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总结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整理9篇)

时间: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1

本小组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实况,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的主要人群包括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信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各抽取的两个班级,以及随机的过路人总共400人次。由于不同学院,不同人群之前的消费情况可能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本小组采取固定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本次调查的准确性。本小组成员共六名,在本文最后将附上本次的.问卷调查表及各人员分工情况。

调查结果

根据本组成员的调查,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大多数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之前,1500-2500的人数则要少一些,而生活费在其他区间的人数则占少数。第二,在我们调查的所有人当中,有65%以上的有过网购的经历,有大约30%的人喜爱网购。由此,在大学生中网购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增加,而外出逛街购物的情况保持平衡。第三,在调查中只有10%左右的学生每月固定消费在学习方面。而除了主要的饮食消费外,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活动是外出与朋友吃饭或者玩乐等娱乐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意识并不强。在调查的最后,我们加上了一个问题,加入每月减少三分之一的生活费,你能够正常生活么?有70%左右的学生回答了不能。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总结

此次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随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由此产生的消费心理也越来越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处于被动享受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的消费是应该的,而自己的父母供自己消费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心态的存在造就了越来越多类似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产生,大学生沉迷于享受和话费的越来越多,而能够理性消费和学习性消费的却只有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希望学校可以加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教育,多举办类似于如何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教育讲座等,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会真正的自制,自控。

调查实施细节:

1,时间:12月3日至12月16日,历时两周

2,对象: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数信学院班级,外国语学院班级,随机路人。

3,地点:南昌航空大学校园

4,内容:问卷调查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就此我对新疆大学11号楼的一部分男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前卫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商场VIP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买什么东西付帐时一刷卡就OK。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手机已经达到人手一部,mp3已经过时,改用mp4了。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买电脑”,其次是“旅游”,反映出大学生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95%,有的人甚至拥有多部。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网吧上网的VIP卡不少于学校的所有证件,电脑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名牌、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对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9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对“财商”概念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7%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6%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21.4%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3%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专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向家里骗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而且物质投入是维持情感的保证。————-没有钱你就不要恋爱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总结:通过这次调查,不仅了解到周围同学的消费观及消费理念,正确定位自己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的消费水平,同时也透看到我们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作为即将踏如社会的我们,应该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生活方式,才能为我们将来的生活负责。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3

被调查人年龄__年段___专业_____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请尽量如实填写,(不方便的可以留空)并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路走好。

一.客观题

1.您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a.350以下b.350-500c.500-800d.800-1200e.1200以上

2.您每月饮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饮料)大概为多少()

a.250以下b.250-350c.350-450d.450-600e.600以上

3.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

a.200以下b.200-300c.300-400d.400-600e.600以上

4.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如果有,平均每月用于这方面有()元支出

a.50以下b.50-100c.100-150d.150-200e.200以上

5.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饰和化妆品方面平均每个月的消费()

a基本不花费b.50以下c50-100d100-200e200以上

6.您每月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是多少()

a.我尚单身b.100以下c.100-200d.200-400e.400以上

7.您拥有手机吗?如果有,每个月话费支出为多少?如果没有,请回答下一题。

a.50以下b.50-100c.100-200d.200-300e.300以上

8.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多少(仅限于使用电话卡的情况)()

a.20以下b.20-50c.50-80d.80-110e.110以上

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b.增长社会经验c.赶时髦d.渴望独立

e.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

a.学子勤工俭学,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给企业打工d.主要从家里拿钱,很少自己挣钱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总收入为()rmb

a.500(以下)b.500—1500c.1500-3000d.3000-5000e.4000以上

12.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

a.高得惨不忍睹b.偏高c.刚刚好d.偏低e.低得一塌糊涂

二.问答

1.您的家乡是: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_市

2.您有没有在不知不绝中花去很多钱的体验?如果有,您觉得这部分花费是否必要?

如果您认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么办法避免这部分花费么?

福州大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计算机系01极(2)班耿雪垠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这个数据尚有余地),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

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有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那些作过家教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有关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消费运动”,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导新的消费理念,引导人们将消费和科学发展、和谐构建结合起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实践消费观念的变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责任消费观念的新消费主体,催生健康、品质的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消费文化,促进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关注“新消费运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个专门的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自己校内以及本市区的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发放调查卷,以及访问的方式,涉及的人较多。

二、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65.71%,女性大学生占34.29%,被调查者中,42.7%来自农村、27.75%来自乡镇、29.55%来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占39.74%,3000-5000元占23.26%,1000元以下的占21.25%,5000元以上的占15.75%,调查报告《有关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1000元以下为主体占65.83%,1000-20xx元占25.64%,20xx-3000元以上的占7.84%。

有7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5.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还有4.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三、调查结果分析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4.3%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2%的选择了“价格”,有15.59%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5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原因

当前大学生出现消费节奏快、交方式快捷、追求时尚、前卫,存在较大差异或超前消费等特点,既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

(一)消费节奏加快、消费方式快捷

据我院调查,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对经济因素方面的考虑减少了,对消费品的购买和更新的速度加快。从实际情况看,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娱乐方面的消费过高,已明显的超出了大学生正常的消费轨迹。如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个月约支出1000—1500元,最少的也有800元,最高的达到几千元。他们认为,为了追求情感,需要进行物质投入,经常是把握不住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快捷的交易方式,大部分学生拥有银行卡,交通IC卡。各类打折卡等,刷卡消费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崇,如今网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消费方式,网购的省时、快捷、方便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

(二)、追求时尚和新潮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商品不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而更多地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势。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者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动浮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为较成熟的价值取向。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权益保护意识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而日趋成熟。当他们的消费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超消费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最新的调查表明:80%受访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品质,重名牌,有品位的生活的需求与消费观念。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如为了追求一款手机或者换上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三)、追求个性化、多样化

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样个性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可以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多样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被有的研究者称为“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这种解释描述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其中“年轻的”直观上使我们都会意识到: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

(四)攀比心理突出,且消费者(大学生)间差异较大

有些大学生虚荣心很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一件名牌服装,情愿节衣缩食,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个别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谎称学习费用开支增大,再次向节俭的父母伸手,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虚荣心的膨胀,又极容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最后导致人格上的缺陷。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加剧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相当一部分的贫困生。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但也有富裕的学生,如上述一样,他们消费得起品牌名牌,每月的生活费非常庞大,且大都来自于父母的支持。

(五)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以上消费特点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消费观受到严重的冲击,形成新的消费观。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向的倾向。当学生家庭经济可以满足较高消费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这只是社会因素。但是家庭因素也影响着他们的消费特点。我国家庭的独生子女化越来越明显。家长从小都把自己的孩子作做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孩子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的政策。这就加剧了消费攀比心理;然而学校的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比较重视对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素质的,而对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置之不理或知之不多。另外,不断恶化的校园周边环境也是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催化剂。当然,大学生本身也存在一些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有没有理财的经验,故而到了原理家园而独立生活时,就不能正确合理地支配生活费。

二、针对大学生消费特点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文化方式的正确引导

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方式的引导。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摒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积极扶持和建立大学生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特点。

(二)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消费文化环境

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权的同时要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三)切实重视对大学生争消费观的培养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包括: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强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等等。说到底,消费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点。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这个数据尚有余地),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4.打工目的方面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6.自我评价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有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那些作过家教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前卫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买什么东西付帐时一刷卡就OK。网上购物也成为大学生热爱的购物模式之一据我了解,中行就对大一、大二大学生发行了相应的购物积分的信用卡。还有很多大学生都会浏览购物网页,其中大部分的女大学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手机已经达到人手一部,mp3已经过时,改用mp4了。

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买电脑”,其次是“旅游”,反映出大学生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对于这个结果,我表示非常理解。首先,我自己也是一名大学生。大学的生活相对高中而言,时间变得宽裕起来,也能够自己分配。在课余的时间,拥有一台电脑能够让我们更好更快得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娱乐信息。而旅游除了能够让我们领略不同的风光,还能帮助我们体验旅游地的风俗人情,增长见识。同时,旅游也是一种能够很厚放松减压的方式。

而据我对身边一些朋友的观察,假期除了参加文化知识类的提高班,很多人还会选择到游泳馆、健身房锻炼,学习画画、舞蹈、乐器或者是武术等,既充实自己的假期,又能锻炼、提高自己。

如果经济允许,我最想做的是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专业相机。我会随身携带它,记录我身边的人和事物。有一位摄影的朋友很喜欢一句话——“摄影,能让瞬息的美好变为永恒。”我觉得,即使是平凡、不起眼的东西,当我去捕捉它,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网购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渠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网上购物实惠,经济。由于开网店免去了店面的租金,雇员数量减少,网店老板可以节省出很大一部分成本,从而同一件商品得以以低于较市场价的价格售出。这样就吸引了人们通过网上购物,而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们大学生在进行理性的消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电脑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名牌、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对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9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高中的时候,我在省里重点高中读书。可不要认为重点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书呆子,相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高中生)就已经对时尚潮流是很敏感的。在课余生活中,她们喜欢翻阅时尚报刊,了解流行的衣着发饰,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可以想象,当代大学生在远离繁重课业和较宽裕的经济条件下,会选择追求时尚和名牌是再正常不过了。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对“财商”概念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陌生。一学期结束后,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我读预科的四个月,乱花钱的事做得也不少了。但因为从小学就开始住校,经过手里的.生活费也不少,所以一直有记账的习惯。看着超出自己预算的账单,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下学期可得给好好做个储蓄的计划来提醒自己了。

2、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向家里骗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我家在县城,但父母为了我能有更好的教育,把我送到市里读书。当时身边城里的孩子大多是衣着光鲜,身上携带的数码产品既漂亮,功能丰又丰富。心里是挺羡慕他们的。我想,很多从县城到城里,或者从中小城市到经济更发达的大城市读书的大学生,多少也会有跟我相似的感受吧。但我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正确对待自己的欲望,不被欲望所迷惑,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和良好的修养。

在我读的几所学校里,学生偷盗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其中很大部分人就是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物欲,在虚荣、攀比的心理作用下,做出了违纪违法的行为。每每听到因为盗窃而记过处分的消息,我心中惋惜多过了愤怒,鄙视。大多女孩都想在最美丽的年龄穿漂亮衣裳,大多的男生都或多或少的有玩性和征服欲。但欲望的实现必须是合理合法的。处在学习年龄段的我们,应该对知识、技能有更多的需求。

3、恋爱支出过度

大多大学生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而且物质投入是维持情感的保证,甚至可以说“没有钱你就不要谈恋爱”。

不计算采购节日礼物的费用,光就平时约会的餐饮费,娱乐活动的消费,平时煲电话粥积累下的“巨额”,相信数额也不小了。若是再追求好的服务,浪漫的环境,或者异地交流所必需的路费等,超额支出恐怕在所难免了。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总结:通过观察、交流和归纳,我不仅了解到周围同学的消费观及消费理念,正确定位自己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的消费水平,同时也认识到我们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生活方式,才能为我们将来的生活负责,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伴随而来的是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总的来说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情况令人担忧。高消费的背后是大学生们为了自身的舒适体验而大手大脚,更是因为面子工程想要在同学面前显示出优越感作祟。大学生普遍的过度消费问题已经亟待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主要分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超前性消费”

即为了提前享受或追赶潮流,不惜用举债的方式来提高生活档次。大学生们刚刚成年进入社会,银行为了尽早拉住这些潜在消费者,往往用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办信用卡,打开皮夹有4,5张信用卡的同学绝对不在少数。新闻中也时不时会提到大学生卡奴,还不出信用卡债时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外出打零工来还钱,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说,最后若不能完全还款还会影响将来进入社会以后的信用程度,除了满足一时的.快感,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种是“炫耀性消费”

目的是通过消费炫耀“我有钱”以满足虚荣心。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招收而来的,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有的父母可能只是辛苦劳作的农民,有的是工薪阶层,还有的却是大老板。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有钱的同学便会经常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奢侈品以显示自己的生活水平。在许多大学生都使用的社交网络人人网上,时常有同学会发一些奢侈品代购的信息,起初我看到时觉得他们并不会有生意,因为那些香奈儿,LV的包包动辄上万的价格并不是普通大学生能承受的。可是看到他们接收到的大量的来访询问以及订单,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很多同学的消费水平。

第三种是“病态性消费”

通过消费活动来满足自己内心一些不成熟的心态。尽管大学时代是曾经家长口口声声说的悠闲轻松的一段时光,但是在重点院校中是绝对不可能这么悠闲的,学霸多以至于在学习方面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由此,有的同学便会想方设法寻求放松的压力,其中暴饮暴食、买各种新衣服就是其中的一种,,以此满足自己内心的压抑,空虚以及不满,渐渐的就养成了这样一个过度消费的坏习惯。还有一种“病态性消费”源于身边的同学买了新产品,为了不落于人后,无论多少钱都舍得去花,就像上文中那个要买“苹果三件套”的女生,其实可能她并不知道乔布斯的发展史,也可能并不知道苹果到底好在哪里,可是大家都有所以她也就要,否则会有被同学看不起的可能。这样的一种觉得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的病态畸形的内心活动,对于即将踏足社会的大学生是绝对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构成是很复杂的,鉴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以及消费观的不成熟,辅导员们应该多加引导同学,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这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

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

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

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