生。
3.2.7加大对设计人员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养
我国的园林环境景观设计起步比较晚,在这方面缺少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远没有国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强。这就需要我们多向国外学习,多进行学术流与讨论,多引进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来加强自己的设计人员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我国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3.2.8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设计工作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往往是由团队合作来完成的,所以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景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条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我们在做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做到观赏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的和谐并重,使人们在体验绿色环境的同时,走近自然、融入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是城市绿地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居住区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及达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与自然接触,相互依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舒适、绿色、生态的生活境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8]。
参考文献:
[1]王庆芬.论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85-186,189.
[2]刘明珍,刘秀玲,周忠泽.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13(6):84-86.
[3]边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7-88.
[4]胡笑笑.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4(10):75.
[5]段增贤.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2):77.
[6]张岚.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2):7486-7487.
[7]王琨.居住区园林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3(12):100.
景区规划篇5
【关键词】景观;规划;环境空间
一小区绿化与小区环境
小区居住区的绿化是提高住宅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要求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30%以上,人均绿地达到10平方米,在建设小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开辟和预留绿化用地;给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清新的生活环境。对小区绿化地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协调布局,以人为本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形态多样,位置恰当。对居住区公园的绿化,不宜过大,一般1000平方米左右,位置恰当,服务半径为5000~1000平方米;首先保证树木茂盛,绿草茵茵;平面布局一般采用半开敞自然为主,不能过于开敞,用绿篱或者其他栏杆分离,避免行人任意穿越而形成不变的管理。道路绿地在居民住宅区有很大的比重,通向各个角落直到每户人家,可以把小区公园,小游园,宅院连成一体,对小区的通风,调节气候,减少交通噪音和美化环境都有良好的作用。
二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1.植物选择:常用树种分为观赏树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其他常用植被有竹类,藤本植物,地被植物。南方常用乔木有荫木类,行道树,其他乔木;地被植物常用观花类,观叶类,草坪植物;经济树种有枇杷,金橘,冬青,杨梅,柑橘,胡桃等。北方常用乔木有针叶树类,绿荫树类,阔叶树类;灌木有牡丹,东北山梅花,丁香,紫薇,迎春花,玫瑰,梧桐,石榴,腊梅,银柳,金丝桃,海棠;经济树种有枣树,核桃,山楂,樱桃,苹果,柿子,杏等;常用草坪植物有高羊茅,紫羊茅,野牛草,狗牙根草,宽叶苔草等。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到小区绿地的具体条件,选用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木(乡土树木指本地区原有的天然分布树木),选择寿命长,抗逆性强,符合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花草选择忌用有毒,有刺,有异味,易过敏植物,多选用花粉少,病虫害少,无飞絮无污染,能抗污染的植物;树种选择。
2.植物配置:(1)统一中求变化;小区植物的配置,国语统一和一致,必然呆板;过于分散,必然会凌乱。要达到既不呆板既不凌乱,还要多样化和具有统一性,可以在局部植被配置时通过形状,颜色来区分,打破小区中建筑群体的呆板和单调。列如在道路两旁可以用固植和丛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植。(2)乔木灌木搭配得当;在小区中,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相互搭配的比例要适当,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一般为70%,地植被物种为30%左右。(3)生长速度;生长速度要基本统一,植物之间生长速度不能相差过大。(4)主次分明,形状适当;在狭小空间中不宜有过大的树木植物,易引起人的压抑感,而空间比较大的地域应选用较大的树木植物,不然显得小气;广场周围宜用灌木比较低矮的植被,以免遮挡视线和阳光的照射。(5)居住小区植物绿化;居住区既不是景区也不是商用场所,它需要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因此,要从园林的角度去思考和规划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宅旁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结合光照和通风进行配置,靠近住宅不宜种植高大的树木,避免遮挡阳光的照射和通风。(6)道路旁绿化配置;道路两旁因多采用乔木,灌木,因减少灰尘,噪音的污染以及有害气体。主干道两旁可选用落叶乔木,作为行道树;次干道绿化,选择开花或者叶子颜色富有变化的乔木,使道路两旁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小道两旁,可以栽植花卉和草坪。(7)小区出入口的植物配置;出入口的美化至关重要,出入口的外貌是人们对小区的第一印象;所以,出入口的植物配置要美观大方,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要有利于交通的流畅。
三小区地坪设计
1.对不同地形的设计对于平坦地形,设计时要通过用比较大构筑物或者雕塑来进行趣味的增加;对于凸形地貌,在高起来的地方设置建筑物,以便居民从高处向四周观望,要建筑有特色的建筑物;对于凹形地貌,可以设计成下沉广场或者一些观演活动的用地。
2.地形的利用住宅区原有地形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住宅区的布局会产生极大以及决定性的影响,包括用地的布局,道路的走势与方向,绿地形状以及其他景观的设计。
四地面的铺装
1.地面铺装分类;高级铺装,用于交用比较大型车辆;简易铺装,常常用于较小的道路,车辆几乎没有;轻型铺装,用于机动车辆小的园路,人行道,广场等地面。
2.材料分类;自然材料,卵石,石块,片石等石质材料。人工材料;混凝土加工出来的各种砖块,板块等。
3.常见的铺装方法;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卵石路面,石材路面,砖砌路面。
五台阶与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