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范文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收集5篇)

时间: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1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青少年接受网络文化的特点

21世纪,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中,尤其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当代青少年在接受网络文化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有:

1.好奇心强。青少年往往喜爱新事物、新思想,并对此产生强烈的浓厚兴趣,对网络上一些标新立异的思想文化往往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追求、去接受。

2.辨别力不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学校、家庭的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但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准确地、客观地看待事物,在接受网络文化方面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有选择地接受来自互联网的信息文化。

3.可塑性大。由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完善时期,因此,来自互联网良莠不齐的各种文化思想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网络文化资源具有共享性,可以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丰富多彩的新信息、新资料;网络作为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传播媒体,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乐于接受的教育阵地,为教师与青少年学生交流开辟了新天地,为教师了解学生、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但网络文化在推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模式发生转型和跃升。

1.如何利用网络这个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我国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信息化校园时代,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使信息的和使用没有限制,各种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公开向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理论和自身理念的传输主导性提出了挑战。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对其思想观念有影响的信息内容,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教育所要求的内容。这种网络环境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2.如何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是网络文化带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另一个挑战。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以及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教育工作网的使用和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在网络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实的或虚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而且存在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快等不足之处。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是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3.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教育方式和手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主要是教师或教育者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启发、说服。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能产生情感互动,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它的弱点同样明显:思想教育的时空受到限制,教育对象有限,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而在信息化校园时代,网上的信息丰富多彩,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每个学生在任何闲暇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进行思想交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给青少年思想教育形式和手段带来了挑战。

三、网络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探索

1.用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指导网络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当代中国网络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我们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的传播平台,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特别是要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使他们不受不良网络文化侵害十分重要。人们应加强网络法规和打击网络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和运用网络文化知识。一方面要积极开辟网络法规教育网站,严格规定初次上网人员必须首先浏览网络法规网站,另一方面要关注网络伦理教育,把工作重点放在立法和治理网络色情活动上,建设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创设和传播主流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占领信息传播的主阵地。面对多元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存的网络环境,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就会违背教育的初衷。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进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才能防范于未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素质直接决定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网络文化背景中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除了符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具有探究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新素质。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网络道德意识。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各类学校也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心理咨询窗口、公开电子信箱及QQ,以解答学生的心理难题,化解种种思想负担,排除心理障碍;把政治理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青年学子坚定在网络中的道德自律、提高青年学子的网络道德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以转移学生对网络的过分迷恋,让青少年学会信息选择、信息判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我们应通过对生活、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学习,让青少年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开辟主题聊天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不沉迷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相识的网友约会;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学校可以进行道德灌输,利用德育课,加强青少年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遵守网络规范,不违背社会道德和亵渎文明;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人生理念来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青少年自我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4.家庭应与学校、社会共同协作,拓展思想教育空间,创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网络给青少年思想教育带来的各种挑战,我们应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家庭应与学校、社会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拓展思想教育空间,共同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青少年已经不可避免地走进了网络生活,因此家庭教育也应该跟进对其网络生活的教育和指导。网络生活尽管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同样也是人的活动空间,父母要教育孩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因此,随着网络走进家庭,家庭教育也要随之走进网络。为了让青少年健康文明安全地上网,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就要走进家庭。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勇敢地面对网络带给青少年的种种问题,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坚持正确教育的原则,疏导和管制相结合,做好亲子沟通。父母也要开展网络学习,以提高自身网络素养,便于采取有效教育策略,应对网络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如针对孩子浏览黄色网站的行为,家长应该耐心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跟孩子讲明道理,指出色情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害,并引导他们到健康的性教育网站去学习性知识。必要时家长要引用典型案例,对其进行警示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新洁,谭建平.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02,(1).

[2]曾令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特征与对策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2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青少年;性健康;性教育

青少年无论是身体生长发育,还是心理上的健康成熟,都离不开性的作用。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在我国,由于人们受几千年来的性禁锢、"谈性色变"的封闭意识束缚,大部分青少年仍然对性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有的青少年面对诸多外来的性信息不加辨析,良莠不分,兼收并蓄,深受其害,缺乏性科学知识,形成性态度和性观念上的欠缺或偏差,在性的认知和行为上常出现不健康或不符合性科学规律的观念和行为,甚至发生不良后果。毕节试验区地处乌蒙山腹部,共有人口800多万,由于工业落后,农村人口比例大,青少年比重也大,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性观念处于愚昧、原始状态,多数学生心理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生理的发育,尤其是性心理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性生理的发展,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对性的好奇与探究之心也日益增强。在生理成熟和社会行为成熟之间的距离就会不断增大,从而加剧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致使部分青少年品行不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大批青状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增多,有的村庄除了老人和儿童外,几乎无青状年。了解这些青少年的性健康知识,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建立正常的作息制度,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身心健康,对指导和提高青少年认识青春期卫生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调查按区域分别对初中、高中、中职3个层面,按年龄层次以及按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

1调查对象

毕节试验区部分初中、高中、中职在校学生共7800人,见表1。

2结果分析

近60%的青少年对自己性器官的结构、生理及性征无了解;在谈论性话题时,多数青少年的表现是强烈反对或被动参与;多数同学有性的困惑时,茫然不知所措;>70%的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主要从同学交流及黄色书刊、录像等渠道中得到;多数同学从来没有向父母或老师或他人提出过性方面的问题,觉得难以启齿;仅有25%的同学认为性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优生优育的科学性,关系到性传播疾病的控制,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兴旺发达;高达39%的学生认为性是"无师自通"的;80%以上的学生喜欢看书刊及影视作品中的性刺激镜头;>90%的学生对性传播疾病及性病产生的原因、途径不了解;>60%的青少年有过,且多数认为是一种罪恶或是一种精神负担;62%的学生认可"有处女膜就是处女,处女膜已破的就不是处女";>80%的学生对自己穿的内裤无要求,也不知道睡眠时用什么好;仅有25%的学生认为青少年出现"心跳加快"、"出汗"、"脸红"、"呼吸加快"、""或"肿痛"等性冲动是正常现象;高达>20%的女孩月经初潮时,母亲没有解释和指导;多数同学认为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很有必要,无论是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疾病知识、性安全知识、孕育知识都应有所了解。以上调查中,总体上农村学生的性盲目程度比城镇学生高。

3讨论

青少年阶段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除了需要面对不断的成长与改变,每个人还要面对一生中最强烈的性冲动[1]。性是人类的一种生理现象,青春期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面临着成长与困惑,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身高、体型、内分泌等生理变化,会使青少年手足无措[2]。青春期的萌动使他们有了解爱情的、性的愿望,也开始对爱情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很少有学生和家长、老师正面讨论这方面问题的习惯和机会,需要成年人的积极引导和耐心关怀[3]。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要通过有关性的科学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起对待性的高尚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违反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为正确处理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鹰.青少年性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3

为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职业素养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著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载体,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道德融合,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一、突出政治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主流价值观

学院把培养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探索文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坚持突出学院的政治特色,将政治素质置于育人标准的首位。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过程的始终,实现了教师学生全参与、课上课下全贯穿、校内校外全覆盖。

(一)构建独具特色的“3+1+1”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政治素质

学院办学突出政治特色的内涵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学院将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强化学生政治素质的关键途径。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模块的首要内容,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根据学院关于培养高于同类院校人才政治素质的要求,构建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精神教育与修养》的“3+1+1”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院范围内开设《人文精神教育与修养课程》。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大学生思想观念中的深层次问题和学生关注、迷茫的热点问题为线索,围绕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主题,通过“弘扬中国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宗教学概论”“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文学的人性美”以及“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解析”等专题,客观介绍和深刻揭示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中的重要知识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在滋养和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精神文明优秀成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成为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二)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院坚持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通过采取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共建、就业调研、毕业生追踪访谈,形成“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才”的工作模式。并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记2学分,要求学生毕业前完成16天共计32个学时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职业角色体验、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三生”教育贯穿全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院把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全年的“三生”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深入社会,收效显著。充分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依托军训工作平台,成功开展“生命、生存、生活”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以常态化军事训练为载体,开展三生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推进校风、学风建设,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院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还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采取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观念、知识、技能、习惯等方面有所受益,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达到“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目标。

(四)专业志愿活动紧贴教学,增强学生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院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各种机会,把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志愿者活动落到实处。近年来,学院志愿服务活动深入首都的各行各业,志愿者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昂扬的精神风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学院不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重大活动中的志愿服务,如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台盟中央两岸青年联谊交流活动、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同时还积极拓展体现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工系为武警天安门警卫支队开展心理辅导志愿服务、法律系坚持在社区开展禁毒教育志愿服务、青少系组织开展打工子弟关爱行动、文秘系在宋庆龄故居开展志愿讲解服务。通过参加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志愿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

(五)成立“青年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促进会”,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

学生社团“青年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促进会”,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在全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贯彻学院“勤学善思、立德践行”的校训,关心时事、了解天下时政,树立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立志做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通过开展各种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使大学生能够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继承和发扬国学精神与文化。促进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服务,培养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促进会的刊物、网站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在学院内营造了浓厚的政治学习氛围,为提高学院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二、突出青年特色,服务青少年全面成长

根据学院自身的文科优势和长期从事共青团教育的基础,学院确立了立足团校、服务首都青少年教育事业和立足文科、发展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了解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研究青少年”的办学特色。学院以特色专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建设为基础,依托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在首都乃至全国青少年教育与发展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的服务活动。

(一)唯一开设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的首都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示范辐射全国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其设置在北京市同类院校中具有唯一性。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在多次专业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开展深入研究,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综合起来就是: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课程编制以基础面宽为基点;课程实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教学活动以受培训者为主体;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依托共青团北京市委平台和北京市团校平台,坚持以“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认同社会主流审美观”为主线的社会角色教育;以“?光自律”为主线的责任感教育;以“热心公益”为主线的体验式教育;以“回报社会”为主线的专业技能教育等四条主线,精心打造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同类专业的专业设置标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其他地方院校学习的模本,专业建设成果及示范效应辐射全国。

(二)依托北京青少年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将青少年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

学院依托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青少年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及一批系级研究所,有效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和力量,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各科研所充分发挥科研传统优势,逐渐形成了青少年研究、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东方道德研究等研究领域的学术团队。近年来,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先后在全国八个省市,四百余所大、中、小学,六千多个班级的近三十万名学生中开展了“中华美德教育实验”,服务青少年教育与发展。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华美德教育行动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为基本主题,已经连续滚动研究了二十余年。在大中小学进行“八个德目”(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育,编写大中小学试用教材,小学讲故事(《中华美德》),中学讲规范(《中华道德》),大学讲理论(《中华伦理》),仅北京市就有3个区县、100所学校共4万余名学生参加该项教育试验。这期间开展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试验中华美德教育新模式,仅北京市就有9个区县、150所学校共10万余名学生参加该项教育试验。同时,进行中华美德“推广与深化”研究,把已经涌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在探索和建构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为支撑的“文化德育”中,北京市有7个区县、182所学校共11万名学生参加该项教育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参与首都“创新部落”项目开发,服务首都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项目是开展北京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的阵地,是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创新活动的聚集地。主要通过创新实践体验、创新力提升培训、科技创新活动等途径,全面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学院学生与国际创新教育潮流接轨,参与设计北京市青少年创新部落的思维拓展训练、科学体验、探究实践、参观体验等层次的科学实践活动,已经有多名学生成为北京市多家青少年创新部落店的店长。

(四)开展专项合作,服务首都不同类型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

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紧扣青少年成长需要和发展需要。近年来,受政府、非政府机构委托,学院开展了两百多项青少年服务,涉及青少年安全、权益维护、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职业教育、闲暇辅导与创新创业等九大领域,从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到个案辅导支持,从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到帮扶青少年弱势群体,为数百万名青少年提供了专业水准高、科学性强、人文色彩浓厚、形式新颖活泼的服务,得到青少年及其家长、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非政府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一五”全旗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共青团工作,努力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以青年为本,以服务为核心,以团建为基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构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体系,实现团的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团员青年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教育青少年,正确引导青少年,广泛凝聚青少年,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为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理论指导和根本思想保证。把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论述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心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用贡献体现作为,用合作推进事业文秘站,用互助彰显责任,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热爱__、建设__”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农牧区、非公经济组织等不同青年群体的自身特点,积极培育和形成覆盖全旗各行各业青年群体的灵活多样的学习型社团组织。通过组建志愿讲师团、团干部宣讲团等形式,加强对青年理论学习的辅导。通过组织读书会、报告会、征文等形式,加强青年之间理论学习心得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青年中心的作用,使之成为青年学习理论的有效阵地。力争在20__年年底前,组建理论宣讲团,并定期赴基层宣讲,每年不少于3场(次)。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与有关部门合作,抓好“四个一批”工程。即创新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载体,建设一批有益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阵地,创作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有益于陶冶情操的精神文化作品,形成一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成果。重视与家庭、学校、社会的互动沟通,完善青少年实践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和十八岁成人仪式等载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和各类传统节日、纪念日,集中开展青少年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不断丰富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探索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坚持少先队“雏鹰争章”、“手拉手”等品牌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美丽草原我的家”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__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功立业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活力的群体。共青团要紧密结合青年特点,凝聚青年力量,发挥青年才智,为构建和谐__多做贡献。

(一)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进一步深化“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行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农牧民实现转移就业。大力开展青年农牧民培训,不断提高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增收本领,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实施“青年星火燎原工程”,在“十一五”期间,每个嘎查村都要有2—3名由团组织培养的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和青年中心示范户,形成新一代青年致富群体。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农牧区,开展现代化、标准化草牧场建设。广泛开展“三下乡”、青年文明号结对帮扶嘎查村、“文明新风进农村牧区”等主题活动,活跃农村牧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改变村容村貌,带头移风易俗,树立时代新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农村牧区青年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推动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创造农村牧区安定祥和、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二)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推进产业优化、科技进步和自主创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深化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和青年创业行动,引导青年学生把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创造活动和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鼓励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在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大显身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青年创造提供信息、资金、政策、市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要围绕工业化进程,以“青年岗位练兵”、“青年技能比武”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打造高素质的青年产业工人大军。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培养、宣传表彰青年创新创造典型。深入开展青春创业行动,培养青年自主创业人才,引导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

(三)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做保持生态环境的卫士。贴近我旗实际,重点在全旗青少年中积极开展“齐倡节约同铸绿色共建和谐”、“节约社会我先行”、“青春共建绿色走廊”、“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保护母亲河”等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行动。巩固和发展好各级各类青年林基地,完善功能,加强管理,扩大规模,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四)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协调区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发挥青联、青企协等青年社团组织集聚青年人才的优势,加强联系,积极搭建区域交流平台,推动不同界别、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青年交流与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五)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康村和文明生态村活动。以“青年文明号”为抓手,以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为主线,积极参与创建文明行业行动。围绕民族文化大旗建设,以富有时代特色的青年文化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青年参与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中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区青少年文化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等活动。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培养推出一批社会影响好、对青少年学习成长有帮助的青年文化名人,力争创作出一批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优秀文化作品。进一步提高志愿者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广泛吸纳各行各业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普遍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形成规范的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力争到20__年实现全旗注册青年志愿者达到800人,以后每年以不低于5的速度递增。探索成立支医、支教、普法、礼仪等专业志愿者队伍,提升志愿服务的层次与实效。到20__年,建成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

四、大力开发青年人才资源

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抓住青年人才培养、凝聚、举荐、配置等关键环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为我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培养自主创业型青年人才

从培育创业意识、加强创业培训、开展创业见习、强化创业指导、优化创业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青年的创业素质,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培养自主创业型青年人才。鼓励青年到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通过建立青年创业基金、青年企业家帮扶等方式,扶持青年创办和领办股份合作制、合伙制、个体等不同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企业。

(二)大力培养选树青年典型

进一步规范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努力形成从青年学生到高层次青年人才、从农村牧区到城镇、从经济科技到文化教育,覆盖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行业青年人才的表彰体系。研究制定相关领域青年典型的培养规划,确定培养对象,明确任务主体,在典型还未成为典型时就开始介入培育。引导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以典型模范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五、竭诚服务青年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共青团要以青年为本,准确把握青年需求,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

(一)为青少年学习成才服务

充分运用开放性、信息化的教育手段,拓展青少年学习的途径。在社区中广泛设立社区学校、家长学校,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庭的教育功能,实施青少年社区教育方案,指导社区和家庭成员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大各类青少年读书阵地建设力度。到20__年,每个农村牧区和城市青年中心都建成一个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图书室。每年举办一届青少年读书节,办好美文诵读、征文、书画展、讲座等各类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深入实施希望工程,加强和改善基础教育,到20__年,争取设立旗长助学金。

(二)为青年就业服务

积极协调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在改善就业、支持青年创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对弱势青年群体的就业培训,鼓励企业、社会等力量为外来青年提供职业培训。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健全机制,力争每年帮助200名青年掌握创业本领,帮助20名青年创业,开发就业岗位50个,为下岗失业青年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100人次,提高青年就业率。

(三)维权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建设社会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探索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接待咨询制度等。不断完善工作项目,推进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以“青少年维权岗”单位、心理咨询机构、法律援助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律师为主体的志愿者工作队伍。深化创建“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青春自护”行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大力创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使之成为青少年学习和实践的重要阵地。

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不动摇,按照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资源的原则和“巩固一批、提高一批、整顿一批、新建一批”的要求,巩固现有组织网络,加大创新力度,特别是重点探索农村牧区、城市社区等领域的团建模式,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青年群体变化相适应的组织体系。

(一)推进基层团建,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巩固传统领域团的基层组织,大力发展新兴领域团的基层组织。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努力形成以城镇为核心的街道社区组织网络。切实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力度,努力找准与企业发展、青年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使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团组织不仅能建起来,而且能够积极发挥作用。按照非公经济建团率每年上升10个百分点的比例,到20__年使全旗非公经济组织建团率达到95左右。探索团组织与团员的新型组织联系方式,努力实现无空白覆盖。加强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力争到20__年使“五四红旗团委”创建面达到100。全面建设城乡青年中心,加强青年中心的组织建设、项目发展、队伍建设、阵地依托和机制建设,保证建设质量。积极探索共青团发挥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构建“团组织青年中心”的基层组织网络,带动基层团的工作的整体活跃。

(二)完善工作措施,加强团建创新

实施“团建创新试点工程”。根据不同领域团建工作的难点、瓶颈问题,确定若干团建创新试点,进一步推进基层团的直选工作,20__年选择1个苏木镇作为嘎查村团干部直选试点。

(三)统筹兼顾,壮大青年工作者队伍

推动工作力量的社会化,面向社会整合人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以专兼职团干部为骨干,以各类青少年工作者为重点,以热心青少年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为辅助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实施团干部“强身计划”,加大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等青年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分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方式,加大团干部轮训力度。以共青团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在职团干部继续教育,强化团干部业务素质,深入开展基层宣讲活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的业务知识和全旗党政工作重点作为主要宣讲内容,重点深入嘎查村开展巡回宣讲。

(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成果

积极探索新时期团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构建团员“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团员工作,努力把优秀青年吸收到团组织中来。进一步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七、建设共青团事业发展保障体系

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保障体系,是共青团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__旗共青团的实际出发,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挖掘并用足用好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确保共青团事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一)建立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基金

通过协调政府投入,争取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自愿捐赠,合理运用在团的工作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在旗团委建立__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项目化、品牌化工作的开展,帮助基层改善工作条件。

(二)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到20__年,40以上的苏木镇都要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建好用好青少年活动营地、素质拓展基地、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各类活动场所。对现有青少年活动阵地进行清理整顿,明确产权归属,明确职能定位,引导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在维持自身运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服务青少年的功能,成为吸引青少年的有效平台。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篇5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重大意义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好比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之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强调共青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其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尊重一个趋势,把握三种需要。

首先,必须尊重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这个基本事实和发展趋势。如果将今天的中国与30年前的中国相比较,从人们穿着几乎一种颜色的衣服、接受着一样的信息、说着大同小异的话语,到今天服装色彩斑斓、信息渠道千差万别、思想观念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化让很多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导致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逐渐多样化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必然不断增强;二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国外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涌入中国,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社会思想的多样化;三是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社会思想的多样化程度产生一定的倍乘放大效应;四是我国社会环境日益宽容,人们对待不同看法、不同想法、不同做法的态度和反映也表现得各不相同,总体上更加理性和宽容。从根本上说,社会思想的多样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必须尊重和顺应这种趋势。但是,也要认识到,社会思想越是多样化越显示出确立核心价值体系一元引领的重要性。没有思想多样化就没有必要强调一元引领,而失去一元引领的多样化只能导致社会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因此,社会思想多样化不仅不是否定一元引领的理由,而且是突出一元引领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从人的成长发展的普遍性来看,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不仅表现为肉体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更表现为精神思想的成长和成熟;不仅表现为单个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更表现为与他人联系互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成长客观需要由人生目标、奋斗理想、价值取向等构成的科学的价值体系的指引,没有这种指导,人的成长发展就容易缺乏精神动力、迷失前进方向。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特殊性来看,青少年处于人生的黄金上升时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可塑性强,此时接受和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仅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某种程度上讲也决定了它的方向。因此,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科学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从现实环境的迫切性来看,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这既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也使青少年面临更加复杂的成长环境。比如,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呈现出理性和非理性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积极进步和消极落后的交织,各种思想观念纷繁复杂、快速变化、此起彼伏,要求青少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强大的辨别能力。再比如,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就容易受到侵蚀。总而言之,一定要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不是外部强加给青少年的任务,而是青少年内在的自觉需要,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点亮指路明灯。

第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是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面临巨大冲击,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我们党主动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地位、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不仅要增强我国硬实力,还要提升我国软实力。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从娃娃抓起,让广大青少年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面临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要清醒地看到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企图和行为,如果我们不积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少年中深入人心,就无法在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胜利。

最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需要。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肩负着为党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大职责,就必须把吸引、凝聚青年作为自己的存在前提和首要任务。总书记总书记在与共青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要求共青团: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吸引凝聚青年?怎样才能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的目标呢?显然,需要努力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靠先进的思想吸引是关键之一。回顾共青团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都是因为高举契合时展要求和青年历史使命的思想旗帜,才感召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前赴后继、竭诚奉献,也才推动着共青团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共青团如何赢得青年的方法、途径等等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有的人主张应靠服务吸引青年,有的人认为应该由青年自己组织学习,有的人强调要充分运用网络等技术手段,等等。但归根到底,万变不离其宗,用先进的思想吸引凝聚青年依然是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鲜明特色和制胜法宝。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先进的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用它来教育引导青年就是共青团的必然选择。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方式方法创新

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青少年所接受、所实践,也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面对当代青少年成长环

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做好青少年教育引导工作的关键在于改进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要坚持循序渐进。社会学的发展任务学说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无论是处于什么社会制度背景下,也不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完成得好,个体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等外部的关系就会和谐,个体人的生存状态就会流畅快乐。反之就会面临许多障碍和困难。青少年的成长自然不能例外,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客观过程,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的心智水平、认知方式和人生课题都有所不同,不能人为地超越成长阶段。因此,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时间过程中的循序渐进,体现在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当前尤其要把学校期间的教育引导摆在更加突出的基础性战略地位,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系统规划共青团、少先队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工作,以思想教育和成长服务为重点,着力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二是内容层次上的循序渐进,体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要求应该是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日常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做起、再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内及外的层次结构,过去存在的小学共产主义、中学社会主义、大学爱国主义等教育要求颠倒的现象需要纠正。

第二,要加强分类指导。人生而平等但各不相同,在对人进行教育引导时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当前强调要加强分类指导有着更为现实的原因。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青年则是流动人口的主体。,14至35岁的青年流动人口为7639万人,占总流动人口的52%。近年来,青年群体跨地域、跨职业、跨产业的流动规模、范围进一步扩大,日益向城镇、学校、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到金融、法律、it等新兴行业就业,青年的职业分布更加广泛。与此相对应的是青年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形、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就不能不面对这个基本客观事实,也就必然不能采用统一、单调的内容和方法,而要根据不同青少年的不同特点、不同状况和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实施分层教育,加强分类指导,使思想教育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尤其是要坚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要善于从全体青少年的共性出发,提炼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标准和要求,又要根据不同群体青少年的实际特点和需求,提出个性化的标准和要求;既要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方式,下功夫培养一批重点骨干,又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凝聚他们的思想共识。

第三,要务以青年为本。强调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在这方面,法国的青少年工作的理念值得学习借鉴。法国社会认为,青年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很多人生的困惑需要寻求答案,青年的心声需要得到表达和尊重,社会必须构建这样的渠道和机制;同时,青年是独立和自由的,对他们的帮助是引导他们掌握方法,自己寻求解答,而不是给他们一个既定、准确的答案,因此提供信息和服务、引导青年在参与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习惯于把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灌输到青少年中,并常常在不自觉中从整体事业的视角,把青少年作为一个受教育的被动客体,使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青少年个体社会性的发展需求相脱离。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育引导要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充分体现青少年意愿,满足青少年需求,多运用青少年熟悉的语言,多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教育引导的目标和内容符合青少年情、富有青少年味、贴近青少年心。另一方面,要善于主动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尊重青少年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权利,使受教育成为青少年的内在追求和需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改把真理交给青少年为带领青少年去寻找真理。

第四,要注重实践育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很多困惑人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一旦拿到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去审视,就会令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和习惯尤其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与现实的生活和实践相联系,习惯于从具体事实中升华理论。团中央举办了首届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安排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事后的调查表明,在江西吉安井冈山为期两周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社会实践是学员们最喜欢、收获最大的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先进的社会思想体系,其特有的抽象性、超前性,往往会使得这些价值理念与社会现实生活,特别是青少年的生存世界存有一定的距离。而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和最佳渠道,也就是让青少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理论和概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为提高认识、深化理解、坚定信念创造条件。比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对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了解基础之上。再比如,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显然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理论说教就可以养成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在实践中、在具体的体验和行为中去培养和强化。因此,共青团要发扬实践育人的传统和优势,进一步拓展实践方式,拓宽实践渠道,建立长效机制,让青少年心目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真实的现实社会基础之上。

第五,要回答焦点问题。青少年认知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就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青少年有兴趣并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既包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会追寻的生活的意义、我是谁、人际关系怎样建立等等普遍性问题,也包括与生动鲜活、快速变化、充满矛盾的生活现实相联系的困惑和疑问。比如,富家子弟在海外被害,是该痛剿罪犯还是给他们及其家庭以道德上的拷问?四川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是给予理解还是谴责?离开这些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教育引导的时效性就很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