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论文(收集5篇)
地理学习论文篇1
从总体上看,调研单位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理论武装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平台,促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委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平台,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学促学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经常性学习。根据形势任务要求,科学制定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明确学习内容及方法措施。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与围绕地方、企业中心工作开展调研相结合,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__县作为中央领导党的先进性教育联系点,突出党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两次邀请部级理论专家为县委理论中心组作专题辅导。长电、__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形势政策学习,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坚持扩展性学习。每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都采取扩大会议形式进行,将有限的学习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分享最优学习资源。三是建立完善学习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制度,把党员干部的理论考试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__、__等地要求党员干部每年每人学习笔记不少于3万字,并把干部学习力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年终考核中予以体现,将干部的学习自律和制度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较好效果。
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推动理论武装全覆盖。理论武装工作难点在基层,在群众。为切实解决理论武装群众的问题,各地、各单位普遍开展了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把理论宣传触角延伸到社区、乡村和企业班组。__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队伍,抓好“三个层次”的宣讲工作。由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等单位理论骨干组成理论宣讲队伍,面向基层党委、县直机关开展宣讲活动;由各乡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理论宣讲队伍,面向村支部、中小学校和域内各企业开展宣讲活动;由各乡镇牵头,各村屯、社区的“草根”宣讲员组成理论宣讲小组,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讲,确保宣讲覆盖到全县每一个角落。为搞好宣讲,各县(市)每年都组织理论骨干采取“听、查、谈、讲”的模式进行培训,即听讲座、查资料、谈体会、作试讲,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在加强培训的同时,组织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让宣讲员掌握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掌握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使宣讲有的放矢,使理论宣讲真正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20__年,在全市“百人千场草根宣讲员”宣讲十精神活动中,__市共开展基层宣讲100多场,__县开展基层宣讲近百场,__县开展基层宣讲70多场。__电厂在学习宣传历届党代会精神时,都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组建宣讲组,深入班组进行理论宣讲、生产经营形势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送到干部职工心中。
创新学习载体,激发干部群众学习热情。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关键在于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为此,各地创新理论宣传模式,活化学习载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__县打造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校(行政学校)和网络学习三个平台,开展了专业培训、以会带训、活动促训等系列活动。连续十年开展“一宣讲、三到户”活动,即全面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科技信息传递到户、将实用技术培训或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实到户、将扶贫帮弱服务到户。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开展了“一讲五送十解决”活动,“一讲”即宣讲党的十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
五送”即送法规、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送温暖;“十解决”,即县直包村部门和各乡镇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重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单一等十个方面的问题。__市在__宣传网、__报上开设了理论园地、大众论坛等专栏,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学习交流。还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开办“农民讲堂”。此外,还开展了“理论超市”活动,在一些街道、社区办事服务厅和小超市,设立了阅报栏和宣传板,提供理论学习资料,市民在自家门口办事和购买东西时,可以随时看到这些免费学习资料。__电厂着力构建“家文化”,培育员工主人翁思想,以“党员之家”为依托开展了学先、比先、超先的党支部现场观摩活动。__化厂采取编辑研讨课件,创办企业内刊、广电新闻、电子简报和设立借阅室、读书角以及召开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学习热情。建立群众自学组织和宣讲队伍,实现理论武装本土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建立一支自己的理论宣传队伍和永久性阵地。在这方面,各地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经验。一是探索建立群众自学组织。__县大多数行政村都建立了党员学习室、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他们以此为依托,组建了近百个农民自学组织。这些组织以文化活动为特色,在文化活动中体现理论学习内涵。__市建设了以__乡__村、__镇__村、__乡__村为代表的一批农民自学组织,这些组织因生产经营项目而结合,以学习技术为主,辅之以理论政策法律内容,由县乡政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__县、__市各乡镇、社区针对居民的需求建立了“市民学校”,社区离退休干部们根据自身情况自发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他们把文体活动与看书看报融为一体,使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理论的熏陶。__电厂以“qc”小组为依托,在开展技术质量攻关的同时,组织年轻技术骨干开展政策理论和形势任务学习,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优秀青年职工团队,热控分场超越qc小组20__年被命名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是培育基层草根宣讲员队伍。__化厂选配5名政治素质好、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管理人员担任企业宣传团成员。__县郭尔罗斯社区现已有宣讲志愿者48人,其中党员23人,20至30岁的5人,30至50岁的13人,年龄最大的78岁。__市有名的草根宣讲员就有25名,__乡__村草根宣讲员__利的宣讲足迹遍布周边十几个乡村,今年一月他宣讲党的十精神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反响,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他“__老师”。__县的每个县直机关、每个行政村都有草根宣讲员,实现了基层宣讲员全覆盖。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群众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上还存在偏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机关干部虽然对加强理论学习都有正确的认识,但却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现象。特别是部分业务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在抓落实,而理论学习替代不了实际工作,因此,在主观上存在重干轻学的思想,当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冲突时,就将学习让位于工作,理论学习自然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广大群众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也各有不同,78%的群众受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学习理论,也不想学习理论,22%的群众能够主动阅读理论读物以及收视收听中央、省市的新闻节目,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理论“学习无用论”还有一定市场。
二是理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从内容上看,理论学习宣传“上下一般粗”的现象比较普遍。结合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接受能力,符合群众需要、群众感兴趣的东西不多,内容枯燥乏味,群众学起来很为难,听不懂,记不住,在现实生活中也用不上。调查问卷显示,有87%的基层群众对实用技术感兴趣,对社科理论很少关注。从宣传教育的形式手段上看,理论学习资料和传播渠道面向机关干部的较多,面向基层群众需求的少之又少,而且大多停留在说教层面,真正适合基层群众需要、通俗易通的、喜闻乐见的不多。单向灌输多、双向互动少,“大讲堂”多,小组讨论少,理论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队伍、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从队伍建设看,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以党校理论教员为主体,他们知识丰富,理论功底深厚,但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基层生活经历,缺少群众语言,他们的宣讲很难被群众接受。而乡村和企业班组从事理论宣传的人员较少,大多是理论志愿者,缺少必要的培训和经常性锻炼。文化底蕴深的大学生没有经验,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技巧不足,工人、农民宣讲员专业性不强,对理论政策的理解上难免存在一些差距。从组织状况看,我市基层群众自学组织在总体上仍处于自发发展阶段或起步阶段,层次比较低,学习目的性不明晰。问卷调查表明,92%的自学组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往往成为其他活动的副产品。89%的自学组织没有组织机构,管理不规范,活动缺乏计划性。很多自学组织的学习内容非政治性倾向明显,多以实用技术、业务知识技能及传统文化为主,兼有文娱、艺术等。自学组织的发展状态也很不均衡,城镇社区、企业自学组织发展较快,农村自学组织发展较慢且组织不规范,活动不经常。
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理论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理论学习的保障。要坚持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导,以乡镇、村屯、企业班组为依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需要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等,为群众理论学习和文体活动提供平台。要加强理论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把那些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有威望、爱学习、善思考的人充实到理论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由理论工作者和理论志愿者组成的基层宣讲人才队伍。要以“市民学校”、“党员电教室”等阵地为载体,为基层宣讲员搭建成长平台,在反复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从技巧和方法上提高宣讲水平。要加强群众自学组织建设,采取党委政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推动群众自学组织形成规模。要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尤其要大力整顿“文山会海”现象,将干部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并能静得下心、学得进去。
地理学习论文篇2
[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选;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11-0009-03
《文选》的出版,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继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中央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政治活动和落实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的又一重大步骤。《文选》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教材。中央出版和组织全党学习《文选》具有重大意义。
一、学习《文选》,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重大意义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在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上相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先后都有《选集》和《邓小平文选》作为其代表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要有其代表作,这是我们党在政治建设、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项重大工程。
《文选》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作为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智慧和经验的经典著作,它以这种文本形式,把我们党和国家在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走过的13年战斗历程、创造的历史经验、形成的科学理论记录下来,汇集起来,完整地、原原本本地呈现给世人。中央出版和组织全党全国学习《文选》,充分表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不动摇;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将保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动摇;将坚持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决心不动摇。深入学习《文选》,有助于坚定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坚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有助于强化我们的政治意识,自觉地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确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来,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性,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这里还应该明确的是,同志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学习时要掌握的几个方面重点内容中,把学习同志个人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其意义十分重大。他指出,同志具有目光远大、审时度势,信念坚定、处事果断,尊重实践、与时俱进,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等主要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这是对同志作为领袖人物、历史人物其个人的思想素质、能力水平、领导风范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也为全党树立了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光辉榜样。马克思主义在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同时,历来十分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尤其重视历史人物、英雄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这种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作用在方向上和根本上是一致的,是历史合力中的一种力量。同志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和政治领袖,他在我们党和国家那13年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功不可没,他所形成的领导风格、他的人格魅力、他的领袖素质、他的突出优良个性、连同他的理论新贡献、实践上的丰富经验和立下的功勋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的,也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是我们学习《文选》时需要把握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文选》,对于推动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有重大意义
反映思想的有各种版本的《思想概论》,反映邓小平理论的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等专著,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辅助材料。同对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概括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一些重要辅助材料,作为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结论性的东西,它们总体上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体内容和科学体系,对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研究者自身素质的局限,受历史环境等认识条件的制约,这些重要辅助材料对这一科学理论本身全部思想和深刻内涵的总结、概括和提炼所形成的结论性的东西,毕竟与这一理论自身不能完全等同,对这一理论的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学习原著才能做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经常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原著的道理所在。
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的同志,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各种重要讲话和著作中。而最能深刻并全面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讲话和著作,都收入在《文选》中了,最能生动并突出地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历程的文献,也都收入在《文选》中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辅助材料的学习,来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结论性的东西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而通过对《文选》的学习,则可以进一步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进一步了解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创立者同志是如何紧跟时代脚步并以忠诚于人民事业的勇气和胸襟去创立的,就可以从总体上、根本上去把握这一思想,可以从同志创造这一思想的心路历程上去把握它,也就更容易从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达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更深刻掌握、更全面理解。
而这一点在此之前,除了一些能接触到这些文献的人之外,大部分人是难以做到的。现在由于《文选》的出版,就为这种深入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由于历史认识正是要隔开一段时间后才能更客观、更接近于历史真实,这也就同时提出了一个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的问题。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告一阶段后,中央现在又提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如同对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来经常学习,深入学习。这次《文选》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从原著角度深入学习的条件,也对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三、学习《文选》,对于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有重大意义
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创新经验。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代表性重大成果,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创立起来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的重要理论体现,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同志关于发展问题的主要观点,正是科学发展观得以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所以,学习《文选》有利于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出发点的高度上,了解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走向,使我们从这一理论的源头和起点上把握它、认识它,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更深刻,也更全面。
同时,通过学习《文选》,也可以结合新的实践,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的客观角度上,把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思想观点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观点加以比较,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更有利于深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能从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高度上认识同志及其所创立的科学发展观的特殊理论贡献,从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比较中来认识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性和真理性的信仰,进一步增强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学习《文选》,对于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重大意义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它的先进性首先是在理论上的先进,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是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最重要的、灵魂的东西是要不断提高科学理论素质,是要不断增强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能力,这是其政治信念坚定的理论前提。因为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
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他曾说:“我现在的责任,也可以说是我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带头解放思想,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党的事业要前进,必须有回答新问题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文选》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了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的勇气、过程及其成果,体现了理论创新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榜样。它启示着我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要前进和发展,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思维,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这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前进发展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我们的民族素质、我们党的素质和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它还启示着我们,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推动理论创新,既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历史赋予的责任。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义无反顾的承担起这种责任,扛起马克思主义这杆大旗,坚守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
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从《文选》中得到启发,都要向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学习,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理论创新不仅是中央的事情,我们每位党员领导干部也都有在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的同时,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切实承担起理论创新的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重大成果,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不断促进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果作出应有贡献。
五、学习《文选》,对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有重大意义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邓小平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些问题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科学回答,对探索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志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主持中央工作后,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这个问题,只不过解决这个问题面临的国际国内条件和环境变了,问题更加复杂了,党的历史方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地理学习论文篇3
小组合作学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策略之一,其与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流与合作为基本特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了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竞争性学习三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新,培养其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课教学中的运用
2.1小组合作之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可分为课题引入、课题讲解、知识巩固以及知识的检查反馈四个环节,主要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因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还没有掌握合作技能与交流探讨的技巧,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而接受式学习的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要求,该模式还适用于基础知识比例较大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还能利用接受式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也补充和完善了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学习时,往往会遇到降水柱图、气温线等,以便培养学生的读图、理解、分析以及比较能力。
2.2小组合作之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小范围的区域地理学习,因为高考经常将我国的区域地理当做出题的基础,以某区域的地图和重点工程为命题载体,以此考察学生的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些的内容与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有较大的联系,采用自主式学习的模式教授这部分的知识,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交流和教师指导为辅。以便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要学会灵活处理自主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3小组合作之拼接式学习
小组合作之拼接式学习可以分为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的分割以及学习材料的拼接等四个环节,该小组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地理课程的自然环境学习中,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熟阶段。因为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独立性,适合将不同类型的资料通过分析与整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运用该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割,让各个小组承担一部分内容的讲解,通过在课堂上联讲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学生讲解,并适时地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相应的点拨,如果学生的理解方向偏离书本主题时,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在讲解结束后还要进行总结。通过该种模式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展示自身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学习其他同学和小组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高中地理课本中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分割,将其划分成聚落的形成、聚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联系、城市的起源以及早期城市的发展四个部分,然后把全班同学按照4人一组的形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分作为合作探究的内容。让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交流讨论,整理出小组认为比较合适的答案,如果在探讨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再进行学习材料的拼接环节,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探讨成果,组内其他可以对该组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讲解完后教师要对讲解过程中的错误和注意的点再进行集中讲解,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拼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不能盲目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一味地应用该种模式。在整个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易结合,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问答。鼓励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学会借助外力,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课堂学习。其次,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因为在小组探讨中会让学生自行组织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有些学生会分心,将谈论的内容从课内转移到课外,或者出现嬉笑打闹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实行加、扣分或者批评的方法进行管理;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不同,灵活处理教学方式,灵活组织小组,让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组成一组,从而增强学习氛围。
4.结束语
地理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延安学习运动;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1?0091?06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以党的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要求,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角度来审视与解读延安学习运动,在已有研究[1?2]的基础上,着重从延安学习运动建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体制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以期获取历史的智慧与启迪。
一、建构完备合理的学习内容体系
在1938年初提学习的任务时说:“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着重地致力于才能解决的大问题。”[3](533)在开展延安学习运动前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同年5月份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马列主义理论的学校——延安马列学院,为广大党员和干部学习与研究创立提供了平台。这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将学习理论的任务提到重要的位置,他在会上要求:“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3](532?533)等领导一惯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党的学习,并把它们作为此次学习运动内容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不仅成为延安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成为了共产党理论学习一贯的重要的内容体系。
1939年10月4日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再次指出:“大批的新党员还没有受到教育,他们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不懂得或懂得不多。他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完全的统一的理解,还相距很远。”[3](612)1940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及其实践中的应用。延安学习运动中国共产党所组织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板块,既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又有体现党的历史与现实的政治实践文件。
首先,重视马列原著的学习。延安学习运动中,号召开展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些,更好一
收稿日期:2012?09?21;修回日期:2012?12?2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及其历史经验研究”(10XDJ004);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11JZD001)
作者简介:徐德莉(1978?),女,湖南邵阳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与党建.
点。”[3](533)大家要向书本学习,读马列原著,并且要求深入长期地学习这些原著。有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的每次讲话都强调学习马列著作的重要性,并且多次亲自为全党学习马列指定学习书目。
为了更好地深入开展学习运动,党在各地推行学习组织,1941年中央及各有地方相继成立了学习组与研究组,并制订了具体的理论阅读书目,其中以为研究组长的中央研究组的阅读书目包括:①《左派幼稚病》(用1939年解放社版);②艾译《新哲学大纲》第八章‘认识的过程’(即《哲学选辑》第四章);③李译《辩证唯物论教程》第六章“唯物辩证法与形式论理学”;④河上肇《经济学大纲》的“序说”[4]。通过学习马列原著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将干部理论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吸取有益的学习养料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
1941年10月1日给各地高级学习组理论部分的研究材料包括:
(一)季米特洛夫之国际七次大会报告、结论及闭幕词(解放社季氏文选一至一百六十五页);(二)《联共党史》的结束语;(三)法英美德意五国共产党史的传播研究及对马列主义的宣传所作的决议〔1〕(《解放》一百2五期);(四)联共中央关于《联共党史》出版后应如何进行宣传的决议〔2〕(《解放》七十九期);(五)《斯大林与〈联共党史〉》〔3〕(《解放》一百廿八期);(六)《左派幼稚病》(解放社版),以上各件请先看,最好背精读一部至两遍〔4〕,由组长或副组长对于每一件材料提出要点加以讨论。(七)艾译的《哲学大纲》第八章“认识过程”即《哲学选辑》第四章;(八)李译《辩证唯物论教程》第六章“唯物辩证法与形式论理学”;(九)河上肇《经济学大纲》序说(陈豹隐译)以上××〔5〕可后看;(十)《联共党史》全书。[4]
各地高级学习组的内容同样非常重视马列原著的理论学习,亦符合强调的宗旨:“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533)因此,今天党的学习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视为龙头、重点、核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贯穿于党的整个学习的始终,具有灵魂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5](153)也指出:“学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6](131)同样指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重要理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学习的主要内容。
其次,对党的历史与现实文件的学习。延安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马列原著学习,还要求对于中国革命当前形势极为明确的分析,从而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革命的任务,因而提出可行的革命道路,实现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因此,在学习组开展学习中布置了一些体现当前革命形势与任务的书目,此处以六大以来文件部分选读篇章为例证:
第六次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六大,二八年七月文件集3?21);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三一年九月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三一年九月,142?145);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三二年一月,168?171);关于一二八事变的决议(上海斗争,三二年二月,172);革命、战争和武装干涉中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十三次全会,王明,三三年十一月〔8〕,347?379)……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三五年八月,420?423);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三五年十二月,在印);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瓦窑堡会议,三五年十二月,467?478);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决议(九月决议,三六年九月,479?482);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三六年十二月,485—486);目前抗战形势与争取抗战胜利的方针(,三八年春,567?573);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刘少奇,三八年二月,583?588);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三八年五月,在印);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六中全会,三八年十一月,599—605);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六中全会,三八年十一月,在印,即论新阶段第七节);战争与战略问题(六中全会,三八年十一月,606—612);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三九年六月,在印);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反投降,三九年七月,622—624);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三九年十月,648—64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第一次高潮总结,四二年三月,677—681);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七七决定,四二年七月,686—690);抗战三周年对时局宣言(四二年七月,691—693),……[4]
要求阅读的书目共有83篇,在其中的39篇前划上了“”,注明“加者为最低限度”,也就是说“加者的书目”为必读的篇章,说明中央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在学习内容的多寡方面可因人而异,有所区别。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有些要求通读一遍来了解,有的要求进行讨论与答疑,从而体现了制订学习计划中不无体现其个性与共性,体现其阶段性与计划性,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学习的步骤性与计划性与目标性的有效统一,避免学习流于形式主义,科学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确实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些书目体现学习的方向不仅要求党员干部掌握其马列主义等深刻的革命理论,还将其学习置于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时势之中,并且将学习与党的政治、组织、思想、军事路线相结合,使大家通过学习了解党的政治形势与紧急的革命任务,并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通过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学习,党把理论学习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将其理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科学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诸多因素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任务的繁重性。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学习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8](10)因此,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延安学习运动的许多经验为当前的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可行的借鉴。可以说,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第二次延安学习运动”。
延安学习运动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容体系,它影响并指导着今天政党学习的内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容体系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正体现了对延安学习内容体系的承继与开拓。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延安干部学习会上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指出,研究理论所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从那里找立场和方法[9](801)。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求创新的学习。因此,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延安学习运动中所采取的重要学习方法,也是党一贯坚持的学习方法。
首先,非常重视理论的学习。为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包括中央、各中央分局及各地方学习组,其方法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其中,科学把握理论是前提,因此在1941年成立学习组进行学习时特别提出:“本组研究方针,以理论与实际联系为目的。关于实际方面的材料,请各同志看六大以来的文件(要目见另单)。关于理论方面,暂时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4]此中主张既要学习理论方面的材料也要学习实际方面的材料,并且指定阅读书目,具体向各地学习组宣传其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一)中央学习组及各地高级研究组第一步均以列宁主义的政治理论与我党六大以来的政治实践为范围。(二)学习材料已由党务广播台电告(是否收到请告)。现定在本年内先将季米特洛夫在国际七次大会报告及列宁《左派幼稚病》二书与六大以来八十三个文件通读一遍。这种通读,目的在于获得初步概念,以便在明春可进到深入研究阶段。(三)在通读期间不求详细讨论,但各组长必须负责采取适当办法检查全体组员是否确实读过指定材料,解答阅读中的疑难。(四)六大以来八十三个文件中各地必有许多找不到者,可先将找到者阅读,或由组长就能记忆者作报告。(五)关于思想方法论的研究暂不进行。[4]
这里强调学习国际国内形势,主张通过不断地通读了解初步的概念,并进行讨论,且要求组长等深入把握其理论文件者做报告并解答疑难,使阅读者真正把握学习文件,才进一步进入研究阶段。其中要求通读与讨论和答疑等方法足见延安学习运动对于革命理论要求掌握之重视程度。
其中《关于重庆高级学习组的学习计划给、王稼祥的报告》(1941年11月7日)里对于其运动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制订,给整个学习运动起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一)此间高级学习组组员廿五人,前已电告。十月十六日开首次会议,决定先研究思想方法论,同时搜集党史资料准备以后研究。思想方法论之研究,以《联共党史》第四章第三节为基本,并参考中央所发之《辩证法唯物论提纲》,另草有研究提纲,预计分二次讨论毕,另外请人报告二次,现已讨论二次,报告一次,收到十一月一日指示后,决提前结束哲学,尚拟请人报告两次,以作概括之介绍,即改学习中共党史。(二)研究中共党史材料极感困难,指八三种仅仅能找到一半,且多系《八一宣言》后者,请中央设法供给,如太困难则请将重要文件摘要电告。(三)八三种文件目录我处只收到七九种,未知《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是否列入参考文件选读目录之列,因恰恰遗漏该三种,而此又非读不可,恐系电误。又“七大决议”是否指国际七大?(四)研究中共党史,中央是否拟有提纲,关于研究方法、方式等亦请指示。(五)西南各省委学习组亦正在计划传达中,待另电告。[4]
其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社会调查。理论学习是前提,实践是关键与目的,因此,在学习运动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他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9](789)可见,处理好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调查研究是关键的一环。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特别重视调查与研究的结合,1941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自率考察团到富县、甘泉农村调查。1942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率调查团到陕北和晋西北考察,他们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对于各个县、乡、村的深入细致的层级式实地调查,进行分析与研究,撰写了《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直属八个自然村的调查》等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实地调查后并实行系统分析并撰写的研究报告,为制订科学可行的政策用以指导农村的革命与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政情,从而提高党对于革命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延安学习运动最为重要的成果即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且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其许多方法与原理都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与发扬,其精神之风与可行之经验依然体现着历史的价值与现实的意味。延安学习运动与今天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一次历史与未来的有效对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的内在逻辑。延安学习运动的一个直接效果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全党的战斗力。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就是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具体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新的实践,获取新的发展。要紧密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更好地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有效的契合。
三、创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机制
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是保障学习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基础。延安学习运动中,中央为了保障学习的效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正是这样科学可行的学习机制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得这次学习运动破除了长期以来党对于国际共产主义的迷信与眷恋,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开启了理论与实践真正交融的智慧之门,从而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首先,树立了坚定的学习信念。信念是一个人坚持与坚定的内在意念,是超越与超脱的勇气,是攀登与前行的定力,因此,在党员干部中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是这次学习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保障。对于信念与理想的构建首先认可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对于学习信念的输入也是从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开始的。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阐释了为什么要发起学习运动,意即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将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的三点理由:一是领导革命的需要。共产党要领导革命,“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要领导革命就须要学习”。二是改善工作的需要。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一种“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学习,“无论党、政、军、民、学的干部,都要增加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三是我们要建设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大党,必须“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因此,“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10](177?179)
延安时期广泛党员干部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政治文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拥有坚定的学习信念。在理念上确立了学习的紧迫感和重要性,阐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因而当时普遍形成“挤”与“钻”的学习风气。大力倡导“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力量。指出:“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读马克思主义就是攻马克思的道理,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10](180?182)延安时期党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了扎实的理论学习、坚定的个人精神信仰、有效的实践锻炼和检验的完美统一。
当前,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有诸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与保障,也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前提。一个政党及其成员对其理想信念的忠诚程度决定了它的生命力。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1](110)因此,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员理想信念建设是重要的基石。只有广大党员做到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坚决,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对真正信仰的追求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学习型政党建设。
其次,打造了有效的学习平台。在学习运动中,先后创建了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抗大、陕北公学、鲁艺、女大、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几十所干部院校,并成立学习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在职干部教育。等中央领导亲自在一些院校讲课、作报告。1940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强调“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均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并对各级党校的任务、学制、教学方法和原则等作了具体规定。一系列干部学校的建立,为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地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形成良好的党内学习革命理论氛围,培养成批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这些学校前后培养了4万多名政治、军事干部和上千名文化与技术干部,充分反映了党通过制度和载体建设来确保学习过程和党的建设的有效性。不仅为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助了大力,今天中央及各级地方党校及各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及其学习与教育的效果无不体现延安学习模式的现世作用。这为我们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历史坐标与新的航向。
最后,培养了科学的团队学习模式。例如在分类指导方面,见之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
(甲)为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其成分以中央、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或省委之委员,八路军、新四军各主要负责人,各高级机关某些职员,各高级学校某些教员为范围,全国以三百人为限,内延安占三分之一,外地占三分之二。(乙)以理论与实践统一为方法。第一期半年,研究马恩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与我党二十年历史两个题目,然后再研究马恩列斯与中国革命的其他问题,以达克服错误思想(主观主义及形成主义)、发展革命理论的目的。(丙)延安及外地重要地点,均设立高级学习组,军队至师、军区或纵队为止,地方至区党委或省委为止。高级学习组设组长、副组长及学习秘书各一人。学习组之下分设基干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延安及各地高级学习组统归中央学习组(以中央委员为范围,为组长,王稼祥为副组长)管理指导,按时指定材料,总结经验,解答问题。(丁)在不妨碍同志所负主要工作任务的条件下进行此种学习。(中央书记处1941年9月26日。)[4]
关于各地应即组织高级学习组的指示(1941年10月18日):北方局、及军分会、华中局及军分会、冀察晋分局、山东分局、晋西北区党委、一二0师、一一五师、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聂区、吕程:请即根据中央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加以考虑,规定该各地参加高级学习组的名单(注明现任职务及党龄)及期组长、副组长、秘书,电许中央,以便指定材料,开始学习(重庆高级学习[组]已经建立,共二十五人,为组长,董必武为副组长)。[4]
学习组的分类是严格而明确的,根据政治层次分为中央及中央分局与中央与地方各局等,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并指定学习内容,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并制订了明细的学习条例与规则,其中,按照学习内容分为政治与理论学习组,并根据学习组成员的水平分高级组与普通组,明确政治组的学习是政治实践,并严格规定其成员的具体条件与要求,不同成员的文化水平作相应的学习要求。
这些学习组还制定了可行的组织条例:
(一)高级学习组组员资格,因学习内容不同,应分为政治组与理论组。(二)为使政治组与理论组确能成为高级的,而不成为普通的学习机关起见,必须规定选择组员的具体条件。(三)政治组以研究政治实践为目的,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方为合格:(甲)以现任及曾任党的区党委以上,军队中旅级以上,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各种工作干部为基础选择组员。(乙)党龄一般须在抗战前入党,个别的可以在抗战后入党。(丙)文化水平须确能阅读并理解党的历史文件,文化及理解力低者不应列入。(丁)确能遵守组织纪律,未经允许,不得将学习会中涉及党内秘密的争论或结论向外宣布。上列四条缺一即不应编入政治组。(四)理论组以研究政治理论与思想方法为目的。以各种工作干部中之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与理论修养,确能阅读并理解《哲学选辑》等书者方为合格,党龄不加限制。政治组组员合于上列条件者,均可加入理论组,不合者只能列席旁听,不编为理论组的正式组员。(五)高级学习组之编组,以地域相近而又工作系统相同者为适宜,但如某一地区人数过少,亦可以工作系统不同者混合编制。(六)高级学习组以外的各级干部的学习,由各级宣传部门负责,高级学习组不加干涉,但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予以帮助。[4]
高级学习组是以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为目的,包涵中央、各分局、及各军区负责人与各机关各学校等人,延安及各地高级学习组统归中央学习组(以中央委员为范围,为组长,王稼祥为副组长)管理指导,以理论与实践统一为学习方法,通过对指定材料进行通读、讨论与解疑达到提高理论水平与学习水平。创立学习组的学习模式为延安学习运动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为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更为抗战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今天依然沿用其学习模式,例如,在中央党校就有专门针对省部级干部的专题研修班,还有在中央党校举办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学习研修班,即是当年学习模式的延续与发展。
延安学习运动创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将学习信念固化,学习平台物化,学习模式体制化,是延安学习运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建立和完善自主学习、团体学习、共享互动的学习机制和追求卓越、鼓励竞争、重视激励的创新机制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张卫波.延安学习运动及其历史经验[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4):228?229.
王群燕,高尚斌.延安学习运动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启示[J].人民论坛,2011,343:100?102.
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修改件刊印[J].党的文献,2011,(2):11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N].人民日报,2002?12?27(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Bearingandenlightenment:thesignificanceof
YananStudyMovementtothelearningPartyconstruction
XUDeli
(JiangxiProvincialPartyCommitteePartySchool,Nanchang330003,China)
地理学习论文篇5
(一)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常见的地理学习评价一般以作业、测验的形式呈现。作业的完成情况良莠不齐,教师也大多只进行批改和讲解工作;测验多在单元结束、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师根据成绩只能判断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因此新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学习评价,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事先设计的评价手段检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设计
美国学者斯塔弗勒比姆(D.L.Stufflebeam)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事先进行学情分析,并以此安排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板书设计、课堂语言组织等教学过程。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如果教师仅仅关注各个教学环节是否顺利展开,就不能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来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要,从而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中教的改革。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更多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直观的方式,教师通过设计提问、课堂活动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基于课堂教学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对几所高中进行的课堂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我发现大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实施学习评价,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教师大多根据教案把书本中的内容讲解出来,较少关注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否解决相关问题、为什么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也有很多学生完成不好作业等。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为例,试图构建基于课堂教学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旨在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根据学情分析,进行初步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之上。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前的学情分析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方面。《气压带和风带》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过渡作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学完“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后,能较好地分析和探究大气在不同空间和作用力产生的运动。但高一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很难建立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本节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一些气候名称、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等内容,学生易产生记忆性困难。教师在对学情进行初步评价后,教学设计便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二)设计评价模式,进行课堂评价
美国课程研究者查特斯认为,课程与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取决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犯的错误。因此,适当的教学情境和评价任务可使学生显露出认知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以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
1.确定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是强调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数量与质量,还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与解释能力,都会影响评价目标的形成。评价目标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2.设计评价任务。
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可设置不同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合理设置能为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显性、可操作的判断指标,并为教学改进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因此,评价任务质量的高低常常决定着评价信息的效度和信度。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难度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
3.选择评价方法。
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单纯的测试不能全方位、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地理科技文、问卷、地理测验、观察、提问等。根据评价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当学生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时,教师可观察学生绘图的准确性,并以此判断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和绘图能力;在进行提问时,教师就可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思维发展过程。
4.制作评价量表。
具体的评价量表不只方便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打分,还能让学生清楚教师对学习的期望,作为评价自身学习行为的尺度。评价目标是评价标准的依据,教师可根据学生达到评价标准的等级来进行打分。总分100分,每个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知识与技能分别对应4、3、2、1这4个分数段,过程与方法对应8、7、6、5这4个分数段,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5、4、3、2这4个等级。
(三)调整教学过程,进行反馈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