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范文

农机合作社(收集5篇)

时间:

农机合作社篇1

农机合作社由于其采用现代化大型机械作业,使其必然拥有极具规模、连片的土地,比较容易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创新。例如,呼兰大用农机合作社早在2011年就建立起几个生产示范区:一是建蔬菜生产示范区,主要是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有机生产示范;二是瓜果生产示范区,引进美国大樱桃、四季草莓、蓝莓、油桃、礼品瓜、提子等;三是花卉生产示范区,引进郁金香、安祖花、矮牵牛等盆栽花卉和鲜切花卉,年产鲜花100000盆(株);四是食用菌生产示范区,建立菌种生产繁育车间。生产示范区的建立,使农户更直观的感受到农业科技成果,享受到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收益。另外,农机合作社科学的管理与现代农业、农机技术相结合,使农产品进行规范化的生产,优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提高了农产品面向市场的竞争力。

二、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高素质农业推广人才难以引进

无论是农机合作社内部农业技术的采用与实践,还是农技推广机构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都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沟通能力、服务热情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专员和技术人员。然而,农技推广机构的优秀人才往往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小城乡发展,更不用说去地处偏远的农机合作社了。基层农业推广专员的缺乏导致其很难真正意义的指导农机合作社运用新技术、新机械进行生产,其理论与实践知识也相对老旧,很多人员对省里配发下来的现代农机具根本不了解。农机合作社中的人员更是如此,虽然有一些生产能手和技术人员,但其理论知识储备并不充足,没有主动更新知识的意识,对新技术接受速度较慢;普通社员更是难以接触到新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应用,且由于其学历不高,在表达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无法形成辐射作用来实现农技推广入户。

(二)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机合作社本身就面临着贷款难,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遇到有自然灾害的年份合作社的资金尚不足以满付农户的土地保底租金,更不用说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建立示范区、引进新机械、新种植技术、研发良种、聘请专家培训等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了。而支持其推广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资金又都是公益型政府划拨经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有些地区都难以保障,用于推广技术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必然不高,宣传、推广、后期服务效果必然不佳。

(三)农技推广机构、高校未能同农机合作社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农机合作社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应该与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三者目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关系并不紧密。农技推广机构往往只是完成省里下达的推广新技术的任务,将一些新农业机械、种植技术等教给农机合作社后就算完成任务,并没有跟踪服务或者不定期的查看农机合作社将新技术宣传、推广到普通农户的效果。在合作社的问卷反馈过程中还发现,新型机械如何修理、大机械高昂的燃油费用是否能推出补贴政策等都是农技推广机构,甚至可以说是省农委工作的盲点。农业院校虽然有一些创新的科技成果,但其往往转化率并不高,只局限于完成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上,没有实现有效的推广对农业增产增收并不具有广泛的影响。农机合作社方面与农业高校的联系几乎都是简单的聘请高校专家进行讲授农业知识上,但实际上,因培训不具有针对性、专业术语过多不贴近生产实际,农户反应效果甚微。

(四)农业技术推广内容、形式不够丰富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内容并不全面,一般集中在推广良种、农业机械、栽培技术方面,且大多都是面向合作社社员的;对于农药、病虫害防治、繁育良种、农田水利等技术多采取合作社集中控制,没有实现有效的推广和辐射效应。推广形式大多局限于定期培训、代工作业、自身示范三种形式,由于农户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不让其切身感受到增产带来的增收好处,很难打动他们改变原有的种植行为,所以农机合作社现有的推广形式不容易被农户接受。

三、完善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对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应该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便于各司其职,可分为技术部门、管理部门、村推广部门,同时聘任技术工种的临时用工。高级农技推广人员的引进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确定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果指标体系,对基层推广人员工作进行打分,在基础工资上可获取额外的绩效工资。对于高校,要建立符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推广专业,进行最新农业信息、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对于农机合作社,要端正态度服务农民,定期将不同专长的社员送出培训教育,去示范社进行参观与学习,提高高素质农业人才引进的待遇。

(二)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经费

想要技术服务的良好开展,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员的工资,更多的是办公经费和科技与推广服务经费。而黑龙江的农产品基本保持输出的状态,增值部分绝大部分在省外,所以这项公益性的经费划拨不应全部由省里承担,应尽量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在农机合作社发展中,政府也应拓宽其资金的来源,在贷款条件和利息上给予优惠,便于其扩大规模、建立示范区、推广农业新技术。

(三)创新推广形式

农机合作社篇2

自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但是单门独户购买和使用农机,造成农业机械使用率不高,资源造成浪费。农机专业合作社出现,是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将广大农机拥有者、使用者紧密联结起来,解决农机大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形成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

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意义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现代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由“谁来种田”的问题。一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水平,克服农业机械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二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更佳配置,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能够发挥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社等先进经营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创新土地经营新模式。

2金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2.1金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出台后,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机大户的数量激增,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截止目前,我区农机户达到69750家,农机从业人数达到73545人,拥有农机原值在20-50万元以上的419家,50万元以上的85家;已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3家,从业人员达到860人,合作社拥有机具数量近5000台(套),农机原值近8000万元,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近10万亩。近年来,先后出现一批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田野农机合作社、新旺农机合作社、志成农机合作社、兴煌农机合作社分别获得安徽省示范合作社殊荣。它们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2.2发展农机合作社主要做法和措施

2.2.1主要措施

第一实施政策扶持: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区政府重视,2008年,区政府制定下发《金安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五年规划实施意见》,协调各乡镇政府的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第二争取项目和财政支持: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以农机项目的建设来带动合作社的建设。农机部门与银行对接,召开“银社对接会”,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困难问题。近年来,共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近500万元,用于合作社购机累加补贴和机库棚建设。

第三坚持市场运作: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坚持“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的办社原则,无论单位、个人,都可组建合作社,合作社是经营主体,社内成员从中分红。

2.2.2经营模式

一是开展承租经营:针对无耕作能力,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由农机合作社管理经营,租金在300-400元/亩左右,我区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流转承租土地面积达到10万亩。

二是实施有偿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订单作业,对外出务工农户水稻耕、种、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实行机械化全程作业,收取200-300元/亩的费用,比散户作业收取标准低10%左右,深受农户欢迎。

三是委托代管服务: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和机械作业。

2.2.3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管理机制落后:一些合作社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组织能力较弱,经营也很不规范,基本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一些合作社建社规模小,运转资金不足,作业市场拓展不广,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收益分配很难做到公开、公平,合作社的收益不能真正惠及全体社员,严重影响了农民“带机入社”“带地入社”的积极性。同时,在生产管理、作业调度等方面缺乏现代化手段。

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农机化促进法》规定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但目前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仍无具体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有限的扶持资金仅靠卖面子、找关系争取一点,没有出台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农机合作社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三是作业成本增加:现有的耕地分布零散,机耕道路窄,影响农机作业转场进出,加大作业难度。作业范围不宽,服务领域仅限于农田作业,作业量低。农机具闲置时间过长,导致经济效益不理想,加之农用柴油价格不断上涨,农机作业用油未享受到燃油补贴,还附带缴了燃油税,大大提高了作业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四是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农机专业合作社多由农民群众自主联合成立,合作社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懂技术、有创新的新型技术人才,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知晓电子商务、科学文化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

3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县区政府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实行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2实施项目倾斜

农业推广补助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对合作社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倾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新政策优先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安排。农机示范推广项目要尽量安排有条件的合作组织承担。给予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扶持资金,增加对农机购机补贴幅度和范围,给予机库棚、农机作业燃油补贴。

农机合作社篇3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300-01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正式实施,在市场经济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1],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数量大幅增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促进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按照“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的目标,宣州区大力发展农机大户,着力扶持和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区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达到2.85万个,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70个。

1宣州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宣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皖东南,是长江以南双季水稻主产区,全区辖26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533km2,水田面积4.87万hm2。近年来,该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耕作、灌溉、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十分适宜农机具开展工作。一方面由于农业机械价格让单户农民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农机户分散难找市场,农机利用率较低,便产生了将农机具集中起来在村里办农机合作社的想法。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业协议,把过去人工进行的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事,全部交给农机合作社,让外出打工的农民不用在农忙时请假回家务农。因此,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

2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尽管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思想落后、管理粗放、市场竞争压力大、外部融资难等原因,目前仍然处于低水平、不规范的状态。

2.1农机服务领域较窄

农机服务基本局限于小麦、水稻生产,在林业、畜牧、果树、茶叶等方面生产较少,服务面窄,内容少,未能在农业生产中提供全面服务,农机户兴趣不大。基本没有开展农机配件供应、维修、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较低。

2.2思想认识不足

农村居民素质较低,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缺乏创新精神及诚信意识。加之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加入农机合作社后农机户个体思想认识问题导致农机合作社发展缓慢,运行不规范,发展不平衡。农机户在加入合作社后要求期服从统一安排,但是由于农机户个体在长期的作业中自主性较强,使得多数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此外,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当地能人或村干部发起,各方面关系不明确,没有形成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则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成立时地域性特征较明显,农民参与度不够高[2-3]。

2.3内部管理不规范

有些合作社的《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流于形式,多不按章程规定开展活动。此外,由于合作社各类内部管理制度的缺乏,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形成。

2.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在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流转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土地分散经营,品种不统一,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加之农机维修点分布不均、维修质量参差不齐,给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机服务社会化发展。

2.5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缺少财政方面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费多由领办大户垫资自筹,加之利润较低,无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合作社建设中,此外,合作社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活动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

3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3.1努力拓宽服务领域

利用合作社在跨区作业方面的优势,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从传统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业发展。把合作社作为农机手培训基地、农机维修基地,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种植基地、花木种苗供应等,以提高其效益,增强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3.2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在实行土地流转过程中,统一发展土地流转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土地成片种植,将流转的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建立高产创建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

3.3争取财政支持

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财政支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购机补贴资金优先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合作社的办公土地供应,在合作社机库棚及办公用地方面,可以采取以租的形式。

3.4加大培训力度

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运作。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3.5创新发展模式

在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对可分配盈余部分可以低于合作社规定的限额,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有些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方可以先组建后规范[4-5]。

4参考文献

[1]吴昭雄.河南省信阳市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J].当代农机,2010(8):54-55.

[2]朱长春,成如.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内蒙古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引擎[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2(4):26-29.

[3]翟振才,刘永建,罗政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湘西北地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999-3002,3006.

农机合作社篇4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安徽灵璧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308-0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对促进当地农机化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

1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底,灵璧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68个,入社社员594人,拥有大中型农机设备1275台,固定资产7088万元,全县农机合作社总收入1.1亿元,全县共涌现出部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3个,其中韦集镇丁李村李清农机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示范社。

2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组织形式

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农机户的自愿结合。即由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牵头。利用各自在生产、经营服务方面的优势,根据农户的需要取长补短,自愿联合和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50%以上。二是村户联合型。主要是以村委会或村负责人的名义,将农机户联合起来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农机管理服务部门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一部分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四是农机经销商与农机户之间的合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销商利用经营农机和售后服务的优势,组织一部分农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农机作业服务,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一般规模较大,内部管理制度较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五是纯资本运作型。即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利用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参股合作的模式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2]。

3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增强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

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农机手组织起来,实现了信息共享,机械统一调度,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化水平,这种作用在“三夏”、“三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2012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小麦机收3.87万hm2,占全县总量的30%,玉米机收1.67万hm2,占总量的32%。

3.2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

由于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使大型农业机械进入田间地头。近几年,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的大中型及先进适用的农机数量占全县购机补贴数量的40%,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如2011年,重点推广的土地深松机90%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所购买和使用。

3.3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主体

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化配置农机资源,利用自身的机具和技术优势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组织化,一部分较大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成为了现实,极大地促进了农作物的区域种植和农业机械的连片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为大型、新型、适用的农机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3]。

4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处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合作社经营的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大多数合作社的组建处于分散入社的形式,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资金短缺,场库棚建设滞后,机械无法集中妥善保管,机具折旧加快。另外,还存在办公场所狭小、办公桌椅配备不齐、培训场所设备不完备、信息服务能力差、综合为农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4.2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为了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调研,灵璧县大部分合作社都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有的合作社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没有实际的贯彻执行,有的仅仅是制度上墙了事,没有完整的考核机制。又由于大多数合作社的社员呈现季节性合作,主要集中在“三秋”、“三夏”种植业的耕、种、收几个关键节点上,忙统闲分,分散经营,作业面积小,作业效率低,收益少,作业周期短,农机具利用效率不高,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整体作战的优势[4]。

4.3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低

由于合作社社员大多是普通的农机手,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缺乏组织、管理和协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有一部分机手操作技术水平不高,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作业只看进度不看质量,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

4.4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淡薄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想做大做强,在经营管理层面上,必须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和财务制度,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参与社会竞争,向用户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农机服务。同时,要不断引进人才,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做的都不够好,很多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仍然采用家长式的管理办法。

5发展对策

5.1加大宣传力度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在灵璧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小有规模,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比较滞后,且合作社普遍存在入社社员少、规模小、资金缺乏、综合服务能力弱等特点。为此,要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上的一些资金大户、致富能手、农机维修能人等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幅提升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5.2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想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扶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并适当在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农机主管部门应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上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如合作社急需的玉米收割机、免耕施肥播种机等大型机具补贴到合作社手上,让合作社更新老旧机械,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水平,壮大合作社实力,为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发展订单农业和低碳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5]。

5.3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合作社的软实力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由于缺乏培训,长期以来主要是凭借经验工作。为此,应该分门别类地对合作社的负责人、财会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培训,以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规范化建设能力、技术操作和维修保养能力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需求[6-9]。在培训方式上应该灵活多样,如利用“三夏”、“三秋”的有利时机,对合作社社员、负责人进行农机作业、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以利用农机现场演示会、观摩会等对推广的先进适用的新型机具的操作技能等进行现场培训。

5.4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服务能力

针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现状,农机主管部门要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分批分层次指导、检查、评优,按照农业部的“五有”、“五好”标准,成熟一个,申报一个,评优一个。着重在合作社的场库棚建设、办公场所及设施建设、维修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经常开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信息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在“三夏”、“三秋”时节,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民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维修服务、油料供应等信息支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另外,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的服务范围还比较窄,造成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忙时统、闲时分”,“半年忙,半年闲”,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建议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广开财源,打破单一的经营服务方式,开展多元服务,把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向蔬菜种植、冬修水利等方面延伸,最大化地发挥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壮大合作社实力,强化合作社的服务能力。

5.5尝试“社企合作”,开辟合作社建设新模式

目前,灵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处在“单打独斗”的模式中,每个合作社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经营效益不高,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走“社企合作”的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企业不同的诉求,积极推动较大的、有条件的合作社与农机企业之间建立利益互惠的共同体,促进农机生产企业、油料供应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共建,合作共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跨越式发展,以此来繁荣灵璧县农机化市场。

6参考文献

[1]冯正睿.酒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11(8):16,26.

[2]王达保.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1(4):52-53.

[3]米占喜.关于凤台县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2):48-49,51.

[4]施建伟.启东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江苏农机化,2011(6):20-22.

[5]李丽媄.长乐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及思考[J].福建农机,2012(3):9-11.

[6]李志明.如何做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3):6.

[7]陈永.对衡水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认识[J].农业装备技术,2013(1):62-63.

农机合作社篇5

1.1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农机合作社成立以后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能够有效地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使得泗县的农机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化的配置,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土地的出产率。安徽泗县成立农机合作社,通过农业机械入股的方式吸纳了资金,然后根据生产的需要统一购买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机械,这样的方式避免了农户家家户户卖机械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大限度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在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过程中,资金入股购买机械的方式也增强了合作社发展的劲头,保证了农机合作社的健康运营。农机合作社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使得农民根据自身的特点各尽所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步伐。

1.2农机合作社的成立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解决了农民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有效做到了多项生产工作的统一,例如“育苗统一化”、“管理统一化”、“加工和销售统一化”等,这样的统一化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生产的风险。在以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地方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出现滞销等状况,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机合作社成立以后,有效缓解了这样的问题,农机合作社这样多方面的统一能够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让农民放心生产、快乐生产。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能够帮助农民降低生产风险,还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证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乐趣,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1.3农机合作社解决农民外出务工问题,解放农民劳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来做改善生活,但是,这样的问题也影响了农村中的农业生产工作,造成农村中大片农田的荒废。这样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得农村中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减产。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能够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农机合作社能够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能够定时对农村的土地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转型发展,既减少了土地浪费,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能解放农村的劳动力,把农民及时地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社会的其他服务性行业提供更多可用的劳动力。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可以让农民外出务工增加额外收入,还可以让农民在年底获得农机合作社的分红,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推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1.4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解决农村矛盾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能够解决农机户与农户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农村中出现“有机无地耕,有地无机耕”的现象,有效避免了农机的浪费,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稳定了农机使用的价格,保证农业生产价格,把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还能解决农村贫困户的问题。愿意加入农机合作社的贫困户农机合作社能够充分解决这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够使得农户在年底获得分红,不愿意加入农机合作社的贫困户,农机合作社会为其提供优惠的农机服务。这样,农机合作社就能够充分为农村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和谐,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2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能够对农民产生积极影响

2.1农民科学生产的意识增强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使得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理念有了新的革新,农机合作社的成立,社员的积极性明显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社员的思想认识也有进步,注重新农机的引进和科学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是以前保守落后的生产观念了。社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极大地增强了,信息获取能力也大幅度增强,积极发展先进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推进了现代农业的步伐。

2.2增强农民的团结合作,提高生产意识

传统农村生产模式是一家一户的自主生产模式,家家户户自主生产,消息也不灵通,生产机械业较少,生产技术也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之间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农民之间的合作分工,增强了农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从根本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早日实现。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