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农村工作存在问题(6篇)

时间:

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后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市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的“千百工程”,我县于今年三月十日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四工程”。现就这段时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认真贯切落实市“千百工程”启动会议精神

四月七日,我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例会,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市千百工程启动会议精神,并专题研究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安排部署了今年上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理清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带动农业,城镇带动农村”和“多与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用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倡导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关键,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启动实施“二四工程”为载体,整合全县各方力量和资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确立了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加大“二四工程”建设的重点,从优势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改进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善农民房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公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宣传规划督查工作等13个方面提出了新村建设重点任务、重点目标、重点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把丰都建成为三峡库区的经济强县。

(三)、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一是组建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县级22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在农办,办公地点设在农业局挂牌办公。二是公布了市县级示范村、推进村。结合市上分配我县1个示范村、20个推进村的任务,提出了“二四工程”,即2个示范村(其中市级1个、县级1个)、40个推进村(市级、县级各20个)。在市级示范村标准的基础上,分别细化了市、县级示范村标准和市、县级推进村标准,并将这些标准分解落实到年份,现在正在组织规划编制。

(四)、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工作

一是初步完成了指导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待发文件

二是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新农组办发[20__]1号文《关于印发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调研提纲的通知》、以新农组发[20__]3号《关于转发市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下发到各乡镇和部门,指导全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二四工程的规划调研编制工作。并成立了规划编制指导组。

三是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统一,各级领导重视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

一是部门配合不协调;

二是乡镇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例事日程;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全县上下没有热起来;

(二)、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落实困难

一是常委会研究定的今年安排投入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1

00万元落实困难;

二是部门的项目资金打捆难以落实;

三是社会筹资建设新农村工作没有启动;

四是工作机构没有办公经费,工作开展困难。

(三)、新农村建设行动不积极,进度迟缓

目前,只有两个示范村在着手搞规划,其余的乡镇都在等待观望,基本没有什么行动。

(四)、新农村建设采取分级规划的方式难以保证规划质量

三、新农村建设下一步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一是县上开好二四工程启动会;

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及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

三是各乡镇要开好基层干部群众动员会,把市、县的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传达贯切到广大农民中去。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分管领导专职抓,上下一班人共同抓;

二是县委、政府要尽快将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分解到各部门和乡镇;

三是各级部门领导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检查督促,并经常深入调研,现场办公及时处理好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筹措资金,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问题

一是财政投入纳入预算的一年100万要落实;

二是充分发动县级有关部门向市级的对口部门争取相应的项目资金;

三是县内各部门的项目资金一律由县上打捆统一使用;是集合社会各方力量,启动开展社会筹资。

(四)、切实解决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一是确定的中共丰都县委、丰都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三个指导性文件要尽快出台;

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2

【论文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动物防疫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吃上“放心肉”、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1]。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例如在异龙镇,2009年生猪存栏151104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有26户7600头,散养户达15620户143504头,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占5%;年末禽存笼284577羽,存笼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12户46000羽,规模养殖户的存笼占16%。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

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2]。

1.3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3]。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石屏县每人每月补助80元)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镇、镇级到村,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4]。

2.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现在村级防检员每月补贴的基础上,适当预算一定的如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等,让在免疫中出现反应死亡的养殖户能在最短时间内领到补助。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县(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3参考文献

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3

一是形式主义的倾向。首先是表现在思路创新上的形式主义。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法宝。但是创新工作不能脱离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有的地方不切实际要求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年年创新、事事创新”,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基层组织闭门创新,花样翻新、挖空心思玩文字游戏,新瓶子装旧酒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是安排部署上的形式主义。贯彻落实党建工作热衷于会议、文件落实,企望“会议、文件”落实出实效。“部署就是文件,狠抓就是开会”这样抓党建,基层厌倦,群众反感。再次就是活动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安排部署的党建活动形式和内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党员和群众不喜欢不愿意参加,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活动让党员群众不厌其烦,成了“扰民工程”。还有就是阵地建设上的形式主义。基层党建工作阵地建设很重要,但是阵地建设也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群众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抓党建喜好立牌子、建房子、搭架子、铺摊子,喜好“面子工程”,铺张浪费、不计成本,甚至劳民伤财。这样的党建工作只求好看、不求实效,党员侧目,群众骂娘。最后是经验总结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活动未开展,典型经验已经满天飞。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有的检查考核流于形式,一看党建阵地形象,靠阵地撑面子,二看党建活动总结材料,靠材料出成绩。创新成果、经验总结让人眼花缭乱,实际效果、群众评价鲜有问津,带有一定的普遍现象。

二是功利主义的倾向。应当说,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这是我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但有的地方在抓党建工作的目的和动机上有误区。有的抓党建工作,不是着眼于工作创新、队伍建设和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大局,而是两眼向上,满足于让上级领导注目和高兴,满足于让上级组织关注和满意。在目标要求上,有的地方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满足于搞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验收,把基层党建工作“虚功虚作”,只求有安排、有材料,不求落到实处。有的政绩观作祟,打着抓党建工作的旗号,着眼于显形样板和短期效益,为自己树形象、出亮点,在上级组织和领导面前增添自身政绩砝码,工作中显现的功利性色彩过于浓厚。也有的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抓经济建设内行,抓党建工作外行。

三是倾向。有的地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级组织和领导同志没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党员、群众和党组织的真实情况,没有充分听取基层的呼声和反映,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工作部署模式。领导出点子说了算,上级组织出思路、定方案,下面管执行、硬推行,难免在工作中出现轰轰烈烈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地方不注意搞好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结合,不注重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抓党建,部门搞单干,单纯抓党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不注重把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和落实,就难免让基层组织茫然无序,党员群众被动参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注重发动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取得实效。没有自下而上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就无从谈起。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而实在的工作内容、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目标、内在而必然的发展规律。农村党建更要求实。求实,是农村基层党建的“灵魂”。我们一定要围绕发展抓党建,与时俱进抓党建,求真务实抓党建。

首先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思路要求实。我们应当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真正摆上重要位置,自觉抓、经常抓、扎实抓,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4

[摘要]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本文针对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加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利;管理;形势;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和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开始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在农村,水利工程灌溉利用系数较低,居民饮用水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产生产和生活污染严重,水利科技含量比较低,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这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农村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农村建设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开始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出工开始向出资代劳转变。由指令性的计划开始向指导性意见转变,政府组织号召转变为“一事一议”。

2.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所配套水利工程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调整为瓜果、花卉和苗木种植,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的设施标准要高。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是市场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使得农村的配套设施出现了一些困难。

3.需要正确理解水利产业的政策。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作用和功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兼有一定社会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项目,指水面养殖供水以及水利综合经营等;另一类是公益性较强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项目,指水资源工程、农田灌溉骨干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涝除涝工程等。按照这一划分,农村水利建设中许多工程都属于公益性较强的工程。农民按照这一划分,把防涝除涝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农田灌溉工程作为政府投入的主体,实际上,流域性防涝除涝工程是公益性的,但是圩区治理涉及到的防涝除涝工程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农田灌溉工程、农业生产工程因为其受益者和受益范围,也应该把农村作为主体。

4.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水质不达标,必须导致很多人身体不健康,也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为水质不能保证必将引发一场矛盾,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4.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l生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时暴雨的排涝要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5.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第一是要界定工程管理l生质,对公益性工程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其养护工作可以通过市场化、企业化机制操作,减轻单位的财政困难。第二是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可以通过出租承包等方式获取收益,还可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或者用足已出台的有关规费征收政策。

三、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2.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连云港农村火灾多发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连云港农村火灾形势与消防安全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加快连云港新农村发展,具有紧迫而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连云港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1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及消防工作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是农业大市,农村面积5497km2,乡村人口403万人,下辖83个乡镇、214个居委会、1436个村委会。连云港市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每个乡镇基本都编制了消防规划,依托公安派出所建立了消防警务室和保安联防消防队,配备了消防摩托车,初步实现了“小火不出村,大火控得住”。

1.2连云港市农村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不容乐观

2000—2008年,连云港市农村火灾4项指标呈上升趋势。2000年,农村火灾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占当年火灾死亡人数的23.60%、直接财产损失总数的9.13%,2008年则分别上升为66.60%、11.71%。村民住宅是农村火灾发生最为集中的场所,2000—2008年,全市村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187户,占农村火灾总数的50%,因住宅火灾死亡的人数占农村火灾死亡总人数的71.60%。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平均每户3.4人计算,在火灾中受灾的农民至少4036人以上,相当于1个行政村的人口。也就是说,每年全市有约132户家庭、448位农民因火灾致贫、返贫。

1.3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并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对如何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

连云港市农村房屋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建造时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耐火等级非常低,大多数属于二、四级。同时,村民住宅往往同厨房、储物间、牲畜棚等连为一体,厨房内经常堆满柴草作为做饭燃料,火灾载荷非常大。农村各户之间基本上是联片建造,没有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火灾隐患十分突出。2003—2008年,用火不慎和稻草火引发农村火灾分别占总数的24.5%和23.7%。

2.2农村消防水源紧缺,公共消防设施滞后

连云港市4个县为江苏省扶贫县,乡镇财政紧张,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消火栓、消防水池,乡镇消防站处于零状态。另外,连云港市近年降雨量较少,天然池塘、湖泊和沟渠等蓄水不足,河水流量日渐下降,消防水源紧缺。发生火灾时,县城消防队到达偏远地区至少需要40min以上,加上消防水源不足,火灾扑救不理想,特别是面对麦田火灾时,只能“望火兴叹”[1]。

2.3消防安全意识差,用火用电管理不善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连云港市大部分家庭还在使用木柴与柴草做饭和取暖,明火的大量使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近几年,连云港市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又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农村家庭各类电器数量增多,但是大部分村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购置劣质电源开关、插座,电线乱拉乱接、接线头松动、线路陈旧老化,滋生大量火灾隐患,电器火灾逐年增多。2003—2008年,用电不慎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6.1%。

2.4消防宣传不到位,群众消防自救能力差

近年来,连云港市农村消防宣传有所加强,但是大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防火、灭火常识匮乏,甚至有不少群众不知道火警电话号码,不懂得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2]。有些群众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即使有火灾也不敢报警,从而造成火灾蔓延和扩大。还有些群众不知道放火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2.5农村结构发生变化,非传统火灾隐患突出

过去农村传统火灾隐患主要是建筑耐火等级低、没有防火间距、缺乏水源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城市出现的火灾隐患,农村也大量出现,比如安装防盗窗、伴随个体私营经济出现的“三合一”等。1990年以前,农村发生火灾,基本上靠左邻右舍自发进行扑救。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出现“空巢”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现象,当发生火灾时,由于缺少青壮年劳力,靠邻里自救火灾的传统将不复存在[3]。

2.6消防监管难度大,火灾隐患难根除

由于公安现役消防监督警力有限,主要精力集中在城区重点单位,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消防工作几乎处于失控漏管状态。2009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消防法》明确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赋予公安派出所,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主体问题。但是由于派出所警力紧张,工作量杂而繁多,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社会面单位,很少过问村组消防工作。个别村委会虽然不定期组织防火检查,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多,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即使发现隐患,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火灾隐患变成难以根治的顽疾[4]。

2.7消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消防组织难以为继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但是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能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且各地发展不平衡,总体自防自救能力差[5]。同时,一些地方伴随乡镇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原有的专职或义务消防队被取消,有些乡镇虽然还保存着原有的消防队伍,但也因经费和队员待遇等因素而名存实亡,发生火灾后也形成不了有效战斗力。

3对策

3.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网络

以新农村消防安全防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乡镇重点防控,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义务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度[6]。要建立和健全考评机制,凡发生重大特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实行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分层次组建乡镇专职消防队、乡镇企业义务消防队和农村义务联防队,探索建立连云港新农村消防工作信息沟通和消防执法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县、乡、村委会三级组织网络,把一般化的消防工作拓展到乡镇、农村、家家户户,从而形成“县、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办企业、个体商户、村民代表齐参与、共同管理”的三级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

3.2编制消防工作规划,科学安排农村消防布局

采取政府规划、政策支持、主动引导和财政扶助的方法,将村民住宅和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建设、消防通道纳入到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中,做到同时立项、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安全平面布局;结合农民房屋改造,提高乡村建筑的耐火等级,并请专门的评定企业定期评测;结合各地乡村道路的改建,合理地规划建设消防车道;结合人畜饮水与农田浇灌工程,加强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源、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着重在新农村建设“一室一队一车”(1个面积不小于20m2的供学习与培训的消防室;1个由村领导与基层民兵组成的义务消防队;1台配备手抬消防泵、火钩、灭火器、个人防护装备等灭火设备与消防宣传设施的简易消防车),从根本上改善当地农村防火条件。

3.3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公共设施

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把消防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力争逐年增长比例不低于当地gdp增长速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征收消防公共设施建设配套经费,改善消防队伍装备和消防公共设施。探索连云港新农村多元化消防投入机制,建立农村消防基金,鼓励社会各界资助消防事业。

3.4发挥派出所监管主体作用,及时整治火灾隐患

把消防监督管理纳入到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把消防监督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镇、乡、村的民警身上,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形成“所领导负责、专(兼)职消防民警具体指导、管区民警抓落实”的公安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消防部门要建立与派出所、安监所定期互动工作机制,通报阶段性的消防形势与防范重点,交流消防监管工作经验,提升派出所民警专业能力。要充分发挥派出所消防警务室职能作用,配备2~4名消防监督员,定期到所在乡镇的各村进行监督,从而使乡镇、村消防安全工作基本落实。要把消防工作纳入到公安工作总体目标,在工作考评和奖惩方面,与其他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和同奖惩,激发派出所消防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5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安全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护手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二者要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浓厚的符合各地特色的消防宣传氛围[7]。要讲究防火宣传策略与方式,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春耕垦荒烧荒期、清明扫墓期间、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时期,可以采取通告、宣传车走村串户的巡回宣传等方式或者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和刊登消防知识与消息等手段,广泛地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把消防法律法规与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到新农村的普法教育中。通过乡镇派出所民警加强对各地农村治保人员、治安协调员、供电所电工等相关人员的消防培训,再通过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把消防知识灌输到农村基层。此外,要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拓展到农村学校,做到真正把消防常识与消防法律法规纳入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上来。

3.6发展多形式消防队伍,建立适合农村的灭火救援体系

在公安现役警力编制紧张的情况,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超过5万人或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镇,要率先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村则要因地制宜地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伍。依法建立乡镇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政企联建消防队及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建立村民联户联防组织,制定执勤制度,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初起火灾的扑救技能,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和巡查。争取用3年时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镇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为主体、群众消防队或志愿者消防队为补充的消防队伍,逐步提高群众抵御火灾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王生春.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消防月刊,2003(5):6-8.

[2]胡子荣.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34-35.

[3]萧岩.浅析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理论界,2005(7):106-107.

[4]杜峻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浅谈[j].山东消防,2003(11):49.

[5]王宏斌.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4(5):21-22.

农村工作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息工作;问题;建议;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F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9-0339-01

彰武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在实现了100%行政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宽带网络覆盖全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其中乡镇的宽带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的宽带覆盖率已超过80%。农村信息化试点初见成效,以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长效机制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复制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坚持“服务于第一产业,收益于第二、三产业”。广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构建了以农业信息网为龙头,以农产品供求、农产品网展会、畜牧兽医、种子、植保等专业网为骨干的农业信息网络。

1农村经济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经济信息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彰武县1/2以上的农民却还秉承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传统信息接受方式,并依此安排种植养殖项目。由于缺少宏观信息的把握和科学预测,致使广大农民无论在种植还是养殖领域,仍存在跟风走、慢半拍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且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

2建议

2.1政府推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目前,彰武县农村经济信息工作水平不高,需要政府的推动与参与。政府应支持、引导彰武县涉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经纪人组建彰武县农村经济信息协会,以农村经济信息协会为依托通过高端、市场调查,分析梳理、科学预测,形成优质的农村经济信息,并通过政府网站、彰武电视台、《彰武时讯》等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引导广大农民按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养殖结构。政府还要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协会的延伸,在每个乡(镇)、村都要设立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的整理、发送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高信息服务工作水平。

2.2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由于用工体制、从业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彰武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低等问题。因此,要真正发挥农业经济信息的作用,必须从受端根源入手,提高农民的识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政府要增加投入,安排布置各级涉农部门、农技校以及农村经济信息协会发挥农民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技术、信息工作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实装备各乡(镇)、村的图书室和文化室,利用农民书屋,开展农民读书读报活动,扩大农民学习、交流、提高的实用平台,真正使农民具有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1-2]。

2.3广泛参与,整合社会资源

2.3.1发挥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目前,彰武县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261个,专业合作社把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竞争、发展与提高。同时,联系更加广泛、视野更加拓展。一是完善各专业合作社经济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同型合作社的交流,强化与国内外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合作社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员手机、微机入网率和信息传播覆盖率,发挥农信通和农信机的作用,利用省、市、县涉农专家的资源,为农民提供相关的信息及服务。三是引进培育专业的信息人才,熟练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工作。四是加强合作社信息网络的辐射作用,加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凝聚力,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使农村专业合作社保持生机和活力[3-4]。

2.3.2理顺信息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依托农村经济信息协会、合作社、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台以及信息服务中心、互联网等信息利益相关群体,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手机短信群、信息服务中心等媒介,大量“绿色信息”,使广大农民看得着、用得上、使得起。

2.4注重提高,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

在农村生产流通领域,活跃着一支既了解市场、又沟通民情的经纪人队伍。他们在活跃流通、化解民难的同时,也部分存在着信息欺诈、唯利是图的通病。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经纪人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成立农村经纪人协会,制定协会章程、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等相关制度,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市场经济、法规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能,并审核颁发农村经纪人经营执照,规范行为、维护权益。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建立群众监督体系。完善经纪人资格认证、除名制度,打击经纪人坑农害农行为,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健康发展。

3参考文献

[1]王健.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的系统工程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0(2):53-54.

[2]鞠晴江,庞敏.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4):89-92.